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與足道的關係是什麼
茶有茶的道理,茶道實際上是社會的道理在茶中的反映。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與足道的關係,一起來看看。
茶道與足道的關係
足道與茶道都是事關社會的大道理,足道也是老闆和官員追求的社會之道。現在的大街小巷,足道已經深入人心。但是既便是如此,茶道與足道還是有著區分的。茶洗去的是大腦的遲鈍,足道退去的是一身的疲憊。
茶道屬於上層人士所鍾情,足道往往是社會各界都喜愛。於是,進茶館與進足浴館的人群有著不一樣的地方。比較而言,足浴館是比較通俗大眾化的地方。在這個地方,也有很多下層人士經常光顧這個地方。即便是老闆和官員常來,那也不過是官場和商場上的暴發戶經常光顧的地方。
因此,茶館要大眾化,足浴館要適度的提升自己的品味。但是,在我們這樣的一個時代,社會的兩分化讓我們雖然同在藍天下,貧富差別卻是越來越大,因此,這種大眾化和高層次化的矛盾始終存在著。並且為了解決這樣的矛盾,足浴館也開始越來越高檔,茶館也越來越講究。現實中,大家走在爭名逐利,誰喜歡平平淡淡啊!
社會上那些辛勤勞動的人不是不想去,而是很多因素決定了自己不能去。他們往往只有做貢獻的天賦和後天的努力。並且這樣的一群人往往認為,去這種地方的人一般不是什麼好人。這些善良的人民啊!社會的財富在你們的手中創造了出來,然而卻被這些人轉移走了,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轉移了這些驚人的財富。而這些財富,則通過茶館和足浴館等等這種類似的娛樂場所,消閒之地來讓他們好好的享受。
所以,一個人一生勤勞,也並不是什麼美德。那不過是愚昧和無奈的證明。一個人一生節儉,那也不是什麼值得讚揚的善行,那不過是在現實社會中沒有佔有很多的財富,不得不這樣算計一生。很多成功人士,其實往往就是社會財富的佔有者,他們一生的享受抵得上其他很多人幾輩子的努力。
茶道深邃,足道高遠,大道之行也,天下屬於有實力的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妙啊!妙啊!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想盡一切辦法,要成為成功人士啊!戰國時期的蘇秦,他在很多年前就曾經說過,人生在世,大丈夫對於富貴二字怎麼能忘記呢?貧窮則父母兄弟,妻子兒女都不理睬自己。富貴了即便是深山老林也有遠房親戚。
茶道的說法
茶聯的集大成者《百茶聯》原創作者在天認為:“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
吳覺農先生認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飲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
莊晚芳先生認為: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莊晚芳先生還歸納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為:“廉、美、和、敬”他解釋說:“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合誠處世、敬愛為人。”
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是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陳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論可簡稱為:“七藝一心”。
周作人先生則說得比較隨意,他對茶道的理解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為忙裡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
茶道學者金剛石提出:茶道是表現茶賦予人的一種生活方向或方法,也是指明人們在品茶過程中懂得的道理或理由。
臺灣學者劉漢介先生提出:“所謂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與意境。”
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學》一書中,將茶道定義為:以身體動作作為媒介而演出的藝術。它包含了藝術的因素、社交因素、禮儀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個因素。
久鬆真一先生則認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為契機的綜合文化體系,它具有綜合性、統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藝術、道德、哲學、宗教以及文化的各個方面,其核心是禪。
熊倉功夫先生從歷史學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種室內藝能。藝能使人本文化獨有的一個藝術群,它通過人體的修煉達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人本茶湯文化研究會倉澤行洋先生則主張:茶道是以深遠的哲理為思想背景,綜合生活文化,是東方文化之精華。他還認為,“道是通向徹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