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手抄報版面設計

  讓學生了解“大眾傳媒的複雜性,能夠甄別和擇取媒體內容”、“學會收集、處理、運用社會資訊和歷史材料的方法和技能”是新一輪歷史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 ,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史學究竟是什麼?

  史學究竟是什麼?以上關於史學的定義或解說,雖然在文獻史上大多是近人或今人確定的,但是從邏輯序列上講,它們其實與歷史學自身演進的自然歷史過程和人們對它加以認識的思想史過程是基本相符的。

  “史有二義”和今人的“活動”說、“學問”或“學術”說與“知識體系”說、“超科學”或“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說、“科學”說,可以看作是分別對應於歷史學在其發展歷程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個時代的客觀存在事實在歷史學家思想上或理論上的表現形式。

 

關於歷史的手抄報圖片

  其中,“科學”說中的一般“科學”說和其他兩種史學解說,分別反映了歷史學第四個發展時代中的前後兩個不同時期;至於後者,更確切地說,是當代史學實踐的客觀存在狀態在歷史學家理論形式上的一種表現,也就是說,是史學理論工作者對當代史學實踐進行抽象性認識的理論結果。而當今中國歷史學界史學界說紛紜,不過是史學實踐日趨複雜多元的紛亂現實在史學工作者思想上造成認識混亂的切實反映;而且,各自對史學定義的確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定義者學術背景和研究物件的具體內容的影響。

  在如今人的幾種史學的定義中,就中國未來史學的發展而言,比較有意義的是:何兆武先生的“超科學”說、李振巨集先生的“具有特殊性、綜合性、整體性、真實性的具體的和實證的科學”說和蔣大椿先生的“整合學”說。其中,李、蔣二說雖各自從不同的分析角度和相同的角度而以不同的表述方式得出,但在對歷史學的特性的認識上,實基本一致,因此可作進一步的融合而成為一派之說。就目前的研究狀況而言,未來中國史學本體論研究,如果說有可能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學派的話,那麼,它們無疑是值得援用為學派建立和發展的理論基礎的解說。   因為,歷史學不僅僅是一種活動,不僅僅是專門的學問或學術,也不僅僅是一種知識體系,它更是一門在研究物件和任務方面都具有科學性的特殊學科。對於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來說,它不僅僅是一門一般意義上的科學,它更是一門完成的科學知識形態意義上的科學。

 

關於歷史的手抄報圖片

  作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由於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既存事實,對歷史學是什麼的回答,就不應該再繼續停留在一般歷史學的認識階段,而必須把它當做一門完成的知識形態意義上的科學來看待。中國歷史學理應歸屬於迄今為止唯一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範疇,而不是也不應該是任何別的什麼歷史學。與此同時,我們今天確定歷史學的定義,不能滿足於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時代的馬克思恩格斯的史學認識水平,必須結合後馬克思恩格斯時代,特別是當代中國和世界的史學實踐的現實存在狀況,從而作出我們時代的關於史學的確切定義。史學定義的重新確定,必須符合並反映這個時代要求。

  歷史學對於個體歷史學家來說,它可以成為他賴以謀生的一種技巧性或技能性的職業手段,也不妨可以成為他從歷史中汲取必要的文化素質或從歷史中認識人類自身的一種方式,或是作為他提高其文化藝術體驗和鑑賞能力的一種有益的精神活動;個體歷史學家當然亦可以是非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之外的其他歷史觀來指導其歷史研究;而且,並非每一個體歷史學家、每一次具體的史學實踐,都必須承擔起揭示某一或每一民族、國家的歷史運動特殊規律的任務。

  但是,諸如此類產生於歷史認識和歷史學發揮其功能與作用過程中,僅僅來自史學主體的主觀認識和這種認識形式、認識手段的特殊性和歷史學利用方式的特殊性,或發生在個體史學主體身上的特殊現象,來自歷史學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所產生的特性,而不是產生於歷史學確定的研究物件和任務本身,更非結合今天曆史學發展現實狀況的東西,是不能成為否定歷史學是一門科學的根據的。

  從特性方面講,儘管歷史學或多或少地具有其他社會科學甚至人文學科***如文學、藝術***的某些一般特性,但它之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不在於這些一般特性,而在於它根源於自己的研究物件和任務,把自己區別於其他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的特性,其中較顯著且重要者有:它與哲學相比的特殊性特徵,與一般社會科學相比的綜合性、整體性特徵,與文學相比的真實性特徵。

  在歷史學身上所表現出的某些人文學科一般性特性的東西,同樣不能成為否定它是一門科學的根據。因此,任何關於歷史學不是科學的史學的定義或解說,都不能拿來作為重新確定史學的定義的基礎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