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與李陵是什麼關係

  李廣,生於公元前1***,卒於公元前119年。西漢時期的著名武將。李陵也為西漢名將之一,那他們有什麼關係嗎?關於李廣還有哪些故事?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李廣與李陵的關係

  李廣與李陵都是漢朝傑出的,雖然李陵最終被匈奴勸降,但是其中的緣由也是隻有自己清楚;李家三代將門,是大漢王朝的堅決實力,在漢武帝收復匈奴的戰鬥中,李廣和李陵以及李家軍都發揮出重要作用;李廣一生戎馬,最終因為在征討匈奴過過程中迷失路線,害怕貽誤軍隊戰機,最終選擇以死謝罪,一生與匈奴交戰七十餘場,出色的軍事天賦讓其在戰鬥中連連告捷,同時也贏得匈奴的尊重,被稱之為“飛”。

  李廣與李陵屬於爺孫關係,在李廣的教導下,李陵自幼習武,棍棒槍法也是精通,成年之後,李陵就開始參軍,作為李家軍的一員,李陵在實戰中表現突出,被封為“中郎將”;北方匈奴進犯,漢武帝則命令年輕的李陵為先鋒官出征北伐,作為一名沒有實戰經驗的,在北方惡劣的環境下,李陵以及李家軍誤入敵人的圈套,在副將的拼死保護下,李凌殺出包圍,但是還是被匈奴的左前鋒生擒。

  李廣與李陵都是漢武帝賬下實用的武將,其中李廣還輔佐過文帝,是文帝時期的御林軍總管,多次救駕有功;二人的結局都不是太好,但是二人在戰場上確實表現出一個軍人的行為,是華夏統一的關鍵,二人死亡之後,漢武帝都深感悲痛;後人對二人也是十分尊敬,在其故鄉,也就是現在的甘肅天水處為其搭建石像,以供軍魂。

  李廣射箭的故事

  西漢飛李廣射箭源自於家族的遺傳和訓練,李廣因為善射殺敵,殲滅匈奴無數被朝廷封賞。雖然古代的匈奴是天生馬上的遊牧民族,騎兵射箭是天生遺傳,但是李廣射箭本領卻比匈奴更高出一截。

  李廣和匈奴曾多次交戰。有一次李廣帶兵出征,他帶著一隊輕騎前去靠近匈奴領地的峽谷察看軍情,還沒有走到峽谷,李廣就覺察四周不對勁,果然一聲箭響,匈奴從峽谷兩邊冒了出來。由於帶的部下不多,而匈奴卻佈下了很多的弓箭手,李廣當機立斷策馬就往回奔。可是匈奴對李廣的本領早有耳聞,因此加派了數百騎兵特意追捕李廣。眼看身後幾百的匈奴騎兵就要追過來,李廣回身取弓箭,一轉身瞄準匈奴就是一箭,一會功夫就射殺了十幾個趕在最前面的匈奴兵。後面的匈奴兵也拉弓射向李廣。李廣急忙附在戰馬身側,繼續挽弓又是數箭。

  李廣箭無虛發,箭力威猛,追趕的戰馬都揚起馬蹄不敢向前。匈奴追兵一下出現了慌亂,李廣乘機又射殺了幾匹匈奴戰馬。被射中的馬匹疼得慌了方向,一甩蹄直接把匈奴兵給甩了下來。上百名追兵此刻亂成了一團。李廣和倖存的部下急忙加快騎馬,等到匈奴兵反應過來的時候,李廣已經回到了西漢軍營駐地。

  李廣的射箭高超在歷史上流傳了許多的故事,除了利用善射對付匈奴外,還有李廣射石的故事。李廣的射箭展現了漢族人的英勇善戰。

  漢朝李廣的生平介紹

  李廣,生於公元前1***,卒於公元前119年。西漢時期的著名武將。馳騁沙場四十餘載經歷大小戰役七十多場。生性勇猛,身高過人,善騎射,為人廉潔。深的士卒的愛戴。匈奴人畏其英勇,稱之為“飛”,也就有個後來王昌齡的千古絕句《出塞》中的飛將,而他正是這位漢朝李廣大。

  前119年,漠北一戰中,因漢武帝私下密信衛青,剝奪了李廣的先鋒之職。轉而安排其領兵支援東路戰事。由於路途遙遠,途徑沙漠時迷路,遂耽誤了戰機,而受到衛青的責問。後因不願受軍法審批,憤恨自殺,享年六十餘歲。李廣死時,其長子,次子皆以過世,留下幼子李敢,聞父親的死訊,疑衛青陷害父親,遂大鬧一場,並打傷衛青,後衛青外甥因此懷恨在心,借甘泉宮狩獵射殺了李敢。從此李家走向衰敗。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有一位生的俊俏且善射的美男子人稱“小李廣”的武將花榮,大家可能不知道,早在漢朝就有這麼一位能征善戰的勇士也叫李廣,可能大家更不知道大家非常熟悉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名句就是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正是對於這位漢朝李廣的一種讚美。後世也常用這句讚美漢朝李廣的名句去讚美這樣的真誠品德。更奇特的是,日本東京成蹊大學中的“成蹊”二字就是出自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