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淺析論文
許多大學生在進入校園之後出現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高校的重視。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會、學校、家庭和自身的因素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分析》
【摘要】
許多大學生在進入校園之後出現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高校的重視。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會、學校、家庭和自身的因素等。高校應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中,加強心理諮詢工作的開展和校園文化建設,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調查,不斷探索改善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影響因素;改善措施
當代大學生正處於青年階段,由於自身生活閱歷的不足和知識的缺乏,加之社會的快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許多大學生在進入校園之後都會感到尷尬、困擾和煩悶,日積月累形成了心理障礙,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關係到他們自身的發展,更是關係到整個社會素質的發展。因此,如何避免和消除大學生的心理障礙,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養成,成為高校迫切關注的事情。
一、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情況
當代的大學生正處於人生的不穩定階段,雖然大部分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但是由於面對著新的學習環境和交流環境,容易產生一些心理矛盾和衝突,因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
面對新環境需要重新適應,大學生剛剛脫離高中緊張的學習生活,同時也離開了父母面面俱到的呵護,來到了一個完全的陌生的環境,無論是學習環境還是生活和人際交往環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這種突變,一些大學生無法很好的適應,遇到問題更是無法處理,造成心理的壓抑和鬱悶,久而久之得不到發洩,就會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形成抑鬱症和迫害症等心理疾病。
新的人際關係需要重新維護,大學生的生活圈子造就了一批新形式的人際關係,他們不單單是學習的夥伴更是生活的夥伴,新的人際關係需要新的方式來維護。有些大學生缺乏社會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識差,在社會交往中無法做到溝通合作,因此倍感精神壓力,逃避群體自我封閉,陷入孤獨的進退維谷的狀況。
無法認清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大學生都是懷著美好的憧憬準備開展校園生活的,但是現實中往往有許多不如意,這時,一些學生採取消極的避世心態,甚至是妄自菲薄,不思進取;另一些學生卻妄自尊大,自命清高,憤世嫉俗。這樣無法達到心理的平衡,形成萬念俱灰或玩世不恭的心態。
在象牙塔下的大學生抗壓能力差,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他們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茁壯成長,承載著父母無限的愛意,寄託著無限的期待。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面臨著挫折和壓力,容易束手無策,抗壓和抗挫折能力差,無法自我調節心理壓力,形成焦慮、抑鬱、叛逆和自卑等不良心理。
網路誘惑下無法形成學習動力,當代大學生在學習上受到一定的督促,但是不同於高中的學習,大學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一部分學生將時間用於自我提升,但也有一部分學生自控力差,將時間用在了網路上,沉迷遊戲和網聊,影響了學習,甚至產生厭學的心理,無法解決學習的困難。
二、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加入了WTO,在這種劇烈的社會變革下,很容易對人們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產生影響,而大學生更是處在心理髮展不穩定的階段,面對大量湧入的新鮮事物和新鮮資訊,社會閱歷淺的大學生受到的心理衝擊更加強烈,對於心理的影響也更大。同時,現如今大學生畢業之後的就業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原來的國家統一分配到現在的自主擇業,大學生投入了社會的競爭中,使得原本的優越感蕩然無存,造成心理失衡,倍感競爭的壓力,對前途的未知感到恐懼,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
學校在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形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由於我國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方式,造成了學校一切的標準都以成績來說話,過分的注重學生的智力的培養,而往往忽視了對於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問題,這種重分數輕能力,重集體輕個人,重理性輕感性的教育觀,不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心理素質,影響著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高校應該加強自身對於大學生思想健康教育的關注,提升認知,加強教育。
大學生一般都處在十七、八歲期間,正是青年中期時代,這是一個心理變化最為激烈的時期,心理髮展的不成熟很容易造成情緒的不穩定。同中學相比較,大學的生活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工作、人際關係都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遠離了父母的陪伴,一切生活都要自立,這對於那些依靠父母形成習慣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新的挑戰,而處理不當就會形成各種心理壓力;大學生活將會面對更加複雜的人際關係,身邊都是來自不同地區、風俗習慣各不相同的同學,這給同學之間的相處造成了困擾,而一些大學生選擇了沉默,瞻前顧後,畏首畏尾,不參加社會活動,久而久之產生強烈的孤獨感;情感問題開始困擾著大學生,大學時期是情感萌動的時期,而自身的經驗不足,加之沒有正確的引導,使大學生形成了不正確的戀愛觀,出現一些三角戀、單相思甚至是被動戀愛的問題,導致嚴重的情感壓力,最終將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三、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改善措施
高校應該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1、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中,系統化地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建設是高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課堂教學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必須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整體的教學體系,列為高校公共課的正規課程。應該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當中,在正常的授課當中穿插著思想健康的教育,全面考慮學生自身的心理需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內化而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要系統地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系統地學習心理、衛生和健康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大學生了解心理髮展的規律,可以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加強高校心理諮詢工作的開展
學校的心理諮詢工作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諮詢想結合可以有效的減輕學生的心理矛盾和衝突,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自我認識,適應新的環境。所以一方面要學校重視心理諮詢工作的開展,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要培養高素質的心理諮詢工作人員。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因此應該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形成良好的校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同時,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還有利於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
4、定期開展校園學生心理健康調查
定期的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調查可以做到防患於未然,可以有效的掌握大學生心理素質的變化狀態,加強引導,使學生在心理問題的早期,早發現早治療。
重視自我教育,促進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大學生自身要學會正確的自我認識,學會科學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適度的釋放自身的壓力,提高抗挫折的能力;要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勞逸結合,科學作息,健康規律的生活有助於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同時還要學會自我調節,調節自身的情緒和適壓能力,正確的面對現實,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去解決問題化解矛盾。
【參考文獻】
[1]李志國,宋剛.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本體―載體雙贏”模式探討[J].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0505.
[2]唐柏林. 科學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體系[J]. 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05.
【作者簡介】
張建英1970-女,德州學院外語系輔導員,高階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 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淺析論文
- 小學愛國黑板報內容題材
- 新車磨合不能做什麼
- 屬雞的寶寶五行缺土起名方法
- 學生會成立領導講話3篇
- 關於健康養生的諺語俗語
- 新單位接收函怎麼寫
- 青島最好吃的火鍋店
- 腎虛吃什麼好適合腎虛的食療方
- 關於勵志教育格言有哪些
- 可轉換公司債是什麼意思
- 脂肪肝是怎麼回事_脂肪肝是一種什麼樣的病
- 鐵皮石斛種植技術有什麼
- 餐飲服務員辭職報告
- 關於文明禮儀的手抄報圖
- 崑崙關戰役的歷史背景介紹
- 形容心累的傷感短句子說說
- 怎麼判斷區域網中有無線路由器接入
- 關於幽默英語短文帶翻譯
- 二十年後回故鄉作文附評語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