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複習六個原則
對於高考的複習備考,要調整好心裡狀態,根據以下六個原則能讓你的複習事半功倍。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詳細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高考複習指導:
一、先計劃後學習
學習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由淺入深、由少到多、逐步深入的過程。只有訂好計劃再學習,學習才是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才能克服學習中的盲目性、忙亂性。
二、先預習後聽講
有的同學認為,反正老師要講,課前預習是多餘的;有些則認為,反正有些內容看不懂,預習等於“瞎子點燈白費蠟”……這些看法往往是造成學習成績下降的原因之一。關教授說,首先,預習是課前“偵察”,可打有準備之仗;其次,預習可使新舊知識聯絡,有利於掌握新知識;再次,預習可以克服聽課的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最後,預習可使聽課更專心,與老師配合更默契,從而提高自學能力。此外,預習的科目以自己學習上有困難的基礎學科為主,每天預習所花的時間,要服從整體計劃。
三、先複習後做作業
古人云:“溫故而知新”。複習是鞏固、消化和深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回家後應把當天學的知識認真複習一遍,該記的記下來,該理解的理解透了,然後再做作業。做作業時,第一不要看書,第二不要問別人,第三要有時間限制,只有這樣,作業才有實際價值。假如每次作業都是先複習,然後像考試一樣對待,那就等於一天一次考試,就不會出現作業100分、考試答不上來的情況了。
四、先調整心態後參加考試
考試的心態非常重要,同樣水平的孩子,以不同的心態走入考場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心態良好、鬥志昂揚就會促進思維,臨場發揮就好;心態不好、緊張焦慮就會抑制思維,臨場發揮就不佳,所以考前一定要調整好心態。
五、先獨立思考後請教別人
沒有獨立思考是學不好知識的。思考可以對知識理解得更深刻,可以使所學的東西更紮實,可以使大腦變得更靈活。所謂學問,就是要又學又問。問是讀書的鑰匙,是思考的中介,是深鑽的體現。當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時,應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求得別人幫助,但最好不要只問答案,而要共同探討,以求開拓思路。
許多經驗豐富的老師都說,那些經常問問題的同學,他們的能力要優於他人。平時,他們看起來似乎領悟得較慢,但在測驗或考試的時候,他們卻考得非常好。反之,那些平時似乎什麼都懂了的同學,到了考試的時候卻往往發傻了,考不出很好的成績。
六、先打好基礎後靈活思維
學習必須先打好基礎,就是把書本上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牢牢掌握,尤其是基本概念。如果概念不清楚,即使死記硬背了一些知識,那怕是很用功也是不中用的。所以每當出現一個新概念時,必須搞清楚它的內涵和外延,還要注意它同其他概念的區別,切不可概念還沒掌握就急於去做題,以至陷入題海而不能自拔,那等於拿鈍刀砍柴,既費時又費力,事倍功半。
當然,光打好基礎還不行,還要靈活思維。要把書本上的知識經過自己的理解變成有血有肉的知識,能發揮,能運用,能創造。
高考前該如何安排學習節奏
有這樣一個故事:加拿大魁北克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這個山谷有一個神祕的特別之處:在它的西坡長滿了各種各樣的樹,而東坡只長雪松。為解開這一景觀之謎,科學家們又是化驗土壤,又是測量光照,但都沒在東西兩坡發現有什麼不同,後來不得不作罷。可有一年冬天,一對夫婦來這裡滑雪。當時,正值隆冬,天空下起了鵝毛大雪。不久他們發現,魁北克冬天盛行的西風,將大量的雪刮到了東坡。不一會兒,東坡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層雪。不過,當積雪達到一定厚度時,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會向下彎曲,直到雪從枝丫上滑落。就這樣,反覆積雪,反覆滑落,雪松總是完好無損。可其他的樹,因為沒有這些本領,好多樹枝都被壓斷了。原來是這樣啊!夫妻倆明白了:東坡肯定也長過各種各樣的樹,只是不會彎曲,才被大雪摧毀,所以只留下了會彎曲的雪松。人生也是這樣,在生命歷程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大的、小的、內部的、外部的種種壓力。比如你弟弟現在遇到的就是學習和考試壓力。對這些壓力,你可以讓他學學雪松,其實準備高考並不是“弦”繃得越緊越好,應儘可能地為自己創造一種“彈性生活”。一張一弛才是文武之道!高考前,更應該注意張弛結合,可勸他按照如下幾條做,合理安排學習節奏:
一、做好計劃,認真執行。現在距離高考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可認真做好計劃,將複習分為中期、短期、調整三個階段。中期計劃:可拿出一個月的時間全面複習,鞏固基礎;短期計劃:用10天左右的時間重點複習、查漏補缺;調整階段:考前3天至5天,調整、放鬆,進入最佳心理狀態。如果他認真執行了做好的計劃,會有一種心理成就感,增強高考取得好成績的信心。
二、各門課根據自己的生物鐘交叉複習,以取得最佳效果。英語、歷史等需要記憶的課程,可在早、中、晚三頓飯前進行,因為這時的記憶效果最佳;數學等這些需要旺盛精力和複雜運算的課程,可在上午複習;政治、語文作文這些與時事有關的課程,可和每天看報刊、新聞聯播結合起來,等等。總的來說,不要想起復習什麼就複習什麼,要把握每門課程的特點,結合自己每天的生物鐘和心理狀態來複習,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三、學會調劑放鬆。做計劃時要留有餘地,不要把複習安排得太滿,比如每天留出1小時彈性時間,如果計劃複習的內容完成了,那剩餘的時間就可用來調劑放鬆。調劑放鬆的內容可以豐富多彩,比如聽音樂,做眼保健操,在操場上跑步、打籃球,做做家務,做學校裡的環保志願者等。要記住,整天埋頭複習的效果並不是最好的,會調整心理狀態,讓腦力、體力輪流休息放鬆,才能進入最佳狀態。總之,高考前,只有科學安排學習節奏,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
高考考生心理調整:大考恐懼小考焦慮怎麼辦?
俗語說“小考天天有,大考三六九”,當前學生學習任務繁重,各類考試層出不窮,以高中學生為例,除了日常考試,還需要面對各種模擬考以及日後更為嚴酷的高考。
由於面臨強大的競爭壓力和家人寄予的高期望,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考試焦慮症。一旦學生對考試表現出恐懼,自信心開始動搖,學習成績就會隨之下降,嚴重的還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那麼,考試焦慮症的成因是什麼?學生又該如何面對呢?記者就此採訪了惠州市實驗中學專職心理教師,對上述問題進行了解。
個案“害怕別人笑我”引發考試焦慮
據惠州市實驗中學專職心理教師何碧蘭介紹,此前,學校高一女生小娟***化名***就曾因為考試焦慮主動找到她進行諮詢。剛進入諮詢室的時候,小娟稍顯緊張,語速較慢,但在談到考試的事情時,她手臂揮動,情緒激動,語速明顯加快。
“父母對我學習要求較高,我認為吃飯、洗澡、玩都是浪費時間,發狂地學習。但幾次考試下來成績都不理想,害怕別人笑我。”小娟告訴何碧蘭,自己平時很努力學習,做題的準確率高。但一想到要考試就緊張不安,看不下書。當時會強迫自己繼續看,但是越強迫越煩躁。一進入考場,還沒拿到試卷,就覺得自己不會做,肯定會考砸,腦子一片空白,只能胡亂應答。在考試後,卻又陷入了無盡的懊惱、痛苦和自責當中。
“就讀高中的學生,年齡普遍在十六七歲,正處於青春期,自尊心強,得失心重,往往容易因為個別考試失利而導致缺乏自信。”經過幾次與小娟的交流,何碧蘭分析,小娟在成長過程中,家長對其學習的要求苛刻,導致她對考試有錯誤的認知,產生持久的焦慮情緒,卻又無力改變現狀。在瞭解上述情況後,何碧蘭決定通過會談、認知重建法、行為放鬆訓練、積極自我暗示等方式逐步幫助小娟走出誤區。
最初,當聽到期末考試時,小娟會立刻想到:“我肯定考不好”、“我不會做”、“別人肯定說我不優秀了”、“我很失敗”等消極負面的思維,變得煩躁不安、緊張焦慮。一旦出現上述情況,何碧蘭會迅速指出並引導她制止這些想法,幫助她建立合理積極的認知,如“考試只是幫助我找出近期學習#from高三生心理調整:大考恐懼小考焦慮怎麼辦?來自學優網
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輔導,小娟的症狀有所改善,進入考場時不再緊張害怕,做題過程中雖然還有點緊張,但不再感覺胸悶、心慌,考試焦慮的症狀得以消除。在隨後舉行的期末考試中,小娟的成績有了明顯提高,並能以健康的心理狀態面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
支招學習自我心理調節小技巧
“學生在升入高中以後,經常要面臨週考、月考、單元考、模擬考等各種名目的考試和挑戰,自然會產生或多或少的情緒反應和困擾。適度的緊張可提高考試效率,但是過度的緊張焦慮,會致使大腦分出精力來應對這份焦慮,從而影響發揮。”何碧蘭表示,要減輕學生對考試的焦慮,需要學校心理老師、班主任及科任老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可有意識地傳授學生一些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並引導學生合理坦然地看待考試。同時,她也介紹了學生在考試各個階段調整心態的小技巧。
考試前,學生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態,重新認識考試。此時,老師也可以適當給予引導,讓學生明白考試的成功和失敗,只是一種感覺,在更多的時候,它無須旁人認可,更無須別人裁判,關鍵是要學會調整,多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保持自信。
在考試時如果感到焦慮,可以通過深呼吸、撮臉、按摩耳朵等進行心態調整。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將雙手彎成鉤狀互拉,拉緊放鬆,再拉緊再放鬆,如此反覆幾次,也能達到情緒放鬆的效果。
至於考後心態調整,何碧蘭介紹,如果考試期間發揮不佳,考試後可以適當地宣洩情緒,學習從容地面對父母的壓力,也可以通過聽音樂,好好洗個澡,保持充足休息等方式轉移自己的情緒。
此外,在孩子克服考試焦慮的過程中,家長也是一個關鍵的角色。孩子面臨巨大的學習壓力,如果不顧一切地給其施壓,不僅不能提高其學習效果和成績,反而會導致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從而弄巧成拙。當父母發現孩子心理壓力過大的時候,應當允許、鼓勵、引導孩子適當地做一些放鬆,讓他們時刻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