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的最新訊息
6月24日,英國通過公投宣佈脫歐,不過隨之而來的股票暴跌,市場動盪也不容小覷,今天,小編就和你們一起來看看吧。
6月25日,一名抗議者身披歐盟旗幟坐在英國首都倫敦街頭,抗議英國“脫歐”公投結果。 因不滿“脫歐”公投結果,約300名英國民眾25日在議會前自發集會,呼籲舉行第二次全民公投。同一天,蘇格蘭政府首席大臣斯特金稱尋求與歐盟立即討論英國“脫歐”後蘇格蘭在歐盟和單一市場的地位問題。新華社/法新
英國23日舉行是否脫離歐盟的全民公投,近52%的投票者支援“脫歐”。英國首相卡梅倫隨即宣佈辭職。面對這個事實,全球普遍的情緒是遺憾和尊重。由此引發市場劇烈震盪後,很多人擔憂這將對英國和歐盟,甚至全球經濟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但仔細探究英國“脫歐”的原因和影響後可以相信,市場情緒將有望迴歸理性,未來也有可能經過各方修正形成“謹慎樂觀”前景。
“離婚”並非一時衝動
儘管公投結果令人大跌眼鏡,市場隨即暴跌,但結合近年來的時局變遷來看,英國出走歐盟有不少必然性。
儘管歐盟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全球經濟和國際事務中佔據重要地位,但根據中國社科院歐洲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最新發布的《歐洲發展報告***2015-2016***》***《歐洲藍皮書》***,2015年歐洲不僅未能徹底走出債務危機和烏克蘭危機的陰影,而且還蒙受了難民危機和恐怖主義的巨大打擊。2010年以來遭受多重危機後,歐洲一體化的權力機構歐盟的處理危機能力飽受外界詬病,內部發展失衡狀況也長期難以解決。
本次公投本質上反映的是對英國與歐盟分歧、失衡發展的不滿。英國在歐盟內部和對外事務的處理過程中,與各成員國博弈中的影響力逐步下降。英國倡導清潔能源,與同是歐盟成員的東歐國家制衡較勁;歐盟推進的銀行業改革,也總觸及英國業者的利益;歐盟預算案談判也正因為英國不滿險些落空………歐盟與英國近年來的摩擦不勝列舉。
近年來愈演愈烈的難民危機凸顯了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分歧,助長了反對外來移民的右翼政黨力量,暴露了申根協定成員國內部邊境管理中的失調。大量湧入的難民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勞動力短缺,也有助於緩解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快的困境。但英國普通民眾不僅擔憂自己的工作機會被移民搶走,也更加擔心自己的安全問題。在投票的關鍵時刻,德國發生的槍擊案,更是導致原來搖擺不定的人,堅定了“脫歐”的決心,成為最後促成“脫歐”的臨門一腳。
未加入歐元區和申根協定,決定了英國與歐盟主要成員國的關係並沒有那麼緊密,甚至若即若離,在歐盟單一市場貢獻度和參與度方面並不是中堅力量。目前歐洲經濟低迷,各國政府通過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的道路受限,只能通過擴大赤字的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再加上希臘等國的高福利政策,主權債務問題更加凸顯。相比之下,英國經濟基本面要好於歐盟整體,貨幣政策本來還將逐步收緊。同時,英國還是歐盟開支的主要貢獻國之一,這讓英國民眾普遍不滿,甚至擔心英國經濟受到歐盟的拖累。
在投票前夕,由於英國精英階層跟歐盟有更多的聯絡,也就更支援英國留在歐盟內部。他們的聲音會被大多數人聽到,而普通人的發聲機會相對較少,這就是導致外界誤以為英國有更多人願意留在歐盟的原因之一。不過,在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的資訊來源和交流更加方便,普通人對歐盟前景比較悲觀是導致英國“脫歐”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一輪博弈即將來臨
英國退出歐盟的公投結果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驚歎,法國和德國希望英國儘快啟動脫歐程式。
在英國“脫歐”結果公佈後,歐盟三大機構領導人釋出聯合宣告稱,在一個自由與民主的程序中,英國人民表達了他們離開歐洲聯盟的願望。我們對此表示遺憾,但尊重這一決定。歐盟宣告說,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局面,但必須團結應對。“我們將頑強地屹立著,堅持歐盟促進和平及增進其人民福祉的核心價值觀。27個成員國的歐洲聯盟將繼續前行。歐洲聯盟是我們共同政治未來的框架。”
歐盟強調,“我們因歷史、地理、共同利益而聯絡在一起,也將在此基礎上發展我們的合作。我們將一起應對我們共同面臨的挑戰,促進增長、增進繁榮,併為我們的公民提供安全無虞的環境。歐洲聯盟各機構將在這方面充分發揮作用。”
對於與英國未來的關係,歐盟聯合宣告表示,我們現在期待英國政府儘快將英國人民的決定付諸實現,儘管過程會很痛苦。任何拖延都將不必要地延長不確定性。我們有相關規定來有序處理此事。“歐洲聯盟條約第50條規定了一個成員國決定離開歐洲聯盟時所需遵循的程式。我們已準備好與英國迅速啟動有關其退出歐洲聯盟相關條款與條件的談判。在這一談判過程結束前,英國仍然是歐洲聯盟的一員,享有這一地位所派生出的權利與義務。根據英國所批准的條約,歐盟法將繼續對英國有效並在英國境內實施,直至其不再是歐洲聯盟成員為止。”
按照歐盟《里斯本條約》規定,如果英國確認要脫離歐盟,代表其他27個歐盟成員國的歐洲理事會應在兩年內與英國就脫歐後的關係通過談判達成協議,並提交歐洲議會批准。
根據協議,2016年2月18日至19日送達歐洲理事會的“在歐洲聯盟內與英國的新協定”將不會生效並不再存在。歐盟表示,與英國的關係,不會再有任何重新談判。對於在國際社會中的關係協調,歐盟指出,“對於英國,我們希望其今後也是歐盟的親密夥伴。我們期待英國制訂這方面的提議。任何將與英國作為第三國簽訂的協議,都必須反映雙方的利益,並平衡權利和義務。”
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公投結果公佈後宣佈辭職。卡梅倫就“脫歐”結果在唐寧街10號首相府前發表講話說,英國民眾已經作出了清晰的選擇,將會離開歐盟走另外一條道路。英國需要一個強大、有決心、堅定的領導人就脫離歐盟與歐盟進行談判。
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在歐洲引發的反響異常強烈,許多政要用“遺憾”、“很意外”、“壞訊息”、“不是一個好日子”等來表達他們的感受。
據報道,德國默克爾和法國總統奧朗德上週五聯合發聲,要求歐盟改革以應對英國脫離後的各種局面。默克爾說,英國決定脫離對歐洲的一體化程序是個打擊。奧朗德表示,英國應該在最短時間內脫離。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之前說,歐盟希望英國繼續留歐,但現在的情況是,須儘快啟動脫離程式,希望能做到無痛苦的脫離。他重申英國一旦脫離就不可再次談判加入。
默克爾透露,她會在本週一同奧朗德、義大利倫齊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在柏林開會,商討擬定改革計劃。默克爾認為,英國“脫歐”是歐洲一體化的挫折。但歐盟足夠強大,將做出正確的應對,會避免歐盟分裂加劇。奧朗德對英國“脫歐”表示極度遺憾,認為這個選擇使歐盟經受“嚴重考驗”。歐盟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行事,而是要全神貫注於安全、防務、經濟發展、民主治理等方面。
英國經濟恐成“犧牲品”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24日將英國的主權債務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但保持“Aa1”的評級水平未變。該機構認為英國脫歐公投結果預示著英國將面臨“一段長時間的不確定性”。
穆迪在宣告中稱,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將會對該國的中期發展情況帶來“負面的暗示”。穆迪認為,由較低的經濟增長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會大於英國因無須承擔歐盟預算而節省的財政儲備。穆迪列舉了未來可能會導致英國主權評級下降的三個因素:如果貿易談判拖延,進入歐洲單一市場受到顯著限制;如果在削減赤字方面缺乏進展;以及如果出現“顯著和連續的資本外流”對貨幣造成更大壓力。
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經合組織在內的國際組織的官員已對英國“脫歐”後果發出警告。他們認為,若英國“脫歐”,經濟增速將大幅下滑,甚至可能陷入衰退。英國央行5月下調了英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該行釋出的最新一期通脹報告顯示,2016年英國經濟增長預期由此前預計的2.2%降至2.0%,2017年的增長率由之前的2.4%降至2.3%。
分析人士認為,“脫歐”靴子落地,不僅是英歐關係的再定位,也是英國對外各方面關係的重建。專家預計,英國要真正完成過渡,短則兩三年,長則***。這個過程對英國經濟無疑是巨大的考驗。歐盟是英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英歐貿易佔英國近一半貿易份額。一旦英國“脫歐”,其產品進入歐盟市場將會面臨較高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英國想要再進入單一市場,需與歐盟各成員國重新談判,這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英國“脫歐”負面效應顯著,包括金融業務受損、商業狀況惡化、政治地位下降等。但脫離歐盟並不表示雙方關係的中斷,而是向著新的方向修正。從經濟層面看,“脫歐”對英國工商界和金融界將可能是一次重大打擊。譬如,英國銀行無法再處理歐盟債券業務,也就拿不到每年至少50億歐元的服務費;外國投資者信心會因英國“脫歐”動搖,甚至撤資;此外,英國無法再享受歐洲共同市場“紅利”,需要重新就產業標準、自由貿易區等議題與歐盟和世界其他國家談判,這都將是一個很大的制度成本。
歐盟是英國最大的貿易伙伴,脫離歐盟,英國經濟必將遭到重創。當前,英國的經常賬戶差額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5%以上,為1948年以來最高。而最近的一次政府財政盈餘是在2001年,如今財政赤字約佔GDP的4%。而相比之下,歐元區經常專案盈餘,公共財政赤字低於英國,二者佔GDP比重分別為2.8%和1.9%。經濟再平衡的需求使得英國很難離開歐盟,不難想象,一旦“脫歐”,情況會更加惡化。
政治上,一旦脫歐,之前站在歐盟內部與外界溝通博弈的英國將獨自面對紛繁複雜的政治事務,從英國當前國力來看,其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勢必將減弱。
更令人擔憂的是,英國從歐盟“出走”恐怕會產生消極的示範效應和連鎖反應,甚至可能在蘇格蘭尋求獨立的問題上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曾在20世紀50年代與英國一起組建“歐洲自由聯盟”的丹麥就頗值得關注。法國,荷蘭的極右翼政黨和疑歐派也可能受到鼓舞。
出於擔憂“脫歐”的負面影響,有民眾24日在英國議會官網上發起請願,要求英國就“脫歐”問題舉行第二次全民公投。這一請願迅速得到許多民眾的響應。
截至當地時間25日15時,請願簽名數超過157萬。根據英國議會規定,任何英國公民或者英國居民都可以發起一項請願。如果請願獲得10萬個簽名,英國政府就會對此做出迴應,甚至可能在議會進行討論。
全球擔憂外溢效應
英國“脫歐”已經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造成了經濟影響。在美國,美聯儲或許會因此推遲加息;對日本而言,日元匯率上漲和市場震盪,會讓已推出負利率的日本央行進一步承壓。對新興市場而言,英國“脫歐”會通過貿易、投資、產能合作等渠道,帶來衝擊。比如,英鎊匯率下跌將讓持有英鎊資產的投資者受損,“脫歐”引發的某些法律和政策調整,會增加已啟動專案運營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等。
有鑑於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如今亞太新興國家外匯儲備較為充足,且通過貨幣互換機制等安排,構築起了可觀的金融互助安全網,加之與英國經濟融合度相對有限,預計英國“脫歐”不會令亞太國家傷筋動骨。亞太新興國家的貨幣和財政當局,普遍避免推出極端寬鬆的貨幣政策和強刺激措施,政策施展空間仍相對較大,有更多資源可供支配,更有條件應對英國“脫歐”的衝擊。
不少分析還預計,不必擔憂英國“脫歐”再次造就“雷曼時刻”。這是因為,與雷曼兄弟公司破產不同,英國“脫歐”本質上不是金融危機,而更大程度上是政治事件,它給市場帶來的衝擊更多是心理上的,而不是直接的兌付危機和信用破產。
實際上,市場在此前數月就已經對英國“脫歐”有所預期,並對其可能造成的衝擊做了準備。比如,某些大型基金早就嚴陣以待,召集眾多交易員值守,應對當天可能出現的交投異動。此外,據媒體報道,不少國家的央行也預備了充足彈藥,構築起防洪堤,嚴防市場出現失控的情況。
就經濟總量而言,英國在全球為第六大經濟體,英國經濟在世界範圍的“系統重要性”應和自身的經濟地位相稱。
但未來英國“脫歐”帶來的具體影響暫難判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卞祖永表示,總的來說,這次英國“脫歐”公投短期對世界的影響將比較大,但是也要看到,公投結果並不代表英國會立刻從歐盟中脫離,英國仍然需要較長時間重新跟歐盟商談貿易、投資、移民等協議,才能正式宣佈“脫歐”。同時,公投是基於英國的利益作出的,如果最終結果不符合英國的利益,人們也會有相應的糾錯機制。具體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還需密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