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公共管理學論文

  公共管理是傳統公共行政之公共性以及一般管理之工具性的結合,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主要表現 為公共組織的公共性、公共管理職能的公共性以及公共管理過程的公共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公共管理學科案例教學問題淺析

  一、公共管理學科特色

  1、綜合性。

  公共管理學科一門綜合運用政治學、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研究方法研究公共管理主體管理公共組織及其行為的規律的科學體系,其不僅擁有厚重的理論背景,而且具有極強的社會實踐性。公共管理學科研究所涉獵的內容也更為多樣化,有基於此也就要求所有運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更具有綜合性。

  2、實用性。

  公共管理學科實際上就是一門運用公共權力實現公共利益的應用性科學,一般來說公共管理學研究多以問題為導向,研究如何解決某類公共問題方法或手段的內在規律,並進行具有普遍性意義的歸納總結。

  3、交叉性。

  公共管理學科的交叉性是基於其學科理論基礎和研究的問題內容而言的。公共管理學科以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理論為基礎,對某一公共管理問題的研究都必定涉及到多學科的相關理論知識。

  二、公共管理學科案例教學的重要性及案例選取存在的問題

  ***一***公共管理學科案例教學的重要性

  1、理論與現實結合,完善知識體系。

  公共管理學科案例教學就是一種理論與現實的結合,它不僅僅是教師講某一理論和相匹配的案例結合起來的一起分析,更是一種學科理論知識與社會的接軌。

  2、豐富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氣氛。

  一般來說,社科類學科教學總是顯得比較呆板,學生會認為理論性太強,課堂缺乏一個活躍的氣氛。然而案例教學正是破解這一困境的好方法,現實性的案例總能給學生一些可觸感,尤其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公共管理案例更是讓學生感同身受,這樣案例教學不僅是對教學形式的一種豐富,更是能很好地帶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自覺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3、實現教學相長,促進教學工作接地氣。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如若把教學簡單地理解為只是老師單向將只是傳輸給學生,總難免有些狹隘之疑。實際上,教學也是老師學習一個很好的形式,這種學習體現在老師對知識的熟練程度提高上,也更體現在老師對知識的再思考和更跟新上。公共管理學科案例教學能夠幫助教師儘可能接觸更多的公共管理領域的社會性問題,並且這些問題都是很具有實時性的,在案例對認識收集、認知、分析、講授系列過程中,實際上也是幫助教師學習到了更多的新知識,並使得教學工作接地氣,不歸屬空中樓閣。

  ***二***公共管理學科案例教學中關於案例選取的一些問題。

  公共管理學科案例教學早已不是一個新的研究問題,在理論研究上已然有很多成果,在實際的教學中案例教學也已是相當普及,但存在的問題也依然是很多,尤其是在案例選取上。本文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對案例選取存在的一些問題小作闡述。

  1、難離理論式講授,案例少。

  雖然公共管理學科領域在教學中長期以來都在極力推崇案例教學,但或許是出於社科類學科的通病,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依然還是難以走出思辨的窘境,難離理論式的講授,選取案例很少,甚至是以老僧讀經般的精神去不厭其煩地帶領學生咀嚼無味的理論。

  2、陳年舊事,缺乏時效性。

  不容否認公共管理學科領域存在很多經典的案例。但公共管理學科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總具有的時代性又決定了其研究內容的時效性,如此說來,公共管理學科中的案例也就必然不存在永世的經典。

  3、不具典型意義,缺少代表性。

  案例作為個案來分析研究,更多的時候是為了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問題或為了找出解決這問題的具有普適性的方法,無論基於哪個原因都無疑要求所選取的案例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意義。而現實總會有不少教學案例的選取過於隨性,不能代表某一類問題或說不具備典型性。4、過於高大全,脫離實際。當知識也有了統一的標準,總難免會出現一些高大全的東西,公共管理學科教學不外於此。在標榜了公共管理學科教學標準化後,不少教師容易在教學中緊扣標準要求,在選取案例過程中一味地追求所謂的模範案例,而忽然了現實環境,嚴重脫離實際。

  三、關於案例選取的想法

  1、穿插講授,突破理論化的枯燥。

  公共管理學科教學中案例的選取不僅要考慮數量和質量,還應對案例出現的時機予以考量。案例扎堆出現容易偏離中心理論主題,理論過於集中又容易讓學生反感理論的枯燥,所以選擇在合適的時機穿插進去案例顯得尤為重要。

  2、結合最新時事,注重案例的時效性。

  前文我們已經對案例時效性的重要做了相關闡述,新的時事總會具有很強吸引眼球的功能。教學過程中選取新時事作為案例來講解,不僅能加強學生對案例相關理論學習的興趣,也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學會用更多理論知識去分析時刻發生在身邊的事物。

  3、講典型,注重案例的代表性。

  典型性案例不僅有很強的代表性,也很能加強人們對它的興趣。公共管理學科教學中典型性案例的一般都是一時間在一定範圍內廣為人知的事情,選擇這類案例來結合理論講解,能很好地帶動大家參與到課堂的案例分析中來。並且,由於大家都案例有一定的瞭解,在參與分析中也會有更多的同學能夠有較好的思考和發言,這也是案例教學中極為難得的。

  4、案例接地氣重生活,解析要通俗易懂。

  案例選取應該接地氣,即應多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來。如教師跟學生講國家治理霧霾來作為環境治理的案例,肯定就不比與學生分析其家庭所在社群對公共衛生環境的處理更讓他們有親切感和參與較為強烈的參與願望。在案例的解析中,也應該儘可能地通俗易懂,動輒就跟學生講大家們的公共管理理論多會讓課堂變得更為陌生和沉寂。

  範文二:女性賦權與農村公共管理論文

  一、女性賦權與農村公共事業和公共管理的關係

  事實上,女性賦權問題和農村公共事業的發展甚至社會的發展之間均有著顯著的相互影響的關係。公共管理中女性賦權和參與程度的提高能夠顯著提高女性自身的素質和能力,而女性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能夠更好地促進農村公共事業的發展,農村公共事業的發展又能夠反過來對女性賦權和參與程度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從而推進整個社會的性別平等程序,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最終達到整個社會的良性迴圈與發展。提高公共管理中的女性賦權和參與程度能夠更好地促進女性自身發展,提高女性自身素質和能力,使其擺脫長久以來所處的劣勢地位。提高農村公共管理中的女性賦權程度,女性擁有了和男性相同的機會,可以促使農村家庭尤其是貧困家庭增加在女性身上的投入,能夠降低女性嬰兒的死亡率,提高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改善女性的人力資本條件。因此,提高女性賦權和參與程度能夠使女性更加自信,更有可能參與家庭和農村公共事務的決策,從而提升女性在農村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公共管理中對婦女的賦權和提倡性別平等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和諧社會要求我們做到性別平等,性別平等包括政治平等、教育平等、醫療平等等多個方面。提高農村公共管理中的女性賦權和參與程度可以讓她們更好地扮演社會中的角色,能夠增加她們對子女的教育、衛生和綜合福利方面的投入,並塑造出更加包容且有利於性別平等的社會環境。另外,使婦女獲得平等的參與農村公共管理的機會,意味著女性獲得與男性同等的人力資本稟賦、權利及發展機會,這顯然有利於提高社會效率。女性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能夠更好地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與進步。如發展經濟學中所研究的那樣,女性的素質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子女的教育和發展,從而進一步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女性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能夠更好地為家庭中的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促進社會長遠發展。與此同時,女性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使得她們能夠勇於參與農村公共管理,更好地和男性展開競爭,在公共管理決策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女性天生的敏感性和細緻性,使得女性在農村公共管理過程中相對於男性而言能夠更好地處理一些事務,促進農村公共事業發展。與此同時,農村公共事業的發展有利於促進農村公共管理中女性賦權和參與程度的提高。農村公共事業的發展與進步能夠很好地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農村發展與進步的一個直接影響就是使人的思想更開化,女性的社會地位得到顯著提高。這樣的進步將為女性營造出一個更好地參與公共管理的社會氛圍,女性將會受到鼓勵,在競爭和參與的過程中遇到的阻力和障礙也將逐步減小,最終在農村公共管理領域達到提高女性賦權和參與度的效果。

  二、結論及政策建議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在60%以上,農村地區的發展直接關係到我國未來的發展與進步,農村公共事業的發展與進步在很大程度上有利於農村的全面發展。而女性賦權和參與程度和農村公共管理之間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由分析可知,性別平等直接影響著農村公共管理中的女性賦權與參與程度,而提升農村公共管理中的女性參與程度又對提高女性地位,促進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提高農村公共管理中的女性賦權和參與程度就成為重中之重。基於此,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完善相關政策制度,從制度上保障女性參與農村公共管理的權利。由於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男權主宰社會的傳統,因而女性參與競爭和選舉就會產生拋頭露面的負面評價。時至今日,雖然女性參加工作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但在公共管理領域,舊的傳統思想仍然未能打破,在社會管理的很多領域女性都處於劣勢地位。雖然我國很多政策規定看似男女平等,但卻忽略了一個潛在的問題,即在平等的機會下身處劣勢地位的女性根本無法與男性進行競爭。正如上一部分分析的那樣,當女性在教育、社會資源等方面都處於劣勢地位時,她們就失去了與男性競爭的人力資本。綜上所述,在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政策和規劃的時候,從設計、執行、監控到評估的全過程都要注意性別平等問題,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應考慮給予女性一些特殊的機會和照顧,以此來彌補其在教育不平等等方面造成的缺失。比如,可以在政策上對女性所佔農村公共管理決策者的比例予以規定,從而在政策制度上杜絕女性被剝奪決策權利的可能性。由於現在外出務工已經成為農村一個主流趨勢,受過教育、能力較強的女性大多選擇外出務工,因此,除了在政策上進行鼓勵外,還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適當提高女性村幹部的待遇,鼓勵更多有能力的女性選擇留在農村發展。對於長期在村中具有較高威信,在農村工作時間較長的女性村幹部,政策上應給予照顧,鼓勵其長期工作,減少因領導變換頻率過快造成的不良影響。

  其次,加強宣傳教育,改變女性在公共管理中處於從屬地位的傳統觀念。由於我國長期受傳統的父權意識形態的影響,自古就有“三從四德”“男女有別”“男尊女卑”觀念,這種舊的傳統思想直到現在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並實際上影響和支配著人們的行為,致使婦女權益被忽視或剝奪。因此,要提高女性在農村公共管理中的參與程度,就必須從思想上消除舊的不合時宜的傳統觀念。政府應通過加強對性別平等觀念的大力宣傳,形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文化氛圍。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鼓勵媒體就婦女和性別議題進行廣泛報道,注意表達婦女的多種聲音,倡導性別文明、引導社會輿論、調整社會心理,喚起人們對傳統性別文化的反思,進而改變社會對男女兩性的刻板成見、角色期待和價值評價,促進女性主動參與農村公共管理。

  再次,增加女性人力資本投入,讓女性更有能力參與農村公共管理。女性人力資本方面的投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增加普通女性受教育的機會;另一方面,加強對在農村公共管理中擁有決策權的女性的能力培養。農村女性無法很好地參與公共管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文化水平低下,由於教育機會不平等,農村婦女的文化素質顯著低於男性,這就直接造成了其相對於男性而言不具備參與公共管理的優勢,因此,提升農村婦女的文化教育水平就成為提高農村公共管理中女性參與程度的關鍵之一。政府除了關於九年義務教育的規定外,還應採取相應的措施監督檢查該項政策的執行情況。另外,還可以出臺一些政策,對讓女性兒童接受教育的家庭進行鼓勵。同時,政府可以設立專項基金,對女性兒童教育進行資助,從而提高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對於已經在農村公共管理中擁有決策權的女性而言,政府應加強對她們的培訓,採用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多種形式對其進行培訓,促使女性決策者樹立科學思維,消除性別從屬思想,提高工作能力,充分發揮其作用。另外,還可以通過交流會的形式,使女性決策者之間進行廣泛交流,互相吸取經驗,加強溝通,從而促使其在農村公共管理工作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最後,多維度保障農村女性參與公共管理的權利。從我國目前的國情來看,農村公共管理是多層級多維度的,除了政府參與管理外,農村自治組織和民間組織也廣泛參與公共管理,因此,要想切實保障農村女性參與公共管理的權利,就要從政府、村民自治組織和民間組織三方面著手。對於政府而言,可以出臺相應的政策,鼓勵女性參與政府工作,在女性升職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給予優先考慮。要在政府部門大力開展工作作風整頓工作,創造健康清新的工作環境,使女效能夠更好地融入政府工作之中。對於村民自治組織而言,應該切實做到男女機會均等,要求女性參選候選人達到和男性基本均等的比例,從而促進農村公共管理中女性賦權和參與程度的提升。民間組織應在農村地區開展女性思想動員活動,定期組織女性進行溝通和交流,給在公共管理中遇到困難的女性提供幫助和指導,同時鼓勵女性參與民間組織的管理工作,這些都有助於促進農村公共管理中的女性賦權和參與程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