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名人馬雲的勵志故事

  我們的馬雲爸爸一直都是一個很勵志的人物,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馬雲學英語

  上個世紀80年代,杭州出現了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批外國遊客,他們住在香格里拉飯帶你。

  一個十幾歲的小男孩,每天清晨5點種就出門,然後騎車45分鐘到香格里拉酒店門口,等著那些外國人。不過他不是來看新鮮的,他希望他們跟這些外國遊客當導遊,而不收費。不收費,但是有收穫---練英語口語。

  這個瘦小的男孩,等著一輛破自行車,請老外在後座上落座。老外坐上這樣的免費旅遊車,聽著小男孩用稚氣的英語介紹杭州名勝,不覺心生愛憐。

  有的老外第二年又來到杭州入住香格里拉酒店,清晨起來看見門口還是站著這個小男孩,他們以為自己產生了幻覺,好像自己從來沒有離開過杭州一樣,要不,門口怎麼總是站著這個小男孩?

  第三年,老外又來了,不覺大驚:“你還在這裡?你這個小孩將來一定有出息!”

  2008年1月12日,在杭州大劇院舉行的“2007年度十大風雲浙商”的頒獎大會上,人們聽到了關於他的介紹“他用一個源自神話的名字,創造了網際網路的一個神話。”他就是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

  :一個奇怪的網路公司

  有一家公司,網路公司。員工流傳著老闆奇特的理論“我媽媽理論”。他說:“我媽媽踩個三輪車就把該買的東西都買回來了,我幹嗎要點選網頁買東西?”

  這個公司,挖人很奇怪,在網路公司紛紛以股權、房子、高收入套入時,這個老闆對員工說:“我惟一能許諾的是四年人間的痛苦,委曲,不理解,難以溝通,失敗的努力,那才是你們真正的財富。股權?也許你們的主管給了你們一大把,那是假的,騙人的。”

  當網路公司紛紛燒錢大做廣告時,這個公司手頭有上千萬的現錢,卻從不做廣告。老闆說:“廣告是錢能搞定的事?錢能搞定的事要我們做企業的人幹嗎?”

  這個公司的老闆長得也很奇怪。有人形容他腦袋瘦得只剩下兩隻炯炯有神的眼睛。整個人彷彿沒有蠟燭油的蠟燭芯,風就能吹倒他,然而一說話,人就像起了大火。

  真有這麼奇怪的公司?這麼“愚蠢”的老闆?有的,那就是阿里巴巴公司和它的老闆馬雲。

  :一個頭腦簡單的孩子

  馬雲從小就是一個傻孩子。小時候愛打架,打了無數次的架“沒有一次為自己,全是為了朋友”。“義氣,最講義氣”。打得縫過13針,捱過處分,被迫轉學杭州八中。由於家庭出身不好,家庭壓力大,父親脾氣火爆,馬雲在父親拳腳下長大,呆不住家卻特別愛交朋友。

  他說:“我大愚若智,其實很笨,腦子這麼小,只能一個一個想問題,你連提三個問題,我就消化不了。”從小,馬雲功課就不好,數學考過1分。只有英語特別好,原因竟然是:“爸爸罵我,我就用英語還口,他聽不懂,挺過癮,就學上了,越學越帶勁。”從13歲起,馬雲就騎著自行車帶著老外滿杭州跑。

  從小到大,馬雲不僅沒有上過一流的大學,而且連小學、中學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兩次,數學31分。高考數學21分。高考失敗,弱小的馬雲做起踩三輪車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在金華火車站撿到一本書,路遙的《人生》,這本書改變了這個傻孩子:“我要上大學。”

  1984年馬雲幾番辛苦考入杭州師範大學外語系——是專科分數,離本科差5分,但本科沒招滿人,馬雲幸運地上了本科。

  到了大學,因為他的英語太好了,總是班上前五名,顯得沒什麼事可做,馬雲就做學生會主席,廣交朋友。

  大學畢業後,馬雲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英語。1991年,馬雲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譯社***HOPE,希望的中文譯音***,結果第一個月收入是700元,房租是2000元。

  人們說馬雲幹了件傻事。

  大家動搖的時候,馬雲一個人揹著個大麻袋去義烏,賣小禮品,賣鮮花,賣書,賣衣服,賣手電筒。“喏,看見那個大陶狗嗎?當年我就賣過它。”筆者採訪馬雲時,他指了指吧檯上的小玩意兒這麼說。

  兩年馬雲就幹成了這件傻事,不僅養活了翻譯社,組織了杭州第一個英語角,而且他是全院課程最多的老師。如今,海博是杭州最大的翻譯社。“我當時認為一定會有需求,應該能成功。”

  1995年馬雲30歲,他已經是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校長許諾他外辦主任的位置。奇怪的馬雲腦子裡想的卻是“我一輩子就教給學生書面的東西嗎”?立馬不幹。

  1995年4月,馬雲成立中國黃頁網際網路公司,7月份上海才正式開通網際網路。黃頁成為中國最早的網際網路公司之一,這個公司專門給企業做主頁,一張主頁2000字,一張彩照,中英文對照,2萬元人民幣,馬雲在第三年就賺了500萬元利潤。1997年在經貿部的邀請下,馬雲帶著自己的創業班子北上建立國家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的MOFTEC網站。馬雲稱:“在這之前,我只是杭州的小商人。為國家工作,我知道了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學會了從巨集觀上思考問題,我不再是井底之蛙。”在北京馬雲還參與了網上市場CHINA MA—RKET的開發。1998年底,馬雲決定離開經貿部,因為一個巨大的夢想誕生了。

  :一個巨大的夢想

  1999年2月,無業遊民馬雲被邀請參加在新力坡舉行的亞洲電子商務大會。參加大會的人80%是歐美人,談的也是歐美式的電子商務。馬雲忍不住站了起來,講了一個小時:“亞洲電子商務步入了一個誤區。亞洲是亞洲,美國是美國,現在的電子商務全是美國模式,亞洲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模式。”

  那是什麼模式?馬雲沒有說,因為這是他要做的事。和所有的網際網路精英不一樣,馬雲從小就沒有生活在頂尖的那部分人當中,他活在平常的普通人當中,所以他決定和目前所有的電子商務不同,他不做那15%大企業的生意,只做85%中小企業的生意,用馬雲的話說:“只抓蝦米”。很簡單,大企業有自己的專門資訊渠道,有鉅額廣告費,小企業什麼都沒有,他們才是最需要網際網路的人。

  “如果把企業也分成富人窮人,那麼網際網路就是窮人的世界。因為在網際網路上大企業與小企業釋出多少PAGE是一個價錢。”馬雲說,“而我就是要領導窮人,起來鬧革命。”馬雲生長在私營中小企業發達的浙江,從最底層的市場滾打過來,深知中小企業的困境,被壓榨,被控制。“例如市場上一支鋼筆訂購價是15美元,沃爾瑪開出8美元,但是是1000萬美元的訂單,供應商不得不做,但如果第二年沃爾瑪取消訂單,這個供應商就完了。而通過網際網路,這個小供應商就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客戶。”

  馬雲要做的事就是提供這樣的世界,將全球的中小企業的進出口資訊彙集起來。“中小企業好比沙灘上一顆顆石子,但通過網際網路可以把一顆顆石子全粘起來,用混凝土粘起來的石子們威力無窮,可以向大石頭抗衡。而網際網路經濟的特色正是以小搏人,以快打慢。”

  “我要做數不清的中小企業的解救者。”馬雲更現實的考慮是,“亞洲是出口導向型經濟,是全球最大的出口供應基地,中小型供應商密集,眾多的小出口商由於渠道不暢,被大貿易公司控制,而只要這些小公司上了阿里巴巴的網就可以被帶到美洲、歐洲。”

  “在現在的經濟世界,大企業是鯨魚,大企業靠吃蝦米為生,而小蝦 米又以吃大鯨魚的剩餐為生,互相依賴。而網際網路的世界則是個性化獨立的世界,小企業通過網際網路組成獨立的世界,產品更加豐富多彩,這才是網際網路真正革命性所在。”

  要做到這個目標,馬雲心目中的阿里巴巴網站必須是全球性的,否則阿里巴巴只做國內就變成沒有買家的賣家。而且阿里巴巴必須迅速覆蓋全球,否則失去第一就失去意義。阿里巴巴只有做成中國人的全球性網站,馬雲沒有退路。

  馬雲認為目前所有的電子商務是大企業的電子商務,而亞洲獨特的電子商務不是BTOB***BUSINESSTOBUSINESS***而應是商人對商人***BUSINESS MAN TO BUSINESSMAN***。這是亞洲人獨創的模式。在阿里巴巴就是為中小企業免費登資訊,“以後也將永遠免費”。馬雲彷彿又回到小時候的義氣狀態。

  “你這不是商人的做法。”

  “是的,我不是商人,我是企業家。”馬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