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故事

  語文教學故事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能夠培養初中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與良好品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雁奴是雁群中個頭最小、性情最機敏的一種雁。每天晚上群雁夜宿的時候,總有一隻雁奴徹夜不眠,在其周圍執行警戒任務。它只要聽到一點人聲,便立刻號叫起來,緊接著群雁的驚叫聲便會連成一片,互相催促著匆忙飛走。雁群因為有雁奴的及時報警,所以便夜間捕雁的人經常一無所獲。

  後來,鄉間的人們經過仔細觀察,逐漸掌握了群雁的夜間生活習性,並根據雁奴過於敏感的天性制訂了一個攪亂群雁生活規律的巧妙捕雁圈套。他們首先摸清了雁群在湖澤邊的棲息地,然後悄悄地在其周圍佈下了大網,在網的旁邊挖掘了一些洞穴。等夜幕剛一降臨,鄉里的人們就帶著捆雁用的繩子到洞穴中躲藏起來,不聲不響地蜷縮在洞中過夜。在天亮之前,他們把洞穴外面的柴草點燃,雁奴一見到火光,立即飛過去把火撲滅。群雁被雁奴發出的響聲驚醒了,但睜開眼一看,周圍沒有別的動靜,於是又安心地去睡覺。鄉里的人一連點了三次火,三次都被雁奴撲滅。然而群雁被雁奴驚醒了三次,過後都沒有遇到危難,所以都抱怨雁奴大驚小怪,輪番用嘴去啄它、用翅膀去擊打它。出完了氣,群雁又放心大膽地睡起覺來。過了一會兒,捕雁的人又點燃了火光。雁奴害怕眾雁再打它、啄它,不敢鳴叫。鄉里的人們見雁群寂然無聲,迅速張開大網向群雁棲息的地方猛然撲去。網到之處,沒有一隻雁能夠倖免;整個雁群裡的雁,十隻大約有五隻被鄉里的人捉住了。

  鄉里人根據事不過三的經驗,使群雁因懷疑同伴而遭到禍患。這一故事告訴我們,在一項關係大家共同利益的事業上,應該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對一個重要的問題決策時,只有經過認真細緻的調查研究,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篇二

  很久很久以前,在大慈山的南面有一棵大樹,樹幹有兩圍粗,樹枝壯實,樹葉寬大。有兩隻喜鵲飛到這棵大樹上忙著築巢,它們就要做母親了。過了不久,兩隻喜鵲各自生下了小喜鵲,兩個家庭熱熱鬧鬧,日子過得又溫馨又紅火。喜鵲媽媽每天飛出去找食,回來後,一口一口餵給孩子們吃。雖然喜鵲媽媽十分辛苦,可心裡覺得很幸福。

  過了不久,發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一位喜鵲媽媽在出外覓食時被老鷹叼走了,它再也回不來了。它那兩個可憐的孩子已經一天一夜沒吃東西,也沒見到它們的媽媽回來,失去媽媽的小鵲十分悲哀地哭呀哭呀,那聲音十分淒涼。

  小鵲的哭聲傳到鄰居喜鵲家裡,這家的媽媽馬上對自己的孩子們說:“你們聽,我們鄰居家的小鵲哭得多傷心啊!我過去看看,你們乖乖地在家呆著別動,等我回來!”說完,喜鵲媽媽離開了自己的孩子們,很快飛到了喜鵲孤兒的家中。

  看到鄰居家的喜鵲媽媽,兩隻小鵲哭得更傷心了,它們向喜鵲媽媽哭訴自己失去了媽媽。鄰居家的喜鵲媽媽憐憫地撫摸著小鵲說:“孩子們,別哭了!今後我就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就是我的孩子!走,到我們家去吧!”於是喜鵲媽媽把這兩隻小鵲一個個叼起來,放進自己的巢裡,還囑咐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和這兩隻小鵲一起生活、玩耍。現在,它們的家雖然有些擠,但大家相親相愛,過得也很快樂。失去了媽媽的兩隻小鵲受到這家喜鵲媽媽的照顧,它們也把這裡當做了自己的家。喜鵲媽媽的生活負擔增加了一倍,它每天更辛苦了,可它毫無怨言。

  喜鵲只是一種鳥類,卻能如此懂得憐憫、愛護弱者,這樣講仁講義。而我們有些人卻毫無人性,不仁不義,因此,他們是連禽獸都不如的。

  篇三

  晉國大夫趙簡子率領眾隨從到中山去打獵,途中遇見一隻像人一樣直立的狼狂叫著擋住了去路。趙簡子立即拉弓搭箭,只聽得弦響狼嚎,飛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趙簡子非常惱怒。他駕起獵車窮追不捨,車馬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

  這時候,東郭先生正站在馱著一大袋書簡的毛驢旁邊向四處張望。原來,他前往中山國求官,走到這裡迷了路。正當他面對岔路猶豫不決的時候,突然竄出了一隻狼。那狼哀憐地對他說:“現在我遇難了,請趕快把我藏進你的那條口袋吧!如果我能夠活命,今後一定會報答您。”

  東郭先生看著趙簡子的人馬捲起的塵煙越來越近,惶恐地說:“我隱藏世卿追殺的狼,豈不是要觸怒權貴?然而墨家兼愛的宗旨不容我見死不救,那麼你就往口袋裡躲吧!”說著他便拿出書簡,騰空口袋,往袋中裝狼。他既怕狼的腳爪踩著狼頷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壓住了狼的尾巴,裝來裝去三次都沒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軀,把頭低彎到尾巴上,懇求東郭先生先綁好四隻腳再裝。這一次很順利。東郭先生把裝狼的袋子扛到驢背上以後就退縮到路旁去了。不一會兒,趙簡子來到東郭先生跟前,但是沒有從他那裡打聽到狼的去向,因此憤怒地斬斷了車轅,並威脅說:“誰敢知情不報,下場就跟這車轅一樣!”東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說:“雖說我是個蠢人,但還認得狼。人常說岔道多了連馴服的羊也會走失。而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況一隻不馴的狼呢?”趙簡子聽了這話,調轉車頭就走了。

  當人喚馬嘶的聲音遠去之後,狼在口袋裡說:“多謝先生救了我。請放我出來,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卻改口說:“剛才虧你救我,使我大難不死。現在我餓得要死,你為什麼不把身軀送給我吃,將我救到底呢?”說著它就張牙舞爪地向東郭先生撲去。東郭先生慌忙躲閃,圍著毛驢兜圈子與狼周旋起來。

  太陽快下山的時候,東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於是對狼說:“我們還是按民間的規矩辦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說你應該吃我,我就讓你吃。”狼高興地答應了。但前面沒有行人,於是狼逼他去問杏樹。老杏樹說:“種樹人只費一顆杏核種我,20年來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實、賣我的果實,享夠了財利。儘管我貢獻很大,到老了,卻要被他賣到本匠鋪換錢。你對狼恩德不重,它為什麼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撲向東郭先生,這時正好又看見了一頭母牛,於是又逼東郭先生去問牛。那牛說:“當初我被老農用一把刀換回。他用我拉車幫套、犁田耕地,養活了全家人。現在我老了,他卻想殺我,從我的皮肉筋骨中獲利。你對狼恩德不重,它為什麼不能吃你呢?”狼聽了又囂張起來。

  就在這時來了一位拄著藜杖的老人。東郭先生急忙請老人主持公道。老人聽了事情的經過,嘆息地用藜杖敲著狼說:“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講父子之情嗎?為什麼還背叛對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辯地說:“他用繩子捆綁我的手腳,用詩書壓住我的身軀,分明是想把我悶死在不透氣的口袋裡,我為什麼不吃掉這種人呢?”老人說:“你們各說各有理,我難以裁決。俗話說‘眼見為實’。如果你能讓東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裡裝一次,我就可以依據他謀害你的事實為你作證,這樣你豈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興地聽從了老人的勸說,然而卻沒有想到在束手就縛、落入袋中之後,等待它的是老人和東郭先生的利劍。

  東郭先生把“兼愛”施於惡狼身上,因而險遭厄運。這一寓言告訴我們,即使在人與人的關係中,也存在“東郭先生”式的問題。一個人應該真心實意地愛人民,但絲毫不應該憐惜狼一樣的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