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應該怎麼去鑑別其中真偽
銅器是較名貴的古代器物。唐代以前的群銅器習慣上被稱為古代青銅器,價值可是十分的高的。那麼如果想要鑑別其中青銅器的真偽的話,有哪些方法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青銅器如何鑑別真偽,希望能幫到你。
青銅器如何鑑別真偽
一是全器皆偽。如上海博物館所藏西周晚期“師兌簋”,按原器翻鑄,尺寸與原器相似,但比原器重260克。因此有經驗者用手一掂量,即可感知。又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一件 "子幅觶",整器由鳳鳥紋等紋鏤刻而成,但紋線死板,紋飾呆滯,同時器表是用漆皮做的地。因此,細心審視,也可以看出破綻。
二是器物的一部分為偽作。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商代"父乙觶",器身為真器,但作偽者在其口部加上了一個流,並在腹上部又加上了一個飾物,成為一件古代無此形制的觶,不倫不類。
三是拼湊真器殘片做成偽器。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一件 "商代卣",器身與樑的紋飾風格不同。仔細看,樑環有焊接痕跡,表明樑與器身原不屬一器。雖其均用商代青銅器殘件做成,但整個卣應為偽器,因為滷無此形狀提樑。
四是器真銘偽。這又包括兩種情況:其一,銘文全偽。銘文或用刀具斬刻而成,或用化學藥品腐蝕而成。內容或仿某一真器銘,或拼湊,或隨意杜撰。由於戈、劍的平面部位易於偽刻,所以在戈、劍上偽刻銘文較為多見。其二,在真銘外,加刻偽銘。
五是器真而花紋偽。即在真的素面或花紋少的囂物上偽刻花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商代製造的"父已壺",原為戰國素面壺,作偽者在其身上偽刻了商代的獸面紋及。又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 "戰國幾何紋壺",作偽者在花紋中偽嵌了金銀絲片。
青銅器的作偽方法
1.仿古法。
銅器作偽法。作偽者一般均有所本,或依真器,或依圖錄。仿器形制與真器基本相似,盡寸大小也與真 器相近。仿器一般仿得比較準確,若不細心觀察,難以判斷真偽。但不論仿得如何準確、逼真 ,其銅質、花紋、犭色均與真器有別,風格也迥然有異。同時,仿器比真器重,有壓手感,這是普遍規律。
2.拼湊法。
又稱“插幫車”。銅 器作偽法。或同幾個舊器中的殘塊拼成新器;或真器中缺失了一啊分或幾部分,另取其他器的殘塊修格局 完整;或真器中本無某部分,卻節外生枝,添枝加葉拼楊新器。
3.改造法。
銅器作偽法。即以某件舊器修改成為一種風格獨特的新器形。作偽者將一些不易 賣出的或價格便宜的器物加以改造,成為新器形。如原器本無樑無蓋,改成有蓋的新器;或原器殘存一部分,將其改成另一種新器。
4.加花法。
銅器作偽法,即真器上原有簡單紋飾,作偽者選擇合適的光素部位,刻上相宜的花紋,一般來說加刻的花紋與原器花紋是一致的。
5.掏花法。
銅器作偽法。即在原本無花紋的器物上先鏨刻花紋,再沿著花紋將無花部位掏透,或掏空,使原器變成一件鏤空之器。這種偽掏花的作法,不僅刀痕明顯,而且不符合器物的特徵。
6.添銘法。
銅器作偽法。即真器本無銘,後在其上鏨刻 偽銘,後鏨的銘文文筆均勻,字型呆板、鬆散、不自然,字口面寬底窄,同時有鏨痕,作偽有時用銅絲刷刷去鏨良,卻又留下刷痕,也影響了字的筆鋒。銘文字型,內容雖皆能仿刻,但 筆法的韻味卻是難以模仿的。另外,真器偽銘者皆傷皮色,器表有鏽而字口無鏽,即使字口處作上假地子、假鏽,也與器表的地子、鏽色不符。
7.增銘法。
銅器作偽法,就是真器上原有銘,但銘文簡單,作偽者在真銘前後增刻偽銘;或真器上本應對銘,因器缺失某部分使銘文也殘缺,修配時邊銘文也一起刻出,在器物上增刻偽後,偽銘的鏽色、地子與真銘不同,字口也明顯不同。再者一器之上的銘文既然不是一時所出、不是一人所作,基筆體、韻味自然不符,特別是鑄銘與刻銘載然不同。
8.補銘法。
銅器作偽法。即真器上原有銘,但銘文中缺字,偽作者將其補上;或真器上本無銘,後刻上偽銘,因某種原因漏刻了字,後來又補刻上。
9.腐蝕法。
銅器銘文作偽法。這種方法以是在青銅器需要刻銘的部位塗上蠟,在蠟上刻好字,然後用三氯化鐵在刻好的字口上咬腐,最後將蠟去掉,就會出現凹陷的字口。
青銅器的修復保養
1、 用5%-10%檸檬酸、5%-10%氫氧化銨、鹼性酒石酸鉀鈉,可直接將青銅器置於除鏽液中浸泡,也可以用脫脂棉蘸除鏽液,再敷於生鏽的部位。
2、倍半碳酸鈉法:倍半碳酸鈉亦稱鹼浴浸泡法,所用化學劑為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配製成碳酸氫三鈉溶液,將含氯化物的青銅器浸入1%或5%的倍半碳酸鈉***Na2C03•NaHC03•2H20***溶液中浸泡,浸泡時最好加熱,使液溫白天保持在40℃左右。晚上自行冷卻。溶液中,至該浸液中無氯離子出現為止。然後再將器物用蒸餾水浸泡沖洗,將鏽蝕的青銅器放入溶液開始每週換一次,幾周後可半個月或更長一點時間換,浸泡至少要三個月,直至氯離子濃度達 4PPm以下為止,這是一種沿用很久的方法,缺點是極其費時。這種方法,通過浸泡腐蝕產物與倍半碳酸納發生作用,而使氯離子進入溶液中,對儲存綠色的銅鏽有利,當需要保留銘文、花紋和古斑時,用本法比較合適,所以直至目前還被廣泛採用。但是從除去氯離子的效率來看,它不是特別好,這是因為青銅器表面腐蝕層受許多因素的影響,是一個由擴散控制的動力學過程。只有多次更換浸泡液,才能使氯離子繼續擴散出來。為了提高除鏽的效果,需要延長浸泡的時間。如果倍半碳酸鈉的濃度採用5%。不但釋放出的氯離子多,而且速度也快,但是對銅的消耗也相應增加,故不宜採用過濃的倍半碳酸鈉溶液。
3、苯並三氮唑***BTA***法:BTA法系國內外用來保護銅及銅合金常用的很有效的青銅緩蝕劑,用於古青銅器的保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苯駢三氮唑是白色到奶油色的粉末結晶,能溶於乙醇、苯等有機溶劑中,關於BTA抑制銅腐蝕的機理主要有兩種,即吸附理論和成膜理論。吸附理論認為,BTA吸附於銅器表面後,改變了金屬與溶液的介面結構,並使陽極反應的活化能顯著升高,從而降低了銅本身的反應能力。而成膜理論認為,BTA對銅的保護與Cu20膜的存在有關,能形成Cu***I***—BTA配合物保護膜,也能在Cu0表面上形成Cu***I***—BTA配合物保護膜,這種膜覆蓋效能良好;緊貼在金屬的外部,把金屬表面與腐蝕介質隔開,形或不溶於水及部分有機溶劑的透明覆蓋膜,生成膜比較牢固,使金屬的溶解或離子化程度大大降低,起到了保護金屬的作用。具體的保護方法是先配製5%的BTA乙醇溶液置於可抽真空的容器內,放入待處理的青銅器文物,由真空泵抽至溶液呈沸騰狀停止,將整個容器於恆溫糟中恆溫至 60℃,恆溫期間控制真空度為400毫米汞柱即可,—般需要8小時以上,結束後取出器物用乙醇洗去表面殘留的BTA結晶。而BTA在60℃下作減壓滲透處理,使緩蝕劑能充分地滲入器物的鏽層內,而且成膜最好。如果沒有減壓裝置,或者文物體積較大時,也可用小濃度的BTA溶液,用毛刷蘸取BTA溶液直接在器物上多塗幾次。對處理後的青銅器也可用苯駢三氮唑乙醇溶液浸泡過的紙張包裹,使器物處了苯駢三氮唑的蒸汽中。為了防止苯駢三氮唑揮發過度,使青銅器文物長期而完整地儲存下來,在除去器物上粉狀鏽後,在其表面上塗一層無色、透明,抗化學腐蝕效能好,附著力強,老化期長,且能保持文物原貌的塗料進行封護,以加固緩蝕劑與青銅表面所形成的膜,使其膜更加堅固,防腐作用更加持久。可塗刷3%的乙基纖維素乙醇溶液或3%聚乙烯醇縮丁醛乙醇溶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苯溶液、三甲樹脂甲苯溶液、有機矽樹脂等。近年來國外對BTA系列緩蝕劑的研究仍很活躍,並推出了一些新的衍生物,如甲基苯並三陛***TTA***,萘並三唑、2.5—二巰基噻二唑、2—***5—戊基胺*** —苯並味唑、2—巰基苯並味唑、氯苯並三唑、2—氨基嘧啶等,這些物質在抑制銅的腐蝕方面均優於BTA。另外還提出了一些提高緩蝕效能的新的使用方法,即以BTA為主體,加入一些其它藥劑組成複合緩蝕劑。實驗證明,使用複合緩蝕劑往往比單獨使用其中任何一種緩蝕劑具有更為優良的緩蝕效果,其緩蝕率比簡單的加和值要大得多,這種相互發揮各成分作用的效應,稱為緩蝕劑的協同效應,協同效應是研究緩蝕劑從延緩腐蝕提高到阻止腐蝕的重要途徑之一。例如BTA與芐胺混合,不僅加快了成膜速度,而且也提高了緩蝕能力。BTA與鉬酸鹽混合使用,其緩蝕效果加倍。
4、過氧化氫法:用過氧化氫作為氧化劑將氯離子氧化除去,所用的濃度,視鏽蝕情況而定,剩餘的過氧化氫稍為加熱即可全部分解,對器物不會產生任何影響。本法與倍半碳酸鈉浸泡法比較:處理的時間短,除去氯離子比較徹底。與區域性電蝕法、氧化銀封閉法比較,過氧化氫法對面積大小不同的粉狀鏽,對深淺不同的粉狀鏽都可清除,使用面寬而且處理比較簡便。
5、乙睛法:用50%、5%乙腈、5%乙醇加水至10O%。這種溶液中的乙腈與亞銅離子形成穩定的鹼式氯化銅,這種溶液效果較差,不能在短時間內起作用。本法的不足之處在於浸泡時間長了會導致綠色銅鏽變黑,而且因乙睛蒸氣有中等程度的毒性,浸泡時需要良好的通風環境或密封措施。
6、氧化銀保護法:此法適用於斑點狀“粉狀鏽”區域性腐蝕的器物。它是利用氧化銀與氯化亞銅接觸後,在空氣中水蒸氣的作用下,形成角銀膜的辦法,封閉氯化亞銅的暴露面,以達到控制青銅器腐蝕的目的。首先用機械方法將產生“粉狀鏽”的根源一灰白色臘狀物的氯化亞銅剔除,直到看見新鮮銅質為止,用丙酮將腐蝕區擦乾淨,然後用乙醇將氧化銀調成糊狀填充剔除部分,使未剔淨的氯化亞銅與氧化銀接觸進行反應,形成角銀膜而阻止氯離子的作用,使銅器趨於穩定。但此法經填充後的凹坑表面形成棕褐色斑點,還要作隨色處理。
7、去離子水法:對於一般青銅器的清洗可採用40℃一60℃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反覆多次漂洗腐蝕的青銅器,可以洗去氯離子而不會改變青銅器的綠鏽,但此法對除去氯離子的能力有限效果不佳,只可作為完好青銅器的清洗。
8、檸檬酸和硫脲混合溶液法:5%檸檬酸、1%硫脲的水溶液***PH=O.95***清除區域性有害鏽,然後用l%NaHco3水溶液中和殘留試劑,在此溶液中硫脲作為金屬緩蝕劑,同時又能與亞銅離子形成多環配合物,檸檬酸則與二價銅離子形成穩定的配合物,這樣可使氯化亞銅與鹼式氯化銅分別溶解,達到去除粉狀鏽的目的。但與一價銅的配合能力較差,而硫脲對一價銅的配合能力較強,因此硫脲常作為新增劑與檸檬酸混合使用效果好。這是由於在腐蝕產物中,鹼式氯化銅的鏽比起氧化亞銅的鏽要疏鬆得多,要使氯離子順利地通過腐蝕層向外擴散,關鍵在硫脲的加入起到調節檸檬酸對氧化亞銅的配合能力的作用,形成一價銅與硫脲的配合物而使部分氧化亞銅層溶解。同時硫脲也可與氯化亞銅配合,使氯離子釋放出來,達到除鏽的目的。本法對大件青銅文物,特別是需要揭示表面銘文和花紋圖案時,可顯出很好的效果。
9、鹼性連二亞硫酸鈉法:將器物用5%連二亞硫酸鈉水溶液浸泡24小時,由於在二亞硫酸鈉的強還原性,可將二價銅,亞銅分別還原為銅,連二亞硫酸鈉根本身氧化為硫酸根。在運用鹼性連二亞硫酸鈉溶液去除硫酸根。在運用鹼性連二硫酸鈉溶液去除氯化物時,應注意控制溶液的PH值於13以下。因為青銅中含有一定量的錫,金屬錫的強鹼介質中可生成。Sn***OH***-2。配離子進入溶液,從而使金屬基體中的錫則不受影響。運用連二亞硫酸鈉去除氯化物能獲得十分理想的效果。用此法處理後,還要在蒸餾水中清洗48小時,以除去殘留的腐蝕性溶液。此法的缺點是連二亞硫酸鈉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惡臭氣味,處理必須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同時還帶來環境汙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