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農業建設學業論文的範文

  農村勞動力轉移和現代農業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程序中的兩個重要方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標準化動態監管下的低碳農業建設 》

  摘要:

  近幾年,我國的農業發展速度顯著提高,在生產環節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很多浪費的現象仍然存在,存在著很多不合理的現象,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低碳農業的建設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通過對低碳農業的建設進行分析,提出加強對生態農業標準化監管的有效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低碳業;標準化;動態監管

  低碳農業的出現更好地適應了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發展農業的過程中,秉承著生態環保的理念,不僅節約了資源,還實現了農業的增產增收,要想更好地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就要對其做好標準化的動態監管工作。

  1低碳經濟與低碳農業

  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低碳經濟越來越被人們所推崇,通過科技的不斷進步發展,不斷創新其發展的方式,使原來高能耗低產出的發展方式向著低能耗高產出的方向轉變,低碳經濟一方面是轉變發展方式,通過轉變煤炭等汙染嚴重企業的發展方式,進而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減輕大氣汙染的現象,另一方面就是促進經濟結構的轉型,實現由原來的依靠重工業向著依靠第三產業的發展上來,這樣既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又使得經濟結構得到調整,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進步,低碳經濟很具有發展前景,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成果逐漸凸顯,人們又提出了發展低碳農業的理念,在傳統的發展模式中,農業發展的生產方式落後,不僅生產效率低下,還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的現象,自從低碳農業理念的提出,減少了農藥化肥的使用,使得農產品的安全性得到了提高,促進農業更好地發展。

  2農業資源的浪費和不合理開發現狀

  近幾年我國農業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無論是生產方式還是農業產品的產出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個別的生產方式上還是存在落後的現象,需要進行改善。

  2.1水資源得不到科學分配。

  無論是哪種生產方式,農業的生產方式都離不開水資源,我國的水資源總量大,但是分配十分不均勻,東南沿海地區水資源豐富,西北地區水資源十分貧乏,所以在農業用水上就出現了短缺的局面,如果不通過認為的方式對水資源進行輸送,農業的發展就會受到很大的阻礙。

  2.2生物農用物質利用率偏低。

  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為了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都會使用一些化肥農藥,而在施工的過程中很多人對其利用率的高低問題並不是十分重視,因為動物的糞便、就、植物的秸稈、以及產生的沼氣,都是很好的肥料資源,人們在選擇化肥農藥時往往把這部分資源浪費掉了,不僅沒有做到有效的利用,而且處理不當還會產生汙染環境的現象。

  2.3農業排放沒有資源化利用。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溫室氣體的排放就會形成一定的二氧化碳,如果通過科學技術把溫室氣體的排放轉化為農業生產的能源,不但可以節約生產能源的使用,還可以有效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很多人在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過程中,根本沒有意識到對溫室氣體的再利用問題。

  2.4潛在能源發掘程度差。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對新能源的開發速度不斷加快,使得我國能源結構得到了很大改觀,但是相比一些國家來說,我國的新能源使用力度還是相對較低,比如在風能、太陽能等資源的利用上,並沒有做到大規模的使用,我國的農業發展可以藉助很多的生物資源,比如農業生產會產生秸稈,通過秸稈可以代替煤炭進行供暖,會極大地減輕溫室氣體的排放,而人們在處理秸稈的過程中,大部分都採用直接燃燒的方法,這種方式不僅浪費了秸稈資源,還造成了很嚴重的大氣汙染。

  3以標準化動態監管的方式開展低碳農業建設

  發展低碳農業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增加農產品的產出,要想發展好低碳農業,必須通過標準化的動態監管方式來促進其發展,政府要首先在制度層面上做出規定,這樣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就會有落實的依據,農業部門還要制定相關的管理條例,對於一些違反生態農業的行為要予以一定的處罰,通過專業的技術人員深入到基層進行講解,從多方面共同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

  3.1政府層面對低碳經濟進行總體規劃

  緊貼中共中央、國務院的低碳經濟發展這一綠色理念,積極借鑑和吸收低碳經濟的先進理念,通過“定目標、細事項、分任務、責人員、獎建設、懲破壞”的“六步走”,制定區域低碳經濟發展規劃,並融入“綠色農業標準化”的思路,在一定時期內***如3~5年***,逐步、分層次地納入區域發展規劃和政策體系中,政企、政民多方攜手共建“低碳”。

  3.2開展低碳農業標準化實施監督過程

  第一,要求企業簽訂《低碳經營行為承諾書》並宣告在新聞或網路等媒體上,實施社會公開化監督。第二,仿效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評價架構和主要農業經營,分為種植類、養殖類、生態類,融入質量管理體系***ISO***的細化專案打分機制,製作《低碳標準實施監督對照表》,將企業實施低碳形成一套內控標準***更鼓勵形成企業標準***並在全企業內實施,將相關專案列成對比框,內容包括標準要求和專案評分、企業開展程度和專案得分、專案通過結果、專案處理意見、綜合評分和處理意見等,要求各部門按《對照表》嚴格自查,定期開展獎懲考核評價。第三,政府檢查、企業自查相結合,定期***如每季度***將各企業分數分佈情況按標準要求合理分類,並在季度“低碳紅黑榜”公佈,健全一套反映企業信用評價體系。

  3.3支援扶持農業低碳行為的正面事例

  一是激勵低碳建設。政府牽頭在節能減排、環保等過程中制定或完善激勵措施,鼓勵企業尋求更好的低碳技術和方法。二表彰低碳成效。向社會表揚和肯定部分突出低碳型企業所作的成就,增強他們深化低碳建設的信心,再創新績,同時對其他建設的企業積極勉勵。三是鼓勵“先行先試”。開展低碳經濟試點或“試驗田”,如2010年1月,成都市青白江區著手打造全市首個低碳經濟試驗區。同年2月,南昌被確定為國家低碳經濟試點城市,為城市的跨越式發展注入動力。同樣,在農業中推行低碳試點,不僅調動農業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贏得榮譽,也推進了節能與創造新效益,“一舉三得。四是實行舉報獎勵。將過度浪費或對環境有害的企業處罰的一定比例作為獎金,鼓勵大眾積極揭露“反低碳”行為,構建“人人蔘與,個個監督”,延伸監督觸角,使“釘子戶”處於社會監督與輿論壓力下。低碳經濟是未來經濟的發展方向,低碳農業更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農業發展的好壞,直接關係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儘管我國在低碳農業的發展道路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還是沒有大面積推廣執行,因此,要想真正落實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就必須加強對生態農業的標準化動態監管,以促進農業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韓曄.基於低碳經濟視角的我國農業改造問題的研究[D].上海:上海師範大學,2011.

  [2]張憲英.我國低碳農業解讀及其發展路徑初探[D].上海:復旦大學,2010.

  [3]李谷成.基於轉型視角的中國農業生產率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8.

  篇二

  《 農業機械化發展助推現代農業建設 》

  摘要:

  現代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強農業機械化發展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本文基於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提出了一系列的針對性措施,以期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對策

  通過機械裝備,可以為農民日常生產活動的開展提供幫助,進而減少農業生產者的勞動量,提高生產勞動的效率,實現農業經濟效益與農民的收入有效增加,為現代農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加強農業機械化發展意義重大。

  1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意義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由機器代替人力、畜力的方式已廣泛用於生產勞動作業活動,其推動了我國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不斷增加農業生產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由此可以看出,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在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農業生產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一部分農業勞動者的勞動量,從而使農民尋求另外的工作,實現農民收入的有效提高。在發展過程中,資源與環境問題一直是一個重點關注的問題。通過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可大大減少對環境的汙染,提升對資源的利用。

  2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2.1農業機械結構不合理

  近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機械數量、品種日益增多。我國2010年~2013年聯合收割機、機動脫粒機、農用排灌柴油機、大中型拖拉機的數量均呈現為上升趨勢。但就目前發展情況來看,我國農業機械結構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現象,如小型的機械佔多數,大中小機械的比例不合理,大中型拖拉機與小型拖拉機的數量依舊存在較大的差距,配套的機械設施少這都大大降低機械的配套率。加工業、養殖業和畜牧業方面可以使用的機械較少,但在種植業方面,能夠使用的機械品種卻很多。

  2.2地區發展不均衡

  由於區域生產條件與經濟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其發展特徵也各具特色。例如在我國發達地區,因其經濟較為發達,農民對機械的購買力水平也相對較高,基於此,農民購買機械意向就會較多一些,進而推動了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但在我國不發達的地區,經濟水平較低,農民的購買力水平也相對較低,在此情況下,農民擁有的機械就比較少,收入水平也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2.3農業機械化水平較低,生產規模相對較小

  就目前發展情況來看,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但相對於發達國家,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依舊較低。除了小麥播種收割的機械化水平較高一點之外,水稻和其他經濟作物的播種與收割的機械化水平都較低,這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業生產力的發展。2.4農業機械服務體系有待完善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服務該專案的組織數量也在逐漸增多,但都存在規模較小、服務水平較低的問題,其經營管理方面也存在許多漏洞,而且還缺少符合農業需求的發展策略。上述問題的普遍存在嚴重影響到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3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對策

  3.1建立健全農業機械化發展機制

  基於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可以發現,大多數農民都沒有足夠的資金來購買大中型農業機械,這就需要政府加大對農業扶持的力度,從而為農民解決機械購買資金問題提供幫助,可通過提供無息貸款來解決這一問題。除此之外,還需要重視農業機械化發展模式方面的問題。通過農業機械化,能夠降低人工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還具有應用效應和自身再生產的屬性。基於我國社會與經濟發展情況,選擇資金與技術密集發展措施。我國許多農民購買農業機械不僅是將其用於農業生產,還是其致富方式之一,從而在進行社會化服務過程中收穫回報。基於此,通過健全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模式,不僅能夠推動農機使用效率的提高,降低生產成本,還能夠滿足農民對機械化作業的需求,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

  3.2重視農業機械化區域化發展

  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區種植的農作物因區域限制存在不同,而不同的農作物對機械化的要求也不同。所以,要想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必須重視其非均衡發展問題,這就要求依據地區與發展實際需求,因地制宜,在體現各地區區域優勢的前提下,按照當地農產品佈局情況來發展。

  3.3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形成規模經營

  近年來,我國實行的耕作制度是一種以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經營為主,這嚴重阻礙了大型高效農業機械的應用與發展。針對此問題,各地區應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在確保農民利益的前提下,促進耕地有序流轉,從而形成規模經營。此外,對於那些轉移出來的富餘勞動力,可以從事其他產業。

  3.4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制

  對於我國目前農業機械化服務方面的問題,應當建立健全農機服務機制,這就要求在以市場為導向,服務為手段的基礎上,建立一體化的新型農機服務體制,從而以農機社會化服務來推動機械化發展。

  4結語

  總之,通過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不僅能夠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能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基於此,在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進行全面瞭解之後,要以客觀角度來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然後採取相應的、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從而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蕾.淺析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科技資訊,2014,***36***:270-270.

  [2]薛忠,王金麗,鄧幹然.我國熱帶作物機械的發展現狀與對策[J].農機化研究,2010,32***04***:228-231.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