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人教版識字八評課稿

  《識字8》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識字課文。接下來小編為你推薦,一起看看吧!

  

  《識字8》這篇課文所在的一組教材就是以這些科學知識為專題編寫的。運用了淺顯的兒童化語言,採用生動形象的描寫,介紹了工業、農業、天文、地理、動物、植物等方面的科學常識。《識字8》是這組教材中的第一篇, 這篇課文由五句諺語組成,不僅形象地向學生介紹了一些日常所見卻並未注意的科學常識,引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還讓學生初步認識了諺語這一中華民族古老而質樸的藝術形式,從而引導學生注意發現和積累諺語,豐富自己的知識。

  一、把準年段目標

  以新課標為依據,遵循語文教育規律,順應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把一年級教學課的識字寫字作為重中重,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語文課堂應是情趣和夢幻的棲息地,讓課堂充滿情趣,不僅是低年級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語文教學、識字教學本身的內在要求。周老師在本課中多次使用字謎識字法。把字謎作為學生學習漢字的方法之一,是對學生學習漢字興趣的培養,也是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更是對學生熱愛祖國文字情感的薰陶。

  三、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

  《課堂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材料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會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教師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一邊學習,一邊積累識字的方法。如:編兒歌識字法、熟字換偏旁識字法、加一加識字法、組詞、看圖識字、遊戲識字等多種方法,以幫助學生形成自主識字能力。有利於學生利用這些識字法學習別的生字,達到教室為了不教的目的。

  四、遵循識字規律,構建靈動課堂

  “隨文識字”無疑是本堂課的一大亮點,老師根據兒童認識規律離不開具體環境,離不開反覆接觸,反覆實踐這一特點,讓學生隨文識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有利於學生理解字義,減輕學生一下子學很多字感到的壓力。這種語言環境對孩子的積極作用是其他語言環境所不能替代的。教師善於在教學中積極構建靈動的課堂,周老師關注學生對“娥眉月”和“月團圓”的好奇,製作了月亮圓缺的變化過程圖,通過

  直觀形象的圖片,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月亮彎彎的自然美,通過對中秋節的回憶,充分理解“人月兩團圓”的生活美,感受和家人享受天倫之樂的幸福。再如:對於南北的認識,從孩子的生活實際出發,直觀形象地利用圖片和老師的肢體語言讓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通過拍手念兒歌的遊戲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開啟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力,達到新課程所倡導的讓課堂活起來的效果;這些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無疑使孩子們把學習看成是一件樂事,當成一種享受。學生拍手打上節奏朗讀諺語,師生互動、誦讀課文,使課堂教學成為煥發學生生命活力的殿堂。

  有待改進的地方:

  課堂畢竟只有40分鐘。教師必須要有很強的時間意識。要想讓學生養成認真書寫的好習慣,老師要把寫字教學功夫下在課堂,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書寫,並對學生書寫加以評論。隨文識字後的生字,如果能再鞏固一下就更好。

  一下人教版識字八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識字8》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識字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能發現。本課由五句諺語組成,不僅形象地介紹了一些簡單的天文和氣候等方面的知識,還讓學生初步認識了諺語這一中華民族古老而質樸的藝術形式,從而引導學生注意發現和積累諺語,豐富自己的知識。引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身邊處處有科學,這是本課給學生的啟迪。

  本課雖為諺語,但韻文味道很濃,各句雖然意思獨立,但從韻腳來看全文一氣貫通,體現了漢語言文字的韻律美。

  【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兒歌閱讀要求:“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這篇諺語的內容較深,學生不易理解,根據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及認知水平,所以在學習這篇課文中,我想以學生合作者的身份,和學生一起去感悟、去探索、去發現。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和富有童趣的活動如“辨一辨、做一做、演一演、議一議、讀一讀、編-編”等,讓學生在辨中理解詞語;在議中感悟句意;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語境;在說中訓練語言,在評價中啟用思維。創設一種言、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不僅領悟諺語的意思,學會讀懂句子的方法,而且會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探索發現的慾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諺語的意思,初步感受諺語的美;

  2、瞭解一些科學常識,引發學生主動地留心身邊的科學,對科學產生探索、發現的慾望;

  3、有主動積累諺語的願望。

  【教學重難點】

  朗讀課文,初步感受諺語的美,有主動積累諺語的願望,引發學生主動留心身邊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複習、鞏固生字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識字8》,今天有這麼多老師來聽課,你們歡迎嗎?月亮姐姐也非常熱情,它帶來了一些生字小天使來歡迎他們,你能讀準這些小天使的名字嗎?***

  1、出示生字,指名、齊讀

  2、聽謎猜字***過渡語:太陽哥哥聽說了,也帶來幾個字謎來參加盛會,他們是誰呢,猜猜***

  3、聽寫“南北、江湖、秋雨”並展示講評

  二、朗讀感悟、順學而導

  過渡語:為了獎勵你產,李老師將帶領大家走進諺語世界去尋找其中藏著的祕密,寶貝們,請翻開書P134頁

  1、認真讀文,一邊讀一邊尋找諺語中藏著的祕密,比一比誰找得多。

  2、交流,順學而導朗讀感悟***隨機運用下列方法,因學用法***

  1***辨一辨——***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團圓。***

  ①讓學生憑藉自己的生活經歷,辨一辨“娥眉月”“月團圓”。在展示的過程中,教師相解釋農曆、娥眉、團圓月,並借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② “你認為初三初四的月亮像什麼?十五十六的月亮又像什麼?說出你的發現。”***這樣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想象,學生就會把作者的認識轉化為自己的認識,把課文的語言材料加以延伸運用。學生的語感得到深化、內化。***

  ③指導朗讀

  出示句子,指導語氣停頓,讀出韻味,讀出對新月、圓月的喜愛。

  ④從中使學生懂得:普通的一句話就告訴我們一個規律,這個規律是人們長期觀察的結果

  2***做一做——***朝看太陽知西東,夜望北斗知北南。***

  ①回憶如何靠太陽辨別方向,想想以前我們學過的兒歌: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這正是“朝看太陽辨西東。”

  ②人們早晨靠太陽辨別方向,晚上看不見太陽了,怎麼辦呢?***看星星***讓學生觀看北斗星活動的投影片,瞭解北斗,簡單介紹北斗星的指向。

  ③學習辨別方向。***出示圖片***

  ***通過“做一做”,藉助太陽、北斗圖,分辨方向。以情境激趣,為學生興趣盎然的思考、朗讀奠定基礎。學生真切地感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細心就能發現。***

  ④指導朗讀

  師:如果老師早晨在野外迷了路,你會對我說什麼?如果夜晚迷了路,你又會告訴我什麼?***朝看太陽辨西東,夜望北斗知北南。***

  3***議一議、編-編——***蜻蜓低飛江湖畔,即將有雨在眼前。***

  ①“老師也喜歡這句話,也想讀讀可以嗎?”教師故意出錯丟掉“低”字。引出爭論:有沒有“低”是不是一樣?

  ②比較句子***讓學生通過再讀句子及與同伴地探索,理解“低”字的重要。***

  ***抓住了這句諺語的關鍵低”字,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③設定情境,展開想象。

  師:大雨就要來了,蜻蜓都在哪兒低飛呀?***江湖畔***。把這句話編成諺語就是——“蜻蜓低飛江湖畔,即將有雨在眼前。”我們生活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景,讓我們趕緊把這個訊息告訴正在採蘑菇的小兔子——“蜻蜓低飛江湖畔,即將有雨在眼前。”再告訴正在搬家的小螞蟻——“蜻蜓低飛江湖畔,即將有雨在眼前。”還要回家告訴還在晒衣服的媽媽——“蜻蜓低飛江湖畔,即將有雨在眼前。”話沒說完,雨就“譁”的一聲下下來了。

  ④出示相關圖片,引導學生編諺語

  4***演一演——***大雁北飛天將暖,燕子南歸氣轉寒。***

  ①指名讀,共同喜歡這句的齊讀

  ②故弄玄虛引導學生理解感悟

  什麼時候大雁往北飛,什麼時候燕子往南飛?引導學生理解“天將暖”“ 氣轉寒”

  ③師疑“春天大雁往北方飛,燕子往哪兒飛?秋天,燕子往南方飛,大雁往哪兒飛?”***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使學生懂得:大雁和燕子都是候鳥,春天一同飛向北方,深秋一同飛加南方。***

  ④演一演。“春天到了,大雁和燕子開始起飛。請問,你們去哪裡”“深秋,你們又去哪兒呀?”***讓學生以自己創作的動作和語言,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加深對句子的理解,從而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5***讀一讀——***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這個句子淺顯易懂,只要學生讀一讀就能理解。

  師:秋天,燕子飛走了,下起了一場場秋雨,秋雨姑娘告訴了我們什麼?***指名說***。誰來讀讀這句話。

  理解句子。師:下了一場秋雨就冷了一些,十幾場秋雨過後天氣就十分寒冷了,我們都要穿棉襖了,這正是——“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6***回到全文,找韻腳,瞭解押韻的作用***出示每行最後一個字帶拼音的全文***

  齊讀全文,引導生觀察發現每一句話最後一個字的讀音有什麼特點?

  三、朗讀積累、拓展昇華

  1、背一背,積累文中諺語,提出要求:1分鐘,背下你最喜歡的一句諺語。如果你有本領,也可以背下你喜歡的兩句、三句。

  ***目的在於:一是在讀中積累語言,增強語感。二是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在課堂讓都能找到自信,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都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2、說一說,向自己的小夥伴介紹自己收集的諺語。

  孩子們,我們不僅學會了諺語,而且會編諺語呢!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其實,只要用心去想一想,留心去看一看,你就會發現,科學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