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冊歷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試題及答案

  在期末的時候,對於高一歷史在期末複習要怎樣做練習呢?還很困惑的話,那不妨和小編一起來做份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試題,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高一上冊歷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試題

  【基礎達標】

  1.“陛下”本是對他人的尊稱。“陛”是臺階,稱人“陛下”表示謙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

  站在臺階下和你說話。但秦以後,“陛下”一詞只能專稱皇帝。這體現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點*** ***

  A.皇位世襲 B.皇帝獨尊 C.君權神授 D.家天下

  2.***2010年遼寧大連模擬***關於秦朝設郡的數目,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國維《秦郡考》考證共有48郡,譚其驤《秦郡新考》推定為46郡。某學者在考證秦朝設郡的具體數目時,收集到以下幾個方面的資料,其中最可信的應是

  A.《史記》的記載 B.史家的研究論文 C.秦簡的記載 D.民間的傳說

  3.***2010年湖南師大附中模擬***《水經注• 湘水》雲:“秦滅楚,立長沙郡。” 長沙郡下設湘、羅、益陽、

  陰山、零陵、衡山、宋、桂陽等9縣。從此,長沙開始納入全國統一的政治體制,並第一次明確地以一

  個行政區域載入史冊。根據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郡守是長沙郡最高的行政長官 B.長沙郡守需要定期向皇帝彙報工作

  C.郡守職位由皇帝直接任命 D.縣令、縣長也由皇帝直接任命

  4.***2010年廣東六校模擬***《漢書》記載“秦兼四海,以為周制微弱,終為諸侯所喪,故不立尺土之封,

  分天下以為郡縣。”據此,可以初步得出這樣的判斷*** ***

  ①秦朝統治者對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較清醒的認識 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趨於瓦解,出現了“禮崩樂壞”的局面 ③秦朝統治者將郡縣制推廣到全國 ④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員通過考試方式產生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09年廣東廣州模擬***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 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鎮***之。請立子,唯上幸許。” ……廷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

  問題:

  ***1***概括材料中丞相綰和廷尉李斯的觀點。

  ***2***簡要說明這次爭論的結果。

  ***3***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二人觀點的認識?

  【考題回放】

  1.***2009年寧夏高考卷,25***西周實行的宗法制在秦漢以後仍有重大影響,其主要表現是*** ***

  A.嫡長子繼承製 B. 反覆出現的分封制

  C.三綱五常的倫理觀 D.傳統的宗族觀念

  2. ***2010年湖南高考卷,25***柳宗元在《封建論》中評價秦始皇廢封建、行郡縣說:“其為制,公之大者

  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縣制為“公天下”之開端,主要體現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屬民 B.更有利於皇帝集權

  C.制度法令的統一 D.依據才幹政績任免官吏

  高一上冊歷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試題答案

  【基礎達標】

  1. 解析:關鍵句“秦以後,“陛下”一詞只能專稱皇帝”。皇帝制度,皇帝地位獨尊、權力至高無上和皇位世襲。而材料只體現了皇帝制度中的皇帝地位獨尊,並未皇位世襲、君權神授、家天下。故選B。

  答案:B

  2. 解析:設郡是在秦朝,秦簡的記載屬於實物史料,其它幾項帶有作者主觀意識。

  答案:C

  3. 解析:秦朝郡縣制下,郡守和縣令、縣長都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守需定期向丞相彙報工作,而非皇帝,因此B項錯誤。

  答案:B

  4.解析: 材料體現秦初認識到分封制弊端,在全國推行郡縣制,沒有體現科舉制,科舉考試確立於隋唐時期,排除④,故選A。

  答案:A

  5. 解析:本題考查秦朝建立後,圍繞實行分封制和郡縣制的矛盾和鬥爭命題。第***1***問要求從材料中提取兩人的觀點;第***2***問要求根據所學知識回答爭論結果;第***3***問談對兩人觀點的認識,要求言之有理,持之有據。

  答案:***1***丞相綰:主張實行分封制,建立諸侯國。***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廷尉李斯:反對實行分封制,主張實行郡縣制。***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觀點,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3***評分說明:可以辨證地分析二人的觀點,也可以從某一個方面進行分析,認為他對,要有史實說明他為什麼對,體現史論結合,反之亦然。如果學生能夠答出二人都是為了鞏固秦朝的封建統治,

  例如:丞相綰主張實行分封制,在當時有一定的道理。從歷史上看,西周實行分封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有利於邊遠地區的開發,使西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更何況,在秦以後的西漢初期也曾經分封同姓諸侯,說明這種制度在秦漢時期仍有一定的合理性。

  李斯的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他看到了西周後期分封制的弊端;他提倡的郡縣制有利於中央對地方直接有效控制,有利於國家的統一和穩定,而且被後世廣泛採用。***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考題回放】

  1. 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製,這在之後的皇位繼承上表現尤為明顯。

  答案:A

  2. 解析:本題引用古代著作評論性材料考查郡縣制的評價,旨在考查考生的解讀文字材料資訊的能力。解答本題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實指西周“分封制”。分封制下,諸侯到卿、士,其權力、地位和財產一切世襲,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權利之外。秦始皇推行郡縣制,郡守、縣令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襲,官吏任免的標準是才幹政績。故地方政治權利向一般平民開放,此即材料中所謂“公天下”。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