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態學年論文範文

  農業生態化是現代農業的必然選擇,對農民收入的增加以及美麗農村建設等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生態農業品牌效應研究 》

  一、生態農業品牌形態

  ***一***我國生態農業品牌形態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已基本走出了最原始的傳統農業發展圈,慢慢形成了一個新興發展的農業型別。此農業型別將種植與林、牧、副、漁相結合,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及社會效益的高效結合,將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積極結合,形成了生態與經濟系統的良性迴圈。現如今,我國生態農業勢頭的迅猛發展,我國的生態農業品牌隊伍也在悄無聲息中逐漸壯大。其中,區域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佔據大部分市場,更是成為未來農業市場發展的新型組織形式。我國在生態農業產品的品牌發展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我國生態農業品牌戰略,走可持續的生態農業品牌道路。生態農業企業品牌的發展依靠著品牌下明星農產品的發展,而較好口碑的明星品牌農產品都是從自身因地制宜的路線出發,走與其他地方與眾不同的生態農業發展道路。從而,生態農業區域品牌化推出了生態農業發展的新高度。

  ***二***土老憨生態農業品牌形態

  湖北土老憨生態農業集團是我國生態農業的重量級代表之一。“融合兩水,依水而興”的品牌定位充分貼合了具有中國特色農業的現代化道路理念。2003年至今,“國家級龍頭企業”、“國家級合作社”、“國家級基地”等企業品牌的設計也為企業帶來不可小覷的利益。2005年,土老憨打造了兩大產業品牌:“土老憨”已是中國馳名商標,正在申創中華老字號、“清江野漁”已是湖北省著名商標,正申創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通過這些品牌的設計,產品暢銷國內外知名超市、大中城市和農產品市場,精品宜都蜜柑連續四年銷進北京中南海,優質宜都蜜柑出口到俄羅斯、中歐、東歐、香港等國家和地區。2011年,集團產值驟增至12億元;2012年,產值再次突破,增至15億元,並創造利稅7800萬元。在湖北宜昌,柑橘產業和水產業是兩大龍頭優勢。2014年,宜昌全市人口400萬,從事柑橘產業的有110萬人,佔總人數的1/4;宜昌全市柑橘總產量320萬噸,佔全國總能夠產量12%。其中,宜都馬王山柑橘生產示範基地面積110畝,橘樹3850株,年產量385噸。從而,打造中國蜜桔全產業鏈第一區域品牌,從標準化種植、商品化處理、鮮銷到精深加工成為土老憨集團未來品牌延伸的新方向。

  二、消費者視角下的生態農業品牌效應

  品牌是經濟商品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品牌由於滿足社會需求而取得企業品牌推廣效益、產品品牌銷售利益、區域品牌融合效益,這一連鎖反應即是品牌效應。生態農業品牌效應也不例外,通過品牌發揚企業精神、傳播企業理念,從而為產品品牌帶來經濟效應,並延伸區域品牌產業鏈。現如今,隨著生活質量及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消費產品的質量需求也在提高,品牌效應就發揮了作用。消費者判斷消費產品好壞的主要標準就是從廣告和其他消費者口碑中選擇價效比不錯的商品。這一過程就是消費者對某商品的品牌識別,消費者願意去消費產品,絕大多數是因為產品可信賴。可是,消費者的信賴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在消費者眼中,企業的品牌結構直接影響到該企業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企業良好的品牌結構組成應充分考慮該企業內部的眾多子品牌各自的定位與作用,明晰其內部結構與聯絡。合理的品牌結構有利於消費者加強對於該品牌的識別及瞭解程度,從而加強對於該企業的品牌認知度。為了迅速搶佔國內市場,擴大企業在市場上的佔有率,就還需要更加高效的品牌營銷活動的推動。而最貼近消費者也是最能為消費者所接受的品牌營銷模式集中體現為廣告***包括傳統媒體與新興網際網路媒體***傳播,以及近期比較熱門的“事件營銷”模式。這些營銷模式通過對於消費者潛意識的影響,有效地提升了企業品牌知名度,推動了企業的發展,為其改善品牌結構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高了堅實的基礎。

  三、生態農業品牌效應面臨的問題

  ***一***品牌辨識度低,形象難維護

  品牌辨識度低,形象難維護,直接導致品牌無法深入市場,終究會被新型產品淘汰。在品牌建立初期,沒有完全引入品牌概念,僅僅好的logo無法替代品牌概念、企業理念在消費者心裡的植入效應。土老憨集團“清江野漁”為例,對於其他同類產品品牌,必須具體推廣品牌概念,並制定差異化、服務化、國際化的建構策略。形象之所以難維護,問題大概出現在形象塑造,區域獨特魅力和產品品牌的核心價值沒有得到深入挖掘和推廣,從而無法與消費者內心所期望的品牌定位想法相一致,品牌形象也無法持久立足。

  ***二***品牌營銷不力,保護不夠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訊裝置的完善與提升,人類消費者參與的公眾平臺愈來愈多樣化。如何將品牌宣傳以低成本、高人氣的營銷方式呈現於消費者的視野中成為了各大品牌商家不斷探索的問題。土老憨集團的品牌價值在於利用悠久歷史的價值放大消費者生活水平提高隨之而來的懷舊需求。產品品牌創立在歷史的基礎上衍生,品牌營銷策略與保護歷史卻要與時俱進,與現代資訊科技保持一致。然而,在對比老乾媽牛肉醬,土老憨魚肉豆豉醬明顯營銷不力,市場沒有完全得到開發。在這種市場環境下,很容易出現因品牌保護不夠而導致的品牌影響力削弱。

  ***三***品牌缺乏創新

  任何持久品牌必須連續不斷地在原有的良好基礎上改造和創新,才能在自身價值與利益上得到空前突破。產品品牌創新又分為產品自身結構創新、產品品牌包裝創新和產品品牌推廣創新。所有的創新與升級都是基於消費者視角之下,所以,消費者視角、消費者口碑成為品牌創新的新方向。

  ***四***“檸檬市場”檸檬市場也稱為次品市場,重點體現

  在買賣雙方的不對稱資訊。就土老憨集團而言,生產者擁有的資訊量遠少於消費者,生產者沒能最大利潤化、最新營銷化地推廣自身品牌,消費者的不全面資訊導致市場走向一個較偏的方向。消費者在不知情對品牌產品模糊的基礎上錯誤的把劣質商品當作優等商品,從而顛覆了本該有的市場狀況。

  四、擴大品牌效應的策略

  針對以土老憨集團為例生態農業品牌效應面臨的問題,企業叢集式、營銷雙線化、產品鏈條狀三種模式的結合成為獨特的產業結構,也是集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共同發展的新思路。

  ***一***叢集式品牌建設模式

  1.培育區域品牌建設工作結合當地區域獨特魅力與特定的資源優勢,以現代科技化手段科學制定區域品牌發展戰略是培育特色區域品牌建設工作的第一步。宜昌的柑橘產業是其最大的優勢,集中柑橘農戶,進行產品再加工、再包裝、再銷售是實施性、發展性較強的策略。第二步,則是結合實際進度靈活確定品牌培育模式,組織各集團合作營造叢集式區域品牌建設氛圍。

  2.扶持龍頭企業,壯大叢集區域品牌除了企業自身的轉型與創新,政府的優惠政策也是壯大叢集區域品牌的有效途徑。整合區域品牌,扶持龍頭企業,政府和企業共同營造品牌建設氛圍將實現農民收入增長,提高區域產品總產值。

  ***二***雙線化品牌營銷模式

  品牌建設來自內部,調和檸檬市場還是需要提高品牌營銷力度和品牌保護力度。雙線化品牌營銷模式,即充分利用網路營銷和密集直銷,以達到生產者和消費者資訊對稱,為優良品牌產品進入市場創造環境。

  1.建立密集銷售市場,提升產品品牌辨識度分割槽域建立營銷團隊。在產品品牌銷售市場建立績效機制,各區域營銷團隊通過傳遞企業理念、產品價值獲得品牌第一辨識度。分階段轉移營銷市場。消費者在每個季節對於產品的需求是不同的,生產者可充分利用消費者的季節需求進行分階段轉移營銷市場,將消費者在某一階段需求量最大的產品第一時間銷售於各大營銷市場。這種方式既能提高消費者相對其他同類產品的品牌辨識度,又能在原材料供給上遏制浪費,實現綠色生態。

  2.優化整合營銷方式,維護產品品牌形象開啟網路營銷。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不得不承認網路營銷成為當今最迅速最廣泛的方式。充分利用網路平臺,實現網路公眾平臺售前、售中、售後一體化,打造最好的口碑以充分維護產品品牌形象。培訓導購人員。導購人員直接影響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培訓高素質、專業化的導購人員是直接維護產品牌形象的。而培養導購人員的亮點在於提供給他們更多關於養生、健康的培訓,在直接接觸消費者的過程中,文化和理念的傳播總會讓消費者記憶猶新,二次消費者是最好的宣傳範例。

  五、鏈條狀品牌延伸模式

  ***一***加強技術開發,提升品牌核心價值

  完善政府職能,加強制度建設,建立標準質量體系是基礎。根據政府建立的標準體系,在嚴格把關每個程式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技術開發,定期推出新產品,提高產品品牌生產鏈,提升品牌核心價值。

  ***二***拓展品牌產業鏈,掛鉤旅遊業

  拓展品牌產業鏈,與第三產業旅遊業相結合。使得在旅遊經濟中,實現區域品牌特產的經濟利潤穩步提升。宜昌是個旅遊業較為發達的城市,並存在較大的可塑性、可發展性。營銷團隊與各大旅行社合作,傳播區域品牌特產歷史,並介紹以龍頭企業為首的企業歷程。產品品牌的掛鉤方式為先贈後賣,可組織各類互動活動作為獎品贈送,買賣方式也可多樣化,創意DIY包裝、免費郵寄、配套語音寄語等是旅遊消費者最中意的方式。

  篇二

  《 土壤重金屬汙染農業生態論文 》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工業廢水、廢氣和廢渣的排放量增加,固體廢棄物處理不善,農業自身汙染的加劇,致使全球農田土壤中重金屬含量迅速增加,部分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狀況嚴重。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國部分耕地和很多城市近郊農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汙染。農田土壤的重金屬汙染是隨著化學農藥與化肥的使用進入環境,汙染土壤。當前,我國大約超過六分之一的耕地被重金屬汙染,其中Cd、As、Pb、Hg、Zn等重金屬汙染的耕地達2000×104t,這也造成每年因重金屬而被汙染的糧食超過1200×104t,糧食減產約1000×104t,既不利於我國糧食的安全,也會嚴重威脅人體健康,造成大量經濟損失,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的治理迫在眉睫。本文關於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中農業生態修復技術的應用探討具有了深刻的現實意義和政策指導作用。

  1科學實施秸稈還田

  秸稈還田就是利用土壤微生物分解秸稈,生成腐殖質類物質,豐富土壤有機含量,改善土壤緊實板結性狀,並對土壤的水肥氣熱等生態條件進行改善,提高其微生物的生物量,增加土壤酶的活性,讓農作物根系有更好的土壤環境[1]。還田的秸稈能夠明顯影響重金屬的環境行為,轉變生物的有效性。腐熟分解秸稈可以產生氨基酸、胡敏酸等有機酸,甚至還富含糖類與硫雜環化合物,可與金屬氧化物、礦物金屬離子形成絡合反應,進而產生化學及生物穩定性不同的金屬有機絡合物。當土壤重金屬形態被改變後,其生物有效性也降低了,重金屬對土壤及農作物的毒害也會減少。秸稈還田對兩種鎘汙染土壤pH值就很好的提升作用。酸性土中pH值上升可以讓土壤裡的鎘更穩定,降低它的生物有效性。另外,在秸稈還田中再施有機***無機***肥能夠讓土壤裡的動植物與微生活活性更高,並使其分泌胞外酶,提高土壤酶的活性,使有機物質化更明顯,最終土壤有機碳含量隨土壤養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實現作物增產。不過,新鮮秸稈腐熟時會帶來很多有機酸,能毒害作物根系,所以還需要加入適量的石灰,即根據Ca***OH***2+H2SO4=CaSO4+2H2O或者Ca***OH***2+2HCI=CaCI2+2H2O這兩種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化學方式中和有機酸。要注意的是這些秸稈應該來至於沒有重金屬汙染的地區,目的是避免秸稈中的重金屬加劇土壤汙染。

  2合理調整種植制度

  通過調整作物種類改變種植制度可以有效降低重金屬的危害。在那些汙染嚴重不宜中糧的地方,可以種植苗木花卉;反之,則種植重金屬汙染承受力較強的作物,最大限度減少重金屬通過農作物吸收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植物生理學因種類不同而不同,故而吸收重金屬的效應也不一樣。按照作物的重金屬吸收效應的不同特徵以及土壤重金屬汙染程度來選擇作物進行種植,不僅能夠讓農產品不會受土壤重金屬的大面積汙染,還能有效利用被汙染的農田[2]。比如,有的復墾場地紅豆不會像小麥水稻那樣受重金屬汙染,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改變耕作制度,把紅豆作為先鋒植物;又比如在含鎘100kg/kg的土壤中改種苧麻,三年後土壤鎘含量平均降低2***%。和一般作物相比,種植對重金屬富集較弱的作物,能使被汙染的農田蔬菜鎘含量降低幅度最高達80%,蔬菜的產量也會進一步提高。

  3控制土壤水分

  土壤氧化還原對重金屬活性有很大影響,有的金屬會根據氧化還原情況顯示出不一樣的毒性與遷移性。例如As5+毒性高於As3+,Cr6+毒性高於Cr3+。氧化土壤裡的As3+經由氧化成為As5+,降低了其生物有效性與遷移性。Cr3+經由氧化變成Cr6+,生物有效性及遷移性提高,對生物和人的健康風險也不斷提高。土壤氧化還原狀態的控制主要受土壤水分影響,控制土壤水分能夠降低重金屬危害。還原中的土壤的很多重金屬都有硫化物沉澱,使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與遷移性降低。水田灌溉過程中,水層覆蓋造成還原性環境,SO2-4經過還原變成S2-,重金屬變成硫化物沉澱且溶解性不高。所以,對土壤氧化還原的情況以灌溉等方式來調節,更有助於把土壤———植物系中的重金屬進行遷移,降低其危害。

  4合理使用農肥

  農業生產中經常會使用化肥與農藥,這也是土壤重金屬汙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須科學指導農民使用化肥與農藥,通過調查土壤肥力,利用測土配方施肥,併合理使用農藥,確保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時又強化作物的防病害能力,使土壤中重金屬的環境行為得到有效調控。比如氮肥因形態不同,對土壤吸附解吸重金屬的影響則不一樣,植物吸收NH+4和NO-3時,根系會分泌不一樣的離子,吸收NH+4-N時造成H+分泌,使根際周圍酸化;而吸收NO-3-N時植物則會分泌OH-,使得根際環境鹼化。很多重金屬汙染土壤可以通過施放硝態氮肥降低重金屬遷移與生物毒性。有機肥的施放不但讓土壤有機質提高,還吸附或者絡合固定土壤裡的重金屬,使重金屬毒性與生物有效性變低。也可以在土壤中施用有機肥從而提高土壤中重金屬的活性,增加重金屬的環境風險。

  5結語

  總的來說,對於農田土壤的重金屬汙染問題,我們必須科學選擇修復技術。本文所選取的農業生態修復技術中的科學實施秸稈還田、合理調整種植制度、控制土壤水分、合理使用農肥等措施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其投資小,修復簡便,值得推廣。在日常農事中利用農業生態修復技術改變土壤重金屬問題,必須實事求是地結合當地的農田土壤情況來選擇,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降低重金屬對農田土壤的危害,實現農業的健康發展。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