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艱苦奮鬥案例

  堅持、努力、奮鬥,就會走進幸福的村落。今天的挫折是一路綻開的花朵,只要帶著樂觀的心態輕鬆上路,就能度過難關走向勝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案例1:80後遊戲迷輟學創業 34歲身家超4億

  19歲輟學,賺到第一個100萬;20歲成立公司,開著豪車,積累財富;34歲公司上市,身為“80後”的董事長身家超4億元,很多人把他的經歷當做又一個財富神話。他是廈門鑫點選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立文,公司主要為傳統企業提供“網際網路+”的整體解決方案。去年,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僅5天,公司最高市值漲至5.8億元。

  習慣早起,常年加班到深夜,他坦言這15年看似光鮮的創業背後經歷過怎樣的煎熬:他所堅持的,曾被業內認為是夕陽行業;曾一年半燒掉180萬元,只收入50元。但他始終不放棄,“要實現夢想就得吃苦,我堅信熬過最冷的黑夜,一定會有最美的朝陽”。

  網路上,很多人給他貼上“輟學創業”的標籤,當成榜樣。他卻直言不贊成,“有條件的話,最好博士一起讀完,知識的積累能讓自己的格局和視野都不一樣”。他要把“神壇”上的“帽子”摘掉,“輟學創業成功的,是極小概率,君不見網際網路創造多少財富傳奇的同時,也有無數企業關門倒閉。”

  有人說,等我畢業再創業,機會就溜走了,蔡立文卻說,“機會隨時都會有,只有讓自己變得優秀,才能把握得住機會”。

  選擇

  “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尊重他的人生選擇才是公平”

  蔡立文從小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孩子。

  小學6年級,他第一次接觸電腦便迷上了,那時候,玩電腦就是玩遊戲。他經常等到半夜,全家人睡著了,溜去網咖。父母醒來,滿大街一家家網咖找過去。父母是罐頭廠的下崗職工,就指著蔡立文好好讀書,考上大學。打遊戲自然是不務正業,每次被抓到都是頓大罵。

  但也就是那時,蔡立文開始瞭解電腦,瞭解這個行業。他太喜歡電腦了,以至於中考結束,他放棄重點高中,要去職校學計算機。全家人都覺得他腦子壞掉,但他很堅持。“當時只有一個理由,就是想擁有一臺電腦。”福建省一職校,進去要交3600元贊助費,蔡立文跑去找最疼他的外公求助。

  多年後,回憶這段經歷,蔡立文說,如果未來他孩子有不同選擇,他會支援。“只要道德層面不走偏就行,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尊重他的人生選擇才是公平。”

  輟學

  “網際網路的更新太快,我發現學不到東西,只是為了一張文憑”

  進了職校,蔡立文比之前任何階段都刻苦。每次計算機的書剛發下來,他幾個月就自學完整年課程,與計算機有關的課幾乎都滿分。

  第三年要畢業了,上海一家公司說,你來吧,做軟體開發,一個月8000元。那是1999年,全家人都不信,說那是騙人的吧,大學生一個月才幾百塊。這家公司連著掛了5個電話,讓蔡立文領著父母一起到上海蔘觀。這次,父母對他另眼相看。

  不過,僅隔一年,第一次網路經濟泡沫破滅,蔡立文所在的公司關門。雖然失業,但他每個月仍有很高收入,許多人找他寫程式,訂單很多。“一個月最少能賺三五萬元,多的時候能有20萬元。”

  從上海回來,他做了個決定,自費去廈大讀本科,“多學一些計算機知識”。

  父母特高興,又能賺錢,又去讀大學,人生完整了。他們特意從老家拉來大床、傢俱放進他在學校旁邊租的房子裡。可是,開學不到兩個月,蔡立文一個電話說不想讀了,讓他們把傢俱再拉回老家去。父親氣得大罵,但蔡立文堅持,第二天便沒再去學校。“本科的計算機知識,太基礎,還停留在我讀職高的階段。而網際網路的更新又太快,我發現學不到東西,只是為了一張文憑。當時訂單很多,兩邊都要兼顧很難分配時間。”文憑和賺錢之間,蔡立文選擇了賺錢。

  創業

  “同學只幹了一年就決定走了,理由是沒有未來”

  回到漳州老家,在屋裡擺了三臺電腦,開幹。沒幾個月,蔡立文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元。彼時,他不到19週歲。

  他寫得最多的程式是網路商城的,而且是性用品店。“當時人們很害羞,不敢去實體店買性用品,藥店也沒得賣,那撥的網路店家大多是在賣性用品。”

  訂單太多,他找來一個同學幫忙。結果,只幹了一年,同學走了,理由是沒有未來。蔡立文很納悶,為什麼?同學說,我成天跑你家上班,沒社保沒醫保的,像打零工。於是,蔡立文決定成立公司。

  那是2001年,他20歲。誰也想不到,當年這家從老闆到員工到清潔工都只有蔡立文一個人的小公司,後來能成為上市企業。

  做了5年,他發現漳州市場太小,“每次掛電話,都要跟客戶解釋半天漳州在哪”。於是,他迅速“轉場”廈門,註冊成立鑫點選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到廈門後發現,企業太多了,單單廈門本地業務就做不完”。

  堅持

  “熬過夕陽西下的寒冷夜晚,就一定能迎來最美朝陽”

  二十出頭,開著豪車,擁有不凡身家,很多人羨慕蔡立文,只有他自己知道,這背後經歷過怎樣的煎熬。

  點選網路勢頭正旺,2007年,他又成立我拉網,一家全新的公司。但這家全球首創的圖片生成網站,在最初的一年半,投入了180萬元,只收入50元。擁有幾百萬的會員,卻不賺錢,大家只願意享受免費服務,不願付費。

  每天都在燒錢卻沒收入,那段時間,是他最苦惱的日子。“但我相信,只要方向對了,熬過夕陽西下的寒冷夜晚,就一定能迎來最美朝陽。”蔡立文不斷對自己和員工說堅持,“模糊的正確遠比精準的錯誤來得重要,我堅信只要堅持就一定能達到。”

  他對員工說,大家自願,下班了可以走,不會扣工資,願意留下來加班的,也沒有加班工資。結果,每個人都留下了,“這就是團隊的力量,有一年多,大家幾乎每天加班到晚上11點半”。

  兩年左右,我拉網開始賺錢,蔡立文又脫身而出,把主要精力放在點選網路。“要學會不斷放下,才能拿起更多的東西。如果手上滿了,卻捨不得放下,就算看到更好的你也拿不動。”

  信念

  “這世上從來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思維”

  2015年6月8日,點選網路在新三板掛牌交易,當天公司最高市值至4.5億元,5天后漲至5.8億元。

  那天,他和同事們吃完慶祝蛋糕後,依舊在加班。反而是周圍的人,看著連日上漲的股價,不斷計算他的身家。他持有近七成股份,很多人給他發簡訊,祝賀他身家超4億元。

  他笑稱這是“紙上富貴”,比之於股票多少,他更關心業務本身,“想收購更多的公司,和更多人一起實現夢想,包括財富自由”。上市第一天,點選網路便以450萬元收購數字引擎。有意思的是,在全國網站接入數排名中,數字引擎全國第17,而點選網路是36。

  早在10年前,整個業界都認為,伺服器是夕陽行業,沒前景。但蔡立文不信,“別總覺得這行不行了,那行也快不行了。這世上從來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思維。”這15年,方向沒變,但不斷轉型和調整,蔡立文帶著曾被認為是夕陽的公司上市了。

  案例2:80後副縣長辭官回鄉創業 感慨農民職業最自由

>

  終於當一把手了!”34歲的劉濤略帶調侃地在朋友圈發出這句話,並附上了一張“營業執照”的照片。“終於”二字像是完成一場夙願,“不安分”的他“想過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的“一把手”,甚至對8歲兒子的要求也是四個字“獨立思想”。

  從此,中國少了一個80後副縣長,多了一位80後創業者。他,80後,34歲,北大畢業,曾是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副縣長。可如今他的身份是“農民”,也是老闆——慈利縣三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感慨農民是中國最自由的職業

  劉濤1981年出生於湖南省張家界慈利縣東嶽觀鎮跑馬村,北大畢業,先後在共青團張家界市委、團省委、省委統戰部工作,3年前,三十出頭就被任命為臨澧縣副縣長。

  劉濤的手機不斷有訊息湧來,因為“副縣長”以及“北大畢業生”身份,他不同於一般的創業者,“許多北大校友想來幫我,還有年輕的創業者向我取經。”他笑了笑說,“其實我也是剛剛起步。”

  現在他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一週的生活都安排好了,調研、開會,一眼看穿。”如今,曾經的副縣長脫下了西裝,挽起袖子,常跟當地農民一起幹活,早晨6點多起床,晚上八九點便睡下了,“為樹苗施肥,做排水設施,插竹竿,什麼都幹。”

  晒得黝黑的他,看不出半點疲憊,辭去公職的劉濤,非常享受現在的“閒適”,溫和地笑著說,“農民是中國最自由的職業。”

  現在,他也有了時間讀書,偏愛人文社科類書籍,最喜歡人物是《笑傲江湖》中的“莫大先生”***衡山派掌門人,江湖人稱“瀟湘夜雨”。他身材瘦長,臉色枯槁,披著一件青布長衫,洗得青中泛白,形狀甚是落拓。他愛拉胡琴,一曲《瀟湘夜雨》,聽得人眼淚也會掉下來。“琴中藏劍,劍發琴音”這八字,是他武功的寫照***,“雖然在整本書中只出現了四五次,但他身懷絕技,卻遠離江湖,大隱隱於市,真性情。”

  感觸走出體制,生命體驗從此不同

  聊起辭職的心路歷程,劉濤只是說,“也沒有那麼多掙扎,決定了就去做了。”

  然而,微信朋友圈卻無意中記錄了一個大概,從萌發辭職念頭到最終離開,經歷了半年時間,“自由”、“真實”是高頻詞。

  去年7月13日,他在微信中寫道,“人人裹挾向前,一顆水滴哪知道河流的方向。”

  9月,一篇新聞“湖南將允許黨政機關人員出去自主創業”引起了他的注意,似乎更加堅定了他的想法,他在微信中說,“公務員不創業,改革也無從深化,形勢所迫,改革必然。”

  10月20日,他又轉發“中國官場逆淘汰六大怪現象”一文,並配評論說,“看來我是屬於被淘汰的了,不好玩就不玩了”,調皮地打出一個吐舌頭的笑臉。

  11月21日,他發了一段長文說,“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異常艱難的時光,沒人在乎你怎樣在深夜痛哭,別人再怎麼感同身受,也只有一瞬間。再苦再累再痛再難熬,只有也只能自己獨自撐過。生命中總會有一段時光,充滿畏懼不安,可是除了勇敢面對,別無選擇。這就像跑步一樣,重要的是堅持和節奏,終能達成心中設定的目標。”

  11月30日,他真的去跑步了,一個小時十二分,十公里,是他第一次跑進十公里。

  12月30日,塵埃落定,臨澧縣人大會接受了他辭去副縣長。第二天,他鄭重地寫下,“做個快樂的自由人,走出體制,生命體驗從此不同。認準夢想,認真踐行,心無掛礙,身亦自由。”

  感覺終於當一把手了,創造更多可能性

  他安靜地坐著,一直溫和地微笑著,然而每一句話都透露著“不安分”。聊及“副縣長”生涯,“更多像執行者,”他說,“許多事情決定以後,就認真去完成,太安逸了。”而“副縣長”的收入也僅僅“四五萬一年,並不多”。

  今年1月19日,慈利縣三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了,作為法人代表的他,興奮地發微信說,“終於當一把手了”。

  公司名字“三尚”也別有深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代表多種可能性,我想創造更多的可能性。”他說。

  出生於慈利縣東嶽觀鎮跑馬村的劉濤,父母皆務農,“沒人管我,自己管自己,野蠻生長,因為,我們從小都缺乏一個領路人。我希望我能成為家鄉的領路人,帶領大家致富。”

  今年2月25日,他終於回到了家鄉,油菜花開了,但他卻很感慨,“每到這個時候,廣袤的農村就人去樓空,風景絕美,處處荒涼。以前走的時候不覺得,現在留下來,心情複雜,這麼好的土地,空氣,其中蘊含巨大的機會和希望,我願做個拓荒者,期待更多人同行。”他從40多戶農民手中,包下了百畝土地,種上了紅心獼猴桃,組織了3個生產隊,總共100多人,成立跑馬村第一個紅心獼猴桃種植基地。與此同時,他從農戶家中收葛根、蜂蜜、臘肉等土特產,將建網上銷售平臺賣出去,6月底就可以上線。

  然而,公司發展還需要資金和技術支援,“這也是我正在做的事。”

  劉濤認為公務員離職這是社會進步的標誌,破除官本位。其實,公務員與其他職業一樣,只是社會分工不同而已。而且國家也看到了這一點,公務員也買社保,公務員隊伍的流動更加暢通,消除了職業壁壘,應該平淡看待這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