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語言學論文

  應用語言學作為一門獨立的新興學科和語言學的重要構成部分。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EQS在應用語言學中的應用

  [摘要]EQS是結構方程模型***SEM***的應用軟體之一,它能同時分析多變數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處理非正態分佈和缺失值,具有多重擬合指標。近年來,EQS在應用語言學領域應用較少。文章簡要歸納了國內外應用語言學中運用EQS的情況,並介紹了EQS的基本操作原理及建模步驟,此外,運用EQS對中學生學習策略、學習觀念及自我效能相關性這一例項進行了建模研究,以期為應用語言學和外語教學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鑑作用。

  [關鍵詞]結構方程模型;EQS;應用語言學;學習策略

  引言

  結構方程模型***SEM,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是綜合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和路徑分析***PathAnalysis***來探索研究變數和因子之間因果關係的一種模型,其最大的特點是應用變數的協方差矩陣***Covariance Matrix***來同時分析多種變數間交錯複雜的關係,即利用各潛在的觀測因子來探討因果關係的隱含結構,而傳統的線性迴歸分析只能提供變數間的直接效應而不能顯示可能存在的間接效應,以及迴避了因共線性而導致出現單項指標與總體出現負相關等無法解釋的資料分析結果。結構方程模型最初起源於心理學,後被廣泛應用到其他研究領域,例如社會學、經濟學、市場分析、應用語言學等。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SEM軟體有AMOS、LISREL、EzPATH、EQS等。

  一、EQS綜述

  EQS***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oftware***是1986年由Peter M。Bentler開發的一種統計軟體。其基本思路為:基於專業理論知識,構建一個關於一組變數間相互關係的假設理論模型。自變數數值通過測量所得,並形成一個自變數協方差矩陣,即樣本矩陣。EQS對樣本矩陣與假設理論矩陣進行擬合度的檢測,若能較好地滿足擬合度標準,則說明此假設模型成立;否則,就需要對該假設理論模型反覆調整修正以提高擬合度,直至獲得較理想的模型為止;若擬合度仍然未達到理想狀態,則該否定此假設理論模型。

  國外將EQS應用於語言學的研究主要側重於學習者個體因素研究以及語言測試研究等,前者如Sasaki和Noels分別探討了二語水平、外語學能及智力間的關係和學習者目標與教師交際能力問的相關性:後者主要有Purpura測試了西班牙語測試因素結構,Stevens探尋了認知及元認知策略與二語測試的關係。此外,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有Lee研究了英語寫作的有利及不利因素;Gorsuch還將EQS應用在外語教育政策的研究中。

  國內這方面的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且主要側重於語言測試。劉寶權、郭曉群較為系統地介紹了EQS在語言評估中的應用。鄒申、孫海洋等利用EQS分別對TEM8人文知識部分和職前中學英語教師口語考試進行構念效度驗證。彭康洲、李清華應用專案反應理論藉助EQS分析2007年TEM4聽力理解專案的質量。侯豔萍藉助EQS探討了可能對TEM4閱讀理解任務難度產生影響的閱讀任務特徵變數,其中包括變數的種類、數量、它們的內部因子構念和測量屬性以及各個因子貢獻率大小。

  縱觀國內應用語言學研究,研究者多使用LISREL和AMOS,EQS還未全面吸引國內應用語言學研究者的視線。但筆者在實踐中發現相對於前兩種傳統軟體而言,EQS靈活性更高,允許自變數有測量誤差,變數間可存在協方差;對原始資料可進行直接加工;此外還可分析非多元正態分佈,它能更準確地處理更大容量模型,這將為研究者帶來更大的便捷。

  二、EQS基本概念

  EQS6.1包含有兩類變數,兩種模型和兩種路徑。兩類變數指潛在變數***Latent Variable***和觀測變數***Observed Variable***前者為不可直接測量的非觀測變數***Unobserved Variable***,又稱因子,它通常通過多個外顯或可觀測指標間接推算;後者是通過測量、觀測可直接獲得的原始資料,又稱指標。在EQS路徑圖中圓形表示潛在變數或因子,長方形表示觀測變數或指標。

  兩種模型即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測量模型***Measurement Model***指觀測變數和潛在變數間的關係模型,即指標和因子間的關係模型。結構模型***Structural Model***指潛在變數之間的關係模型。並不是所有的實際應用中都同時存在兩種模型,例如在驗證性因子分析中,可能只出現包含觀測變數和潛在變數的測量模型。

  兩種路徑為自變數***Independent Variable***和因變數***Dependent Variable***之間的路徑,以及因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路徑。在EQS描繪的路徑圖中,單向箭頭表示一個變數直接影響另一個變數,如潛在變數指向指標的單向箭頭表示因子負荷,直接指向指標的單向箭頭表示潛在變數的誤差;雙向弧形箭頭表示兩個變數可能相關;潛在自變數不應有箭頭指向,所有指向潛在因變數的箭頭來自潛在自變數或其他潛在因變數。

  三、EQS的建模步驟

  根據Bollen和Long的研究,結構方程建模具有五個步驟:***1***模型構建***Model Specification***、***2***模型識別***ModelIdentification***、***3***模型估算***Model Estimation***、***4***模型擬合***Testing Model Fit***、***5***模型重構***Model Re-Specification***。

  1.模型構建

  在該步驟,研究者要在已有的理論和專業基礎上確定具體的模型,通過EQS模型圖和方程來表達該模型各變數間的相互關係,根據各變數對模型的路徑引數進行模型估算,檢視並評估各因子、潛在變數間的各種關係,並通過資料檢驗模型整體的擬合度。   2.模型識別

  Kunnan認為在模型識別階段會時會出現三種情況:***1***模型不可識別***Under-identified***,即不能從協方差矩陣中估算出一個或多個引數的情況;***2***模型正好識別***Just-identified***,可估算出所有引數的情況;***3***模型超識別***Over-identified***,可有不止一種方法估算出所有引數的情況。因引數估算計值不穩定,模型識別不足的情況不能信賴。只有增加制約引數,才可達到正好識別或超識別這兩種可以接受的模型。

  3.模型估計

  根據自變數的方差協方差模型估算所有引數的估計值,使模型再生矩陣與樣本協方差矩陣間的差異漸進最吻合狀態。目前最常用的估算方法是最大似然法,要求資料等距且多變數正態分佈。EQS系統有個強韌選項***Robust Option***生成Satorra-Benfle卡方值,可獲得一個比其他統計量更接近的分佈。即使分佈假設不能滿足,出現非多元正態分佈,強韌標準誤在大樣本中也可接受。EQS為所有變數、因子及變數因子間的誤差設定了標準,從而固定了引數,獲得新的估算值。

  4.模型擬合

  模型擬合是檢測假設模型矩陣與樣本矩陣在多大程度上的擬合,即檢測模型的擬合度。因其中一個重要統計指標卡方值較敏感,容易受到樣本大小的影響,所以在實際操作中還得考慮樣本資料大小對模型擬合度所產生的影響。根據以往的研究經驗,理想模型擬合度的參照標準如表1。

  5.模型重構

  若模型擬合度與各標準量範圍差異較大或個別指標不理想,則該模型構建有誤,需重構。重構時需檢驗兩組估計值:第一組為具有顯著意義的引數估計值,將沒有顯著意義的引數估計值設為0,但需在足夠的專業理論基礎上才可進行。第二組為殘餘值矩陣,若個別變量殘餘值較大,如大於或等於2.58,則該變數未設定好;若較多變數殘餘值都較大,則該模型整體構建有誤。在此過程中EQS系統的LM-檢驗和W-檢驗功能可對模型重構提供進一步的幫助資訊。但每個引數及變數之間的相互關係非常密切,任何一處的改動都可能對總體模型產生較大的影響。因而每個引數的調整都需重新估算,得出新的模型擬合指數,直至獲得最終的理想模型為止。

  四、EQS在應用語言學中的應用例項

  筆者曾運用EQS研究了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學習觀念和自我效能的相關性,下文將予以展示。本研究首先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某中學109名高二被試者進行測試。問卷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Oxford設計的《英語學習策略量表》,它由記憶策略、認知策略、補償策略、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社會策略等6個要素50個專案組成;第二部分是Horwitz設計的《語言學習觀念調查表》,包含外語學能、語言學習難度、語言學習性質、學習與交際策略、動機觀念等5個要素34個專案;第三部分是德國心理學家Schwarzer和Jerusalem設計的《自我效能量表》,包含1個要素10個專案。

  收集了調查資料後,我們運用EQS對資料進行分析。首先開啟EQS介面,新建一個原始資料庫檔案,設定應變數名稱及數目,輸入原始資料。三個量表所測量的12個要素為自變數,學習策略、學習觀念和學習效能不可直接測量,需通過各量表12個要素間接測量,則為潛在變數。其次,對EQS作包括描述性分析、迴歸分析、相關分析、因子分析、誤差分析在內的描述性統計,以觀察樣本整體情況。然後對EQS作驗證性統計,即因子模型統計分析。根據已有的專業知識,構建初始模型如圖1。

  EQS執行後所得各擬合指數結果見表2。

  按理想模型擬合度的參照標準,該模型並未達到可接受的理想模型程度。根據二語習得中學習策略、學習觀念及自我效能的有關理論和最大標準化殘差***Largest Standardized Residuals***所提供的修正指數***參見表3***,通過設定自由引數和在模型的多組誤差間增添多條雙向箭頭的路徑以建立相應誤差變數間的協方差矩陣,反覆修正之後得到較理想的模型***如圖2***。修正模型擬合效果指標如表4,該模型擬合度較高,可接受。

  學習策略、學習觀念和自我效能之間具有高度的相關性,但各自的路徑強度卻有所區別。相對於自我效能而言,學習觀念對學習策略的影響更大***0.86>0.68***。學習策略、觀念及效能的各個因素相互之間也具有不同程度的相關性,所以在平時的英語教學和學習中,既要在整體上注意對學習策略的選擇、加強對學習觀念的引導,注重對自我效能的提高,又要對具體的學習策略如補償策略、記憶策略、認知策略以及語言難度和學習動機等方面有充分的認知,才能更有效地引導學習者的英語學習。

  五、結語

  本文介紹了EQS統計軟體的基本操作原理及步驟,並通過對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觀念及自我效能間相關性的模型構建、擬合、重構、修正等過程,最終創建出滿足各項指標的修正模型。結果發現學習策略、學習觀念和自我效能之間高度相關,但相關強度有差異。學習者較多使用補償、認知、記憶策略,較少使用社會策略。觀念的學能和動機對學習策略的影響較大。在結構方程模型軟體中,EQS更易操作,靈活性更高,能更準確地處理大容量多維度變數模型,尤其在處理非正態分佈和有缺失值資料中效果良好,且允許變數測量誤差和協方差的存在。EQS評估模型擬合指標的多重性可以為應用語言學中多因素間多維量化提供更準確、科學、直觀的資訊,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篇2

  應用語言學質化研究發展綜述

  【摘要】1960年開始,應用語言學作為一門獨立的新興學科和語言學的重要構成部分,應用語言學除了涉及語言教學外,還涉及結合語言和心理學、自然和社會等學科。而應用語言學質化研究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由於我國應用語言學質化研究的方式較為生疏,與量化研究相比要落後。因此,本文通過簡要介紹應用語言學,對應用語言學質化研究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並針對應用語言學質化研究方式及重點方向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應用語言學;質化研究;發展

  在應用語言學中,量化與質化問的差別在於它們主、客觀的不同,以及文字和數字的不同等。這種差異間的研究主要是針對知識本質和本質問理解與信念的不同研究正規化。這兩種正規化佔據著後實證主義、解釋主義地位。隨著應用語言學的深入研究,質化研究方式主要有:語篇分析和個人敘述、人種志和專題陳述,以及互動分析等。例如:日記和傳記研究、訪談和課堂互動分析等。新世紀的到來使應用語言學研究偏向量與質方式的融合和鞏固。

  一、應用語言學

  19世紀初,語言理論方面的研究和應用方面的研究開始分化。19世紀葉末,J.N.博杜恩·德·庫爾德內提出了應用語言學這個概念,但沒有得到廣泛的注意。20世紀以後,語言科學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應用範圍空前擴大,語言應用方面的研究和理論方面的研究明確地區分開來,應用語言學這個名詞開始廣泛運用,並促成了應用語言學和理論語言學的分化。

  從廣義的角度來分析,應用語言學主要是將語言學的知識在其它學科領域問題解決中得以應用。換句話來說,就是跨學科實現問題的解決。

  從狹義的角度來分析,應用語言學主要是專門的語言教學,尤其是外語和第二語言的教學。其應用的知識有:語言理論與描述、相關語言學科,以及相關語言教學學科。主要涉及語言的模式,描繪語音和語法、語義和語用,及詞彙等,在語言學邊緣的學科,以及一些不是語言學,但與語言學教育學緊密聯絡的學科。

  二、應用語言學質化研究遇到的問題

  時代的發展必然對應用語言學的研究有著不斷擴大與變換的影響。由於應用語言學具有跨科學性和實驗性,以及開放性,因此,應用語言學質化研究所遇到的問題更具挑戰性。

  其一,在應用語言學質化研究中,由於相關學科知識的缺乏,使語言學質化研究受到嚴重的阻礙。例如:很多從事英漢語言教學的工作者和教師,常常因為自己對英、漢知識的缺乏,而放棄該領域的發展,因而影響到語言學科的發展。標準語的建立和規範化,文字的創制和改革。建立通用於各方言區的標準語是很重要的。應用語言學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選好這種標準語的基礎方言和標準音。為無文字的語言創制文字時,基礎方言和標準音更是重要的依據。文字改革包括文字系統***字母表、正詞法和標點符號***的部分改進和徹底更換。標準語的建立只是語言規範化的開始。為了確定語音、語法、詞彙規範,需要編出相應的正音詞典、規範語法和各種型別的詞典。

  其二,應用語言學作為新的學科,它在理論基礎上還不夠完善,使質化研究的任務更為艱鉅。儘管我國許多學者對應用語言學質化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理論成果,但是應用語言學是否加大理論正規化的建構,任然需要以多學科做後盾的理論研究。詞彙是語言中變化最快的部分,新詞新義不斷湧現。及時、準確地把這些新詞新義固定在詞典中,指導人們如何運用,這是辭書對語言規範化最有效的影響。

  三、應用語言學質化研究方式及重點方向

  1、應用語言學質化研究方式

  在應用語言學質化研究方式中,主要有:語篇分析和個人敘述、人種志和專題陳述,以及互動分析等。其中,語篇分析和個種志是目前語言教學研究中使用最多的。

  其一,語篇分析。語篇分析主要是通過對真實口語語篇進行考察的一種研究,始於社會學,例如:在第二語言習得和口語測試,及技巧等教學方面研究中都有展現。語篇分析者是種處於興趣的社交行為,而語言學者是以研究語言本身為重點的行為。語篇分析者認為語言是與語用結合的系統,它將語法和詞彙等都作為可操縱的資源。總的來說,其語篇分析的物件主要是在交際中有秩序、有組織的交談,確保社交行為的順利進行。也可以視為站在交際者的角度,將社交行為進行發現和描述。突出內在機制。一般來說,語篇分析主要是利用語篇樣本中的示例,描述和追蹤交際的優勢、分析和理解,已達成共識。其質化思想:交際中的秩序與以往的主導觀點和研究的方向與目的完全相反;交際的過程真實語料譽寫和分析不可缺少;分析的方式必須有實證資料的理論。

  在以往應用語言質化語篇分析發展的最初階段,只能通過錄音的方式記錄下口語語言資料,隨著時代的發展,口語語言資料開始有圖片和視訊,以及非語言式的交際資料。根據語篇分析研究表明,語言學界開始對非語言線索的詳細記錄產生了爭執。尤其是技術的發展與語篇分析的結合,技術的不斷影響著語篇分析研究。

  其二,人種志。人種志主要是對某文化群體的行為和語言,以及互動等進行的深度研究,屬於人類學,並與自然學緊密聯絡,例如:深入發現人們的實際所做與應該做之間存在的矛盾等。在研究前詳細描繪了研究物件的文化背景。在研究的同時,研究者必須與群體保持一定的認知距離,為了更準確的獲取客觀性。同時研究者必須反思自身所存在不同假想,以保持客觀研究的態度。在自然背景下對群體的形體和表述進行研究,並深入群體,利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對研究的資料進行採集、實驗。其研究資料來源於非結構式的訪談。涉及的研究規模較小,資料分析通常涉及研究人員研究物件本身各自的行為意義的理解和解釋。

  2、應用語言學質化研究的重點方向

  應用語言學質化研究的重點方向在於對教學方式與教師認知的研究。前者教師對交際教學觀念和方法層見疊出,但結果是不一樣的。除此之外,在聽、說、讀、寫等教學方面研究中質化的應用也很普遍。在寫作上,進行訪談和記錄、日誌和觀察等採集的方式。聽力上,以聽力策略和技巧為主,融合了量與質。例如:Markee通過小組方式巧妙進行了非任務交談,並且順利進行任務與非任務交談之間的變換。後者,由於教師是思考和積極的決策者,教學主要建立在實際導向和背景等不同思想和知識上的研究。

  其認知研究內容一般為:教師認知和教育、認知和課堂教學,以及認知和語言學習等。雖然研究方式,出現了問卷為主的量化研究,但是絕大多教師認知都是利用質化研究。在教師認知研究中,量化和質化間主要出現爭議的問題,量化研究多依靠問卷的方式來認知,並沒通過實際考察因此受到批評。而質化研究利用回憶解說和啟發式回顧、書面形式,以及課堂觀察和訪談等進行資料的收集。同時,為抓住到隱形的認知過程,還需更進一步的研究。

  總而言之,在應用語言學質化研究中,我國在提倡科學超越經驗研究的同時,還要重視實證主義存在的缺陷,將質化研究進行規範,避免出現對學術正規化的影響。雖然應用語言學質化研究在我國地位並不牢固,但是,在國外的研究中,已經佔有牢固的地位。因此,就針對我國外語的語言質化研究來說,在掌握實踐和質化方式的前提下,對混合方式的思考和時間應用,將對我國應用語言質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