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勵志的經典勵志故事

  每一個關於都是很值得我們花時間去了解學習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80/20原則

  作者:海鷗

  猶記得,大二時我選修了管理學,老師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頭,大部分課都覺得無聊至極。老頭的教書風格真的趕不上潮流了,以至於課堂上同學們不是玩手機就是睡覺,不知道學校為何還要安排他給我們上課。

  最後一節課,原本是不想去上的,但是呆在宿舍也無所事事。出於對老教授的尊敬,我還是走進了課堂。

  老教授首先在黑板上用白色粉筆畫了一根筆直的線,然後分成兩段,看起來不像是均分兩段。接著,他扶了扶眼鏡,往臺下掃了一遍,開始給我們講下面這個有趣的故事。

  有位傳教士到了非洲,就急著進入內陸叢林深處,接替另一位傳教士的工作,並且僱請一群當地人幫他挑行李。

  他必須在三天之內到達。為了趕路,一路上催促著挑夫的“隊長”加快腳步!每天早上,他總是第一個起床,趕緊把所有人叫醒!

  趕了兩天路,愈來愈接近目的地,當晚,傳教士才放鬆了些,睡了個安穩覺。第三天,他依舊很早就起床,叫大家起來,但是那些土著人完全置之不理,躺著不動,像失了魂魄似的,對著傳教士一直喃喃。

  傳教士請人翻譯,翻譯告訴他,“他們是說,他們的身體已經到這裡,但是還得等一天,必須等靈魂趕上來才行!”

  說完這個故事,教授又接著指向黑板上的線段:“我把這條線分成了兩段,前面是80%,後面是20%。”說完,又叫了一個學生上去,提示道:“這條直線可以看做是一個專案,我想要你把完成這個專案的前面80%和後面20%分別所需要的時間,用線段直觀地表示出來。”學生會意地點了點頭,拿起一隻黃色的粉筆在直線下面畫出一條相同的直線,撓了一下腦袋,在中間把直線分割開來。

  教授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你們同意嗎?”臺下熱鬧起來,睡覺的同學醒來詢問一番之後也討論起這個問題。兩分鐘後,教授轉過身去,用一支紅色粉筆,畫了一條與白色線條相反的直線,前面是20%,後面佔了80%。臺下一片安靜,期待著教授的解釋。

  望著臺下疑惑的眼神,教授開始解釋。這是企業界最常說的方法,80/20原則,是19世紀義大利的經濟管理學家帕雷託提出來。通俗地說,就是前80%的價值是由前20%的事情產生的。剩下的20%的價值是由余下的80%的事情產生的。一般一件事的前80%是由前20%的時間完成的。生活上也如此,你常穿的80%的衣服,只是衣櫃裡20%的衣服。所以,我們人生中取得的那80%的成績也都是用20%的時間獲得的。

  教授把黃色的線條擦去,指著紅色的80%那段,“很多管理學家,都想教大家用這80%的時間再創造更多的效率,跟前面20%一樣。再回到剛開始講的那個傳教士的故事,最後土著人說還要等一天,等靈魂趕上來。他們本可以早早走完,然後再去做其他的事,賺更多的錢,但是他們沒有。最後一節課,我希望你們像土著人學習,用20%的時間精力創造80%的價值,然後用80%的時間讓自己活得輕鬆舒服,享受生活,等靈魂趕上來,讓我們的精神世界趕上我們這個飛速發展的物質社會。”

  臺下一陣熱烈的掌聲中,黑板上的紅白線條是那樣的鮮明奪目。

  :我只想跨進那扇門

  作者:田野

  一位英國哲學家到北大去講學,走到大門口,被保安攔住了。保安“啪”地敬了一個禮,用流利的英語說:“請出示證件!”哲學家摸了摸口袋,說:“糟糕,忘記帶了!”保安“啪”地又敬了一個禮,問:“你是誰?從哪兒來?到哪兒去?”這位英國哲學家愣住了。中國的北大可真是了不得,保安一張嘴就是三個哲學命題呀。他謹慎地回答完保安的問題,保安確認無誤後,這才放行。

  這位小保安名叫甘相偉。他的這個故事在北京高校流傳很廣,他因此成了“名人”。其實,甘相偉與全世界的保安一樣,他的職責就是為業主做好安保工作。不同的是,他是北京大學的小保安。與驕子為鄰,必將成為驕子。站在智慧殿堂門口的甘相偉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他的夢想是跨過北大那扇門,成為一名真正的天之驕子。

  甘相偉的家在湖北省廣水市一個偏遠的小山村。他的父母親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父親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兒子能夠考上大學,將來不再遭受種地的勞苦。那時候,甘相偉讀了很多關於北大的書籍,書裡對未名湖的描寫和對北大學者的描述,在他的心底埋下了一個北大夢。他曾為之努力過、奮鬥過。可是,上帝並沒有把那張“通行證”發給他。高中畢業那年,他考得並不理想,只夠上專科線,他為此失落了好一陣子。

  四年前,甘相偉有了一個與北大結緣的機會。一位在北京打工的親戚給他打電話,說北大在招聘保安,月工資2000元,問他去不去。當時,甘相偉已經大專畢業,在廣州工作,有著豐厚的待遇。可他聽到後,絲毫沒有猶豫,立即答應了下來。於是,在那個丹桂飄香的季節裡,甘相偉與3000多名天之驕子一起走進了北大。相同的是都正值青春年華,不同的是那些天之驕子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裡讀書,享受著中國最優質的教育資源,而甘相偉卻是一名小保安。門裡門外,雖然只有一步之遙,他們的人生卻有著天壤之別。看著那些意氣風發的大學生,甘相偉的心裡產生了一個強烈的願望:我要跨進北大那扇門。

  對知識的追求沒有身份和地位之分,只要你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好在北大有著光榮的普及知識教育的傳統。在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的時候,北大就設立了“校役夜班”,專門為校工提供進修機會,旨在“增進平民知識、喚起平民之自覺心”。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現在。平民學校由北大工會組織,北大教授上課,北大學子擔任志願者。開辦有英語、計算機、人際交往等各方面的培訓,成績優秀者,可以通過成人高招考試,成為北大正式學生。這些傳統為甘相偉跨進北大開闢了一條小徑,他開始了自己的追求。

  甘相偉開始在北大平民學校學習,有幸聆聽了北大教授的課。每晚他都早早地來到教室,認真聽講,如飢似渴。不僅如此,他還利用業餘時間,在北大的圖書館、檔案館博覽群書查閱資料,受到了許多北大知名教授的指點和培育。博士生導師、教育專家鮑威教授還特意邀請甘相偉去聽他的研究生課。每次,鮑威教授總要給助教說:多印一份講義,留給那個小保安。

  4年來,甘相偉400多本書,寫下了10萬多字的文集,被評為平民學校優秀學員。不僅如此,甘相偉還通過成人高招考試,考上了北大中文系。目前,甘相偉一邊做保安,一邊上學,一邊致力於現代文學研究,同時,他還為社會提供法律援助、人生設計、心理諮詢等服務。閒暇時,甘相偉還到北京市郊去支教。他說,我的理想是當一位作家,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

  這就是甘相偉,北大的小保安。他的夢想是跨進北大那扇門。雖然,那扇門距離他只有一步之遙,他卻走了4年,堅強的4年。

  :掌心的選擇權

  作者:羅志祥

  羅志祥“絕不放棄”的奮鬥故事,早已成為眾所皆知的傳奇——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認真、勇敢、樂觀、孝順,那些被人欣賞的特質的養成,其實都是來自於他的母親。

  媽媽的掌心又厚又粗。

  從小,媽媽會比著她粗粗的掌心對我說:“阿祥,這條叫做‘生命線’,是每個人生下來就有的。不管你是窮人還是富人,是男生還是女生,是健康還是有缺陷,老天爺都會公平給每個人!”

  媽媽的道理很深。

  後來我才知道,媽媽說的是自己的生命線,這是媽媽多年來鼓勵自己的話。

  媽媽8歲離家,更準確地說,媽媽在8歲那年被外婆趕了出來。

  其實媽媽8歲之前的日子也不好過,她經常被打,可能是因為飯沒煮好、菜沒種好……原因很多。但媽媽想過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她是眾多男孩裡的女孩,她每天都很擔心家裡人會不要她。事實證明,那個擔憂最後還是發生了——那也許還可以被當做某種苦日子的終結,卻也是另一場苦日子的開始。

  我不知道,你8歲的時候會做什麼?大多數的孩子應該在跟爸媽要東西,甚至因為要不到而跟他們賭氣,然後放聲大哭……

  媽媽也哭。她總是在半夜沒人的時候,偷偷地從藏身的海邊洞穴裡跑出來,對著大海大哭。

  “人家不要我,老天爺不一定不要我!”那是8歲的女孩最後抹乾眼淚,在刺骨的海風中,對自己說的話,而且她是真心相信的。

  因為她發現自己天生就會游泳,那是老天爺給她的路。

  白天她在海邊撿廢品,潛到海里摘石花菜,經常忙了一天也只能拿去換一個白饅頭。她會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因為那個饅頭就是她一整天的食物。

  任何一個有這種經歷的人,都應該有理由學壞,但是媽媽沒有;任何一個有這種遭遇的人,一不小心就會自暴自棄,但是媽媽沒有。

  14歲,她遇見一個賣藥團,他們需要會表演唱歌的人;她一邊表演,一邊進修,努力考上了“歌星證”。只有這樣,警察來,她才不用急著落跑。

  20歲,她到基隆表演,遇見一個忠厚老實的男人,他對她很好。

  可他只是個窮公務員,每個月薪水少得可憐。

  任何一個窮怕了的女人,應該都想挑一個有錢的男人,可是她沒有。

  她要嫁給他。但是在答應他的求婚前,她一直沒有忘記自己其實還有一個家。於是她回到闊別十幾年的家,跟外婆說她要嫁人,然後把自己存了多年的積蓄,交給外婆說:“這是我們結婚的聘金。”

  接下來的故事,因為我也被製造出來,所以我也開始目睹了。

  小時候家裡經常有人來討債,而且那些人超凶。

  我大概知道那是我們很親的人,偷用了她的身份證跟印章,開了很多支票,然後公司又突然倒閉了。

  媽媽可以逃避的,或者像許多人一樣因為這個教訓,開始不相信人性,甚至憎恨這個世界,但是媽媽都沒有。她只是怕爸爸擔心,瞞著爸爸,跟那些債主協商,瘋狂巡迴接表演,一張支票、一張支票地慢慢把那些債務還清。

  每條生命線上都有許多分岔,每個分岔就像人生的交叉口。我們都在那個交叉口面臨選擇,選擇讓自己變好或變壞、迎向陽光或走向黑暗。那經常只是一念之間,卻總是非常關鍵的,決定了接下來要走的人生道路。

  那就是媽媽每次指著掌心的生命線,會繼續跟我說的話:

  “阿祥,人生就是這樣!不要走到生命線的分岔上面去,要記得一直走在最直、最深的那條線上;萬一走岔了,也要記得在下一個路口,再走回來!”

  每個人的生命線都不一樣,所以面對的生命分岔點,也各不相同。但那也正是上天給我們的權利:你的人生道路要怎麼走,要如何活得精彩、活得有意義,真正有選擇權的人,其實是你自己。

  多年來,當我又面對挑戰與挫折,當我又站在生命的分岔口上面臨選擇時,我總會想起媽媽,想起曾經有一個女孩,她總是那麼熱情地面對生命,認真地擁抱生命中迎面而來的各種遭遇,我就會變得更勇敢!即便現實再讓人灰心難受,我還是能做出“對”的決定。

  因為那就是媽媽的生命線,那是媽媽身體力行在她的人生道路上,為我做的一場最真實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