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西華的人物故事有哪些

  公西華是東周時期魯國著名的學者,那麼你瞭解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公西華的人物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公西華,東周時期魯國的學者,公元前509出生,但也有考察到說公西華出生於公元前519年。他是孔子的學生,是孔子七十二賢中的其中之一,他跟隨孔子信仰儒學。公西華為人謙遜有禮,擅長交際。

  公西華一生有很多故事,最著名要數《公西華侍坐》這個故事了。孔子的四個弟子圍著孔子而坐,孔子就問他們的志向。子路第一個率先說出自己的抱負,說:“一個擁有千輛馬車的中等國家,還夾在大國之間,受到他們軍事的威脅,百姓還飽受飢餓,如果讓我去整治他,三年時間,就可以使這個國家的百姓有勇氣的打仗,而且還懂得禮儀。”冉有接著說:“如果有一個方見六七十里的小國,讓我去治理他,那麼等到第三年,我可以使這個國家的百姓豐衣足食,至於禮樂方面,那就要依靠賢人了。”等到公西華時,他說:“我不知道我能做到什麼程度,但是我願意穿著禮服,帶著禮帽,做一個小司儀。”輪到曾皙時,他說:“我只希望在春天能跟四五個大人,五六個兒童,七八個少年一起去洗澡,吹風。”孔子於是點頭贊同曾皙的說法。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及其他的學生的不同思想。

  公西華被孔子派去出使齊國,但擔心家中老母親沒糧食,但又不好意思再向孔子開口,於是就請孔子的另一個學生冉有幫忙跟孔子說,在冉有的幫助下,公西華才拿到給老母親的糧食。

  從這兩個公西華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公西華的為人,是一個非常謙虛,有禮的人。

  公西華的性格特點

  公西華,別名公西赤,字子華,出生於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國東周時期魯國的學者,是孔子七十二賢人的其中一個,他跟隨孔子信仰儒家學說。他被很多君王尊封,唐玄宗尊他為邵伯,宋真宗尊他為鉅野侯,明嘉靖改為先賢公西子。

  公西華性格是非常謙遜有禮的,為人謙虛。在《公西華侍坐》一文中,根據公西華回答的話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當孔子問他的學生志向時,公西華等大家回答好以後,才說出自己的志向,公西華說以自己的才能,只能做一個小司儀官,穿好禮服,戴好禮帽去迎候。當子路、冉有都說出了自己偉大的抱負時,公西華只是說了他當前可以做到的事,並沒有向他們一樣侃侃而談,所以他的為人是比較謙虛,謙恭有禮。

  公西華性格非常善於交際,有很好的外交能力,因為善於交際,孔子還派他出使齊國。孟武伯曾經向孔子問起公西華,孔子回答孟武伯說:“公西華,可以讓他穿上禮服,戴著禮帽。在朝廷上站著接待賓客啊。”從孔子的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公西華是一個對於禮儀非常重視的人,他要自己達到很完美的標準。

  公西華一方面很擅長交際,但一方面他又會很不好意思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他的性格也存在著一定的弱點。當孔子幫助他出使齊國後,他擔心家中老母親沒有糧食吃,但他又不敢向孔子開口,覺得孔子幫了他大忙,不好意思,於是就讓孔子的管家兼弟子冉有幫他向孔子說,最後在冉有的幫助下,公西華拿到了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