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訓練

  現代文閱讀是高考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發展對學生閱讀能力要求的提高,現代文閱讀在高考語文試卷中的比重加大,需要考生加強現代文閱讀的訓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可以對大家的高考語文備考有所幫助。

  :

  最近有幸,連讀兩本出色的新詩。一是夏菁的山,一是楚戈的散步的山巒。兩位都是愛山的詩人。詩人哪有不愛山的?可是這兩位詩人對於山有不尋常的體會、瞭解與感情,使我這久居城市樊籠的人,讀了為之神往。

  夏菁是森林學家,遊遍天下,到處造林。他為了職業關係,也非經常上山不可。我曾陪他遊過阿里山,在傳說鬧鬼的賓館裡住了一晚,殺雞煮酒,看樹面山***當然沒有遇見鬼,不過夜月皎潔,玻璃窗上不住的有剝啄聲,造成近似“咆哮山莊”的氣氛,實乃一隻巨大的撲燈蛾在撲通著想要進屋取暖***。夏菁是極好的遊伴,他不對我講解森林學,我們只是看樹看山,有說有笑,不及其他。他在後記裡說:“我的工作和生活離不開山,而爬山最能表達一種追求的恆心及熱誠。然而,山是寂寞的象徵,詩是寂寞的,我是寂寞:有一些空虛/就想到山,或是什麼不如意/山,你的名字是寂寞/我在寂寞時念你。”

  普通人在寂寞時想找伴侶,尋熱鬧。夏菁寂寞時想山。山最和他談得來。其中有一點泛神論的味道,把山當作是有生命的東西。山不僅是一大堆、高高一大堆的石頭,要不然怎能“相對兩不厭”呢?在山裡他執行他的業務,顯然的他更大的享受是進入“與自然同化”的境界。

  山,凝重而多姿,可是它心裡藏著一團火。夏菁和山太親密了,他也沾染上青山一般的嫵媚。他的詩,雖然不像喜馬拉雅山,不像落磯山那樣的岑,但是每一首都自有丘壑,而且蘊藉多情。格律謹嚴,文字洗煉,據我看像是有英國詩人郝斯曼的風味,也有人說像佛勞斯特。有一首《每到二月十四日》,我讀了好多遍,韻味無窮。

  每到二月十四/我就想到情人市/想到相如的私奔/範侖鐵諾的獻花人

  每到二月十四/想到獻一首歌詞/那首短短的歌詞/十多年還沒寫完/還沒想好意思/更沒有譜上曲子

  我總覺得慚愧不安/每到二月十四/每到二月十四/我心裡澎湃不停/要等我情如止水/也許會把它完成

  該詩原注:“情人市***Loveland***在科羅拉多北部,每逢二月十四日裝飾得非常動人。”我在科羅拉多州住過一年,沒聽說北部有情人市,那是六十多年前的事了***一九六***,不過沒關係,光是這個地方就夠引起人的遐思。

  楚戈是豪放的浪漫詩人。《散步的山巒》有詩有書有畫,集三絕於一卷。楚戈的位於雙溪村絕頂的“延宕齋”,我不曾造訪過,想來必是一個十分幽雅窮居獨遊的所在,在那裡:

  可以看到/山外還有/山山山山/山外之山不是隻露一個山峰/而是朝夕變換/呈現各種不同的姿容/誰知望之儼然的/山也是如此多情

  謝靈運《山居賦》序:“古巢居穴處者曰巖棲,棟宇居山者曰山居……山居良有異乎市塵,抱疾就閒,順從性情。”楚戈並不閒,故宮博物院鑽研二十年,寫出又厚又重的一大本《中國古物》,我參觀他的畫展時承他送我一本,我拿不動,他抱書送我到家,我很感動。如今他蒐集舊作,自稱是“古物出土”,有詩有畫,時常是執行書之筆,寫篆書之體,其姿肆不下於鄭板橋。

  山巒可以散步嗎?出語驚人。有人以為“有點不通”,楚戈的解釋是:“我以為山會行走……我並不把山看成一堆死巖。”禪家形容人之開悟的三階段:初看山是山、水是水,繼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終乃山還是山、水還是水,是超凡入聖、超聖入凡的意思。看楚戈所寫“山的變奏”,就知道他懂得禪。他不僅對山有所悟,他半生坎坷,嚐盡人生滋味,所謂“煩惱即菩提”,對人生的真諦他也看破了。我讀他的詩,有一種說不出的震撼。

  夏菁和楚戈的詩,風味迥異,而有一點相同:他們都使用能令人看得懂的文字。他們偶然也用典,但是沒有故弄玄虛的所謂象徵。我想新詩若要有開展,應該循著這一條路走。

  現代文閱讀訓練題目:

  1.梁實秋的散文既受西方文學的影響,又吸收傳統散文的精華。他的散文風格追求“簡單、節制、自然”,請選擇其中一個風格,結合本文內容加以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探究的能力,要求對作品進行個性化解讀和有創意的解讀。首先要理解“簡單、節制、自然”風格的涵義,然後選擇其中一點來探究。

  [答案] 示例一:從簡單的角度。①主旨明確:結尾旗幟鮮明地點出新詩的發展方向這一文章主旨。②題材集中:題材緊緊圍繞兩位詩人有關寫“山”的詩作為例。③行文雅潔,用詞洗練。

  示例二:從節制的角度。①內容上,以理性駕馭情感,以理性節制想象,將感情有“節制”“適當”地表現出來;②形式上,對幽默、灑脫風格的追求,如在阿里山鬧鬼的賓館“殺雞煮酒”的經歷,趣味盎然;③情感上,把生活作為審美物件,以欣賞的態度看待生活,淡泊名利,從追求外在事業的成功,轉向追求內心生活的豐富;④行文上,以溫柔敦厚的筆鋒,平和穩健,不露鋒芒。

  示例三:從自然的角度。①梁實秋的散文有一種親切、自然的“談話體”風格;②圍繞主旨,即興發展,夾敘夾議,娓娓而談;③文風活潑,自然流動如行雲流水,調動多種表現手法,在毫不經意間把自己的觀點確切的表達出來。

  2.請分別概括作者讀到的兩位詩人對“山”的獨特理解和人生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先要確定答題區間,再整合內容歸納概括。

  [答案] ①夏菁認為山是有生命的,是寂寞的,但同時又是熱情的、嫵媚的***凝重而多姿***,蘊藉多情;爬山這一行為表達的是追求的恆心及熱誠,他追求“與自然同化”的境界。②楚戈則從山中悟出生活的真諦:山與人一樣有生命,但又是超脫塵世的,他認為做人應順從自然與性情。

  3.文章為什麼以“山”為題?請從內容和結構這兩個角度來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的能力。注意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來分析。

  [答案] ①內容上:點明文章內容和寫作物件,作者是從兩位詩人寫“山”的詩中得出新詩發展方向的觀點的,從而明確了本文的寫作意圖。②結構上:總領全文,“山”是行文的線索,全文均是圍繞“山”來闡發的。

  4.文章結尾畫線句中新詩的“這一條路”具體指什麼?作者是怎樣得出這個結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理解語句必須結合具體的語境,有時必須聯絡全文來分析。

  [答案] ①樸實無華應是新詩堅持的核心:新詩應該使用“能令人看得懂的文字”,不故弄玄虛,將物與情融合,言之有物。②文章表面上是在敘述兩個朋友的新詩,對兩本新詩中的“山”進行評價,但實際上文章最終的落腳點卻不是“山”,而是新詩,強調的重心是借朋友兩首新詩透出的新氣象來指出新詩繼續發展下去應該堅持什麼樣的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