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論文

  安全作為一種沒有危險、損失,不出事故的狀態是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永恆主題,同時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和秩序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論文範文一:淺談安全生產管理

  [摘要] 當今我國正處於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一些企業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而降低成本,減少安全投入,當安全生產與效益發生矛盾時,往往更關注效益。過於注重效益必然對安全考慮不周,導致事故發生,給企業員工和企業財產帶來嚴重危害。

  [關鍵詞] 安全生產 安全管理 安全文化建設

  安全生產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近些年來,我國因各類生產中的事故導致死亡的人數在數萬人左右。雖然這幾年特大事故的數量逐漸減少,但是事故的發生率仍居高不下,甚至呈上升之勢。

  造成這些安全生產事故的原因十分複雜,除了生產力總體水平較低、企業安全技術裝備水平落後,監察體制不夠完善、法制不夠健全、懲罰力度不夠和企業安全投入強度較低之外,企業員工對安全生產方面的知識掌握少,缺乏安全生產知識教育和安全意識淡薄也是重要原因。必須採取措施,促使管理者緊抓安全管理工作,通過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和加強對職工的安全教育,才能減少事故的發生。

  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如果這項工作做不好,勢必會給企業和職工造成巨大的損失,因而,各個企業都應重視安全管理工作,成立安全組織,對生產工作進行嚴格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才能防患於未然。目前,我們的 社會各項事業都有了較大發展和進步,傳統的安全管理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認真研究、應用科學的管理方式方法,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進企業更好的發展。

  一、對安全生產問題的透視與思考

  事故頻繁發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綜合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思想上認識不足,對安全工作重視不夠;二是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趨利不知避害;三是職工安全意識不強,安全知識匱乏;四是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欠賬太多;五是安全檢查不到位,隱患治理不徹底;六是工作作風浮漂,抓落實不夠;七是事故處理輕描淡寫,失之於寬。

  針對以上存在問題,要有效防止事故發生,筆者認為應採取以下措施。

  1.抓組織保障,建立安全生產專業人員保障系統

  遵循安全組織機構合理設定、安全機構職能科學分工、安全管理體制協調高效等原則,儘快建立安全生產的各級監督與管理機構。企業內部從上到下設定全面、系統、有效的安全管理組織網路。在此基礎上,狠抓安全生產的專業人員隊伍建設,除了各級政府在機構改革中,配好安全生產的執法監督管理人員外,還要建立安全生產的人才庫、組建好安全生產的專家組和各行業的安全生產專業檢查隊伍,並提高這些人員的政治和業務素質,切實做到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硬。

  2.抓資金投入,完善安全生產投資保障機制

  相應的資金投入是實現安全生產的物質保障。隨著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安全生產的任務更加艱鉅,安全生產、勞動條件的改善應與經濟發展同步進行,不奢望超前,但也不能滯後。否則,將會受到經濟發展規律的制約與懲罰,影響經濟的健康發展,這已經被我國曾發生過的幾次事故高峰所證明。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後研究投資結構關係和安全措施投資政策時,本著準需要、準受益、準投資的原則,建立國家、企業、個人協調的投資保障系統。利用商業保險、工傷保險與事故預防相結合的機制,推行國家對社會性的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給予投資或採取技改貼息扶持、安全經濟抵押等方法,加大安全生產的投資力度,以提高防災抗災能力。

  3.抓責任制完善,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以往對安全生產責任制之所以落實起來難度較大,主要原因是實行安全生產責任制未能體現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企業及其有關部門權利大而責任輕,企業的相關機構權利小而責任重,難以調動各方面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使安全責任制落到實處。要抓好安全生產,應該在責、權、利相統一和權、責一致的原則下,建立和完善能夠覆蓋方方面面的安全生產責任制。與此同時,狠抓責任制的落實,落實到各有關部門、企業的各相應機構及車間、班組和人頭,做到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負責。

  4.抓專項治理,整頓和關閉不符合交全生產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

  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和安全生產的5項治理活動,要下決心整頓和關閉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這既是制止低水平重複建設、整頓市場秩序的需要,也是實現安全生產的治本之策。根據國家和有關部門的部署和交排,各部門要密切合作、協調聯動,除隱患一絲不苟,罰違章執法如山,維護法律法規的嚴肅性,該停的果斷地停,該關的堅決地關,確保專項治理活動取得實效。   二、注重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

  管理離不開文化,也可以說不同的文化背景就有不同的管理理論和方法,而管理的進步實際上也是一種文化現象,管理屬於文化的範疇。安全管理效能的發揮,自然離不開管理的主體、物件,其最根本的決定因素是人。提高全員的安全文化素質及其安全文化環境,即安全文化建設,直接影響管理的機制和機能。人們越來越注意到,職工的安全文化素質的提高,已經成了推動安全文明生產,保護職工安全和健康的關鍵問題了。

  安全文化與企業安全管理有其內在的聯絡,但安全文化不是純粹的安全管理,企業安全文化也不是企業安全管理。企業管理是有投入、有產出、有目標、有實踐的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企業安全管理是企業管理過程中的同步進行子功能系統,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安全管理的基礎和背景,是理念和精神支柱,企業安全管理理論、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安全素養、安全管理的倫理道德等都靠安全文化來培養、影響和造就。安全文化與企業安全管理是互相不可替代的,那種誤認為提倡安全文化,企業安全管理就可以不要了,或認為企業安全管理落後了、過時了等觀點都是十分錯誤的。

  三、結束語

  對於社會,安全是人類生活質量的反映;對於企業,安全也是一種生產力。只有通過系統的、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才能使企業更加健康、穩定的發展,才會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人類已進入新的世紀,國家正前進在高速的經濟發展與文化進步的歷史快車道上。面對這樣的現實和背景,面對這樣的命題和時代要求,我們必須推進安全科學技術的發展,推進人類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推進人類安全文化的進步,才能最終實現社會高質量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靜平.企業生產安全投資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係探討[J].大慶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3,***04***.

  [2]王兆清.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提高安全技術水平[J].當代礦工, 2002,***12***.

  [3]袁莉莉.四方公司安全管理體系構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 2007.

  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論文範文二:淺談工程建設中的安全生產管理

  【摘 要】安全生產管理是公路工程建設企業綜合管理中最首要的組成部分。公路建設施工過程中,安全事故是任何企業都不願獲得的苦果子,特別在目前建設市場競爭比較激烈,為提高企業競爭力,保持企業持續穩定高效發展,公路工程建設企業必須制定嚴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以人為本,科學管理,對促進企業的經濟發展保增長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公路工程 建設企業 持續發展 安全生產管理

  一、安全生產危機存在的必然性

  1.不安全生產因素的來源

  公路工程施工涉及環節較多、工序複雜,部門全面、範圍很廣。從外部因素來看,存在不可抗阻的自然環境條件;在內部,企業機構設定、管理規章制度、人力資源環境、技術發展水平、機械裝置效能、人員素質及技術水平,公司文化因素等都存在著許多不確定的因素.

  2.公路工程及安全生產危機的特點

  公路工程安全危機涉及面廣,形體比較龐大,其組成部分***路基、路面、橋樑、涵洞、隧道等***相互組合構成一個整體,施工週期較長。在其投資建設期間佔用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因此,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複雜的情況下,安全工作不深入細緻,直接影響企業的利益,危及企業的生存,甚至傾家蕩產。

  公路施工建設流動性較大的特點,造成施工人員、裝置、設施及機具等流動的頻率大大增加,使得在人員機具裝置流動過程中,隱藏了更多的不安全因素,突發事件發生的概率會明顯提高。

  工程施工期間工序環節較多,技術環境條件要求高,加上一般施工地理位置較複雜,施工現場機具裝置較多,作業量較大,生命危險比較突出,施工過程中若某一方面出現問題都會帶來很大的破壞與損失,需要企業高度重視安全生產管理全方位到位。

  隨著機械施工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施工組織採用更先進更經濟的機械施工,機械是否完好,檢修保養是否準確到位,操作人員的作業熟練程度及責任心如何,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事故的發生。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無時無刻不在。

  公路施工大部分是露天作業,地勢高低、天氣冷暖、暴風雨雪滑坡塌方等施工條件是突發事件的苗頭,這些都是人不可抗拒的,都會給作業帶來巨大的破壞性,安全事故的本身具有突發性,企業施工前必須制定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及應急預案。   二、企業加強安全管理的總體要求和防範措施

  1.安全生產是黨和國家的一貫方針和基本國策,是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基本保證,也是保障從事公路工程施工生產人員的安全,預防事故發生,促進企業發展的基本要求。

  2.工程施工中應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和堅持“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並根據本工程實際情況,制定各項有效規章制度,並貫徹落實到工程建設的每個環節和全過程。

  3.施工企業各級分管負責人,工程技術人員和生產管理人員,必須熟悉和遵守規程的各項規定,做到生產與安全工作同時計劃、佈置、檢查、總結和評比。

  4.工程開工前,施工單位必須詳細核對設計檔案,根據施工地段的地形、地質、水文氣象等資料,在編制設計組織施工的同時,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5.參加施工的人員,必須經過安全技術教育,熟知和遵守本工種的各項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並應定期進行安全技術考核,合格者方準上崗操作。對於從事電氣、起重、建築登高架設作業、鍋爐、壓力容器、焊接、車輛駕駛、機動船艇駕駛、爆破、瓦斯檢驗等特殊工程的人員,應經過專業培訓,獲得合格證書後,方準持證上崗。

  6.工程施工單位均應按國家規定建立健全各級安全管理機構和設立專職或兼職安全檢查人員。

  7.施工現場要設定足夠的消防裝置。施工人員應熟悉消防裝置的效能和使用方法。並應組織一支經過訓練的義務消防隊伍。

  8.施工單位應加強與氣象、水文等部門的聯絡,及時掌握氣溫、雨雪、風暴和汛情等預報,做好防範工作。

  9.施工中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置、新材料時,必須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10.操作人員上崗前,必須按規定穿戴防護用品。施工負責人和安全檢查員應隨時檢查勞動防護用品的穿戴情況,不按規定穿戴防護用品的人員不得上崗。

  11.施工所用的各種機具裝置和勞動保護用品,應定期進行檢查和必要的檢驗,保證其經常處於完好狀態;不合格的機具裝置和勞動保護用品嚴禁使用。

  12.下挖工程,施工前應根據設計檔案複查地下構造物***電纜、管道等***的埋置位置及走向,並採取防護措施;施工中如發現有危險品及其它可疑物品時,應立即停止下挖,報請有關部門處理。

  13.重要的安全設施必須執行與主體工程“三同時”的原則,即:同時設計、審批,同時施工,同時驗收,投入使用。

  14.對事故爆發後的反應管理:根據事故的大小及時報請有關分管單位,並迅速成立搶救小組,小組必須服從統一的指揮中心,協調全面展開施救工作。儘快的減少人、財、物的繼續損失、損害,阻止或控制事故的蔓延。有重點、分主次地採取補救工作方案,做好安全事故中反應的資訊溝通,著重做好對人的安全管理工作。

  15.事故發生的恢復管理:進行恢復管理工作,首先建立包括各組織各部門的主管、所需的技術人員和部分反應人員,分析瞭解事故的破壞性和嚴重程度,確定再生產恢復計劃,制定恢復對策及其重要性排序,制定恢復的全盤計劃策略,確保做好對人員的恢復,以維持公司的生存和連續性,使公司獲得新的發展。

  三、結論

  工程施工建設和發展是企業和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風向標,公路工程建設與國情、民情同世界進步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建設和管理方面的體制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全面瞭解掌握公司建設的特點,深化對公路建設中安全生產的認識,應是現代公路建設企業組織管理者,技術人員必須儲備的知識之一。面對我國目前公路建設的難得機遇,經營管理者絕不能為了片面追求效益,而忽視了其背後巨大的不安全因素。

  針對不安全的危機因素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設中的巨大潛伏性,應切實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加強危機管理可以提高施工質量,防止工程意外事故的發生,減少損失和施工時間的延誤,以安全保效益,使工程進度得以加快,從而降低工程成本。

  安全生產管理得到加強,工作人員安全意識提高,這就使其在作業過程中重視技術操作的規範性與標準性,有利於工作人員對現有技術的改進創新,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從而使企業技術水平整體得到提高,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企業發展進入良性迴圈。

  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有利於樹立企業形象。彩虹橋事件的發生;及每年工程施工單位安全管理不善事例。給企業帶來的後果可能對組織的其員工、產品、服務、資產和榮譽造成巨大的損害。可見在公路建設企業中加強安全管理,對企業得到實惠的經濟利益和信譽形象有著深遠的意義。

  因此,進行公路工程的建設必須認真對待安全工作,採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強對安全危機的管理。將安全生產管理落實到實際組織管理的工作中,絕不能是防火措施只是撥打119,急救措施只是撥打120,為了企業品牌效益,企業全員應積極努力,維護支援,配合公司健康發展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