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若干思考
目前,新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但由於受傳統觀念的束縛,至今數學課堂中教師講,學生聽,單純傳授數學知識的現象還大量存在。另外,也有不少教師,在實施新課程時走進了誤區,對在課堂上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認識不到位,片面地追求課堂的“熱熱鬧鬧”。因此對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問題,有必要做進一步的探討和思考。
一.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意義
1.有利於主體作用的體現
眾所周知,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數學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起點是數學教師與學生的的相互溝通,從資訊理論的角度看,這種溝通就是指數學資訊的接受、加工、傳遞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裡充滿了師生之間的數學交流和資訊的轉換,離開了學生的參與,整個過程也難以暢通。
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單向灌輸式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認知活動,學生處於被動接受地位,“學”完全受制於“教”,人們發現,教師對學生教得越多,給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獨立思考和行動提供的機會就越少,教學效果就越低。相反地,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緊密結合教師的講解而讓學生開展生動活潑的認知活動,那麼這樣的教學過程在使學生掌握知識和得到智力發展方面都是富有成效的。因此,近年來數學教學改革中出現的一些新教學方法,都把著眼點放在教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能學會獨立地獲取和選擇資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上,所以說,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應成為當今數學教學改革的軸心。
可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作用的效果應該以學生主體功能的發揮充分與否來衡量,同時,離開了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是沒有意義的。
2、有利於學生認知的發展
數學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裡學生所要認識的是一種間接的、系統的數學知識。雖然這些知識是人類已知的,但對學生來說接受這些知識仍然要經歷一個在已知基礎上掌握新知,由不知到知的認識過程,因此是不能單靠記憶現成的數學結論來完成的,特別是其中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思維品質,很難從數學結論中獲取。所以,只有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才有利於他們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自己的數學認知結構,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有利於教學資訊的及時反饋
教學過程中要通過教學資訊的反饋去了解與教學目標間的差距,從而發現教學中的問題,以便調整教學、改進教法,做到因材施教,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即便是以講授為主的教學,也要通過提問、練習等方式取得學生的配合而獲得反饋資訊。在以班級授課製為主的學校教育中,要充分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資訊,教學中就應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在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狀態下,師生之間的資訊流形成了雙向反饋的模式。這樣,學生參與教學的面越大,反饋的資訊就越全面、越充分,教師就越能有針對性地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優化教學。
4.有利於學生個性品質的養成
參與也是一種“勞動”,這種“勞動”就是具有數學特點的思維活動。學生在這種活動中經歷了困惑、焦慮、喜悅和激動等情感的變化,獲得了大量的數學知識、經驗,形成了思維能力,豐富和發展了興趣愛好,在活動中也逐漸養成了良好的思考習慣、頑強意志、科學態度和學習方法。
再者,通過參與教學活動,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會用增長的數學知識去認識和解決現實中的新問題,使他們相信了自己的數學能力,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二、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
1.師生談話。包括師生間、學生間的談話、交流,這是一種師生平等參與的形式。在參與過程中,師生間、學生間可一問一答,可討論,可爭論,相互啟發、相互合作,圍繞著教學目標前進,這種形式有利於學生養成思維的習慣,瞭解思維的過程。
2.分組討論。這是以學生分組活動為主的形式,教師在活動中要巡視、指導、瞭解收集資訊,對學生的研究給以鼓勵、肯定、幫助等。在這一形式中,學生參與的機會更多了,他們可以圍繞一個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分析,然後提出小組的意見在全班討論、交流,同時對其他組的意見進行評價。這種形式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
3.實踐活動。這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實驗、實習、遊戲等活動讓學生參與的形式。在活動中,通過動手、動口、動腦把所有的感官都調動起來,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參與形式,這種形式不僅有利於學生把知識與技能結合起來,有利於發展各種能力,同時也有利於提高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4.獨立探究。這是學生通過閱讀、獨立思考、操作、練習等活動進行參與的形式。在這種形式中是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很少給以指導,它有利於學生獨立獲取新知識能力的培養。
三、組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應遵循的原則
1.深刻性原則
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目的在於建立起一個平等、和諧、熱烈的教學氣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認知結構、個性品質在參與中都得到發展,所以,應著眼於實質性的參與和深層次的思維活動,這就是參與的深刻性原則。對於該原則,在教學中要注意:
(1)組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要立足於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展開,輔之以必要的討論和總結,並加以正確的引導,不要搞成形式上轟轟烈烈的簡單提問和頻繁的板演。
(2)要把數學教學看成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活動中不僅要讓學生參與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的學習,更要鼓勵他們參與創造性數學活動經驗的學習,後者更有利於發展他們的能力。
(3)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不僅要增長才幹,而且還要發展個性。
2.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是指,應使每一位學生參與數學教學的全過程。
(1)在數學教學中要努力創造機會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不應侷限於練習鞏固階段,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上都要鼓勵學生去參與。應該看到學生參與越多越積極,主體地位的體驗越強烈,主體意識越能增強,從而又進一步提高了參與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2)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教學的機會,體驗到參與成功帶來的快樂,這無疑可以進一步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
上面僅就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幾個側面作了點初步思考,應該說,沒有學生的積極學習,便沒有教學;沒有學生參與的教學,就沒有教學的質量。在新課程改革程序中,學生參與教學的課題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還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問題需要我們作進一步的研究。
一.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意義
1.有利於主體作用的體現
眾所周知,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數學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起點是數學教師與學生的的相互溝通,從資訊理論的角度看,這種溝通就是指數學資訊的接受、加工、傳遞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裡充滿了師生之間的數學交流和資訊的轉換,離開了學生的參與,整個過程也難以暢通。
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單向灌輸式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認知活動,學生處於被動接受地位,“學”完全受制於“教”,人們發現,教師對學生教得越多,給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獨立思考和行動提供的機會就越少,教學效果就越低。相反地,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緊密結合教師的講解而讓學生開展生動活潑的認知活動,那麼這樣的教學過程在使學生掌握知識和得到智力發展方面都是富有成效的。因此,近年來數學教學改革中出現的一些新教學方法,都把著眼點放在教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能學會獨立地獲取和選擇資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上,所以說,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應成為當今數學教學改革的軸心。
2、有利於學生認知的發展
數學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裡學生所要認識的是一種間接的、系統的數學知識。雖然這些知識是人類已知的,但對學生來說接受這些知識仍然要經歷一個在已知基礎上掌握新知,由不知到知的認識過程,因此是不能單靠記憶現成的數學結論來完成的,特別是其中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思維品質,很難從數學結論中獲取。所以,只有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才有利於他們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自己的數學認知結構,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過程中要通過教學資訊的反饋去了解與教學目標間的差距,從而發現教學中的問題,以便調整教學、改進教法,做到因材施教,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即便是以講授為主的教學,也要通過提問、練習等方式取得學生的配合而獲得反饋資訊。在以班級授課製為主的學校教育中,要充分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資訊,教學中就應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在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狀態下,師生之間的資訊流形成了雙向反饋的模式。這樣,學生參與教學的面越大,反饋的資訊就越全面、越充分,教師就越能有針對性地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優化教學。
4.有利於學生個性品質的養成
參與也是一種“勞動”,這種“勞動”就是具有數學特點的思維活動。學生在這種活動中經歷了困惑、焦慮、喜悅和激動等情感的變化,獲得了大量的數學知識、經驗,形成了思維能力,豐富和發展了興趣愛好,在活動中也逐漸養成了良好的思考習慣、頑強意志、科學態度和學習方法。
再者,通過參與教學活動,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會用增長的數學知識去認識和解決現實中的新問題,使他們相信了自己的數學能力,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二、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
1.師生談話。包括師生間、學生間的談話、交流,這是一種師生平等參與的形式。在參與過程中,師生間、學生間可一問一答,可討論,可爭論,相互啟發、相互合作,圍繞著教學目標前進,這種形式有利於學生養成思維的習慣,瞭解思維的過程。
2.分組討論。這是以學生分組活動為主的形式,教師在活動中要巡視、指導、瞭解收集資訊,對學生的研究給以鼓勵、肯定、幫助等。在這一形式中,學生參與的機會更多了,他們可以圍繞一個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分析,然後提出小組的意見在全班討論、交流,同時對其他組的意見進行評價。這種形式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
3.實踐活動。這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實驗、實習、遊戲等活動讓學生參與的形式。在活動中,通過動手、動口、動腦把所有的感官都調動起來,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參與形式,這種形式不僅有利於學生把知識與技能結合起來,有利於發展各種能力,同時也有利於提高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4.獨立探究。這是學生通過閱讀、獨立思考、操作、練習等活動進行參與的形式。在這種形式中是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很少給以指導,它有利於學生獨立獲取新知識能力的培養。
三、組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應遵循的原則
1.深刻性原則
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目的在於建立起一個平等、和諧、熱烈的教學氣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認知結構、個性品質在參與中都得到發展,所以,應著眼於實質性的參與和深層次的思維活動,這就是參與的深刻性原則。對於該原則,在教學中要注意:
(1)組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要立足於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展開,輔之以必要的討論和總結,並加以正確的引導,不要搞成形式上轟轟烈烈的簡單提問和頻繁的板演。
(2)要把數學教學看成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活動中不僅要讓學生參與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的學習,更要鼓勵他們參與創造性數學活動經驗的學習,後者更有利於發展他們的能力。
(3)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不僅要增長才幹,而且還要發展個性。
2.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是指,應使每一位學生參與數學教學的全過程。
(1)在數學教學中要努力創造機會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不應侷限於練習鞏固階段,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上都要鼓勵學生去參與。應該看到學生參與越多越積極,主體地位的體驗越強烈,主體意識越能增強,從而又進一步提高了參與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2)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教學的機會,體驗到參與成功帶來的快樂,這無疑可以進一步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
上面僅就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幾個側面作了點初步思考,應該說,沒有學生的積極學習,便沒有教學;沒有學生參與的教學,就沒有教學的質量。在新課程改革程序中,學生參與教學的課題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還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問題需要我們作進一步的研究。
最近訪問
- 關於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若干思考
- 男人怎樣鍛鍊背部肌肉
- 石榴花的功效與食用方法
-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測試卷
- 銀行春節放假通知範文
- 孕婦嘴脣上火起泡怎麼辦
- 迎國慶書畫展領導講話稿
- 中國郵政銀行的廣告詞_中國郵政銀行的宣傳語
- 初一班主任寫給學生評語
- 我的數學天地手抄報
- 周公解夢夢見自己從高空落下是什麼意思
- 世界語創立日是哪一天
- 英語六級閱讀理解精煉
- 怎樣選購獼猴桃
- 高一物理備課組計劃
- 中藥地龍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 伊春創業推薦專案
- 有關植樹造林的倡議書
- 社會實踐策劃書方案
- 什麼原因導致女人腎虛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