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學習政治的技巧有哪些
不少同學反映,政治是一個很枯燥、很難記的學科。其實,只要掌握技巧,政治也能變成一門有趣的科目。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九年級學生學習政治的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九年級學生學習政治的技巧
對初中學生而言,任何科目的學習過程都包含這樣一些環節:課前認真預習、上課專心聽講且積極探究思考、課後及時複習、認真完成作業等,只有把握好每一個環節的質量,才能從總體上提高學習效率。不過各門課程的學習又有其自身的特點。依據當前課程和考試改革的要求,結合初二政治———法律常識課程的特點,針對目前中學生學習政治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我認為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提高對政治學習的重視程度。由於種種原因,長期以來許多同學及其家長認為政治—法律知識枯燥無味、無足輕重,因而對它的重視程度遠遠低於其它一些科目。實際上,政治課學習的內容不僅是生動而豐富的,更是至關重要的,它關係到每一個同學的健康成長及其未來的發展。眾所周知,現代社會對人的素質的要求包括身體心理素質、思想品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思想品德素質又包括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劉海洋***清華大學學生***傷熊事件、馬加爵***雲南大學學生***殺人案件等許多案例給了我們足夠的警示:一個人縱然學富五車,但如果思想道德素質低下,法律意識淡漠,不僅不會對社會有所貢獻,反而會危害社會、危害他人。
其次,走出對開卷考試認識的誤區。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側重於素質和能力,因而學業考試的方向由知識立意轉向能力立意,許多地方政治學科考試形式也由閉卷轉為開卷。要認識到,開卷考試反對死記硬背,但不是不記不背。基本的法律名稱、法律條文、法理等還是需要爛熟於心的,離開基礎知識、能力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還要認識到,開卷考試並不意味著開啟書就能抄上答案,它著重考查的是同學們運用所學法律知識認識、分析社會生活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而試題往往靈活新穎,對能力的要求很高,這就要求我們不僅重視知識結論,同時要重獲取知識的過程,積極參與認知的全過程,即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個探究的過程,就是逐步培養能力的過程。
再次,充分開發利用學習政治—法律知識的資源。要將知識的學習從課上延伸到課下,課內擴充套件到課外。廣闊無垠的大千世界,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案例,我們完全可以隨時隨地地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分析這些案例來進一步理解法理、掌握法律條文,培養分析能力。同時,關注中央和地方電視臺的《今日說法》、《經濟與法》、《百姓說法》類節目,以及走向社會參加一些實踐活動,如社群法律知識宣傳、公民法律素養狀況的社會調查等,都對積累法律知識、增強辨別是非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大有裨益。
九年級政治學習科學方法
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有的同學感覺政治課比較枯燥,所以,對政治課缺乏學習的興趣。其實,理論都是對具體問題的總結和昇華,都存在著抽象、枯燥的問題。高中政治課有些內容比較生動有趣,有些內容的確比較枯燥。對政治課缺乏興趣,其中重要原因是同學們的學習方法有問題、學習中受實用主義的影響以及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政治學科的誤解等。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一旦嚐到了學習政治科的甜頭,就能改變部分同學中存在的感覺政治課枯燥的問題。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課改的三維目標之一的能力目標,就是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掌握基本知識,進而提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能力。有諺語云“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人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促使人的成長和發展,使人受益終身。要讓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聽課——複習——作業,這幾個環節是學習的法寶。
預習
預習的時候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找出本課主要要講幾個大問題,每個大問題下設有幾個小問題,即要分清文章的層次。對知識進行篩選:哪些自己能看懂,哪些不懂,那麼上課聽講時就有了明確的方向,有利於提高課堂效率。
聽課
專心聽講,積極思考,綜合運用多種感官的作用,要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口到,切忌單純的聽、單純的寫。所謂眼到,就是要注意老師的演示和板書;耳到,就是要注意聽老師講的每一句話,包括一些具體的事例,要聲聲入耳;手到,就是要在聽與看的同時記重點筆記;心到、口到,就是要認真思考老師提問的問題並能作出積極回答。
複習
課後複習要及時,先回憶學了哪些知識點,重點是什麼,老師是如何分析和解決的。回憶不起來的時候,說明你對該知識點還不是很熟悉。這個時候就應該看書、看筆記,加深認識,使所學知識更加系統、更加鞏固。
作業
作業也是對課本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的重要一環,不可缺少。通過作業、練習能使我們所學知識得到檢測。會做,說明你對知識點了解的比較到位了;如果看到題不知道怎麼做或者乾脆不知道從何入手,說明這個知識點我們還沒有完全理解,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學習瞭解。
關注時事熱點,學會理論聯絡實際
時代性是政治課的生命力,時事材料是學生理解教材理論的重要紐帶,因此要注重教學生平時多關注時事,及時從報刊雜誌、電視、網路上了解最新的時事資訊,並動用課本上的知識分析紛繁複雜的時政知識,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使理論聯絡實際這一原則得到真正貫徹實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科學記憶
找關鍵詞法。
對基本知識點的掌握上要注意發現、歸納和概括出基本概念和原理中的“關鍵詞“,以利於記憶和理解。比如,在學到“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意義”時,如果直接記憶的話比較長,可以採用找關鍵詞法:“建立……基礎,縮小……差距,追趕……增強……提高……”,再往進新增相應的修飾語就好記多了。
形象化、事例化。
對於比較抽象的理論知識點,一定要找到一個比較典型的事例輔助理解,做到抽象理論具體化或形象化,比如:市場調節的“盲目性”就可以對應到課本上的漫畫“一鬨而下”,從而使知識點很直觀的記憶和理解。
聯想記憶。
課本上有一些知識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很貼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運用聯想的方法來記憶。比如信用卡的優點,差不多多數同學都用過,所以可以根據自己對信用卡的瞭解來想象:可以存錢、取錢、消費、轉賬等,方便、安全、快捷,這樣就差不多了,只需把語言再規範一下就可以了。
理清知識的邏輯思維順序
政治上的所有問題一般都是按照“是什麼***含義、內容、表現等***”、“為什麼***必然性或必要性、作用或意義等***”、“怎麼樣***措施、方法等***”的邏輯思維順序講述的。
比如“國家的巨集觀調控”這一框題的學習和歸納,就包括“巨集觀調控的含義和目標是什麼”、“為什麼需要巨集觀調控”以及“怎樣進行巨集觀調控”三個層次歸納知識點.
掌握解題方法,培養能力
在熟練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基礎上,選擇精品提醒進行訓練。是培養、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教會學生在訓練中要善於思考,勤於動手,摒棄不用腦依賴教師講出答案或教材現成詞句照搬照用的不良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演練逐步讓學生把握一些重要的解題方法和思路,把握歸納法、演繹法、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加以靈活應用,理清不同題型的解題思路和答題方法。
初中政治學習方法
1、背。即是背書,眾所周知,學習政治一定要背書,但是,背書也要講究一定的技巧,背書要有內容、有目的地背,千萬不要盲目地背,否則,不但學不好政治,還會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覺得學來學去都學不好,乾脆不學算了。因此,一定要學會背書,那麼,該如何背,首先,確定數量,每天背書的內容不能太多,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太急功近利,每天最多隻能背3---4道題,不能太多,太多就很容混亂,並且記不牢固。所以每天將這些題牢牢地記在腦子裡,這樣每天一點點地背,一個學期下來,你腦子裡就儲存著大量的知識,到考試前再認真複習,這樣,怎樣的考試都不怕了,考試成績一定也上去了。其次,要明確背書內容。許多學生都是不知讀什麼的,總之,拿起書就無目的地讀,因此,一定要明確該背什麼,每天老師上課要划起來的簡答題就是背的內容,政治只有簡答題是最需要背的,其它的實際上都是靠理解、分析的。
2、看,即是看書。其實很多學生都以為只要背完書,政治就學完了,實際上,背書只是學政治的基礎,而且,只靠背書,考試只能是考合格的層次,要成績再上一個臺階,取得優秀的成績,還要學會看書。將課本的內容看深、看廣、看懂,理解課本的內容,並養成邊看書邊思考的好習慣。看書也要懂得怎樣看,看老師划起來的重點、難點,課本的大小標題,課本特別標註的內容。只有不斷地看書,才能真正將老師傳授的知識掌握、理解,才會在各種考試中得心應手,應對各種試題。也只有學會看書的學生,才會主動地學習,才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3、用,即是用書。何謂用書,實際上就是運用課本的知識回答問題的能力。無論是在考試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學習的目的實際上就將知識應用。如果你很努力地背了書,書,但最終你卻不懂得將頭腦中的知識應用,實際上等於你什麼都沒有學。那麼,應該樣用書呢?首先,多做練習,做練習的過程,實質上就運用知識的過程,我一般情況下,教學生做練習必須經過三個程式,第一:先不要看書,將所有會做的題目做完;第二:將不會做的題目查閱課本,從課本找答案;第三:不會做的題目抄答案。三種程式採用三種不同的色筆做標記,複習時,第一種粗略看一下就行了,第二種認真地複習一至二次,第三種要多次複習。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地掌握課本的知識。其次,在平時生活中,多些利用課本的知識,討論一些國內國際的時事,將知識面擴闊,將課本的知識深化,而且也可以提高學習政治的興趣,使學習政治變得不再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