文學家林紓的生平簡介

  林紓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有能力的一個學者,著名文學家。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林紓資料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林紓資料簡介

  林紓***1852~1924年***,近代文學家、翻譯家。字琴南,號畏廬,別署冷紅生,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晚稱蠡叟、踐卓翁、六橋補柳翁、春覺齋主人。室名春覺齋、煙雲樓等。

  早年曾從同縣薛錫極讀歐陽修文及杜甫詩。後讀同縣李宗言家所藏書,不下三、四萬卷,博學強記,能詩,能文,能畫,有狂生的稱號。光緒八年***1882年***舉人,官教論,考進士不中。二十六年***1900年***,在北京任五城中學國文教員。所作古文,為桐城派大師吳汝綸所推重,名益著,因任北京大學講席。辛亥革命後,入北洋軍人徐樹錚所辦正志學校教學,推重桐城派古文。後在北京,專以譯書售稿與賣文賣畫為生。曾創辦“蒼霞精舍”——今福建工程學院前身。

  工詩古文辭,以意譯外國名家小說見稱於時。復肆力於畫。山水初靈秀似文徵明,繼而濃厚近戴熙。偶涉石濤,故其渾厚之中頗有淋漓之趣。其題畫詩云:“平生不入三王派,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獨饒山水味,何須攻苦學名家?”花鳥得其師陳文臺之傳,淡墨薄色,神致生動。晚年居北京,求者多以山水,而花鳥則不復作矣。著畏廬文集、詩集、春覺齋題畫跋及小說筆記等。

  林紓的故事

  中國的文化在傳播的過程中有一種人的功勞是非常大的,那就是翻譯家。在中國早期翻譯家中有一個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大的影響,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林紓。林紓小的時候家裡非常貧窮,父親常年不在他的身邊,只有母親陪伴著她,所以導致林紓小的時候是一個心思非常敏感的人。有關於林紓的故事非常多,從林紓的故事中也能夠看出林紓是一個情感非常細膩的人。

  林紓小的時候家裡非常困難,這導致他非常懂事。於是他開始認真學習,希望可以報答父母。由於他學習很認真,所以在考試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並在後來中了舉人。之後,他將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研究中,因為刻苦,他在二十歲的時候就已經精通了中國的歷史以及相關的文學知識,林紓的故事也是從這個時候正式開始的。

  有一天他的一個朋友從國外帶回來一本書,這本書就是後來人們所知道的《茶花女》,他的朋友將這個故事講給他聽之後他非常的感動,於是他決定將這個故事傳播到中國。他們想了一個辦法,他的朋友負責口頭敘述,而林紓負責記載,說到小說高潮的時候兩個人經常因為主人公的悲慘遭遇抱頭痛哭,他們兩個人就這樣翻譯了《茶花女》這部小說,翻譯了這部小說之後,林紓的名氣逐漸在中國響亮了起來。從林紓和他的朋友翻譯《茶花女》的過程中會因為主人公的遭遇而流淚的故事中就能夠看出林紓是一個情感非常細膩的人。

  林紓齎米的故事

  林紓齎米這個故事中講的是林紓小時候的故事。林紓小的時候在一傢俬塾上學,但是那個私塾的老師非常貧窮,經常是吃了下頓沒下頓。但是由於他是一個老師,非常要面子,所以不願意向自己的學生求助,但是細心的林紓發現了這個祕密,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幫助老師。首先,他回到自己的家中用襪子裝了一把米放在襪子裡,第二天來到學堂的時候將這些米給了老師,老師看到之後非常的生氣,因為他誤會林紓的米是他從別人家偷來的。

  林紓回到家中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自己的母親,林紓的母親聽了之後,雖然也知道他是一片好心,但是卻覺得他用的方法不對。於是她將這件事情的分析給林紓聽,告訴他用襪子裝米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林紓聽後知道是自己做的不對,於是第二天他重新帶了一些米送給了自己的老師,這一次林紓的老師才接受了他的米。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林紓在一片好心被老師誤會了之後,不僅沒有心生怨憤,而是向母親求助,並且還願意幫助老師,這樣的品質是非常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