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我與地壇教案

  教案設計是每一位教師在進行授課前所必須要做的準備!作為在即將進行教學的教師,你準備好了你的教案設計了嗎?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史鐵生《我與地壇》教案,歡迎閱讀!

  史鐵生《我與地壇》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瞭解作者史鐵生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體會作者思想變化的過程及這種變化與環境的關係,領悟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生命的認識以及對母親無語言表的感激之情。

  3、學習散文託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寫法。

  4、學習通過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思想情感的手法。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能力。

  2、培養學生品味作品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的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

  ***三***情感滲透點

  學生通過學習激發熱愛生活的感情,培養珍愛生命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筆下地壇寧靜肅穆而又生機盎然的美。

  2、咀嚼母愛對我的影響,體悟母親與地壇之間聯絡。

  3、理解、體味史鐵生對“生命”的感悟。

  解決辦法

  1、通過分析地壇中的景緻,抓住其特徵,來理解它對“我”的影響。

  2、抓住母親的心理變化的關鍵詞,來體悟母親對“我”的關愛。

  3、藉助多媒體課件,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

  三.學法引導

  1、文字研習:抓住重點語句、關鍵詞語。

  2、小組談論:交流研習內容,達成基本共識。

  四.課時安排

  兩課時

  五.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指導學生有目的地研習文字,學生抓住情景交融的關鍵語句解讀課文。

  六.教學步驟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匯入:

  一個性格倔強的人,按時下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富有個性的人,在遭受苦難、失敗或遇到不如意的時候,往往無法聽得進別人的勸告,他往往會獨自一個人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慢慢地恢復疲憊的身心。事實上大自然中的某些景緻正好契合了我們心靈深處某個脆弱的部分,它們無聲無息中給我們以慰藉,給我們以啟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我與地壇》中的“地壇”也正是這麼一個地方,它讓身心受到巨大創傷的“我”***作者史鐵生***能夠在這裡靜靜地舔舐傷痕,思索自己的命運,思索人生的價值。那麼這個“地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地方,作者史鐵生在這裡又有些什麼生命的感悟,我相信通過課文的學習,大家會對此有一個深刻的影響。

  二、作者及地壇簡介:

  1、首先我們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作者史鐵生的一些基本情況:

  ***PPT放映***這就是史鐵生,這張照片是我見過的史鐵生照片中拍的最好的一張了。大家可以看到他堅毅的眼神中所透露出來的那種倔強,不屈服於命運的性格。

  2、接下來我們看作者簡介,大家看螢幕。***PPT內容,教師可請學生朗讀或自己朗讀。***

  3、作者史鐵生對他自己的名字作了這樣一番闡述。***讀一遍PPT上內容,所以有人說,史鐵生能夠堅強不屈地活著並進行創作,這件事本身就是闡述生命、闡述人生的最好作品。***

  4、我們再來看看地壇的一些情況,這就是地壇。***PPT內容***

  三、簡單瞭解了這些情況,我們馬上進入文字的學習,請大家快速地朗讀課文第一部分,在閱讀過程中請找出直接描寫地壇景物的語句,並思考作者的感受。

  1、請一位學生說下,描寫地壇景物的語句有哪些?

  ——慢慢引導學生得出答案。***這應該比較簡單,學生可以很快找出來。******PPT放映***

  2、集體朗讀這三段景物描寫的句子,注意要用緩慢的語速來讀,邊讀邊思考,作者史鐵生見到這些景物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心裡是怎樣一個變化過程。

  ①、景緻一:請問這是怎樣一幅畫面?

  ——荒蕪破敗、冷落悽慘

  那麼作者會有怎樣的感受?請用原文回答。

  —— “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

  “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圖。”

  ——“在滿園瀰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並更容易看見自己的身影。”

  怎樣理解這兩句話?請同學回答。

  ——我們看到地壇是荒蕪破敗的,冷落淒涼的,而此時作者的心境是失魂落魄的、頹廢沮喪的,所以他走進這地壇感覺到同病相憐、惺惺相惜。所以,他才深有感觸地說:“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而“我也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圖。”

  那麼作者更容易看到時間的什麼呢?更容易看見自己的身影,那又會作何感想呢?聯絡前面的夕陽晚照,斷壁殘垣這樣一個氛圍,我們不免會想起時間的漫長,時間的永恆,繼而想起自己的渺小和在歷史長河中的微不足道,對吧!所以說,一切個人的痛苦在這樣闊大背景的映襯下都顯得毫無分量的。對這幾句話我們就做這樣的理解。

  ②、我們再來看景緻2:

  這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各種小生靈洋溢著生命活力,生生不息的畫面。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園子荒蕪,但並不衰敗。”作者長久呆在地壇裡有了新奇的發現,這又引發了他對命運、對人生的進一步思考。“命運之神”道是無情卻有情,在這麼荒蕪破敗的環境下,花草樹木,鳥魚蟲獸,各自展現著生命的力量,所以,作者從這一雙重境界中又分明感受到在無情之中卻是生命的有情,花木鳥蟲,各自向作者展現出繽紛的生命世界,無言地訴說著生活的蘊藉和愛意。地壇之於作者,饋贈是如此的豐富,它以只可意會的獨具意蘊的形象為一個瀕臨絕望的人開蒙引導,使他從自己的不幸中走了出來,曾經焦躁不安無可如何的作者慢慢地變得平和而寧靜,他透過地壇宗教般地想象到另一個世界。***PPT內容展示。***

  ③、景緻3

  對上面兩段景物描寫的句子作了分析之後,我們大家知道作者對地壇的景物描寫其實也就是對生命的解讀。這段文字中,6個“譬如”正是解讀了生命的種種狀態。大家看,落日映出的是燦爛,雨燕高歌的是力量,冬天雪地的腳印令人昨日明天遐想不已,蒼黑的古柏鎮靜坦然地面對一切,最後的落葉留下了回家的美麗。所以,作者說“有些東西是任誰也不能改變的。”既然如此,作者想到那麼自己又何必過於執著一己的得失,一時的榮辱,有道是“人生須臾,滄海一粟”,“風物長宜放眼量”。那麼這幾句話,我們就可以解讀為:***PPT內容展示:在生命過程中,萬物都要盡其所能,活出不可更易的特性,展示出生命的最大活力和價值。***

  3、每段景物描寫都讓作者產生深深思索,在地壇景物的描寫敘述中作者已然把困擾自己的有關“生死”和“怎樣活”的問題思考得非常透徹。那麼,我們再來明確一下,地壇到底給了他怎樣的啟示,讓他解決了困擾他的三個問題。

  首先是地壇的荒蕪,正是因為荒蕪讓作者有了一種皈依感,讓他覺得地壇與他息息相關,有著宿命般的聯絡。然後地壇又不是衰敗的,而是充滿著生機的,所以讓作者覺悟:“我自己雖然殘廢,但卻不能因此而頹廢”。從對園子的喜愛也就自然想到對生命的珍視,最後得出“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從而解決了“死”的問題。

  那又為何“生”呢?還是地壇的景物給了他活下去的理由:古柏的蒼幽、坦然,各種生靈的卑微卻生機盎然讓他想到“像我們的出生不是由自己決定的,死亡也不應該由自己決定,有權決定這一切的是上帝,也就是自然法則。”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那麼眼下,我們的剩下的任務也就只有是怎樣活的問題了。

  怎樣活呢?作者連用了六個譬如,讓我們明白“在生命的過程中萬物都要盡其所能,活出不可更易的特性,展示出生命的最大活力和價值。”

  4、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作者與地壇是有著宿命般的聯絡的:作者在情感上感激地壇,在精神上依賴地壇,在心理上迷戀地壇,是地壇給他提供了一個審視人生的空間,並給與他許多感悟,從而改變了作者的生死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地壇在不動聲色中拯救了作者。這也就是我們開始上課時所說的那樣。

  四、課文中的很多句子都非常富有有哲理意味,仔細品讀令人很有感觸。

  PPT放映“令人感觸的句子”,請學生集體朗讀一遍。

  五、課文作一小結:

  今天,我們只是抓住了“我”與“地壇”的聯絡或者說是地壇給我的啟示這個角度匆匆忙忙地分析了課文。但這篇文章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命運思考還有很多很多。比如:“生命的力量與永恆在不屈中獲得驕傲,在苦難中提取幸福,從虛無中創造意義”等等還可以得出很多很多哲理性的意思。我希望大家以後能夠經常回過頭來看看這篇文章,並認真思考下“生與死”,我相信這樣你的生命肯定會多一點分量,多一點絢爛。

  六、佈置作業,強化學生課堂達成的哲理體悟。

  借鑑《我與地壇》第一部分的寫作方法,寫一段情景交融並能蘊含一定哲理的文字,500字左右。

  板書:

  荒蕪破敗***冷落***——失魂落魄

  荒蕪但並不衰敗——殘廢但並不頹廢

  對園子的喜愛——對生命的珍惜

  第二課時

  一、匯入:

  我們上節課講到史鐵生一直呆在地壇,自己慢慢地舔舐傷痕,靜靜地思索人生、命運,但是卻忽略了他身邊的一個人,那就是他的母親。每當作者呆在地壇時,母親就沒著沒落地擔心他,卻又不能直截了當地對他說些什麼,因為怕傷到作者脆弱的自尊。多少年來,作者一直沉浸在自我的苦難當中,未曾顧及身邊還有比他更痛苦的母親。知道母親猝然去世,作者才開始慢慢想到母親這些年的生活狀態了。文章的這一部分是作者懷著深深的懺悔和內疚的心情寫下的,寫出了母親偉大而不張揚的愛。

  二、在看課文前,我給大家讀下史鐵生的另一篇文章,同樣是寫母親的,我想聽了這篇文章後,對於感受和理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有幫助的。***《秋天的懷念》***

  秋天的懷念

  史鐵生

  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麼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麼勁!”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後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裡,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麼時候?”“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說。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唉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鄰居的小夥子揹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像她那一生艱難的生活。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三、相信大家聽了之後,心裡肯定有一番滋味,那我就請大家帶著這番滋味來看課文。並請你們能夠思考下,該部分寫母親對我作了哪些事情來體現她那偉大而又不張揚的愛。***大約5分鐘後,請學生回答問題。***

  ——同學並不一定能夠找出來,因為這篇文章是作者深厚感觸的一時流露,作者也沒有刻意追求所謂的寫作技巧,完全憑著他對母親的愧疚與感激之情寫下的,所以有些凌亂。我課前給大家做了一番梳理。***PPT放映***

  “我”上地壇,母親“送”;“我”在地壇,母親“憂”、“找”。

  “送”、“憂”、“找”,寫盡母親的悲苦與操勞。

  那麼,我就來看一下母親是怎樣來“送兒子”、“憂兒子”和“找兒子”的。請大家從原文中找出來。請學生起來回答。

  ——PPT顯示參考答案。

  集體朗讀這些文字片段。並提醒學生注意紅顏色強調的字詞,能夠理解作者母親的心情。

  比如“送”這件事中連續的幾個“知道”表明母親是理性的,對作者的行為只能是無奈的嘆息與擔心。“找”當中的“悄悄”、“端”以及“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有過母親的腳印。”整句話都要好好理解。體會出那種“兒子的世界有多大,母愛就有多寬廣。”“憂”這件事都是母親獨自一人在進行,“她隨時準備好了承擔不幸。”

  2、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送”“憂”、還是“找”,母親都是刻意地避開我,不使我有一絲一毫的為難、尷尬或者傷自尊,正是這種毫不張揚的愛,才顯得深沉、無私、崇高,才使得作者在母親去世後油然而生出深深的內疚和懺悔。

  四、PPT顯示:“母愛是毫不張揚的,是無私的、崇高的。它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那麼,請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母親最讓你感動的一刻……”

  自己先談談:我的母親最讓我感動的一刻是我上大學時一次回家,在我走下車門看到母親,而母親還沒有看到我時,母親眼裡流露出的急切和盼望,而當她也看到我時,她卻竭力掩飾這種神情。我覺得這個動作很有意思,為什麼我的母親要不讓我發覺她對我的那種關愛,她在表達對兒子的愛居然會羞澀,不可思議啊!那接下來,各位談談吧,什麼都可以說,只要是關於母親的,沒有關係。我們表達對母親的想法用不著掩飾,所謂的“倔強”與“羞澀”到頭只會讓我們後悔莫及。***對學生的講述作適宜的點評。***

  五、我想我們的母親都是非常愛我們的,只是表達的方式有所差異,希望大家今後能夠仔細去感悟。同時,我們必須思考另一個問題,我們要為母親做點什麼呢?課文中作者講到了“為母親而寫作。”非常有意思,那你們呢?是不是也有“為母親而讀書”的想法呢?有這種想法也很正常的,對吧!

  六、好,我們再來聽一遍課文的朗讀材料,細細品味此中的深刻意味。

  文章中有很多富有哲理性、令人很有感觸的句子大家注意理解。***PPT放映。***

  七、最後希望大家通過課文的學習能夠理解“感恩”二字,並且想想為了母親這省略號後面該怎麼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