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茶文化知識有哪些你瞭解嗎

  黃山是聞名中外的茶葉之鄉,近年恢復、開發的新老名茶有30多個品種,其中祁紅、屯綠多次榮膺國際金、銀獎等!為了讓大家對它有更多的瞭解,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黃山茶文化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黃山茶文化知識1、採製要求

  黃山採摘細嫩,特級黃山的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1—3級黃山的採摘標準分別為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初展;一芽一、二葉;一芽二、三葉初展。特級黃山開採於清明前後,1—3級黃山在穀雨前後採製。鮮葉進廠後先進行揀剔,剔除凍傷葉和病蟲危害葉,揀出不符合標準要求的葉、梗和茶果,以保證芽葉質量勻淨。然後將不同嫩度的鮮葉分開攤放,散失部分水分。為了保質保鮮,要求上午採,下午制;下午採,當夜制。

  黃山的製造分系摘系摘、殺青、揉捻、乾燥烘焙四道工序。

  系摘

  清明、穀雨前後,有50%的茶芽符合採摘標準時開採,每隔2~3天巡迴採摘一次,至立夏結束。

  殺青

  是在平鍋上手工操作,火溫150~180℃,不能忽高忽低,要平穩一致,每鍋投葉量250~500克***嫩葉量少,老葉量多***,以雙手儘量將葉子全部提起,翻拌快,抖散開,使茶葉接觸鍋面受熱均勻一致,而又不使悶氣,不焦,達到炒勻炒透,經3~4分鐘,葉質變軟,稍有粘性,葉面失去光澤,呈暗色即為適宜,便可進入揉捻。

  揉捻

  將殺青適度的茶葉起鍋放在揉匾上,輕輕加揉,但應注意抖散,避免悶黃。特別細嫩的芽葉,往往只需在鍋裡稍加揉搓,力求儲存葉色鮮豔和芽尖上的白毫。

  烘焙

  分兩個步驟完成。第一步是毛火***子烘***。一般四個烘灶並列一起,火溫由90~95℃而逐個逐次降低***幅度5~7℃***,出鍋茶坯先在開頭火溫較高的烘籠上烘焙,待又有茶葉出鍋時,將前茶坯移至第二個烘籠上來,以後逐次類推,流水操作,中間每隔5~7分鐘翻動一次,手勢要輕,約經30分鐘,茶葉達到七成幹即可下烘“攤晾”,這時中“毛火茶”。攤晾厚度3釐米左右,經30~40分鐘,七成乾的程度又有“回潮”時,一般以二烘毛火茶,合併為一烘,進行下一步的老火烘乾。第二步是足火***老火***。每鍋葉量1.5~2千克,火溫65~70℃,中間翻拌,由開始每15分鐘一次,以後延長至每20分鐘一次,直至全乾。

  揀剔

  除去劣茶雜質,同時葉脈水分繼續向全葉滲透,稍有“還軟”,再以70℃火溫進行復火,使其充分乾燥。

  黃山茶文化知識2、品評

  特級黃山堪稱中國之極品,外形美觀,每片茶葉約半寸,綠中略泛微黃,色澤油潤光亮,尖芽緊偎葉中,酷似雀舌,全身白色細絨毫,勻齊壯實,峰顯毫露,色如象牙,魚葉金黃;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滋味鮮濃、醇厚、甘甜,葉底嫩黃,肥壯成朵。其中“金黃片”和“象牙色”是特級黃山外形與其他不同的兩大明顯特徵。黃山的條索細扁,翠綠之中略泛微黃,色澤應油潤光亮。尖芽緊偎葉中,形似雀舌,並帶有金黃色魚葉,又稱:“葉筍”或“金片”,是區別於其它的特徵。葉芽肥壯,均勻整齊,白毫顯露,色似象牙。

  黃山分特級和一、二、三級,特級黃山在清明前後採製,採摘1芽1葉初展,其他級別採1芽1、2葉或1芽2、3葉芽葉。

  高檔茶的外形芽多且肥,呈全芽或者一芽二葉,色澤嫩黃綠帶金黃;中檔茶一芽二三葉,芽葉較肥,色澤黃綠,略帶金黃片;低檔茶細瘦的一芽三葉為主,色澤呈青綠或深綠色。高檔茶清香帶花香,滋味醇厚;中檔茶清香或略鮮爽,滋味醇和;低檔茶香氣純正。

  黃山茶文化知識3、沖泡飲用

  沖泡黃山有以下幾點是要值得注意的,否則的話,即使是上等的黃山也泡不出好的滋味來。

  比例:直接反應的是茶的濃淡。濃淡要合適才好,能夠品嚐到茶的色和香,同時,適當的濃淡對於茶葉中的物質的浸出是有影響的,這不但影響到茶水的色、香、味,也影響到茶水對人體影響作用。濃淡可以科學計測,但是平時很少有人去理會這一指標的,還是要自己把握,一般是宜淡不宜濃。大致上說,一般綠茶,茶與水的重量比為1:80。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放茶葉3克。一般玻璃杯,每杯可放2克。

  水溫:對不同的茶要求用不同的水溫,應視不同類茶的級別而定。一般說來,紅茶、綠茶、烏龍茶有沸水沖泡還是較好的可以使茶葉中的有效成份迅速浸出。某些嫩度很高的綠茶,如黃山、西湖龍井,應用80℃-90℃的開水沖泡,使茶水綠翠明亮,香氣純正、滋味甘醇。

  時間:一般也就是3到10分鐘。泡久了不但茶的口味不好了,還容易將茶中對人體不利的物質泡出來。將黃山放入杯中後,先倒入少量開水,以浸沒茶葉為度,加蓋3分鐘左右,再加入開水七八成滿便可趁熱飲用。水溫高、茶葉嫩、茶量多,則沖泡時間可短些;反之,時間應長些。一般沖泡後加蓋3分鐘,茶中內含物浸出55%,香氣發揮正常,此時飲茶最好。

  次數:一般3到4次就好了,俗話說:“頭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趕快爬。”意思是說頭道沖泡出來的茶水不是最好的,喝第二道正好,喝到三道、四道水就可以了。飲茶時,一般杯中茶水剩1/3時,就應該加入開水,這樣能維持茶水的適當濃度。

黃山茶文化知識的人

1.中國茶文化知識大全

2.黃山毛峰茶的基礎介紹

3.茶文化知識的詩詞 

4.茶文化基礎知識

5.茶文化知識手抄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