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環境藝術設計論文

  隨著人們審美思維的變化,基於美學理念的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也發生了很大的變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室內環境藝術設計優化方案探討

  摘 要: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廣泛的藝術活動,其中包括了空間與裝飾計劃、造型與構造、材料與色彩計劃、使用功能與審美功能的計劃等。本文意在觀察室內環境藝術設計在空間造型、材料、色彩、功能等方面的優化設計,以達到構建更適合人居住的室內環境的目的。

  關鍵詞:環保;材料;設計

  1 空間造型、材料的優化

  1.1 室內設計的空間造型

  環境藝術設計有兩個大的方面,其一便是室內設計。人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所以設計創造的室內環境,必然會直接關係到人們的安全、健康、效率、舒適等等。而室內環境的構造既表達了建築設計師的理念和思想,更可體現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徵。室內環境設計是為人而設計的,人是環境存在的主體,人不僅有生理需求,更有著心理需求。在室內環境中,心理需求的滿足,需要人與環境進行新的交流,從而讓人體驗到各種心理感受,如舒適、快樂、寧靜、巨集大等。因此,室內環境設計就必須創造出空間中的意境。

  這就必須通過室內空間的佈局、傢俱器物的樣式、材料質感的搭配以及介面造型的選擇等一系列環境設計來形成空間的整體美,營造出空間的意境美感,使人深深地感覺到設計內在的個性、情調、品位等內涵。如過於對稱的構造佈置給人一種平淡呆板的視覺印象,在基本對稱的基礎上,區域性的不對稱可產生變化,這樣的搭配具有一定的動感。規則的幾何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等所形成的空間造型則給人端莊、嚴肅、平穩的空間氣氛,而不拘於形式的區域性造型,帶給人一種明朗輕快的視覺體驗,增加室內的藝術性和視覺感官,以滿足不同主人所需求的建築風格。

  1.2 環保材料的運用

  “低碳、節能、環保”是現當代環境保護及其重要的主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不斷地被提出。早在1987年,聯合國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子孫後代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走綠色的生態設計道路已成為現代設計師著重的理念和思想。

  綠色生態和可持續發展是互為因果的整體,其根本出發點都是“以人為本”思想原則,不同的是綠色生態設計偏重於針對當代人,而可持續發展偏重於針對後世子孫的福利。有科學家提出,人類未來的城市將是“森林、山水城市”的設想,城市中有山、有水、有茂密的森林,由於科技發展,用生長著的植物來構成建築,居室內有新鮮的空氣,婉轉的鳥鳴和沁人的花香凡大自然的“野趣”都應在城市裡充滿無窮的魅力。現代室內環境設計必須向綠色生態靠攏,只有這樣的設計,才能夠符合社會發展的潮流的。室內設計選材上應充分注重建材的原生態,選擇無毒無害、防火防塵、防蛀防汙染、可降解的建材,加大室內空間設計中自然要素的比重,使室內裝飾更貼近自然。許多專家研究的結果還提出了未來的家庭住宅的一些設想:家庭裝飾迴歸自然,土、石、原木傢俱進入家庭,家電類產品的外形也趨向自然。這樣才能確保我們的生存環境是有利於我們身體健康和不影響後代人的繼續生活的。世界各國都在高舉綠色建材的旗幟。所謂綠色建材,是指無毒或低毒的健康型建材,防火或阻燃的安全型建材,耗能低的節能建材以及各類新型多功能建材。從長遠來看,綠色建材取代傳統建材是大勢所趨。世界各地使用生態材料在建築室內空間中的例子不勝列舉,如印尼巴厘島的一個學校,因當地盛產的竹子,所以就大量使用竹子作為主要的建材,體現出設計師對綠色裝飾材料的鐘愛和永續生存的設計理念。

  2 色彩、功能的優化

  2.1 色彩的運用

  良好的配色,可以創造出具有美感的色彩環境和富有詩意和情趣的氣氛,而色彩的協調則意味著色相、明度、飽和度的相互融合、接近,給人以統一的感官。色彩的過於豐富或協調不順,易造成人不安、煩躁、不舒適等感覺,所以在選擇室內環境材料上,應掌握好協調與對比的分寸,謹慎的搭配顏色之間的關係,給人提供良好的居住氛圍。如黃色、紫色、藍色等與灰色搭配容易在室內形成寧靜、高雅、從容的氣氛。而白色與藍色、薄荷綠等色搭配使用,會給人一種清新、自由,親近自然的感覺。土黃與土紅色、橄欖綠等多色並用,給人以淳樸、穩重、持久和親近之感。更不要說經典的黑白搭配所表現出的直接、簡單受到現代簡約主義的喜愛。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以綠色來調和室內的色彩,使室內充滿生機和健康的感覺,也迎合了現代審美中我們親近自然、追懷恬靜的“原始生態生活”的需求,適合人類健康生存的環境。總之,在室內環境藝術設計的實踐中,我們須從大自然中挑選色彩作為創作的根基,可以從中得到色彩構圖的啟示和靈感,在室內環境中創造出巧奪天工的色彩環境和氣氛。

  2.2 室內環境設計的功能

  ***1***審美功能。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審美不單是感性認識,審美的主體往往結合感情形象,通過想象和思維的相互作用,通過對感知到的材料形象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造型,既保留了現象中的具體、生動性,又達到了深刻反映、認識事物本質的目的,從而完成審美活動中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昇華,由此產生一種特有的情感愉悅,進入室內審美的高階狀態,實現審美感受情理統一的心理功能,體現出居住者的藝術審美價值,並且使其身心都能得到放鬆和舒適之感。

  ***2***使用功能。約翰・波特曼曾說:“如果我能把感官上的因素融會到設計中去,我將具備那種左右人們如何對環境產生反應的天賦能力,這樣,我們就能創造出一種為人們所直接感覺到的和諧環境。”我們日常的生活無論是起居、交往、工作,學習等都需要一個適合於這些生活活動的室內空間,可見,室內空間的設計應該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變化,這也要求設計師針對不同的場景選擇設計不一樣的使用功能,讓人在其中能感到舒適,從而完成日常的生活交流情景。

  3 結語

  總之,要想達到室內環境藝術設計優化的目的,需要從空間造型中分析美;學會適應生態時代的潮流使用綠色的環保型材料;從色彩對比中找尋協調之感;根據居住者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審美價值對室內環境進行改造和創作。這樣才能使室內環境藝術設計得到人性化和長久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李毅.室內環境藝術設計理念淺析[J].才智,2008***17***.

  [2] 羅文媛.建築的色彩造型[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5.

  [3] 許亮,董萬里.室內環境設計[M].重慶大學出版社,2004.

  範文二:室內照明設計與燈光環境藝術

  摘 要:室內照明設計是人與環境溝通的藝術設計。室內照明設計,既要執行照明設計技術標準和相應設計規範,以滿足人們視覺功能的要求,又要考慮人們的審美需要,滿足心理機能要求。運用現代人工照明的手段,為人們的工作、生活創造一個優美舒適的燈光環境。

  關鍵詞:照明設計;光環境藝術;室內氣氛

  室內照明設計,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作為優秀的室內照明工程應是照明技術和裝飾藝術完美結合的產物。所以室內照明設計不僅涉及到光學和電學、美學,也涉及到建築學、生理學及心理學,在設計中必須統籌兼顧,使燈光照明對室內環境產生美學效果,並獲得滿意的光環境意境。在實際運用中不能厚此薄彼,只注重其美感及其產生的心理效果,而忽視照明這一基本要求。人工照明已不再是單純地對自然光的延續,而是以其光環境特有的魅力和裝飾美化作用成為一種藝術時尚。室內照明設計的任務不單是照明也不單是起裝飾美化的作用,而是追求藝術主題和視覺、心理舒適性的完美統一,它是照明與裝飾美化和主人心理的完美結合。

  一 照明設計

  光照設計體現在室內空間中主要是亮度分佈的合理性和創造性,要形成一個良好的使人舒適而滿足人們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的照明環境。環境亮度應分佈合理,被照面的各個角度觀察材料的反射率選擇適當,照度的分配達到要求,同時要考慮適度的亮度變化,這樣才能使室內光照不單調,從而突出主題,使人感到舒適、愉快。

  室內照明給人的視覺印象來自照明空間光和影的分佈。在光照設計中,我們可以通過建築室內空間光通分佈的選擇來突出和削弱物體的形狀顯示和主體感,加強建築室內空間的深度和層次。不同的建築構造,多元化的建築風格,必然對照明空間光通分佈的選擇產生不同的影響。選擇與建築室內空間形式相一致的照明佈置方式,更能突出建築室內空間的深度與層次,加深其空間感。比如,大型會議廳室內照明設計,應考慮有充足而均勻的照度和區域性裝飾及背景牆的點綴式照明,用泛光燈、漫反燈帶、內透光來表現整個裝飾構件的形態特徵,加強區域性光照明突出其重點部位的細部,達到好的照明藝術效果。然而,有的設計師在這些方面往往考慮不周或是有欠考慮,有的使亮度分佈過分均勻,使得被觀察物清晰度降低,且使室內氣氛過分呆板。有的是亮度變化過大,易使視覺疲勞,甚壘造成眩光,嚴重影響照明的質量。所謂眩光是指由於亮度分佈或範圍不合適,或在短時間內相繼出現的亮度相差過大,造成觀看物體時感覺的不舒適。在室內照明設計中,應避免眩光的產生以增強室內照明藝術效果的質量。眩光分直射眩光和反射眩光兩種,直射眩光是在觀察方向上或附近存在亮的發光體所引起的眩光;反射眩光是在觀察方向上或附近由亮的發光體的鏡面反射所引起的眩光。那麼,如何在設計實際巾避免眩光暱?可採用兩種辦法,一是使用磨沙玻璃和有機玻璃等材料做吊頂燈飾造型;二是選擇燈具的裝設位置,使視線 接近光源。如在實際設計中,用半透明漫射材料作吊頂,在其吊頂內設燈,形成亮度均勻的大面積發光頂棚,使光照效果既模擬了晝光照明的環境,光線柔和的漫射照明,可以充分表現出室內空間的體積感。對於一些高大的廳堂內如果頂棚和牆壁的色調相近似,那麼均勻的漫射照明就易產生單調的感覺。此時,我們可適當減少頂棚發光部分面積,控制室內色調的分佈,以便在視野中形成亮度和色度的變化,另增設壁燈、吊燈、檯燈等區域性照明裝置,加強光線的層次感來渲染室內氣氛,做到既協調統一而又不單調乏味。

  在室內照明時,還應考慮到它對人們心理上的影響。高亮度能使人興奮和活躍,低亮度使人輕鬆和遐想。因此,照明設計的亮度及其分佈應視其類別而定。在考慮使用功能的同時,要充分利用不同的人工照明方式,光照亮度的變化,光影的分佈來美化環境氣氛,增強空間感覺,創造出動人的藝術效果。

  二 色彩、燈光環境設計

  光與色是室內空間的靈魂,光與生活、光與空間、光與藝術有著密切的關係。光是依賴人的感知的,當光源顏色不平衡時,會影響到知覺色感。物體表面特性決定了它反射與吸收光的比例。因此,確定照明的正確色包括三大因素:光源顏色、物體固有色、物體表面反射係數。所以,我們所看到的東兩和物體都具有相應的色彩。在室內照明設計中,光照環境離不開色彩裝飾。現代人工光源的種類繁多,光源的光譜特性各不相同,不同波長的光在視覺上所感受的色調舒適感方面也所有不同,這就要求我們在光照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光源的色彩和顯色性。所謂光源的顯色性就是指不同光譜的光源分別照在同一顏色的物體上時,所顯現出不同顏色的特性。同一物體用不同顏色的光照在上面對人們視覺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並會對人的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效果。不同的場合,人們對光照色彩的要求是不一樣的,紅、橙、黃色的低色溫光源***即暖色光***給人以熱情、溫暖、興奮、動態之感。

  色彩還能使人產生遠近的視覺感。低色溫具有縮小和接近感,高色溫具有開闊致遠感。室內照明光色的選擇還需要顧及室內空問的高度,室內面積的大小,高低度、面積小時,選用低色溫光源,會造成空間縮小,使人感到壓抑,透不過氣的不舒適的感覺。採用高色溫光源,就可以造成空間擴大之感,使人心理空間達到平衡。因此,在進行室內照明設計時,應注意空間環境條件,並根據室內空問格局的要求,合理確定光源色彩,以獲得最佳的藝術效果。

  三 結語

  總而言之,光照的視覺表現可塑造空間的表現效果,直接影響觀看的心理反應。注重氣氛、裝飾與藝術性的燈光通常是最戲劇性的照明,其以特殊燈具造型或燈光效果存於空間中,如同書畫或雕塑品般實現獨特的美感價值。此種特質的運用需要正確的光照與光色,精準的燈具位置或仔細的投光對焦以及與被照環境產生良好的對話,才能營造出屬於空間特定的意象,或提供看者觀看環境的美學感受。因此,我們在作室內照明設計時,必須考慮其實用性與裝飾性的完美結合,充分考慮其對人的生理、心理的影響,把光照藝術,光色彩,光環境藝術有機結合,才能達到完美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的設計師們要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不能片面、單一地進行室內照明藝術在室內空間的設計,而要多層次,多角度地考慮特定空問的照明與光環境藝術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孔鍵等編著.現代室內光環境設計.同濟大學出版社,2010

  [2]孫德明.談室內藝術照明設計[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128-132

  [3]張景然,孫少江.燈光照明設計資料集.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