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陸羽茶文化的論文

  唐代陸羽所著《茶經》自誕生以來,一直受到歷代學者的推崇與重視。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陸游茶詩的茶文化意蘊

  摘要:中國是茶的國度,詩的海洋,孕育出茶詩這一獨特的文化載體。陸游一生嗜茶,精於茶藝,好賦茶詩,茶詩數量為歷代詩人之冠。其茶詩並未輒止於高雅浪漫的品茗形式,而是寄託了詩人的人生感懷和哲學思考,以獨特的藝術視角,營造出與眾不同的審美意蘊。

  關鍵詞:陸游;茶詩;茶文化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1-0173-02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和利用茶葉的國家。茶從被中國人發現到作為祭品、菜食、藥材、飲料最終形成茶文化經歷了很長時間。“茶文化的氛圍與詩文創作的結合,使得茶詩具備了形式與內容的雙重美感。”[1]陸游因擔任茶官,對茶葉的瞭解上通宮廷,下知民間,具有權威性。滿紙珠璣的陸游茶詩,將茶藝的細緻精妙、茶道內蘊詮釋的非常透徹。

  所謂烹茶盡具,茶具是影響茶湯質量和視覺效果的重要因素。宋代茶藝將茶具推向了極精之致,為了點茶、鬥茶的需要,精心研究每一個細節,其材質、顏色都極為講究。茶具大概分為兩類:製茶用具和品飲用具。宋人飲用末茶、碾茶時“即茶香四溢,因此要求將茶迅速碾碎,所以用質地堅硬的銀、鐵製作茶碾,也有金、銅、石質的茶碾。”[2]如《秋興》:“蒼璧碾成官焙香”描寫碾茶時茶香四溢的場景。磑是磨的一種,《舍雜書》:“雪落紅絲磑,香動銀毫甌”。煮水則分為兩類:點茶用銀瓶候湯,如《建安雪》:“銀瓶銅碾春風裡”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到湯瓶的材質;煎茶則把茶鐺放在風爐上煎水,如《初夏雜興》中“煎茶林下置風爐”;《秋夜歌》中“茶鐺颼颼候湯熟”。茶鐺造型類似現代煎藥的土罐,是直口,底部有三足,為了有多一些的容量來烹茶,茶鐺的腹部略深一些。品飲用具則主要是茶盞。因“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杯微厚,熠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3],當時兔毫甌非常受歡迎。陸游的茶詩《閒中》:“活眼硯凹宜墨色,長毫甌小聚茶香”;《村舍雜書》:“落紅絲磑,香動銀毫甌”,表明兔毫甌精緻的造型以及保溫的功能使得分茶得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咬盞,也保障了茶口感——聚香、保溫。兔毫甌是“釉面上有一種像兔子毫毛般的視覺肌理效果,這是在燒製黑盞的過程中釉面高溫窯變產生的”[4]茶蘊奇香借水發,選好茶具之後,選水候湯就尤為重要了。水的來源不同,所溶解的化學物質不一,對於茶湯影響也各異。陸游詩中有《夜汲井水煮茶》:“汲水自煎茗”井水煮茶;《雪後煎茶》:“雪液清甘漲井泉,自攜茶灶就烹煎”雪水煎茶。作者善於用不同的水來烹茶。有人認為,井水因不見天日,少流動、性寒,故不宜泡茶。而陸游並不這麼認為,《試茶》:“乳井簾泉方遍試,柘羅銅碾雅相宜”;從“牛乳”、“玉色井”、“乳井”這些比喻來看,作者鍾愛於這些井水,用來試“蒙頂”、烹“日鑄”這樣的名茶。古代煮水用的是細頸的湯瓶,水不熟則茶末漂浮,水過熟則茶末沉底,因而候湯最難。陸游深諳煮水,蟹眼為一沸,《午睡》:“聊呼蟹眼湯,瀹我玉色塵。”魚目為二沸,《夜坐戲作》“颼颼鬆韻生魚眼,洶洶雲濤湧兔毫”此時松風生韻,魚目連珠,水已達最佳狀態,所烹之茶便如洶湧的雲濤泛於兔毫盞內。宋代茶藝主要有煎茶、點茶、分茶和鬥茶。“宋代的分茶並非獨立存在的,它是脫胎於點茶而又精於點茶的一種技藝,是點茶過程的高階階段,同時又存在於鬥試環節之中,是鬥試環節的審美準繩”。[5]“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兩宋盛行點茶,而唐代的煎茶之習並沒有衰退。陸游的茶詩中煎茶法用得最多。《初冬雜詠》:“夜窗父子共煎茶”夜話煎茶;《登北榭》:“香浮鼻觀煎茶熟,喜動眉間煉句成”寫詩煎茶;《擁爐》:“鳧鼎煎茶非俗物,雁燈開卷愜幽情”讀書煎茶。《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此詩專為煎茶而作,詩人用精巧的紅絲磑碾茶,用刻有龍頭的石鼎候湯。點茶就是將茶粉在茶盞中調成茶膏,再將煮好的水注入盞中,用茶筅擊拂,點茶時要有力道和技巧,不能用力過猛,應手輕而筅重,使茶形成白色的浮沫。《茅亭》:“兒圓點茶夢,客授養魚經”;《起晚戲作》:“雲子甑香炊熟後,露芽甌淺點嘗初”。詩人拿出自己的珍茗“露芽”,在淺淺的兔毫甌裡試點嘗初。分茶即“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時人謂茶百戲。”也被形象的稱為水丹青。從趙佶《大觀茶論》、蔡襄的《茶錄》、楊萬里的《澹庵座上觀顯上人分茶》等資料來看點茶、分茶二者所用的原料、器具和技法基本相同。其實分茶即點茶的一種技法,類似現代的咖啡拉花。在茶湯表面形成浮沫幻象的就是分茶,只是出現浮沫的就是普通的點茶。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茶筅擊拂的技巧。《入梅》:“茶分細乳玩毫杯”,也證實了上文所說的分茶和點茶的區別,分茶注重的是浮沫產生的視覺效果。陸游不僅會點茶,而且會做分茶遊戲。《四月旦作時立夏已十餘日》:“趁虛茶懶鬥旗槍”,《晨雨》:“青萌雲腆開鬥茗,翠嬰玉液取寒泉”。從陸游的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鬥***dòu***旗槍”是動詞短語,而“鬥***dǒu***茗”是名詞短語。因此,鬥茶在宋代至少有兩層含義:一是茶的代稱;二是一種茶藝活動。茶藝活動的鬥茶實則是因貢茶而生,茶農帶上各自的新茶進行“茗戰”,擇優選為貢茶。“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鬥茶的激烈情形可窺見一二。鬥茶成為了宋代製茶技術的助推器,而對於士大夫則作為一種競技遊戲在流行。鬥茶就是利用點茶的技藝來評判茶品的優劣,決定鬥茶勝負的標準有兩條:湯色純白為優和湯花色澤鮮白、水痕出現晚者為上。在品飲茶湯的過程中體驗,通過一系列的外在茶事達到和諧內心的感受,便是茶道。與酒相反,茶使人的思維清晰,精神抖擻,並且循循善誘,引發詩思。《登北榭》:“香浮鼻觀煎茶熟,喜動眉間煉句成”;《釣臺見送客罷還舟熟睡至覺度寺》:“詩情森欲動,茶鼎煎正熟”。茶在驅走睡魔的同時,還給詩人以詩思的啟迪,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茶道”一詞的是皎然,他在《飲茶歌》中以三次飲茶體驗道出了飲茶給人身體和精神上帶來的完美體驗,步步深入,神韻相連。高雅的茶事營造出來的是由外到內的和諧、由此及彼的怡樂,主客素心同調,體現主人的生活情趣。《素飯》:“緩步橫摩五經簡,風爐更試萘山詩”,品茗讀經;《餘邦英惠小山新芽作小詩三首以謝》:“惟遣春風入牙頰,詩成忽帶小山香”,喝茶賦詩;《雨晴》:“萘映盞毫新乳上,琴橫薦石細泉嗚”,點湯橫琴;《幽棲》:“棋局聊相對,茶爐亦自攜”,烹茶下棋。《山行過僧庵不入》:“茶爐煙起知高興,棋子聲疏識苦心。”爐中茶煙嫋嫋升起令人陶醉,可想而知是茶逢知己了。煎茶品茗的自得其樂則顯示詩人寧靜淡泊的處世情懷,是慣看世俗喧譁而內心自有一種豁達和從容。陸游需要茶絕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需要,還因茶所呈現出的沉靜、內斂、樸素、淡泊等一系列精神內蘊的象徵與其追求的精神境界相契合。《幽居即事》:“臥石聽松風,蕭然老桑苧”;《睡起》:“夢迴茗碗聊須把,自掃桐陰置瓦爐”;都體現出一種寧靜淡泊的情懷。《初春感事》:“活火靜看茶鼎熟,清泉自注研池寬。人生樂處君知否?萬事當從心所安。”生活在貧窮和孤獨中的詩人,仍然汲泉煎茶。藉著活火烹茶、清泉研磨的情趣觸動了哲思,寫下了耐人咀嚼的哲理。即使一生未曾封侯封爵;即使國家的衰敗無力挽回,堂堂男兒已經做了能做的一切,寧靜淡泊是在思考中對自我的尋求。茶道發展的更高的一個階段,是在開悟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生活的態度——隨緣自適。《菜根譚》有云:“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人生總會遇到難以排解的憂憤,倒不如存一份“此心安處是吾家”的自適。朝廷衰頹已是大勢所趨,即使位卑未敢忘憂國,也是枉然。“未死人生誰料得,會來攜客試茶甌”,世事難料,暫時忘卻煩惱,邀契闊摯友聞香品茶。《五月十一日睡起》“茶碗嫩湯初得乳,香篝微火未成灰。翛然自適君知否?一枕清風又過梅。”碗中茶香初聚,乳花嫩白,品茗中詩人靜心思慮。隨緣自適,在愚人是放任自流,在智者則是對生活冷靜的思考。茶使人能夠清醒沉靜的對人生意義進行參詳,樂而不淫,是一種有節制的樂趣,使人站在思辨的高度審視人生,茶詩中透露出一種人生的智慧。

  “陸游的茶詩異彩紛呈,既具有文學上的精深美妙,又具有政治、經濟、哲學、藝術、美學、醫學等博大的內涵”。[6]當茶昇華為文人的哲學思考時,詩人在清、靜、雅、和的茶道中得到了解脫。因詩人獨特的身份和經歷,使得陸游的茶詩成為後人窺探宋代茶文化的一個重要視窗。

  參考文獻:

  [1]陳玲玲.唐宋茶詩中的哲理追求[D].上海:華東交通大學,2011:1.

  [2]陳俏巧.宋代茶具看當時的社會風尚[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6,***11***:133.

  [3]郭孟良.中國茶典[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66.

  [4]胡小軍.宋代分茶、鬥茶技藝與建窯黑釉瓷茶盞研究[J].茶葉科學,2010,***6***:491.

  [5]顧雲豔.論陸游的茶詩與茶事[J].江南大學,2008:31.

  [6]陸游茶緣的主觀成因[J].茶業通訊,2010,***9***:51.

  2

  茶文化下的茶葉包裝色彩呈現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消費需求在不斷的增加,產品的包裝色彩在整個消費和銷售領域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我國作為茶葉的發源國,茶葉市場十分繁榮,茶葉品種眾多。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茶葉產品要想在競爭中佔據有利位置,就要將茶葉包裝色彩的設計做好,這是提高茶葉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包裝色彩的運用,不僅能夠使茶葉產品得到美化,還能夠推動茶葉產品實現更多的經濟價值。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對茶葉包裝色彩的運用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首先對我國的茶文化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然後逐步探討了在茶文化的影響下茶葉包裝色彩呈現的種種方式。

  關鍵詞:

  茶文化;茶葉包裝;色彩

  我國茶葉市場的消費需求在不斷擴大,與之而來的是茶葉的包裝更加具有多樣性,成為了使茶葉增值的重要方式,茶葉的包裝設計在整個茶葉市場競爭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我國悠久豐富的茶文化歷史對茶葉的包裝設計也起著很大的作用,其中,色彩作為茶葉包裝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對整個茶葉的包裝有著關鍵性的作用。與圖形和文字相比而言,色彩很容易進行識別,能夠給人帶來最直觀的心理感受,並且易於理解,能夠牢牢吸引住消費者的目光,同時還能夠通過色彩將商品的資訊、價值形象的傳達出來,幫助消費者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茶葉型別或者品牌。[1]

  1中國茶文化

  茶文化是我國優秀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對於我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所謂茶文化,就是茶在我國精神文化中的表現,同時也是茶道在生活中的表現。我國的茶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內容,涉及了很多方面,包括飲茶習俗、茶與歌舞、茶與詩詞、茶與美術、茶與禪教、茶與祭祀、茶館茶樓、陶瓷茶具、茶藝表演、沖泡技藝等等,這其中的每個方面都有著深刻豐富的內容。在我國漫長的發展歷史中,茶讓人們既得到了物質層面的享受,還得到了精神層面的愉悅。我國茶文化帶有濃厚的東方民族獨有的生活氣息和藝術韻味。我國茶文化中對修身養性十分重視,追求的是一種平心靜氣的和諧氛圍。我國的茶文化與養生學的精神基本相似,推動了我國養生觀念的發展。茶文化以茶為主要載體,融合了我國傳統的儒家、道家等學派的優秀思想,將人們的生活與茶巧妙地融合為一體。[2]茶文化還與我國的哲學思想有著密切的關係,兩者之間相互促進,促進我國人民不斷修身養性,推動了我國社會和文化的進步。茶文化起源於中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隨著社會的發展及全球化趨勢的加劇,我國的茶葉消費市場在不斷的擴大,茶葉的包裝設計也出現了多樣化、趣味化的特點,利用茶葉的包裝,可以使茶葉實現增值。茶葉的包裝一方面要能夠反映出茶葉商品的價值,另一方面還要將中國茶文化的內涵體現出來,從而使得茶葉的經濟利益能夠得到充分的實現。[3]

  2茶文化在茶葉包裝色彩設計中的表現

  商品的色彩對於消費者的選擇而言有著重要的影響,人們對於色彩的注意力往往會比對形狀的注意力高很多。將不同的色彩巧妙搭配,能夠極大地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在茶葉的包裝設計上,色彩能夠引起人們最為敏感和活躍的視覺感受。色彩具有較強的視覺衝擊力,能夠引起人們的情感反映和心理變化。對茶葉包裝的色彩設計要做到易於記憶、易於引起注意和易於色彩聯想,茶葉包裝設計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對包裝色彩的巧妙應用。[4]

  2.1茶葉包裝色彩引起的心理反應在茶葉的包裝色彩設計中,不同的色彩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比如有的色彩能夠給人帶來穩重、古樸的感受,有的色彩給人帶來大氣、華麗的感受,有的色彩給人帶來秀美、精巧的感受等等,在茶葉包裝設計中運用不同的色彩,所產生的情緒與美感具有很大的差異。我國目前茶葉市場上的茶葉主要有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黑茶等等,品種十分之多。針對不同品種的茶葉可以運用不同的色彩。比如綠茶茶味十分鮮爽清新,色澤翠綠,在包裝時要使用綠色這種冷色調;紅茶的湯色十分清亮紅豔,茶味十分醇和香濃,在包裝時要使用暖色調;白茶的湯色比較淡,茶味清香淡雅,在包裝要使用柔和系列的色調。[5]以西湖龍井茶為例,西湖龍井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有著千年的發展歷史,其包裝設計十分高檔大氣。我國成年人多喜歡以茶葉為禮品相互之間進行贈送,成年人的文化積累和生活經驗十分豐富,所以會更偏愛一些穩重、大氣的色彩,色彩的飽和度、明度、純度都比較低。西湖龍井茶的包裝色彩上的整體審美情緒與成年人的審美素養基本相似,深刻體現出了穩重和成熟的特點,將我國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精髓充分利用包裝色彩體現了出來。西湖龍井茶的包裝如下所示:西湖龍井茶的包裝設計中所運用的色彩主要是淺棕偏土黃色,整體看起來十分復古,有著深遠的意境,十分符合成年人懷舊的心理,同時還能夠將西湖龍井茶的悠久歷史展現出來。在這個包裝中,色彩是經典傳統的中國畫墨色,濃淡相配,給人帶來古色古香的心理感受。在整個包裝中,最鮮豔的顏色就是紅色,也是以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國傳統印章的形式呈現的,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整個茶葉的包裝設計十分協調,具有明顯的復古風味。[6]

  2.2中國茶文化在茶葉包裝色彩設計中的表現利用色彩的渲染,能夠使茶葉包裝深深吸引住人的目光。色彩能夠將人的情緒、感受直接調動起來,使人們因為色彩而形成情感上的變化。不同的色彩的審美功能是不同的,紅色讓人感到熱情和奔放,綠色讓人感到希望和清新,藍色讓人感到清爽和沉靜,白色讓人感到安靜和恬雅等等。不同色彩的茶葉包裝能夠使人產生不一樣的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中主張天人合一,重視人與自然之間的統一和協調。綠色作為茶葉包裝時的首選色彩,給人帶來了一種和諧的感受,所以大部分的茶葉包裝設計者都對綠色比較看重。此外,紅色給人的第一感受是熱情,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紅色是喜慶的顏色;黃色給人的第一感受是輝煌、高貴,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古代帝王權利的象徵,所以我國人們對紅色和黃色的喜愛也是很明顯的,很多茶葉的包裝設計中都使用了這兩種顏色,使茶葉的包裝呈現出喜慶和尊貴的特點。褐色在茶葉包裝設計中也有著很多的運用,褐色屬於深色系的色彩,將其運用在茶葉的包裝上,能夠呈現出一種莊重、古樸的氛圍,體現了我國茶葉以及茶文化的厚重。黑、白、金、銀等色彩在茶葉的包裝中也經常用到,黑色有神祕的感覺,白色有清淡的感覺,金、銀是是一種十分高檔的色彩,能夠提高茶葉包裝的檔次,將這些巧妙搭配,能夠為茶葉的包裝設計帶來更好的效果。例如在很多茶葉的包裝中,經常會設計一個向上延伸回繞的白色曲線,就像茶葉沖泡過後熱氣的環繞形態,暗示著茶葉香味的綿長悠遠,創造了一種深遠的意境。[7]

  3茶葉包裝色彩設計的作用

  3.1茶葉包裝中色彩設計的原則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茶葉包裝色彩要符合茶葉的屬性,能夠通過色彩聯想到茶葉的特性;茶葉包裝色彩要符合茶葉市場的色彩心理,能夠吸引消費者的注意,讓消費者選擇茶葉產品;茶葉包裝色彩要與茶葉品牌的形象相符合,也就是要符合茶葉品牌的經營策略,能夠通過色彩使茶葉品牌的價值不斷增加。

  3.2在茶葉包裝設計中,色彩對消費者的視覺感受有著最為直接的影響。人們由於色彩會產生色彩心理,而色彩心理也會使消費者的心理形成活動,對色彩心理進行全面的判斷,設計出更加優秀的茶葉包裝,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廣闊的消費市場。

  3.3色彩會因為年齡、社會心理、民族地區的不同而存在著許多差異。所以茶葉包裝的設計師要深入社會生活,對不同消費者的色彩愛好進行廣泛的調查,對不同年齡層、不同社會心理和不同民族地區的消費者的色彩喜好和審美意識掌握大致的瞭解,從而在面對不同的消費人群時可以做出針對性的茶葉包裝設計,將色彩更好地應用到茶葉包裝設計中去。[8]同時,還要對中國茶文化進行深刻全面的瞭解,將中國傳統的茶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完美融合,利用不同色彩的運用將我國的茶文化通過茶葉包裝完美呈現出來。

  4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現代茶葉的包裝色彩設計既要能體現我國優秀的茶文化,還要將文化品位與市場營銷結合起來,將我國優秀的文化藝術通過色彩的巧妙運用融入到茶葉的包裝設計中,使茶葉的包裝設計既富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韻味,同時也具有豐富的時代感,從而推動茶葉產品更好地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去,這樣不僅能夠使茶葉的經濟效益得到實現,而且茶葉作為我國獨特的文化之一,還能夠提高其在國際競爭中的影響力,加強茶葉在國際市場中的流通,贏得更廣闊的消費市場。

  參考文獻:

  [1]孫斐.茶文化對茶葉包裝設計工作的影響與作用分析[J].福建茶葉,2016***1***:132-133.

  [2]李桃桃.茶葉包裝平面設計中融入傳統茶文化的思路分析[J].福建茶葉,2016***2***:145-146.

  [3]付萬雲.六安瓜片包裝中的色彩設計理念探討[J].茶業通報,2013***1***:42-44.

  [4]王志固.論茶葉包裝設計與印文化的融合[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101-104.

  [5]孟暉.淺議包裝色彩設計的視覺傳達[J].遼寧經濟管理幹部學院***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29-30.

  [6]章順凱.兒童食品包裝中味覺的色彩表現[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21-23+42.

  [7]文佳.包裝的平面設計要素彰顯***之四***———產品包裝色彩的平面設計色彩藝術表現[J].上海包裝,2006***10***:23-28.

  [8]陳茁,胡群.論商品包裝設計的色彩應用[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48-50.機具•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