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運河古稱溝、渠、漕渠、運渠。人工開鑿的航道。 其作用是:用以溝通不同水系的河流、湖泊以連成 四通八達的航道網;溝通海、洋之間的地峽,避免 迂迴運輸;連線河流或海洋與城鎮或工廠企業,把 水運路線直接延伸至貨流據點,減少貨物的中途倒 載和轉運;繞過天然河流和湖泊中的航行障礙或航 行條件不良的區段。此外,還能結合灌溉、排澇、 城鎮供水等方面的需要,綜合利用水資源。它溝通了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小編讓你瞭解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中國大運河的簡介

  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程最長的一條人工運河。它創始於春秋時期,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鑿的從江都***今揚州***到末口***今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溝,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從此以後,中國人民一代接一代,以其勤勞、智慧和堅強的毅力,由短到長,由區域性到整體,不斷地開鑿整修,持續了一千多年的時間,直至公元1293年,終於完成了一條由杭州直達北京縱貫南北的人工大運河。大運河全長1782公里,跨越今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二市,溝通了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專案。 

 
       隋朝大運河跨度

  隋朝大運河全長2700多公里,連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經過今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六個省的廣大地區,成為我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隋朝大運河是世界上偉大工程之一。大運河的長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寬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完成,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和我國古老的長城一樣,大運河千百年來飲譽世界。 

      大運河的開通

  隋朝大運河是在605年至610年開通的,共分四段:

  1.通濟渠 605年,隋煬帝徵發“河南、淮北諸郡民前後百餘萬”開通濟渠。通濟渠自洛陽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黃河,再自板渚***為板城渚口的簡稱,在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東北黃河側***引黃河入汴河,經今河南開封東南入淮河。

  2.邗溝 隋煬帝於605年,徵發“淮南民十餘萬”開通邗溝。隋朝大運河的邗溝,就是在春秋時期吳國邗溝的基礎上疏浚的,它從山陽***今江蘇淮安***到江都入長江。

  3.永濟渠 608年,隋煬帝徵發河北諸郡壯丁百餘萬,開永濟渠。男子不夠,還徵發了婦女。永濟渠從洛陽的黃河北岸,引沁水東流入清河***衛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經沽水***白河***和桑乾河***永定河***到涿郡。

  4.江南河 610年,開江南河。從京口到餘杭,“八百餘里,廣十餘丈”。運河兩岸築有御道,栽種柳樹,修建離宮40多所***自長安至江都***,在許多糧倉隋大運河全部完工以後,南北的物資可直達長安。

   大運河的地位和作用

  隋朝大運河是世界上偉大工程之一。大運河的長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寬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完成,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和我國古老的長城一樣,大運河千百年來飲譽世界。

  運河開通以後,“商旅往返,船乘不絕”。唐朝文學家皮日休說,運河“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皮子文藪·汴河銘》***他還在《汴河懷古》一詩裡讚頌這條大運河說:“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運河的開通,還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餘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另外,運河的開通,對維護國家統一和中央集權,也起了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