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金融管理論文範文

  伴隨著世界經濟的飛速發展,世界呈現出一體化的趨勢,金融行業在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下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現階段,在財務管理方面,金融管理髮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金融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金融管理論文範文一:供應鏈管理下銀行金融管理措施

  摘要:

  供應鏈金融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之後所產生的一種特殊的模式。就當下的經濟和金融發展狀況而言,供應鏈金融是一項具有非常大發展潛力的,不僅是大多數金融機構積極開展的一項業務,更是大多數企業所需要的。然而,供應鏈理論由於其自身的特點在具體的金融業務開展中也存在較大的風險。據此,本文就從分析供應鏈金融的現狀和發展為切入點,具體分析了供應鏈金融所面臨的風險,探討當前背景下商業銀行進行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供應鏈;銀行;金融管理;風險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供應鏈理論得到了普遍的認同和發展。原本被看作是企業原材料購入、零部件匹配、加工製造、生產運輸以及分銷直到把產品運到最終消費者手中連續過程的總稱。由於該過程具有環環相扣的鏈條,而經過每一環都會為商品的價值實現提升,而這每一環都會經過一類經濟活動的主體。因此,供應鏈的理論也將企業經營作為一個價值提升的過程,通過對供應鏈相鄰兩環企業的合作,來實現競爭戰略理論實用化。根據該理論的指導,將供應鏈中各個主體以資金流的角度進行聯絡,從而形成全新的戰略合作體系。同時,這成為了我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重要渠道,“供應鏈”來進行融資從而實現共贏。在此背景下,供應鏈金融作為一項商業銀行業務的創新而受到市場各界的關注。

  一、供應鏈金融的概述

  根據我國國家資訊中心的相關調查,我國中小企業在進行獨立融資時往往會遇到較大的阻力,就參與調查的企業來看,其中有80%以上的企業認為自身的資金現狀並不能滿足該年內的流動性需求,而該類企業中的75%在實際的融資過程中並沒有得到商業銀行的滿足,這也使得這類企業的長期規劃受到阻礙,從而制約了其發展。而這類融資難題也是我國學術界進行研究和探索得到重點,以供應鏈金融為首的金融性創新業務被投入試用。該業務作為商業針對產業鏈內各上下游企業所提供的一項全面性金融服務,通過對該供應鏈內各核心企業及配套產業提供的服務,意在穩定供應鏈內各企業產能和服務的穩定性,從而達成長期性的合作,保障商業銀行、企業和商品供應鏈三者在長期以內可以實現利益共存和持續發展的一種新型產業生態。然而,該理論作為一項金融業務的創新,對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有了良好的應對,淡化了企業因自身規模而帶來的融資瓶頸,滿足企業日常運營和發展中的資金流動性需求,為銀行提供了穩定的客戶群體,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十分明顯。然而,其所面對的風險也引起了不少的學者的關注。

  二、供應鏈管理視野下銀行金融管理所面對的風險

  ***一***政策風險

  我國正處於產業調整和深化改革的重要時期,國家政策的變化在國際技術和經濟的發展中會出現較大的變動,從而影響到相關行業的產業鏈發展。因此,該鏈條從源頭到終端的零售商都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出現包括規模和價格成本的變動。因此,當銀行在此之前就已經對該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開展了供應鏈融資服務時,就會受到波及,甚至出現虧損的風險。

  ***二***違規操作風險

  根據國際的定義這種是指由於內部存在不合規範的操作、人員以及系統等問題所造成的風險和損失。而該定義應用到供應鏈金融業務時,就表明在商業銀行在處理該項融資業務的過程中,沒有對資金流、物流以及資訊流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和控制,就進行融資的提供,或是在貸後操作中沒有注重規範性、合法性以及嚴密性的要求,沒能為貸款的回收提供相應的保障,由此導致風險被擴大。

  ***三***市場風險

  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為了保障貸款的回收,會加入不少的資產作為擔保,而由於供應鏈的差異性,該類擔保也種類較多。而市場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波動性,因此,這類資產也具有相應的波動性,當出現貸款回收變現時,若該類資源處在低谷,就給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帶來了市場風險。

  三、供應鏈管理視野下銀行金融管理的措施

  ***一***強化供應鏈金融業務團隊的職業能力

  由於供應鏈金融涉及的要素較多,所以對其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也比較高,尤其是舉要一定的知識面,對金融、國貿、法律以及財務知識等領域都比較熟悉的複合性人才,然而,我國的高校並沒有對該項業務進行專門的人才培養。因此,需要我國商業銀行和教育產業展開積極的合作,以自身行業的尖端人才配合學校教育,儘快滿足當下供應鏈金融的人才需要。

  ***二***建立健全徵信與規範體系

  商業銀行在提供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服務時,需要嚴格依照自身在業務設立之初所建立的制度和規範,尤其是徵信系統。首先,需要保障資訊的真實和完整,以多樣化資訊渠道來完善信用資料庫的監理,並在自身的銀行體系內完善好客戶的資訊管理工作,並對貸款後的動態資訊進行及時的跟蹤和分析,確保銀行在整個過程中對企業資訊的瞭解,在規範化的業務操作內對自身風險提高鑑別能力,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

  ***三***實時監控企業間資金流動

  市場風險和政策性風險都具有一定的隨機性,進行預料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可以在風險發生之後,強化對於風險的控制和遏制。因為供應鏈金融的風險首先會在某一個環節發生,蔓延至整個供應鏈條仍需要一定的時間。銀行可以藉助自身獨立性來結合核心企業的組建具有第三方特性的監控機構,利用自身的資訊渠道來對企業間的資金流動進行實時監控,對其中的可疑交易行為進行嚴密的控制,以提高應急反應能力和危機處理效率,更加穩定的幫助商業銀行發展相關業務。

  四、結束語

  我國商業銀行在金融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進行了不少的創新。以發供應鏈金融為例,該項業務的理論出現和實踐應用都給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帶來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該業務作為創新型的事物必然具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商業銀行也需要對該業務提高認識、強化管理和控制,並就具體問題進行分析,最終給出具有實踐性的應對對策,以實現金融風險的最小化。

  參考文獻:

  [1]趙慧玲,等.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研究[J].鐵路採購與物流,2015,01:32-34.

  [2]張興.基於商業銀行視角的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對策[J].企業導報,2015,04:153-154.

  [3]於申珅.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4,09:337

  金融管理論文範文二:金融管理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1發展三亞金融服務業總部經濟的優勢分析

  1.1經濟發展速度與人民收入

  三亞市的經濟總量從2004年至2011年增長速度一直維持在10%以上的水平,2010年更是高達17.8%。農民純收入,從2000年的2391元,增加到了2011年的7582元;城鎮居民純收入從2000年的5620元,增加到了2011年的20472元。收入的上升加大了三亞存貨款總額,據統計截至2013年2月,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達735.40億元,本外幣貸款達309.78億元,尤其是本外幣貨款年均遞增31.2%。三亞市外資的引入與實際利用上,數額也是越來越大,實際利用外資額從2000年的16200萬美元,增長到2011年的22496萬美元;進出口總額,從2000年的24143萬美元,增長到2011年的275900萬美元。

  1.2金融生態環境優勢

  張滿銀,韓大海對全國31個省域進行金融生態環境實證分析,海南省排在第十四位,屬於第三級金融生態環境,即金融生態環境快速改善期。這一時期,金融生態環境的一小點改善,都會吸引大量的外資銀行入駐。而2007年後,海南的整體金融生態環境不斷改善,2010年後,不良金融資產控制在2%以下,全國排名第一。

  1.3政策優勢

  2010年《海南省人民政府支援金融業發展若干意見》、《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海南省支援資本市場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出臺,提出為三亞國際旅遊城市建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2011年出臺《三亞市支援金融業發展若干政策》,三亞鼓勵各類金融機構總部、地區總部、各分支機構和崗亭入駐。2012年年底,亞洲金融合作聯盟永久落戶三亞。2010年6月,海南成為全國第二批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省份;2010年9月三亞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

  2三亞金融業總部經濟發展的障礙

  2.1金融業管理制度不完善銀行業務管理制度滯後和缺失。一方面銀行業務的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稅收政策等都不健全;另一方面,市場主體缺乏對銀行業的監管與風險控制能力。

  2.2需要有良好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金融資本的流動需要很多金融產品,需要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金融服務,要全方位的開展金融業務,首先要完善金融基礎設施。三亞缺乏完整、完善、穩定的金融體系架構。

  2.3金融機構建設滯後三亞市至2011年末共有各類金融機構52家,其中,銀行業金融機構只有12家。從銀行機構分類看,村鎮銀行1家,農村資金互助社1家。金融機構的滯後發展,使得金融業市場化程度低,金融創新能力缺乏;民間金融發展落後。

  2.4金融業人才缺乏至2011年底,三亞市金融、保險業的總就業人數只有1701人,非國有與集體企業的人數只有52人。而金融業的發展需要有專業、高階的金融人才。

  2.5跨國企業、大企業、大集團落戶較少金融業的發展依賴於地區較集中的跨國公司、大企業、大集團,三亞市的重工業在產業結構中所佔比較小,中小企業佔到98%以上,規模以上企業少,相較其他重工業城市而言,資本流動規模要小。

  2.6金融業內部資產配置不合理三亞金融資產截至2011年底總計達629.8億元,其中銀行業佔據主導地位,資產總計達615.61億元,佔比達97.8%,其他非銀行金融資產偏低,股票融資規模非常小,尚無企業債券融資。這種結構不合理,減小了金融業的產業輻射能力。

  3三亞市發展金融業總部經濟的路徑

  3.1資本的來源

  3.1.1做好省內的融資。在全市建立普及率達50%以上信用監管體制。把三亞打造成海南金融生態環境最佳區域。在信用機制上,做好本土金融的開展與監管工作,並開展存貸款保險業務,或商業信用保險業務,引入金融擔保機構、資產管理機構。

  3.1.2加強與廣東、港澳臺的資本合作。在本土資本融資的經濟下,以點帶面,將資本融資推進周邊區域。借鑑長三角、珠三角、球渤海灣城市群的發展經驗,與廣東、港澳臺合作,打造南海城市群。利用海南省與這些省或地區間的優勢互補特徵,開展長期穩定的區域金融合作。在這個大城市群中,把三亞打造成具有集散功能的海島型中心城市之一。

  3.1.3引入東盟的資本。利用三亞在中國東盟自貿區中獨特的地理位置,加強與東盟十國的貿易與投資往來。以商品流帶動資本流、勞動力在各國的自由流動,在貿易發展的基礎上,構建與東盟區金融合作基礎框架,推進區域內的融資便利化。

  3.1.4吸引旅遊資本。三亞旅遊正在走進世界舞臺,一方面吸引國際上涉及旅遊企業來投資;另一方面,隨著旅遊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吸引了更多的海外遊客。三亞可以利用這一產業,吸引金融企業入駐。

  3.2金融機構的建設

  3.2.1首要建立市內的本土金融機構。受上世紀90年代房地產泡沫等因素的影響,2007年海南農村信用社的成立,才有了本地的金融機構。海南農信社2012年上半年末的存款接近600億元,僅次於工商銀行海南省分行。由此可見,本土金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3.2.2帶動區域金融機構。三亞產業升級需要大量的資金,需要建立專門服務於三亞區域開發的銀行,以開發性貸款、貿易型貸款和其他金融服務業務為主。並向央行申請特殊優惠政策,例如放鬆法定準備金的限制,對相關業務減徵或者免徵營業稅和所得稅等。

  3.2.3吸引外來金融機構。鼓勵混合所有制的金融機構將總部、分支機構設立於三亞,一方面帶來金融業管理、開發型人才;另一方面,供木土金融學習借鑑。

  3.3金融機構的業務

  3.3.1銀行業務。積極擴充套件銀行業務範圍,做好銀行金融創新活動,例如開展境內外旅遊消費銀行卡業務、境內外貿易與投資結算業務、推廣人民幣結算業務等。

  3.3.2保險、債券、證券等直接融資業務。為降低企業資本成本,可以由企業進行發行債券、基金直接融資。在債券品種、結構、利率、徵信方式等方面進行創新,引導企業的直接融資行為。

  3.3.3其他金融業務。一是做好民間借貸的管理工作。三亞應注重對社會閒置資本的利用,規範民間借貸。二是發展離岸金融業務。2009年海南成為繼深圳、上海、天津試點後,中央批准的第四個離岸金融業務試點。

  3.3.4金融風險的控制與監管。政策制定上應廣泛徵求借款人的意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加強信用服務機構建設;對金融機構內部從業人員行為進行立法約束;建立和完善金融監測指標體系並制定和完善金融突發性事件應急預案。

  3.3.5從金融業相關政策機制來看。***1***政府要從財稅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援。從財政、稅務上予以適當減免;給予相應用地政策的傾斜;給予金融創新業務以補貼或支援;給予行業高技術和管理人才以激勵和住房優惠政策。***2***加強金融監管,規範金融市場秩序。嚴格落實監管責任制,提高金融監管效能,加大對金融機構違規行為的檢查整治力度,確保金融業競爭規範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