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雖然我們經常看到胃痛的發生,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胃痛。那麼,?胃痛的治療原則是什麼?胃痛的飲食療法有哪些?下面就由小編來告訴你們吧!

  

  胃痛發生的常見原因有寒邪客胃、飲食傷胃、肝氣犯胃和脾胃虛弱等。胃主受納腐熟水谷,若寒邪客於胃中,寒凝不散,阻滯氣機,可致胃氣不和而疼痛;或因飲食不節,飢飽無度,或過食肥甘,食滯不化,氣機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肝對脾胃有疏洩作用,如因惱怒抑鬱,氣鬱傷肝,肝失條達,橫逆犯胃,亦可發生胃痛;若勞倦內傷,久病脾胃虛弱,或稟賦不足,中陽虧虛,胃失溫養,內寒滋生,中焦虛寒而痛;亦有氣鬱日久,瘀血內結,氣滯血瘀,阻礙中焦氣機,而致胃痛發作。總之,胃痛發生的病機分為虛實兩端,實證為氣機阻滯,不通則痛;虛證為胃腑失於溫煦或濡養,失養則痛。

  胃痛的治療原則

  治療胃痛,首應辨其疼痛的虛、實、寒、熱性質及病在氣在血,然後審證求因,給予恰當的三伏貼治療。大抵新病暴痛,痛勢急迫而痛處拒按者多屬實證;久病痛緩,病勢綿綿而痛處喜按者,多屬虛證;寒證疼痛,喜溫熨熱飲,遇寒則疼增;熱症疼痛,喜涼畏冷飲,遇熱則痛劇;以脹痛為主,或痛引胸脅,疼痛每因情志變化而增減,此多為氣滯;痛處固定不移,多為刺痛者,常屬久病血瘀;若煩熱似飢,舌紅無苔或少津者,多屬胃陰不足之證。

  胃痛的治法,古雖有“通則不痛”的原則,但決不限於“通”之一法,臨證之時,應運用四診八綱,詳加審察,根據病者的不同情況,確立恰當的治療方法。

  胃痛的飲食療法

  治療胃痛,除了服用藥物之外,在胃痛發作時,也可以用食療方法止胃痛。

  胃痛可以簡單地分為虛寒胃痛、肝胃氣痛、溼熱胃痛三種。

  一、如果是虛寒胃痛,可見胃部隱痛,喜暖喜按,餓時痛增,得食則減,嘔吐清水,四肢冷,畏寒,大便爛,舌質淡白脈虛軟。食療湯水可用:

  ①熟附片煲狗肉湯

  材料:制過的熟附片 12克,黑狗肉500克,生薑片20克,陳皮9克,適量植物油及食鹽。製作:把材料放進湯煲內,先用武火,水開後改為中火煲湯。煲至狗肉軟爛即可。可飲湯食狗肉。

  ②白胡椒煲豬肚湯

  材料:白胡椒15克略打碎,新鮮豬肚1個亦可半個洗淨,生薑三片洗淨去皮。

  製作:將白胡椒、生薑一同放進豬肚內,並加進適量清水,將豬肚的上下口用線紮緊,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湯。煲一個半小時,然後調味,飲湯食豬肚。

  二、如果是肝胃氣痛,可見胃脘脹痛,連及脅肋,痛處不定,噯氣頻繁,食後胃脹明顯,可能泛酸,舌苔薄白,脈弦。食療湯水可用:

  ①佛手砂仁瘦肉湯

  材料:佛手片15克鮮品可用30克,砂仁5克,新鮮豬瘦肉250克。

  製作:先將佛手片與豬瘦肉洗淨,同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湯,1小時後,放進砂仁,再煲5分鐘,停火待溫,調味,飲湯食豬瘦肉。

  ②沙田柚花煲豬肚湯

  材料:沙田柚花5克,新鮮豬肚250克。

  製作:先將豬肚洗淨,切成小塊,與沙田柚花一起放進湯煲內,加上適量清水,用中火煲湯,煲1小時,湯好後加食鹽調味,飲湯食豬肚。

  三、如果是溼熱胃痛,可見脘腹脹痛,甚或噁心嘔吐,不思飲食,口苦,大便臭穢不爽,尿黃短,身重體倦,舌苔黃膩,脈弦數。食療湯水可用:

  ①救必應煲豬瘦肉湯

  材料:救必應15克,土茵陳12克,新鮮豬瘦肉200克。

  製作:上述材料一同放進湯煲內,再加進適量清水,中火煲湯約1小時。然後調味,飲湯食豬瘦肉。

  說明:救必應又名白木香,味苦性寒,功用清熱解毒,利溼,止痛。主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咽喉腫痛,急慢性肝炎,急性胃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跌打損傷,湯火傷。摘自《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②石仙桃燉豬肚湯

  材料:新鮮石仙桃90克幹品30克,新鮮豬肚500克。

  製作:將豬肚切粗件和石仙桃一起放進燉盅內,加適量清水,隔水燉1小時。調味後飲湯食豬肚,一次食不完可分次食用。

  說明:石仙桃又名石上蓮、石橄欖,味甘性涼,功用養陰,清肺,利溼、消瘀。治眩暈、咳嗽、頭痛、吐血、夢遺、痢疾、白帶、疳積。摘自《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安身之本,必資於食”,醫食是同源的。醫藥運用得好可以治病,食物應用得好,也同樣可以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