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會制度是什麼

  關於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制度成因的辨析倉林忠現在關於社會歷史發展的一般觀點,認為在原始社會,原始人群之所以首先過渡到母系氏族社會而不是父系氏族社會,是由當時生產力水平和婦女在社會生產中的重要作用決定的,原始社會制度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小編整理原始社會制度的資料,僅供參考。

  原始社會制度

  從猿人剛進化到的人類社會初始時期,特點是:還未構成夫妻固定家庭的人類氏族部落群體,部落以母性血緣為中心聚集,首領由母性長者擔負

  氏族制度特點:

  第一、社會生產力極其低下。

  第二、氏族制度的生產關係的基礎是生產資料公有制。

  第三個特點是,氏族公社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平等和民主的。

  我想這個大家都很容易理解,生死麵前人人平等。在原始社會,每當發生大事,他們都會通過開會來解決。所以有人說原始社會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社會,因為當時沒有私有制。所有東西都共同分配,所有的事情都共同協商解決。

  原始社會簡介

  原始社會是指170萬年前~公元前21世紀的上百萬年時期。由於人類在這個時期處於進化階段,主要活動是找食物求生存,很少政治活動。原始社會時期分為原始群時期和氏族公社時期兩個階段:

  ***1***原始群時期,人類社會組織是以血緣為紐帶組成的,比較鬆散,他們的主要活動就是共同勞動,共同抵禦猛獸和自然災害,共同消費,生活很簡單,無政治制度可言。

  ***2***氏族公社時期,由於人類的進步,由於生產和生活的需要,逐漸開始產生具有政治性的制度。在氏族公社之母系氏族時期,政治制度特點是:婦女在公社中處於支配地位,世系從母系計算,實行共族共財制,財產由母系繼承。歷史發展到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政治制度有了長足的進步:男人在公社中處於支配地位,世系從父系計算,實行財產公有制,財產由父系繼承。在這一時期出現了著名的軍事民主制度和禪讓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係也在進步,原始社會財產共有制開始被破壞,產生了私有制,從而中華民族進入了更高的一個社會時期——奴隸社會時期。

  原始社會是以親族關係為基礎,人口很少,經濟生活採取平均主義分配辦法。對社會的控制則靠傳統和家長來維繫,而無習慣法和政府權力。在典型的原始社會裡,沒有專職的領袖。年齡與性別相同的人具有同等社會地位。如有爭執就按照傳統準則進行調停,人們普遍遵守這些準則。世界各地都有原始社會,形式多樣。有些以狩獵和採集經濟為主,有些則以漁業為主,或者以簡單的自然農業為主,部落組織是某些原始社會的特徵,但是並非所有的原始社會都有這一特徵。根據文化進化論者的學說,有些原始社會保持著平均主義的性質,但另一些則已經逐步變成等級制度的社會,並進而發展成為酋長領地,其組織形式更為複雜。

  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一階段,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世界上有哪個民族沒有經歷過原始社會。人類出現,原始社會也就產生了。但是他的消亡則各地參差不一。處於原始社會的人類生產力水平很低,生產資料都是公有制的。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出現產品的剩餘之後,就出現了貧富分化和私有制,原先的共同分配和共同勞動的關係被破壞,而被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所代替。

  原始社會的特徵之一是:當環境穩定,與它種文化接觸又有限之時,這些社會不易變化,至少變化速度不易覺察。而西方文化則是由此發端,不停地發生急劇變化——有時以爆炸性的速度變化著。

  原始社會分為原始群、氏族公社,或三期原始群、血緣家族、氏族公社。按照人類體質發展,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即從猿人、古人到新人。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1]

  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況。

  傳說中,黃帝是大約40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原始部落的部落聯盟首領。他提倡種植五穀,馴養牲畜,促使這個部落聯盟逐步強大。他曾率領部落打敗黃河上游的炎帝部落和南方的蚩尤部落。後來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在黃河流域長期生活、繁衍,構成了以後華夏族的主幹成分。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現 在把中華民族稱為炎黃子孫,就是這麼來的。

 

  黃帝以後,黃河流域部落聯盟的傑出首領,先後有堯、舜、禹。那時候,部落聯盟首領由推選產生。堯年老了,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大家推舉有才德的舜為繼承人。堯死後,舜繼承了堯的位置,舜年老了,也採取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種更替首領位置的辦法,歷史上叫做“禪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