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英語語言學論文

  英語語言學作為高校英語專業必修課程之一,對於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英語語言學教學

  培養語言意識,發展理性思維,有助於拓寬學生的思路和視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其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該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遭遇了尷尬:教者乏味、學者無趣。因此,從學生的視角而言,改變語言學的教學現狀,增強語言學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增強英語語言學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將趣味性和知識性融為一體,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讓更多的人從中受益。

  一、趣味性研究的價值

  英語語言學教學依舊停留在語言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理論知識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學生體會不到該課程學習的樂趣和用處,最終影響了教學效果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語言學學習興趣,使學生覺得語言學課程有趣、有用,他們才會有學習的動力和激情。只有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可見,興趣對於學習的意義。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這正是當前語言學這類理論知識課程教學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二、趣味性教學缺失的原因

  1.學生的困惑與茫然。

  立足於語言學教學枯燥、缺乏趣味性的現狀,對學生而言,其理解能力有限,對於英語語言學這樣一門難度較大、理論性較強的專業知識課程普遍存在畏難情緒和牴觸情緒,挫傷了學生對趣味性活動開展的興趣。與此同時,學生對語言學的學習目的茫然,大部分學生忙於死記硬背單詞、術語和定義,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最終也沒有明白語言學學習目的所在,從而扼殺了趣味性教學的實際價值。

  2.教師的自我中心主義。

  語言學教學無疑成了教師死板地給對學生灌輸語言學術語的過程,學生喪失了發現問題、獨立思考、平等交流的機會,其能力的培養自然無從談起。理論知識是研究人員和學者研究的成果和理論,包括專業知識、教育理論知識、關於人類發展的知識、指導課堂組織的理論知識、教學法知識、評價理論知識、社會文化知識,等等。理論知識為教師的實踐提供指導。

  3.教學資源單一。

  當前的教材都是用英文撰寫,專業術語過多,有些甚至無法在詞典中查到。而且,教材編撰並非是基於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結合,難以激發閱讀的興趣。很多教師在進行語言學教學時,僅僅立足於語言學的教材本身,往往不厭其煩地把一個個複雜的語言知識點清楚明瞭地講解給學生,卻很難得到預期的回報,除了有考研意向的學生會認真的聽課做筆記,其他大部分學生都只是聽之任之,並未真正理解吸收知識。這就是教師們沒有從廣義上去把握教學資源。他們把教學資源定位在教材和僅有的、常見的教學媒體上,而忽視了生活中的,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忽視了趣味性與實用性的結合。

  三、趣味性教學的設想

  1.轉變觀念,“趣”在新理念的運用。現代課堂教學設計要體現“以學生為本”是時代發展所賦予的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就是要把“以學生為本”落到教學的實處,從人的發展和大綱目標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轉變師生角色,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培養合作與探究的精神,從而激發學習的動力。評價學生不能只停留在單一的考試分數上面,而應該更加註重對學生個人素質、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評定,促進教學趣味性向多元化、高層次發展。

  2.關注學生,“趣”在過程。實行趣味性教學,教師應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究意識、鼓勵合作與交流,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引導他們通過課堂辯論、演講、表演、競賽、課程設

  計及現場講解等諸多形式把學習的注意力放在過程之中,而非一個個知識點的記憶和背誦之上。

  3.豐富教材,“趣”在資源。在選擇教材內容時,在保持 語言學學科本身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的前提下充分考慮高師 英語 專業學生的語言能力和知識水平,將教學內容集中在那些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的一些語言學基礎知識上,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只有學生看懂了,他們才能參與,才會探索。同時,所編寫的教材要有一定的針對性。不同類別的英語專業學生要用不同的教材。比如說,高師英語教材的設計就不能等同於一般類別,在編寫教材時要注意師範生的特殊需求。

  四、結語

  趣味性教學不是教學的根本,而是增強學習動力和效果的手段,探索語言學的趣味性教學,就要轉變觀念,以學生為本,以人的 發展為旨歸,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才能有效地改變當前語言學教學枯燥乏味的現狀,改善學習效果。教師應將趣味性融入到教學理念、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語言和教學行為中去,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語言學的興趣和激情。有了興趣和激情,才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習效果也才能逐步增強,真正實現語言學課程教學培養學生語言意識,發展學生理性思維的目標。

  篇2

  淺析象似性分析英語倒裝句

  摘要:象似性理論是國內外語言學研究的一項熱門話題。本文以象似性理論為認知原理,對英語倒裝句中動詞全部或部分地出現於主語之前的情況進行了解釋,認為象似性尤其是接近象似性原則是英語倒裝句動詞全部或部分地隨著突顯成分提前到主語之前的原因。

  論文關鍵詞:英語倒裝句,象似性,認知解釋

   當代語言學研究的一個重點是探討句法形式與人類認知能力、認知方式之間的關係。研究的內容涉及距離象似、順序象似以及數量象似。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和介紹主要圍繞隱喻作為人類的基本認知能力在句法闡釋中的解釋力。本文以目前的研究為基礎,嘗試以象似行為理論依據,探討英語倒裝句中動詞全部或部分出現於主語之前的原因。

   象似性的簡介

   結構主義語言學認為語言是任意的,語言符號和它們的含義之間沒有相似性。認知語言學研究表明句法結構中的語言成分是有序地排列的。句法成分的排列遵循的是象似性原則,即:語言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所經驗的世界結構,直接映照人們的概念結構。如此,語言結構就可用在某種程度上與之相對應的經驗結構來解釋。例如,毛澤東的著名詩句:“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反應的正是按順序發展的事件。也就是說,認知結構的順序與這兩件事所發生的順序是相吻合的。

   象似性主要是影象象似性可在音系學的基礎上進行研究;而在形態學層面,象似性包括映像象似性和擬象象似性;在語法層面,它主要是擬象象似性,這既是認知語言學家也是構造學家在這一領域中感興趣的主題。主要的句法象似性包括順序象似性,接近象似性和數量象似性。

   3.倒裝句中象似性分析

   倒裝句一直是語法學家研究的課題。為什麼實義動詞或助動詞情態動詞要隨著被突顯部分移到主語之前呢?象似性尤其是接近象似性可以解答這一問題。下面,我就從兩個方面來闡釋這一認知現象。

   3.1 接近象似性和完全倒裝

   Langendonck1995提出的“內容鄰近性”可分為兩個次原則:簡單接近原則和相對接近原則。這種鄰近或者距離與語義關係相關:內容的鄰近就放映在語序的鄰近上。也就是說,當說話者選擇倒裝句結構時,屬於同一語義群中的詞應放置在一起。這是因為在表達中,它們的距離越近,它們所表示的概念距離越近。讓我們來比較一下這個例子:

   [1] a. From behind the clouds emerged the blazing sun.

   b. The blazing sun emerged from behind the clouds.

   在例句中,我們知道“From behind the clouds”是介詞短語,用來修飾

   實義動詞“emerged”,指出太陽出現的方向。當說話者想要強調太陽出現的方向時,他將這一部分放置於句首。這時,實義動詞“emerged”必須隨著“From behind the clouds”從原來的位置移到原主語“the blazing sun”之前,這便形成了倒裝語序。又如:

   [2] a. Up into the air went the arrow.

   b. The arrow went up into the air.

   句中“went up into the air”是一個固定動詞短語,“up into the air”限制了箭運動的方向,它的意義影響了“went”的意義:箭頭的方向不是向下,而是向上射入天空,它們相互依存,因此“went up into the air”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當說話者將“up into the air”作為句首成分加以強調時,“went”也必須隨之放置於原主語“arrow”之前,這樣便形成倒裝句。

   Haiman1985提出了三條語用原則,也可作為重要的語序原則:

   1 語句中,舊資訊置前,新資訊置後。

   2 緊密連在一起的思想往往被放在一起。

   3 在說話者心中此刻最重要的資訊往往最先表達。

   可以看出,第一條原則是象似性的,資訊介入話語的時間順序正如所指出的:重要的資訊要放置於不重要資訊之後,舊思想要位於新思想之前。第二條原則屬於距離象似性,它說明語言成分之間的認知距離是不同的,認知距離越大說明其概念距離也越大。讓我們來分析下面這一例句:

   [3] Great are our achievem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我們知道,突顯的部分“Great”與系動詞 “be”在語義上最接近,因為系動詞不能單獨作謂語動詞,它必須與表語一起連用。根據距離原則和Haiman的第二條原則,語義上緊密聯絡的概念要放置在一起。因此,當“Great”這一概念首先進入說話者的認知系統並被置於句首位置時,系動詞也必須隨之移動。

  

   [4] South-west of the church stands the industrial exhibition building.

   [5] In his drawer will be found the important document.

   3.2 接近象似性與部分倒裝

   如前文所述,關係緊密的概念應放置在一起。這一原則也表現在部分倒裝中。例如:

   [6] a. So fast does light travel that it is difficult for us to imagine its speed.

   b. Light travels so fast that it is difficult for us to imagine its speed.

   顯然,從這例句中,我們可以看到在“light”與“so fast”之間有另一個詞“travels”。從語義學的角度看,在“light”與“so fast”之間有一定距離,所以當“so fast”得到突顯並被置於句首時,根據句法結構的要求,說話者不能將動詞“travel” 與“so fast”一起移動,這時便需要在兩者之間加入助動詞。再如:

   [7] a. I have never seen so much rain.

   b. I haven’t ever seen so much rain.

   c. Never have I seen so much rain.

   否定詞“never”用來否定整個句子而不是某一個句子成分,因此否定詞“not”可以隨著助動詞“have”一起移動,正如例句b。那也就是說它們的語義關係非常近。當句子倒裝時,這否定詞和助動詞就不可分割,正如例句c。

   結語

   本文研究表明,象似性對英語倒裝句的語序起著制約的作用。它論證了一個句子或一個語篇的內部語序不是隨意的、胡亂安排的,它符合人類的認知順序和規律。這樣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證明認知語言學基本理論的解釋力,另一方面可以直接為英語句型的理解和使用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Haiman, J. Natural Syatax: Iconicity and Eros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2] Hudson, R. Word Grammr [M].Oxford: Blackwell, 1984.

  [3] Langendonck,W.Van. Categories of Word Order Iconicity [C]. In Landsberg, M.Eed., 1995.

  [4] 盧衛中. 詞序的認知基礎[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5.

  [5] 秦裕祥. 英語語法專題研究[M]. 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