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的原因是什麼

  全世界發生乾旱的地方有很多,造成乾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下面給大家分析乾旱的原因,希望能幫到大家。

  

  全世界發生乾旱的原因是由於綠色植被相對較差而造成的。證據是:地球上最乾旱的地區是沒有綠色植被大沙漠;雨水充沛的地區是綠色植被優良的原始森林。

  幾十年一遇的乾旱原因

  偶然發生乾旱的地區,必定會有一個熱島效應出現:

  一是未綠化好的廠礦或城市中:地面、路面、牆面、屋面、等受陽光輻射生熱而形成的熱島效應。

  二是森林大火等引起的熱島效應。

  三是由於人類活動及食草動物破壞植被,使裸露地面加大而引起的熱島效應。

  四是種植結構不合理***同時收割***裸露地面引起的熱島效應等。

  總之,是裸露在陽光下的地面,受陽光輻射烘烤,釋放出更多地熱,高熱再傳給周圍的空氣,受熱空氣迅速上升,而產的高溫引起的熱島效應。這些又幹又熱的空氣長期籠罩在該地區,烘跑了大氣中的水分,就很難達到成雲致雨的條件,造成乾旱無雨,並使乾旱面積越來越大。

  厄爾尼諾與拉尼娜

  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它的水溫、氣溫從未超過29度,不會對氣候有大的影響。

  厄爾尼諾從未曾改變祕魯與智利沙漠幾十年不降雨的局面;

  也從未曾改變其它沙漠乾旱的局面。也從未曾改變智利以東森林地區年降雨300多天的局面。

  也從未曾改變其它森林多雨的局面。

  所以乾旱與洪澇不是厄爾尼與拉尼娜造成的。

  副熱帶高壓

  另一種說法是:“乾旱主要是由於副熱帶高壓長期控制該地區造成的”。

  副熱帶高壓,一:不是在海洋產生、二:不是在兩極產生、三:不是在雪山產生、四:不是在森林中產生,副熱帶高壓是在荒漠中產生的。

  輻熱帶高壓氣團有時會隨著大氣環流遊向別處,路途經過之地的農作物會遭受乾熱風的侵害。

  副熱帶高壓常在綠色植被相對較差的地區停留,給該地區造成更加乾旱少雨。

  副熱帶高壓不常在大森林地區停留,大森林會把乾熱空氣吸收化解,使氣溫下降,溼度增加,森林內蒸滕出來的水氣,攜帶大量熱能升向高空,使高空中水氣更加保和,容易達到成雲致雨條件。大森林內只會有旱情,不會有旱災。

  解決乾旱的辦法

  解決乾旱的辦法:給大地披上綠裝!只要把地球重新披上綠裝,就不會有“旱災”發生。

  就不會有“副熱帶高壓”的到來。

  就不會再有“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的說法。

  抗旱的技術

  1. 灌溉設施的改善和灌溉機械的使用。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水量充沛,所出現的乾旱是工程性缺水,而不是資源性缺水,水利灌溉設施的修建對於解決水稻乾旱是很有幫助的,而且有助於高產優質新品種在當地的採用。在修建灌溉設施的基礎上使用一些大型或小型的灌溉裝置能有效地解決水源相對豐富地區的水稻乾旱問題。

  2.推廣水稻旱作技術。水稻旱作是採用常規的水稻品種旱育秧、旱移栽、旱管理,全生育期以雨水利用為主,輔以人工灌溉,灌溉不建立水層,滲漏少,需水量很小,整個生育期需水量僅為水種條件下的1/4,對水源不足的高地易旱地區發展水稻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3. 水稻節水栽培技術。在中國廣闊的水稻栽培地區有一系列的水稻栽培節水技術,主要包括下面幾種:①旱育稀植技術。旱育稀植技術是採用旱育秧的方法培育秧苗,擴行減苗栽植,配套高產栽培的一項耕作技術。這種方法比傳統的栽培方式可節水1/2~1/3,省種60%~80%,而且能提高秧苗的抗病耐旱能力。②薄膜覆蓋技術。試驗表明,在覆膜溼潤栽培條件下,與常規淹水栽培相比,其節水率達78.3%,單產增加33.9%。該技術還處在試驗階段。③節水灌溉技術。根據水稻的需水規律來進行灌溉,能大大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減少水的浪費。比較成熟的節水灌溉模式是“薄、淺、溼、晒”水稻種植模式。④保水劑或抗旱劑的使用。

  4. 用旱稻替代水稻。旱稻種植管理方式與小麥相似,耗水量僅水稻的1/5~1/3,灌水量僅是水稻的1/5甚至更少,推廣旱稻的種植是解決水稻乾旱的一個可能的途徑。培育本土旱稻品種和引進國外優良旱稻品種來替代部分地區水稻品種,有助於解決糧食短缺和水源缺乏的問題。

  5. 通過培育具有耐旱性的水稻品種。利用傳統育種和基因改良方法來培育新的耐旱水稻品種。被廣泛種植的“威優35”和“汕優63”,在土壤條件相對較好的“望天田”,平均產量可以達到6000㎏/hm2。國際水稻研究所已經將分子基因工程技術應用於水稻耐旱品種的培育。歷史上也曾經有過通過引進相對耐旱品種來緩解乾旱影響的情況,北宋時期福建引進越南品種占城稻***Champa***,因該品種耐旱耐瘠的特性,極大地減少了江淮兩浙地區的高旱農田因乾旱而導致的欠收。

  中國還缺乏具有普遍適用的耐旱水稻品種。由於缺乏對中國乾旱環境複雜性的全面認識和缺乏適當的水稻抗旱性標準評價體系,抗旱性育種程序相對較慢。


猜你感興趣:

1.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是幾月幾日

2.暴雨的原因

3.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4.全球變暖的原因危害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