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打的幾大戰役

  在抗日戰爭中,國民黨在幾大戰役中打出非常優秀的戰績,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國民黨打過的戰役一、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鬥,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佈死傷4萬餘人;中國國民黨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誌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衝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國民黨打過的戰役二、南口張家口戰役:

  南口張家口戰役是1937年8月,中國國民黨軍隊在河北南口***今屬北京***、察哈爾張家口***今屬河北***地區抗擊日軍進攻的作戰。此役歷時半月,中國國民黨軍隊傷亡26736人,日軍傷亡據日方公佈為2600餘人。

  南口作戰國民黨軍隊雖然失敗了,但國民黨軍隊守軍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是值得稱頌的,其影響也是大的。至少使得中國人民認識到日本軍國主義是可以戰勝的希望。

  國民黨打過的戰役三、太原會戰***太原會戰也是國共合作的第一次會戰***:

  太原會戰包括有:天鎮戰役、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2戰區國共兩黨的部隊同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山西省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戰略性防禦戰役。

  南口張家口戰役後,日本關東軍於1937年9月13日佔領山西大同,立即向豐鎮***今屬內蒙古***、主力向雁北地區進攻。9月下旬,日軍主力共5萬餘人進攻山西內長城防線,企圖向太原城發展進攻。中國國民黨軍隊退守內長城的平型關、雁門關、神池一線。共產黨的第18集團軍***八路軍***115、120、129師分別馳援平型關、雁門關、五臺山配合作戰。

  太原會戰歷時2個月,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戰績最顯著的一次會戰。日軍參戰總兵力約合4個半師團共14萬人,傷亡近3萬人。中國軍隊參戰總兵力6個集團軍計52個師***旅***共28萬餘人,傷亡10萬人以上。八路軍在會戰中有力地配合友軍作戰,平型關伏擊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忻口會戰大量消耗日軍有生力量,牽制了日軍沿平漢鐵路***北平-漢口***南下的作戰行動。惟娘子關方面防範疏漏,被日軍乘虛而入山西省會太原,雖然最後會戰以失利告終,但太原會戰是八年抗戰中,華北規模最大的一次對日會戰。太原會戰中光忻口戰役就傷亡日軍約兩萬人,創造了華北殲滅日軍人數的最高紀錄,從此國民革命軍在華北的正規戰爭宣告結束。

  國民黨打過的戰役四、南京戰役***南京保衛戰***:

  南京戰役***南京保衛戰***,是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失利後,為保衛首都南京與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作戰。

  1937年12月1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面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攻佔南京。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首都衛戍部隊司令長官,部署南京保衛戰。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南京各城門先後被日軍攻陷,守軍節節抵抗,犧牲無數。12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

  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國民黨打過的戰役五、臺兒莊戰役:

  臺兒莊戰役,又稱臺兒莊大捷、魯南會戰或血戰臺兒莊。臺兒莊戰役的起止時間有幾種說法,一般認為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戰役由滕縣戰鬥、臨沂附近戰鬥、臺兒莊戰鬥和日軍的潰退,中國國民黨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國民黨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國民黨軍隊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日軍自報傷亡11984人***。

  臺兒莊戰役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國民黨軍隊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國民黨打過的戰役六、武漢會戰: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同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一場會戰。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國第5、第9戰區部隊在武漢外圍沿長江南北兩岸展開,戰場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廣大地區,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

  武漢會戰中的中國軍隊浴血奮戰,大小戰鬥數百次,以傷亡40餘萬的代價,斃傷日軍25.7餘萬,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日軍雖然攻佔了武漢,但其速戰速決,逼迫國民政府屈服以結束戰爭的戰略企圖並未達到。此後,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