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夜曲的基本知識
小夜曲是一種常見的特性樂曲。所謂特性樂曲,就是為特定的目的創作,或是在特定的場合演出,在體裁上有鮮明特徵的樂曲。例如小夜曲、夜曲、搖籃曲、船歌、幻想曲、即興曲、隨想曲、狂想曲等等。這些樂曲大都是器樂曲,但其中也有些體裁既有聲樂曲又有器樂曲。這裡小編要為大家要講的小夜曲,就屬於後一種情況。
小夜曲原是中世紀歐洲行吟詩人在戀人的窗前所唱的愛情歌曲,流行於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演唱時常用吉他、曼陀林等撥絃樂器伴奏,歌聲纏綿婉轉,悠揚悅耳。後來器樂獨奏的小夜曲,也和聲樂小夜曲同樣流行。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歌劇《唐·璜》第二幕裡的小夜曲,是在少女的窗前彈著曼陀林歌唱的典型小夜曲。
莫扎特在這首歌曲中真實地再現了行吟詩人演唱小夜曲的情景。唐·璜是歌劇中一個放蕩不羈的西班牙貴族.他在農家姑娘採琳娜的窗前唱這首小夜曲,想用歌聲來勾引她。這首歌曲是歌劇中的反面人物所唱的,含有諷刺的性質。但曲調仍優美淳樸,帶有民間歌曲的特點,由曼陀林和絃樂器撥絃伴奏。曼陀林是梨形的撥絃樂器,有四對弦,空弦象小提琴一樣。這首歌曲分為兩段,構成二段式,每一個段落後面都有短短的過門,然後整個兩段再反覆一遍。
小夜曲通常是黃昏或夜晚所唱的歌,但也包括早晨在愛人窗前所唱的情歌。例如奧地利作曲家舒柏特的。《聽,聽,雲雀》,就是一首早晨唱的小夜曲。這是在莎士比亞的戲劇《辛白林》中,克洛頓向伊摩琴唱的情歌。克洛頓是英國國王李白林的王后和前夫所生的兒子,伊摩琴是國王和前王后所生的女兒。清晨,克洛頓帶了一群樂工來到和伊摩琴的閨房相連線的前室,為她奏樂,並唱著這首歌,來打動她的心。這首歌曲用分節歌的形式寫成,音樂分兩段,第一段在C大調上。旋律生動明快,描寫了“雲雀在天空歌唱,太陽之神升起”的美麗景色;第二段從C大調轉為降A大調,產生了鮮明的調性對比,為“迷人的金盞花,開始睜開金色的眼睛”兩句渲染出瑰麗的色彩。唱到“這一切多麼美麗,我親愛的姑娘醒來”,又轉回C大調,調性色彩由暗而明,寫出了晨光催人,小樓夢迴的意境。
舒柏特根據雷爾什塔布的詩所寫的另一首小夜曲,是一首臉炙人口的名曲,被收集在他的歌曲集《天鵝之歌》中。旋律輕盈婉轉,伴奏模仿撥絃樂器的聲音,時而和歌聲相應和,給歌曲創造了一種優美恬靜的意境。
法國作曲家古諾為雨果的詩所作的小夜曲,也是一首一百多年來流傳不衰的名曲。旋律象一縷青煙,在晚風中飄蕩。伴奏中貫穿著上下襬動的節奏,具有搖籃曲的風格;並不時以優美流麗的曲調,和歌聲相呼應。
器樂小夜曲也象聲樂小夜曲一樣,有一個歌唱性的旋律,其伴奏部分往往有模仿撥絃樂器的效果。奧地利作曲家海頓的《F大調絃樂四重奏》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就是一首典型的器樂小夜曲,整個四重奏也因此而有“小夜曲四重奏”的稱號。絃樂四重奏是由兩個小提琴、一箇中提琴和一個大提琴演奏的樂曲。這個樂章所特有的小夜曲格調,表現在第一小提琴演奏抒情的曲調,象人聲在歌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撥絃伴奏,模仿著曼陀林的聲音。這首曲子用奏鳴曲式寫成。奏鳴曲式是奏鳴曲、交響曲、協奏曲等器樂套曲中第一樂章常用的曲式,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呈現出兩個互相對比的主題的部分,叫呈示部。兩個主題中間有個起橋樑作用的段落,叫連線部。第二個主題的後面有一個補充性質的段落,叫結束部。奏鳴曲式的第二部分是發展呈示部各個段落的音樂成分的部分,叫展開部。展開部在結構上和調性上都是不穩定的。奏鳴曲式的第三部分是重複呈示部的部分,叫再現部。但這不是簡單的重複,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在呈示部中分別出現在主調和屬調上的兩個主題,到了再現部,就都在主調上出現,從而獲得了調性的統一。《大調絃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是小型的奏鳴曲式,它的規模接近於二段式。第一部分是呈示部,第二部分是非常短小的展開部和縮短了的再現部,所以展開部和再現部加起來,成為一個和呈示部保持平衡的部分。
以上所講的小夜曲,都是歌曲和小型的器樂曲。另外還有一種器樂組曲。由於最初是夏天晚上在戶外演奏的,所以也叫小夜曲。這種小夜曲都是比較輕鬆活潑的樂曲,有的由管樂器演奏,有的由絃樂器演奏,有的由管樂器和絃樂器一起演奏。樂章的數目沒有一定,通常都在四個樂章以上。有時可以多至七、八個樂章。例如莫扎特的D大調小夜曲又稱《哈夫納小夜曲》,就有八個樂章,其中第三、第五和第七樂章都是小步舞曲。
捷克作曲家德伏夏克的《d小調小夜曲》。是由木管樂器、圓號和低音絃樂器演奏的組曲,共分四個樂章,描寫鄉村管樂家演奏音樂的情景。第一樂章是一首具有幽默情趣的進行曲,描寫一群富於風趣、逼人喜愛的鄉村音樂家在路上邁步行進。去開一場音樂會。整個樂章用三段式寫成。第一段是一個小調式的主題,表現鄉村音樂家們豪爽而淳樸的性格。第二段在大調上,表現出一種比較含蓄的、優美親切的感情。第一三段又回覆到第一段的音樂。第二樂章是小步舞曲,這是鄉村音樂家到達目的地後開始演奏的第一個節目。這個樂章是用大型的三段式寫成的,每一大段各自包含幾個小段落,這種曲式叫做復三段式。第一大段有“蘇塞德什卡”舞曲的性格。蘇塞德什卡是波希米亞一種緩慢的三拍子民間舞曲。這一大段包含五個小段落,按“一、二、一、二、一”的次序交替著兩個不同的主題。第二大段速度很快,帶有“富里安特”舞曲的性格。富里安特是波希米亞一種快速的三拍子民間舞曲。音樂富於節奏上的變化。這一大段的節拍雖然也是三拍子,但中間包含著切分節奏。也就是把二拍子放在三拍子的節拍裡。這種節拍的變化,是富里安特舞曲的特徵。第二大段包含三個小段落,其中第三個小段落是第一個小段落的變化反覆。第三大段是第一大段的反覆。
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絃樂小夜曲》也分四個樂章,這裡介紹其中的第二和第四樂章。第二樂章是一首優美的圓舞曲,用復三段式寫成。第一大段的音樂以抒情歌唱性的旋律,表現出一種真摯親切的感情。波狀起伏的旋律線和旋轉舞的律動,對於圓舞曲是有典型意義的。第一大段分三個小段落。第三小段是第一小段的反覆,但增加了新的流動聲部,其中包含著一個跳蕩的節奏型。輕鬆活潑的第二大段的音樂。就是以這個節奏型為基礎的。第三大段是第一大段的變化反覆,最後加上一個尾聲,音樂由強而弱,漸漸消失。
第四樂章是用俄羅斯民歌主題寫成的終曲——終曲就是最後一個樂章的意思。這個樂章的結構是奏鳴曲式,但要比海頓的F大調絃樂四重奏第二樂章的規模大得多。引子的速度是行板,也就是步行的速度。引子的主題是俄羅斯民歌《沿著草地》。從第一主題開始,變成了快板。第一主題採用一首俄羅斯民歌《長著青枝的蘋果樹下》。這個主題連續變奏了三次。***變奏就是變化反覆。***每次變奏的時候,剛才的旋律移到不同的音區和不同的樂器上演奏。第二主題不是真正的民歌,但也具有一些民歌的風格。第二主題的結構是三段式,第一段旋律在第三段中變化反覆,第二段是第一段的繼續發展。接著是奏鳴曲式的展開部。在展開部中,先發展第一主題,再把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結合起來發展,然後再用模仿復調的手法發展第一主題。所謂模仿復調,就是一個旋律先由一件樂器演奏出來,然後隔開一定的距離,先後由第二件樂器和第三件樂器依次模仿這個旋律。在呈示部中,第一主題在C大調上,第二主題在降E大調上。到了再現部,兩個主題都在C大調上出現,並且增加了一個結束部,也就是補充第二主題的部分。最後是尾聲,雄健有力的尾聲,以強烈的音響先後變化再現了引子的主題和第一主題,也就是兩個民歌主題,全曲在節日歡慶一般的熱烈氣氛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