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納多特有哪些事蹟
貝爾納多特於1763年出生于波城,是一位律師的兒子,那麼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貝爾納多特的事蹟,希望能幫到你。
貝爾納多特的事蹟1:拿破崙戰爭時期
第二次法奧戰爭爆發時, 貝爾納多特作為第一軍軍長,正率部駐紮德意志的漢諾威。為了對部隊的調動保密,他謊稱要回法國,當部隊到了符茲堡後,他又宣稱是來接管防務,在嚴格的欺騙和保密措施下,盟國情報人員根本無法得知法軍的真正動向。
在烏爾姆會戰中,和第三軍、巴伐利亞軍一起搶佔伊薩河,防止俄軍增援烏爾姆。
但在追擊奧地利-俄羅斯聯軍時,他犯了一個愚蠢的政治錯誤***也有人認為他是故意的***,為了爭取時間,他滿臉抱歉地率軍強行從敢怒不敢言的中立國-普魯士的安斯巴赫候國的領土上越過,這讓柏林很不愉快,一旦普魯士參戰對法軍將是災難性的,還好普魯士人決定看看會戰結果再說。
1805年12月2日, 貝爾納多特率第一軍***1.5萬人***作為總預備隊參加了奧斯特里茨會戰,他們參與了最後的進攻。雖然會戰很激烈,但第一軍損失微不足道,這歸結于貝爾納多特謹慎***過於謹慎***的指揮。
1806年夏, 貝爾納多特奉皇帝的命令,"言語懇切,帶著和平誠意"地佔領了普魯士科堡附近的所有要地,戰爭爆發後,迅速地佔領了安斯巴赫。
但在耶拿-奧爾斯塔特會戰***1806年10月***中,卻十分遲緩,而且雖然距兩個戰場都只有7英里遠,卻無所作為,兩次戰鬥都沒有參加,並致使達武的第三軍陷於苦戰,但因為他是原拿破崙的未婚妻的老公,拿破崙下不了手,他才免於被軍事法庭處罰。
呂貝克戰役抓獲一些瑞典俘虜, 貝爾納多特第一次被瑞典當局注意。
11月7日貝爾納多特在追擊普魯士殘軍時在特拉弗明德迫降後來在滑鐵盧擊敗拿破崙的普軍布呂歇爾軍團。
貝爾納多特的事蹟2:解除軍務
1807年1月25日,他率第一軍***2.5萬人***在梅林根之戰中戰勝俄軍本尼格森部***6.3萬人***,阻止了俄軍的進攻,從而得以將攻補過。 6月4日參加古茨泰特-阿倫施泰因之戰負傷而去職。傷愈後擔任駐漢堡的軍區司令。
1809年3月擔任德意志軍團第九軍***薩克森軍,1.8萬人***軍長,參加瓦格拉姆會戰***1809年7月5-6日***。
在戰鬥的第一天,位於法軍陣線中部的貝爾納多特所部不但沒有攻下任何敵人陣地,反倒被奧軍逐出了自己的出發陣地,狼狽逃回。
第二天,擔任右翼的貝爾納多特再次被擊潰,這讓拿破崙非常惱火,貝爾納多特在會戰後被撤職,於8月返回巴黎並受命指揮部隊防禦英軍在瓦爾赫倫島的登陸。
憤怒的貝爾納多特返回巴黎,內閣會議仍然信任他,並任命他擔負起在荷蘭防禦英國的責任。
貝爾納多特的事蹟3:瑞典王儲
1810年5月28日瑞典王儲查爾斯因中風死亡。
在貝爾納多特正準備前往羅馬擔任總督時,他意外地獲知他被選為瑞典國王卡爾十三世的繼承人。
這是因為大部分瑞典軍人考慮到未來可能與俄國發生軍事衝突,因此傾向於由一位軍人出任未來的國王,另外也部分因為貝爾納多特在丹麥的作戰中對瑞典戰俘相當友善並得到了瑞典戰俘的信任,這為他在瑞典贏得了名譽。
這件事是由一位瑞典大臣—— 卡爾奧托莫爾奈***Karl Otto Mörner***完全出於個人動機獨自決策的,並將瑞典王位繼承權的提議告訴貝爾納多特。
貝爾納多特將莫爾奈的提議轉告了拿破崙,拿破崙覺得整件事情實在荒謬。
但拿破崙其實盤算的確也需要一個類似華沙大公國的傀儡國家在北歐。如果貝爾納多特當瑞典國王,可以增加法國的籌碼,所以拿破崙並不支援,但也沒有反對。
貝爾納多特於是告知莫爾奈,如果他正式當選,他不會拒絕這一榮譽。
瑞典政府驚訝於莫爾奈的無恥行動,當他返回瑞典時立刻將他逮捕,不過貝爾納多特在瑞典最終還是得到了支援。
11月2日, 貝爾納多特抵達斯德哥爾摩,11月5日,他接受了議會的拜謁,並被卡爾十三世國王收為養子,改名“卡爾約翰”。並放棄法國蓬特-科沃親王的頭銜。
這位新王儲很快就成為全瑞典最受歡迎並且最有權勢的人。老弱的國王和議會的終結使得政府大權,特別是外交事務,完全落入他的手中。
他奉行親俄外交政策,目的是取得挪威。他的整個政策以佔領挪威為核心。很快,「卡爾約翰」就證明他完全不是拿破崙的北歐傀儡。
1810年8月21日, 貝爾納多特被瑞典人選舉為親王和攝政。10月20日,改信路德教並在瑞典登陸。統帥瑞典軍隊。
貝爾納多特的事蹟4:反對拿破崙
他努力使瑞典保持中立***儘管於英國進行名義上的戰爭***,與反對大陸封鎖政策,不爽貝爾納多特的拿破崙派布律納元帥於1812年1月佔領了瑞典的波美拉尼亞。導致貝爾納多特加入反法聯盟。1812年4月同俄國結盟,他寫信給拿破崙:「政治上不存在的友誼和仇恨。除命運之神的命令外,對祖國沒有任何義務」象徵兩人的決裂。
1813年3-4月同英國和普魯士結盟。在1813年5月的"萊比錫戰爭"中,率領瑞典遠征軍進入德意志北部參戰。
他把因為和拿破崙意見不和而把流亡美國的法國名將莫羅請來擔任沙皇的首席軍事顧問,並根據法軍的特點,和莫羅建議聯軍專門攻擊法國元帥們指揮的部隊,當拿破崙趕來時,便撤退;***後來的特拉成堡計劃*** 這個建議奠定了1813年萊比錫戰役的勝局。
8月23日, 貝爾納多特指揮反法聯軍北路軍團***普軍7.3萬,俄軍2.9萬,瑞軍3.9萬***在大貝倫打敗烏迪諾元帥的6萬法軍,將其驅逐到柏林以南;9月6日又在鄧尼維茨大敗內伊元帥。
10月16-18日,貝爾納多特繼續指揮北路軍團參加萊比錫會戰,他說服薩克森人叛變,從而嚴重打擊了法軍的士氣,讓其崩潰。
1813年12月-1814年1月入侵法國的盟國丹麥,迫使丹麥將挪威割讓給瑞典。後來又參加了1814年法國戰役,不過作用不大。
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曾建議貝爾納多特在拿破崙倒臺後繼任法國國王,由於貝爾納多特堅信法國的共和思想已深入民心,君主制在法國已到窮途末路,拒絕繼任法國國王,加之英、奧等國的反對,貝爾納多特最終未能成為法國國王。
百日王朝期間,拒絕加入第七次反法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