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節奏淺析論文

  影視藝術的節奏有許多種不同的分類,比如複雜節奏和簡單節奏、聽覺節奏和視覺節奏、外部節奏和內部節奏。每種節奏都有不同的特點,都可以對劇情起到不同的烘托作用。最近幾年,我國電影行業發展得如火如荼,對於一部好電影而言,節奏美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電影節奏淺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全文如下:

  摘要:電影是活動的影像,是真實生活的完美再現。電影節奏是跟隨畫面敘事內容的不斷髮展和延伸來揭示並深化主題、渲染氣氛、創造藝術境界的一種有力手段。同時,它也是導演和剪輯師手中為達到上述目的而經常使用的一種具有一定誇張特性的表現手段。

  關鍵詞:節奏;敘事;蒙太奇

  節奏之於電影就好比色彩之於繪畫、韻律之於音樂、石塊之於雕塑,是電影製作的靈魂,由此可見,節奏在電影中的重要作用。在電影美學的發展中關於電影節奏的看法歷來眾說紛紜,本文主要從電影節奏的分類及其重要作用方面進行分析與探討。

  1.電影節奏的概念

  電影被稱為活動的畫面,可以說沒有運動就沒有電影,否則電影就和靜止的繪畫無異了,所以說節奏是運動的產物。我國古代《禮樂記》上說:“節奏,謂或作或止,作則奏之,止則節之。”這同英語中“rhythm”意譯為“律動”、節奏”的概念是一致的。因此,在電影藝術中,節奏和運動及動作的關係是根本的。而電影節奏就是電影創作者們想要表現的思想感情以鏡頭內部和外部綜合運動的藝術形式為基礎的具有一定規律的運動形式。

  2.電影節奏的分類及其作用

  電影的節奏主要分為鏡頭內部節奏、鏡頭外部節奏以及敘述性節奏三類。當然,這三個方面不是截然分開、彼此對立的,這三個方面的節奏形式都按照導演的構思,水乳交融,有機地統一在一部完整的影片裡。

  2.1鏡頭內部的節奏

  電影是視聽結合的藝術,每部電影都有個看不見的內部節奏,電影內部節奏指由結構、內容鋪設和情節的推進而形成的故事整體節奏。

  2.1.1 鏡頭節奏

  鏡頭節奏又主要表現在鏡頭內部主體的運動節奏、攝像機運動節奏兩個方面。

  鏡頭內部主體運動節奏,主要是指鏡頭所攝的主體活動的影像畫面的節奏,如演員的表演。當演員在排程的統一安排下,沿著固定的軌跡運動時,他的每次邁步,每個動作,每個眼神都能產生或快或慢的節奏美,這種節奏既是演員自身的節奏感的外在流露,也是電影整體節奏的組成部分。

  除演員的表演外,電影中鏡頭節奏還存在於運動物體之間、運動物體與靜態物體之間。因此,主體運動節奏的和諧與否,除了鏡頭內部主體的運動,還和陪體、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把握好演員的表演,把握好鏡頭內部主體的運動節奏,對於整部電影來說至關重要。

  《羅拉快跑》中,羅拉是鏡頭內部的主體,她在整部電影中最大的特色就是跑。她的不停跑動,形成了鏡頭內部主體運動節奏。為愛情奔跑的羅拉和街上的行人,和水泥堆砌的城市、鋼筋叢林的高架橋,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得整個畫面張弛有度,富有感染力。從而加強了影片在整體上的緊張節奏感。

  我國電影《緊急迫降》為了表現緊張與刺激也是大量運用運動鏡頭,多種鏡頭運動方式的運用使整個影片充滿緊張、快速、急促的節奏感。同樣是表現節奏感的運動鏡頭,《失孤》中大量移動鏡頭的緩慢運動使影片感情渲染更加豐富,劉德華海上尋親的那次被人重傷,渾身是傷的他從海里默默地往岸邊拉他的摩托車,一個個運動鏡頭的交替剪接使人更加動容、震撼,緩慢的運動鏡頭使得影片的敘事節奏也隨之舒緩動人。《肖申克的救贖》中在表現犯人動情地講述回憶時也是運用了這種緩慢運動的運動鏡頭的敘事方式,使得這一片段尤為感人。可以說,攝像機的運動對影片節奏的表現與把握有很大的影響。

  2.1.2 聲音節奏

  相對於電影影像而言,聲音的節奏更容易被捕捉和感知,也更易讓觀眾產生共鳴。電影中的音樂和音響,一定是為主題服務的。離開主題本身,聲音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價值。雖然在電影中,所有的音樂和音響段落都會因鏡頭段落的組接,被分割或重組,剪輯已經成為連線電影的聲音和畫面的紐帶。但是任何電影的配樂都離不開“主題”這個內在的靈魂。

  不同電影主題需要不同的音樂來表現不同的節奏感。《羅拉快跑》的配樂以急速、明快的打擊樂和古曲為主來表現羅拉狂奔的緊張感與節奏感;《人鬼情未了》中男女主人公相擁時的主題曲就是恬靜、浪漫、溫柔、細膩的感覺,渲染了影片氛圍的同時,詮釋了主題、表現了影片節奏;《七宗罪》的開場配以快速、低沉、恐怖的音效也是為了更好的表現影片主題與節奏;喜劇電影《瘋狂的石頭》則多配以輕快、俏皮的音樂來與主題、節奏相呼應。

  2.2鏡頭外部的節奏

  鏡頭外部的節奏又叫蒙太奇節奏,就是鏡頭剪接所形成的節奏。從格里菲斯的《一個國家的誕生》中的大膽實踐起,電影由此開創了蒙太奇時代。前蘇聯理論家庫裡肖夫、普多夫金、愛森斯坦等理論家更是一次次用實踐證明了蒙太奇無與倫比的魅力,如果說“庫裡肖夫效應”還難以代表蒙太奇的神奇敘事功能,普多夫金在他的影片《母親》中,將工人遊行隊伍與春天地上冰雪融化的鏡頭組接在一起,不僅具有深刻的寓意,而且造成了抑揚頓挫的蒙太奇節奏,加強了影片的情緒感染力。愛森斯坦在《戰艦波將金號》這部著名影片中,更是通過精心構思的蒙太奇語言,創造出像“敖德薩階梯”那樣洶湧澎湃、激動人心的強烈的節奏美。

  蒙太奇的節奏美是十分豐富的,特別是格里菲斯影片中著名的“最後一分鐘營救”,平行發展的雙方或多方,動作不斷加快,鏡頭逐步縮短,但實際上卻是延續交待事情的結果,這種緊張氣氛的有力渲染,不但給當時的觀眾以從未有過的電影節奏的感受,而且對以後美國的西部片節奏有極大的影響。

  蒙太奇就是通過不同景別、不同長短鏡頭的組接,遠景、全景、近景、特寫鏡頭的交錯使用,從而產生新穎、奇特的視覺效果和電影節奏感。《黃土地》中大量全景的使用奠定了影片舒緩的節奏氣氛;《七宗罪》中大量特寫鏡頭的採用,營造了緊張、刺激的視覺衝擊與觀影感受從而產生急促、緊張的節奏感;而《偷自行車的人》中,導演用很長的鏡頭客觀地交待市場上的流民、乞丐、小販等各自的生活情景,這真實的時代節奏很能使當時的觀眾產生現實感、認同感。

  2.3敘述性節奏

  敘述性節奏是伴隨畫面敘事內容的不斷髮展和延伸來揭示並深化主題、渲染氣氛.、創造藝術境界的一種有力手段。一部影片的情節,總要有合理、巧妙的佈局,總要波讕起伏、動靜結合,有襯托、有呼應,才能更加生動、感人,才能造成理想的“感動調子”。

  影片《小城之春》所體現出來的詩化意境和充滿民族氣息的思想內容就像一個漣漪,一聲迴響,久久迴盪。導演費穆超過他所屬時代的電影意識讓觀眾看到了一部摒棄了好萊塢電影慣用的戲劇結構,淡化了情節,創造了獨特的電影節奏,在舒緩、哀傷的節奏中娓娓道來。但也不是說影片的節奏是一成不變的,劇中矛盾衝突的高潮發生在戴秀生日宴後,戴禮言為成全妻子與友人的愛情選擇自殺,在友人和妻子內心深處引起空前震撼,兩人最終斬斷情絲。

  可以說,任何一部電影都有其獨特的敘述性節奏,導演需要合理地把握、巧妙地運用節奏上的強烈變化來刻畫和渲染劇中人物感情,才能牽制、震撼觀眾的內心,才能創造出好的作品。當然,敘述性節奏不是單獨存在的,它還必須依靠蒙太奇節奏、鏡頭內部節奏的綜合運用才能達到戲劇高潮,才能創造出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