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艱辛奮鬥事蹟

  人是靠向高處走,水是靠向低處流。放鬆心情笑一笑,天下緣份多得盛,只要努力去爭取,創業失敗也無怨無悔。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案例1:80後開瑜伽館年入百萬 目標成為女企業家

  “開個屬於自己的小店,顧客不需要太多,只要能養活了自己就行。在小店裡,可以健身,可以做瑜伽,有時候也可以安靜的看看書,這樣也就滿足了。”這就是80後創業者趙蒙的創業初衷。趙蒙穿著一身休閒裝,個子不高,看上去特別瘦,完全想象不到眼前的這位“鄰家小妹”竟然是一位女強人。

  創業4年後,80後創業者趙蒙,不僅把自己的小瑜伽館打理的特別好,還相繼又開了3家瑜伽館,擁有30多位員工,每年的營業額百萬多。相比當時的創業初衷,現在的她有了新的目標,希望有自己的瑜伽品牌,成為一個成功的女企業家。

  大學畢業後

  在網站工作了4年

  為之後創業奠定了基礎

  趙蒙出生於1988年,2010年畢業於重慶的西南師範大學的計算機專業。“在上大學的時候,賣過手機卡,英語報等等,還辦過計算機科創協會。每個月差不多都有一兩千元的收入。

  大四的時候,趙蒙在汽車之家網站實習了三個月。大學畢業後,她回到了西安,在新浪***陝西***網站,做汽車板塊的編輯。“在新浪待了兩年多,後來又跳槽去了華商網。在華商網也是做汽車板塊,經常跑各大4S店。在華商網工作了也差不多2年辭職開店的。”趙蒙說道。

  對於4年的就業經歷,趙蒙說:“每天朝八晚五的生活,很規律,工作也很穩定,沒有現在這麼多壓力。工作的那幾年,為我後來的創業幫助很大。因為我一直從事網站工作,對網際網路很熟悉,懂得如何利用網路宣傳等等。”

  腦子一熱開了家瑜伽館

  因不懂管理

  曾遭遇招不上員工

  說起創業,趙蒙說,“2012年,我報了一個瑜伽班,下班沒事的時候,就去做做瑜伽。”在瑜伽班,趙蒙認識了一些一同練瑜伽的學員和老師,對瑜伽有了初步的瞭解,也對瑜伽這個行業產生的濃烈的興趣。

  2013年1月,趙蒙用自己工作幾年的積蓄,又向朋友借了7萬元,投入15萬元,在民樂園租了一套單元房,經過裝修,開了她的瑜伽館。

  “那時候開店有把握嗎,不擔心會失敗嗎?”有人問道。趙蒙笑著說:“坦白說,開第一家店,真是的當時腦子一熱就開了,我家人都不知道。當時就想有個屬於自己的小店,掙點小錢,在小店裡,可以健身,可以做瑜伽,有時候也可以安靜的看看書,這樣也就滿足了。但是因為沒經驗,導致後來遇到很多事情。”

  招不上員工,是趙蒙創業時,感到最困難的事情。“那時候,我雖然在網站工作,熟悉網路的應用,可是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沒有意識可以在網上招員工。那時候真的‘病急亂投醫’,有時候在街上發我們瑜伽館的宣傳頁的時候,會在街上招人,遇到小姑娘,就會問要不要找工作,我們瑜伽館招人。”趙蒙說道。

  趙蒙回憶說:“我那時候還沒有辭職,早上8點出門去單位上班,還要跑4S店。下班後就抓緊時間趕到店裡,給顧客做諮詢、服務,還整理會員管理等工作。店裡最後一節課下課9點,收拾完我回到家就10點多了。這樣連軸轉沒有休息堅持了兩個月,我辭了工作,也招了兩個員工,才有種解脫的感覺。現在回憶那兩個月,應該是我最慘,也是最最忙的時候,每天恨不得有‘三頭六臂’。”

  建議在大公司先就業

  學習管理知識鍛鍊自己

  辭職後的趙蒙,有更多的精力管理自己的瑜伽館,也有一些時間學習管理方面的知識。“漸漸,我意識到可以結合自己之前的工作,就在很多網站上,宣傳自己的瑜伽館,也有一些老顧客帶新顧客,顧客越老越多。”

  通過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利用網際網路宣傳,趙蒙的顧客越來越多。今年3月在曲江開了第二家瑜伽館,8月在高新區開了第三家瑜伽館,9月在經開區開了第四家瑜伽館。

  相比創業初衷,現在的目標是什麼?“希望有自己的瑜伽品牌,成為一個成功的女企業家。”趙蒙笑著說道。

  作為一名成功的創業者,你認為大學畢業生就業,還是創業?

  趙蒙想了幾分鐘說到,“我覺得大學畢業後,前三年應該先就業。就業的時候選擇一家品牌大公司,這樣在集體工作中,能學到一些管理,企業文化以及與人溝通的能力,通過這樣的鍛鍊,眼界和視野也會和之前不一樣了,能很快讓自己成熟起來,這樣對後期創業也是有很大的幫助。”

  分析趙蒙的創業經歷以及創業模式

  成功的創業需要具備一些條件,首先,創業者具有賺錢的態度,賺錢的心。趙蒙創業初期,是為了方便自己練習瑜伽,但是後來從興趣愛好改變為經營模式,這是一個好的轉變。有一些創業失敗的人群,很多都沒有考慮到利潤和可持續經營,所以久而久之創業感到越來越難,導致創業失敗。

  同時,除了創業者自身之外,對瑜伽館的選址等方面重要。趙蒙開了4個瑜伽館,每個館的面積都在100平方米以上,總體會員在1000位以上。傳統公司創業一個好的選址決定了60%的成功,決定了瑜伽館的可發展性,趙蒙的瑜伽館都選在人流量大的街區。從經營面積來說,做大眾型的一般的經營面積在90~160平,做精品館,都要到70平以上,小於這樣經營面積,開瑜伽館是很難在會員數上面有所突破。因為趙蒙創業前就喜歡練習瑜伽,也認識了一些志同道合得瑜伽朋友,所以前期給自己瑜伽館的會員基數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另外,開瑜伽館趕上了時代發展的潮流,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精神消費成為大眾化。這個因素也決定了趙蒙的創業成功。

  最後,趙蒙在創業前是有一份很穩定的工作,為了創業放棄了工作,全身心投入自己到創業專案中,這就大大的增加了創業成功的機率。

  案例2:80後創業者朱雪霞:讓老年人不再孤單

  因為一通外公的電話,80後的朱雪霞深受觸動,回到惠州,創辦老年服務中心,免費為數以千計的老年人提供了放鬆、聚會的場所。

  “誰家裡沒有老人?誰不會有老的時候?”樸素的念頭,讓她放下手頭的生意,全心為素不相識的老人營造了一個溫暖的“家”。開設“老年超市”,提供米麵等日用商品的銷售,將老年服務中心開設到更多地方……她的計劃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我這個年齡,是不是沒人要了”

  近2年之前的2014年春天,晚上7點,年滿七旬的外公從千里之外的河南老家打來電話,外公帶著哭腔說:“我這個年齡,是不是沒人要了?”

  朱雪霞這才得知,外公由於身體不適在河南老家的縣城醫院裡。由於子女工作繁忙無暇照顧,外公不得不自己拿著吊瓶上廁所、找醫生,上上下下。由於自己和外公的感情很好,外公在無奈之下才打來這個電話。

  外公的這個電話,讓朱雪霞久久不能平靜:對於一個老人來說,如果自己的子女都不能在身邊照顧,他該有多麼無奈。

  不久之後,朱雪霞回老家照顧外公半個多月。在這期間,她開始思索,像外公這樣身體尚好的老年人,一旦面臨子女難以在眼前盡孝的窘境,要如何生活。從河南到惠州,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風俗,面臨的卻是類似的養老困境。北方的養老院不少,也能起到照顧老人的作用,但是如果子女將父母送進去,就會被周圍人認為不孝而“指指點點”,父母也會覺得被遺棄了;南方的很多家庭沒有給老人過壽的習俗,讓老人在過自己生日時倍感淒涼。作為外地人的朱雪霞更有著直接感受:像她這樣“新惠州人”的父母一旦來到惠州,由於環境的變化、語言的障礙等因素,老人很難融入新的城市生活。

  “要讓老年人能夠快樂生活,並體會到人生的價值。”這個願望,在數月之後落地為惠州市區一家老年服務中心,讓千百位如同自己外公的老人,晚年不再淒涼。

  年老了,正可以追求夢想

  一輩子辛苦,學習工作、生兒育女,老年人的社會責任都完成了,某種程度上是“最好的時候”。在反覆討論之後,因為這個觀念,朱雪霞將自己在惠州開辦的老年服務中心取名為“金色年華”。

  6層的樓裡設定了數個活動室,棋牌室和書畫室更是格外雅緻,各樓層之間設定了電梯方便老年人上下。朱雪霞將自己前些年工作的經營服裝廠的收益,幾乎都投入到老年服務中心的建設中。“從0到1的過程是最難的,特別是開始的時候特別難,我也有幾次想過放棄。”朱雪霞透露。

  開設老年服務中心看似不難,但有過經商經驗的朱雪霞明白,要想將這個公益性質的專案創業成功,同樣需要了解“使用者需求”。於是,在2014年4月到6月間的時間裡,從濱江公園到各個小區的廣場,一位80後女孩頻頻出現,和老人聊天,詢問生活狀況和願望,即使被人誤以為可能是“騙子”,也不為所動。

  實地的走訪瞭解,為老年服務中心的開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吸引了最初的一群“老年粉絲”。正式“開業”時,登記報名的人數遠超預計一兩百人,達到上千人。

  為了給老人營造溫馨的氛圍,朱雪霞用盡了心思。來自東北的李奶奶已經有76歲,朱雪霞看到她登記的生日距離當時已經不遠,就隨口說要給她過生日。沒想到李奶奶格外激動:“到時候一定要來,人多了沒關係,我去酒店訂房間,你們一定要來啊!”原來,她的子女都在上海和深圳等地,難得團聚,更很少有一起過生日的機會。在李奶奶的生日會上,朱雪霞帶著工作人員自導自演了節目,還祕密邀請了神祕嘉賓——李奶奶那也已年近五旬的兒子趕到現場為母親祝壽。

  創業者說

  18個老年藝術團讓生活更精彩

  老年服務中心是如何運營的?

  朱雪霞:我們提供的服務都是免費的,主要是搭建一個平臺,讓城市老年人有一個生活的空間。我們還開設了公益超市,通過與商家合作,價格比超市裡還要優惠,市民到這裡還可以根據超市張貼的老人資訊選擇救助,我們的工作人員會把市民捐贈的米麵油等送到老人家裡。

  到老年服務中心的老人有何特點?

  朱雪霞:經常到中心參加活動的老人大約有上千人,很多為70歲以上老人,都是身體比較健康,希望繼續享受生活的。

  這個專案為何能堅持下來?

  朱雪霞:我為老人做了一些事情,但老人也給我很多感動。有些老人會在夏天為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送上綠豆;我有時忙的沒吃早餐,細心的老人會特意為我買來包子。

  在老年服務中心裡,參與活動的老年人健康如何保證,如何避免意外的發生?

  朱雪霞:我們請了專業的醫護人員定點駐守,還和市中心人民醫院建立了合作關係,邀請專業的醫生為服務中心的老人進行義診。

  和老年大學、養老院等機構相比,老年服務中心有何不同?

  朱雪霞:首先是目標群體不同。惠州市的老年大學主要面對市區的退休幹部,受益人群有限,一些縣區的老人在市區生活也難以享受。養老院的老人在生活自理方面往往存在一定困難。金色年華老年服務中心主要面對的是健康老人,最主要是為他們提供一個精神寄託的場所,讓他們老有所樂。

  老年服務中心會為老人舉行哪些活動?

  朱雪霞:每兩個月就會有一個大型的活動,比如模仿《我要上春晚》的晚會,老年才藝秀等,我們還會邀請唱歌、跳舞和書法的專業老師教授,現在中心裡有18個老年藝術團,我們還專門設立部門聯絡對外演出,所得收益也繼續用來為老人提供服務。

  今後在事業上有什麼規劃嗎?

  朱雪霞:我自己的媽媽就是一個特別樸實的農村婦女,我開辦金色年華就是為像她這樣的老年人提供一個場所。希望今後將這個老年服務中心開設到更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