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王讀書隨筆

  《俄狄浦斯王》的作者是具有“戲劇藝術的荷馬”美譽的希臘三大悲劇詩人之一的索福克勒斯,該部作品取材於希臘神話忒拜王室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篇1

  俄狄浦斯是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中的主人公。他是忒拜王的兒子,但忒拜王相信了一個預言——俄狄浦斯有一天會殺死父親而與母親結婚,於是命人殺死俄狄浦斯。然而,這個執行命令的人不忍下手,只是將俄狄浦斯丟棄在山上。後來,一個牧羊人發現了俄狄浦斯並將他送給鄰國的國王做兒子。

  俄狄浦斯長大後,做了很多英雄事蹟,其中最著名的是解開了獅身人面獸斯芬克斯的謎語***謎面是“早晨用四隻腳走路,中午用兩隻腳走路,傍晚用三隻腳走路”,答案是“人”,因為人童年爬行用“四條腿”,成年走路用兩條腿,晚年要拄柺杖是“三條腿”***,並因此得以娶伊俄卡斯忒女王為妻。後來,國家瘟疫流行,俄狄浦斯才知道,他多年前殺掉的一個老人是他父親,而與自己同床共枕的是母親。聞知這一事實後,伊俄卡斯忒女王自殺,俄狄浦斯則戳瞎雙眼,流浪去了。

  《俄狄浦斯王》被譽為古希臘三大悲劇之一,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認為,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打動人心,是因為喚起了很多人心中的戀母情結,他也因此將戀母情結稱為“俄狄浦斯情結”。相應,弗洛伊德又將女性的戀父情結稱為“伊萊克拉特情結”。不過,“伊萊克拉特情結”這個名詞沒有流行開來,現在一般用“俄狄浦斯情結”通指戀母情結和戀父情結。戀母情結既常見又複雜。弗洛伊德就有典型的戀母情結,他幼年時與母親關係非常親密而與父親關係疏遠,且尚未成年時父親就去世,這給他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因為,父親的去世喚起了他強烈的內疚感,他下意識中會認為,是他詛咒父親去世的

  篇2

  以前一直對古希臘悲劇,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有一些淺顯的瞭解,到最近我翻閱羅念生先生的譯本時才真正感受到這部古希臘悲劇的魅力所在,這不是複習時候看看介紹就能領略到的。

  作為科任託斯的王子,俄狄浦斯可以說是從小就享受著高人一等的尊貴,處處受人尊敬。然而當他在阿波羅的神殿中知道了自己有著一個悲劇的命運——殺父娶母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離開了科任託斯,在路過忒拜的時候,他殺死了幾個和他發生衝突的旅人,遇上了獅身人面怪斯芬克斯。在解開了斯芬克斯之謎後,他成為了忒拜城的英雄,並娶了忒拜的王后伊奧卡斯特,成了萬人景仰的國王。在那一刻,俄狄浦斯的人生上升到了頂點。

  然而,命運的魔力依然在俄狄浦斯的身上肆虐著,多年後的一場瘟疫在奪去了忒拜城無數人的性命後,也揭開了俄狄浦斯的身世之謎——他並不是過路的外鄉人,而是土生土長的忒拜人;忒拜發生瘟疫的原因是城中有一個罪人,而俄狄浦斯,這個城曾經的英雄和君主,在命運的播弄下,竟然成了那個罪人。

  俄狄浦斯其實一直在抗爭著。在他召見先知特瑞西阿斯,從先知的口中得知自己是那個殺父娶母的人時,

  ,他並不相信先知的話。他更願意相信是妻舅克瑞昂為了奪取王位而和先知串通設局來陷害自己。直到找到了目擊者,找到了牧羊人,真相揭曉了的時候,他才真正發現命運的殘酷。他衝進了自己的母親和妻子伊奧卡斯特的房間裡的時候,她已經上吊自盡了。於是他拔出了她的髮針,刺瞎了自己的雙眼。

  古希臘的悲劇一直被認為是命運的悲劇,此言甚是。俄狄浦斯所作的每一次努力,無論是離開科任託斯並擊退了斯芬克斯,還是為了忒拜人民的生存而調查瘟疫的原因,他都是在與命運進行著激烈的較量。他不相信命運的安排,他在盡一切努力去抵抗命運。然而他的悲劇正在於他過於相信自己的命運。他相信命運的主宰所以才去逃避命運的圍剿,所以才離開科任託斯,前往遠離“父母”的忒拜。然而他越遠離科任託斯,就越接近自己的命運,在到達忒拜城外的一刻,他又再一次回到忒拜的時候,他已經完全回到命運預設的軌道上,神諭成了現實。

  俄狄浦斯的悲劇是每一個與命運抗爭的人的悲劇,這些命運英雄們到死前都會有一個無法解釋的困惑,那便是“假如不是那樣,結果會如何?”也許,假如不是那樣的話,命運會在另一個時候,用另一種方式去展現它的威力。這個誰也無法去猜測,去驗證,因為命運已經以這樣的一種方式發生了。

  但是,雖然俄狄浦斯的抗爭並沒有取得預期的勝利,但是他畢竟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抵抗命運,結果並不理想,然而鬥爭的過程更重要。也許我們永遠無法掐住命運的咽喉,但我們嘗試著那樣去做了,即使失敗也無怨無悔。這正是這部古希臘悲劇給我們的啟示。

  篇3

  如果真的註定是悲劇,無論怎樣的意志也不會逆轉結局,這就是生活。如果允許發揮意志,卻註定般地走上了悲劇的結局,這就是宿命。

  古希臘悲劇往往被人們稱為“命運悲劇”。所謂“命運悲劇”是指主人公的自由意志同命運對抗,其結局則是他無法逃脫命運的羅網而歸於毀滅。自由意志與命運的衝突,向來被認為是古希臘悲劇的主旋律,古希臘三大悲劇家都涉及到了自由意志與命運衝突的主題。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正是體現這種命運造成悲劇的經典作品,劇中俄狄浦斯的悲劇就緣於其無法逃脫的命運羅網。

  俄狄浦斯王的神話是人類從殺父娶母引向***禁忌這一文明程序的反映與折射,他為了種族而走向毀滅。刺瞎雙眼放逐是他自己的選擇,也非他的選擇,或者說命運由不得他選擇。俄狄浦斯知與不知的悲劇在表現命運不可抗拒性的同時,也表現了對命運不合理性的譴責。俄狄浦斯聰明、誠實、正直、勇敢,他勇於向不合理的命運挑戰,與之抗爭。但是,命運卻註定這樣一個優秀人物成為罪人,他要承擔前人的罪過,受到厄運的懲罰,其實這一切都是命運的捉弄和俄狄浦斯自己的意志所造成的。

  我們來看俄狄浦斯的命運:出生後三天,他就被鐵絲穿過腳踵然後棄於荒野,只是由於執行命令的牧人起了憐惜之心,把他送給科任託斯的牧人,才大難不死。他日後成為科任託斯國王玻呂玻斯的養子,成人後因從神諭中得知自己必將殺父娶母的命運,於是離開“父母”所在的科任託斯,向真正的故國忒拜城進發。在三岔路口與一老者發生爭執,誤將其殺死,這老者實為他的生父拉伊俄斯。隨後他來到了忒拜城破解了獅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之謎,剷除了為害忒拜人的妖魔,被擁戴為王,並依例娶了前王遺孀伊俄卡斯武——他的親生母親。其殺父娶母的厄運全部應驗,而他卻毫不知曉。在這場悲劇中,俄狄浦斯曾努力試圖躲避災難,卻始終逃不出命運的捉弄。

  這場悲劇以俄狄浦斯的一無所有告終。他失去了父母和子女,失去了王國和臣民,失去了尊嚴和自信,還失去了雙眼。他的餘生都將生活在無法面對自己,無法走出陰影的痛苦煎熬中。索福克勒斯將俄狄浦斯的悲劇刻畫得淋漓盡致,讓讀者不禁為俄狄浦斯無法逃脫的命運而感到無助,同時也為俄狄浦斯頑固地引發這場悲劇而痛心。俄狄浦斯王的知與不知都是悲劇,人有限的知永遠達不到神的先知,這就是命運。

  篇4

  文字閱讀的越來越走向多元的今天,我們總是會從無數個主題中洋洋灑灑的分散出各種解讀:現代的,後現代的,現實的,超現實的。只要你想,總是會有結果.

  然而我們的命題總歸會回到幾個最本質的問題上,這些問題早就由古代賢者們提出,在歷史的長河中浮浮沉沉若干年,經歷歲月變遷,大浪淘沙之後,依然的屹立不倒。比如,命運。

  我曾試圖回答自己給自己的提出的一個問題:我的未來是註定的嗎?如果是,那麼我現在所做的對我的未來還會有影響嗎?如果沒有,那麼我又何必去做?如此迴圈往復,漸漸的就陷入無限迴圈的雞生蛋,蛋生雞的無聊問題中。

  如果當時我能早些讀到這本《俄狄浦斯王》也許我就不會把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這無限的的無聊之中。至少他能告訴你,是該繳械投降,還是奮起反抗。

  作為科任託斯的兒子,俄狄浦斯從小就接受著高人一等的待遇。在一次向阿波羅祈求神諭時,意外知道了自己的命運軌跡:弒父娶母時。他毅然離開科任託斯城。在流浪的路上,他們碰到了一夥出言不遜的旅人,併發生了衝突,發生了血案,這血案漸漸的變成了無頭公案。之後俄狄浦斯解答了斯芬克斯之謎,解決了特拜城的危機,藉此成為了這座城市的英雄,當上了國王。

  若干年後,命運的前奏悄然來臨,特拜城瘟疫橫行,人民苦不堪言。俄狄浦斯便命令自己的小舅子克瑞昂去阿波羅神廟祈求神諭。克瑞昂帶來了神諭同時也帶來了災難。俄狄浦斯先是通過先知特瑞西阿斯瞭解到自己就是特拜城中的汙漬,但他寧願相信是克瑞昂聯合特瑞西阿斯,妄圖篡奪王位。

  直到前來報信的科任託斯的信使同多年前將他親手救下的牧羊人的口供達成一致時,他才相信自己終究是命運洪流中的一頁扁舟,一旦命運到來,便會成排山倒海之勢。他衝進曾阻撓自己知道真相的即是妻子又是母親的伊奧卡斯特的房中,發現他已經自盡而死,於是他決然的拔出了伊奧克斯特的髮針,刺瞎了自己雙眼。

  他不能***,他無臉面對自己冥界的雙親,他只有苦行行乞,用現實的苦難抵消自己所犯下的罪孽。

  俄狄浦斯的一生無疑是抗爭的一生,他抗爭著自己恐懼的的命運。然而他的逃避卻親手將自己送到浪尖。正如英國唯美主義作家奧斯卡王爾德所說:他急急所向之處,竟是血光之地。

  古希臘的悲劇一直被認為是命運的悲劇。俄狄浦斯所作的每一次抗爭,無論是離開科任託斯並擊退了斯芬克斯,亦或者為了忒拜人民的生存而調查瘟疫的原因,他都是在與命運進行著激烈的較量。他與命運玩著躲貓貓,其實是掩耳盜鈴之舉。他篤信命運所以才逃避命運的圍剿:他離開科任託斯,解決斯芬克斯。他以為在遠離其實在接近,直到瘟疫爆發,他已經退無可退的踩在了命運的陷阱上。此時他的逃避成就了神諭,命運似乎躲在樹後面發出猙獰的笑。

  俄狄浦斯的悲劇其實是每個人的悲劇。我們無法知曉命運會以怎樣的方式展現他的魔力,如果不是這樣,那麼命運會以哪樣的形式出現。也許,事後我們會說,如果當初......但是我們無法重複人生,命運此時便殘酷的將我們與往事隔離。

  也許我們無法在客觀上改變命運的結局,但是我們卻可以在主觀上,進行善意的掩耳盜鈴:縮小結果,放大過程,讓抗爭本身變得有意義,這樣,即便我們沒有扼住命運的喉嚨,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很驕傲的度過此生。這也是每個積極樂觀面對生活的人應有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