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管理論文範文

  煤礦安全管理是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措施。搞好煤礦安全管理必須採用先進的安全管理理念和配套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煤礦安全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大資料下煤礦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安全管理是煤礦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對煤礦的安全生產與運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傳統的安全管理模式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諸多不足之處,大資料的出現對這些不足有良好的矯正作用。文章首先概述了大資料的概念以及意義,然後就如何在煤礦安全管理中應用大資料提出了幾點建議,包括轉變管理思維、落實重點管理、強化事故分析等。

  關鍵詞:煤礦;大資料;安全管理

  0引言

  安全工作是煤礦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它滲透於煤礦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如何有效增強煤礦的安全管理,是提升煤礦綜合管理水平,促進煤礦長遠發展的重要保證。資訊時代的到來對煤礦生產管理帶來了許多機遇與挑戰,不少煤礦已經投入資訊化建設之中,並未安全管理積累了海量的資料,如監測資料等。由於分析工具的不完善,這些資料並沒有得到充分地開發利用,因而其價值也並未完全實現。大資料的出現對解決此一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契機,筆者從此出發,就大資料助力煤礦安全管理做了相應的研究。

  1大資料的概述

  大資料是資訊科技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產物,它最早由美國資料科學家提出,後經由麥肯錫研究院發表的研究報告而盛行全球。大資料,顧名思義,以“大”為特徵,它強調資料的海量性,資料規模甚至了超過了傳統資料庫軟體的工作能力範圍,不得不依託於雲端計算來處理。總而言之,大資料有以下五個重要表徵:體量大、類別多、速度快、真實性高以及價值密度低[1]。大資料是大資料時代的資訊處理技術,它以雲端計算為基礎,將大量結構化、半結構化乃至非結構化的資料分佈到不同計算機構成的資訊資源池中,從而獲得分析與預測的結果。大資料相比於傳統的資訊處理技術而言,它有著多重價值。首先,大資料以海量的資料為基礎,這符合當前資訊時代資料爆炸的現狀,是應對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其次,大資料強調速度與價值,它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從而在無數的資料中挑選出最有價值的部分,也就是說大資料的洞察力是其存在的客觀依據;最後,大資料與雲端計算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隨著資訊時代的深入發展,它們已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一場商業與技術的雙重變革,大資料正是大資料時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2大資料應用於煤礦安全管理中的策略研究

  安全問題長期以來是制約我國煤礦發展的老大難問題,儘管2014年我國的煤炭百萬噸死亡人數比率已經下降到0.255,但相比於其他產煤大國如美國、澳大利亞等,仍然有不小的差距[2]。大資料的出現為煤礦加強安全管理提供了一個視窗和契機,並且煤礦資料本身也存在著體量大、變化快、價值密度低等大資料的特點,因而,將大資料應用於煤礦安全管理之中是必然之舉。

  2.1強化技術認知,轉變管理思維

  資訊化建設是煤礦為應對時代發展而採取的改革舉措,經過多年的努力,已取得初步成效,並誕生了大量的資料,諸如礦山地質資料、礦圖資料、環境監測數、視訊監控資料等,這些資料分結構化資料與非結構化資料兩種,其中非結構資料佔絕對主體。管理者必須轉變過往的管理思維,由抽樣分析轉變為全樣本資料分析。大資料以分析煤礦結構化以及非結構化的全體資料為工作內容,它相比於抽樣分析而言,儘管在資料的精確性上有所不如,但全面性大為增強,不僅如此,大資料還能發掘不同資料之間的關聯性,並有效地捕捉傳統分析工具中容易忽視的細節,從而逐步降低煤礦安全管理中的人為性錯誤。

  2.2落實重點管理,做到實時監測

  煤礦安全管理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它包含很多層面的內容,如安全作業制定的制定、礦工安全作業的培訓等等。面對如此複雜的管理內容,管理者要善於把握重點,如此才能做到高效管理,提升煤礦的安全水平。目前,隨著煤炭事業的不斷髮展與轉型,煤礦機械化與自動化程度與日俱增,甚至可以說,礦山裝置能否安全執行對煤礦的安全生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中,通常是在裝置出了問題之後再進行檢修,這不僅耽誤了煤炭的生產,還會給煤礦工人帶來安全風險。大資料則為化解此一難題提供了很好的契機,管理者可以在重點礦山裝置如礦井通風機上安裝遙感器,記錄並收集諸如風速、振幅等資料資訊,通過大資料對所有資料進行分析和對比,及時將異常現象呈現出來,從而儘早安排工作人員在故障發生之前就進行相應的檢修,降低裝置損失,提升安全效能。

  2.3強化事故分析,做好預先防範

  安全事故是煤礦開採中難以避免的現象,同時也是煤礦安全管理過程中所極力防範的現象。儘管,我國每年由於煤礦事故而死亡的人數已由2002年的7000餘人將至2014年的931人,但我國仍然是礦難死亡人數的主要國家之一,採礦事業仍然未脫去高危行業的帽子。事故分析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它能夠通過事故發生原因的追溯、相關責任人的懲辦來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但這種分析仍然是浮於表面的,它對安全管理的效用也十分有限。大資料的出現為事故分析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它能夠從資料分析的角度來重新找尋事故發生的規律、模式,從而為煤礦採取針對性的防範措施提供可靠的建議。就以瓦斯事故爆炸而言,傳統的事故原因分析大都從火源、甲烷濃度以及裝置、管理等要素入手,缺乏全面性與細緻性,有時候得出的結論也缺乏說服力。大資料則會全面收集瓦斯爆炸區域的所有資料,包括空氣引數、抽採引數等等,進而分析與推測,並形成相應的結論。這種事故分析方式更具科學性,對未來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更具指導性,是煤礦做好事故預先防範的基礎。

  3結語

  大資料時代的到來為各行各業的安全管理帶來了不小的機遇,煤礦事業也不例外。大資料在資料的收集、處理、分析上更具全面性,對於煤礦的安全管理也更為有效。因此,煤礦管理層應該從將大資料應用於煤礦的日常管理之中,從管理思維、管理重點以及事故分析三個層次做好相應的工作。

  參考文獻:

  [1]方巍,鄭玉,徐江.大資料:概念、技術及應用研究綜述[J].南京資訊工程大學學報,2014***05***:405-419.

  [2]胡英.大資料與煤礦安全生產淺析[J].現代工業經濟和資訊化,2015***21***:92-93.

  二:我國鄉鎮煤礦安全管理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摘要:我國鄉鎮煤礦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安全形勢相當嚴峻,安全管理存在不少問題。為此,從鄉鎮煤礦安全管理現狀入手,分析了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為提高鄉鎮煤礦安全管理水平,減少鄉鎮煤礦事故發生,完善鄉鎮煤礦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鄉鎮煤礦 安全管理 改進措施

  煤炭開採屬高危行業,煤礦是我國安全生產的重中之重,而鄉鎮煤礦安全又是煤礦行業的重中之重[1-3]。因此,通過研究鄉鎮煤礦的安全管理工作,對於促進煤礦安全生產,提高煤礦安全的總體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鄉鎮煤礦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1.1缺乏正確的安全理念

  安全理念包括核心安全理念、安全方針、安全使命、安全原則、安全願景、安全目標等內容。我國煤炭行業安全理念多半為盲目追求煤炭產量,“生產掛帥”取代“安全第一”,對煤炭安全工作缺乏重視,煤炭資源私挖濫採、破壞資源的現象嚴重,安全監管體制和法制不健全,煤炭百萬噸死亡率高居不下。我國鄉鎮煤礦星羅棋佈,點多面廣,大部分生產規模低於9萬t/a,煤礦企業的主體責任不強,缺乏正確的安全理念。煤礦工人多為當地農民工,文化程度較低,安全知識及安全技能缺乏,安全理念喪失,缺乏對礦井安全狀況的深刻了解,對煤礦企業責任感不強。更有甚者,部分煤礦企業主將煤礦實行託管或以包代管,對煤礦的安全形勢缺乏基本的認識,導致煤礦安全事故頻發。

  1.2缺少正常的安全投入

  我國鄉鎮煤礦的資金來源多為煤礦業主自籌,有的是一個業主,有的是合夥經營,總體來說,資金來源缺乏有力保障。在煤礦生產實踐中,部分煤礦企業主認為安全投入與經濟效益相互矛盾,安全投入無法正常予以保障。我國現階段煤礦安全准入條件較高,實現煤礦機械化、資訊化、標準化和自動化的安全投入需求也越來越大,此外,礦井的改擴建又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導致煤炭生產成本不斷增加,大部分礦井甚至入不敷出,給煤礦安全生產帶來了巨大隱患。我國煤炭企業安全投入欠賬巨大,僅國有煤礦安全欠賬便高達500多億元,2004年全國19.56億t煤產量中,約7.5億t煤的安全生產保障條件不足,45戶重點監控企業安全欠賬197.4億元,其中通風系統6***億元,瓦斯治理100.2億元,防滅火系統15.5億元,防塵系統4.5億元,水患防治12.6億元。對於鄉鎮煤礦而言,安全投入欠賬數額更大。

  1.3缺乏超前的預控管理

  相當一部分煤礦企業未建立超前的預控管理制度,煤礦企業領導僅僅注重煤炭產出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對於事故預防的重視程度不夠,主要表現為:①安全隱患不排查,煤礦企業主動排查治理安全隱患的積極性不高,對安全隱患排查弄虛作假、敷衍塞責,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工作不細緻,流於形式;②無法排查安全隱患,鄉鎮煤礦大部分缺乏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缺乏排查安全隱患的技術能力;③安全隱患未得到有效治理,安全隱患即便被排查出,也無法得到有效治理,即便被落實整改,也多半僅限於一般的安全隱患。總體來講,鄉鎮煤礦的安全隱患僅僅停留在排查階段,落實整改工作仍需大力開展。

  1.4缺少專業的技術力量

  我國鄉鎮煤礦基本處於山區,地理位置偏僻,工作、生活環境較差,難以吸引到技術水平較高的人才,技術人員的匱乏,已嚴重阻礙了煤礦企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煤礦效益急劇下滑,煤炭行業甚至被稱為“夕陽產業”,煤炭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我國相關煤礦法規要求:鄉鎮煤礦應配備“五職”礦長***礦長、安全副礦長、生產副礦長、技術副礦長、機電副礦長***,同時要求“五職”礦長具備煤礦安全生產相關專業中專以上學歷,具有3a以上井下工作經驗;應設定安全生產技術管理機構,配備的專業技術管理人員應具備相關專業中專以上學歷,其中採掘、機電、通風等專業每個專業不少於3人,地測專業不少於1人。眾多兼併重組煤礦面臨著專業管理人員的巨大缺口,對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而言,是一個巨大挑戰。由於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尤其在一線採煤工作面,具備掌握施工方案、識別重大危險源、熟練使用安全裝置能力的人員更為稀缺。

  1.5缺乏有序的管理環境

  我國鄉鎮煤礦內部管理大都為粗放式的管理模式,煤礦內部管理工作基本流於形式。煤礦企業決策層和管理層往往不注重培養企業安全文化,缺乏對管理方法的研究,更缺乏行之有效、可操作性的管理措施。由於缺乏標準化、定量化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導致安全事故頻發。我國煤礦安全監管機構權責不清、職權模糊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安全監察、監管部門的積極性,造成重複監管、過場監管或監管空白,尤其是鄉鎮煤礦,基層政府迫於完成相關的稅收任務,盲目加大對煤礦稅費的徵收,從而導致相當一部分煤礦完全忽視安全管理工作,一味地追求產出。

  2改進措施

  2.1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從鄉鎮煤礦發生的安全事故和存在的安全隱患來看,絕大多數都是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和人為因素造成的,為此,有必要組建一支高效的具有專業素質的安全管理隊伍,提高煤礦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提高員工的業務技能和安全素質。煤礦管理層應針對員工的年齡結構和自身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能培訓,全面提升員工的生產技能。加強煤礦與煤炭技術院校、設計院所的合作,提高煤礦的安全管理水平。2.2切實保障安全投入煤炭企業應嚴格按照“大中型煤礦高瓦斯、煤與瓦斯突出、災害嚴重礦井噸煤不低於15元、低瓦斯礦井噸煤不低於5元、露天礦噸煤不低於3元;小型煤礦高瓦斯、煤與瓦斯突出、災害嚴重礦井噸煤不低於10元、低瓦斯礦井噸煤不低於6元”的國家規定安排安全資金,完善防塵系統、灌漿系統和安全監測系統,購置行動式瓦斯斷電儀、自救器,完善相關的安全設施,加大安全培訓力度,使全礦的各項工作能夠在安全、穩定、和諧的環境中持續、高效運轉。運用科學的管理手段,保障安全投入使其與經濟效益成正比增長,最大限度發揮有限的人力、物力的作用,降低各類安全事故的經濟損失。

  2.3建立安全預控體系

  落實安全風險預控工作,加強安全投入,明確事故重點及應急措施[4]。應以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為基礎,以風險預控為核心,以不安全行為管控為重點,建立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制定針對性的管控標準和措施,達到“人、機、環、管”的最佳匹配,從而確保煤礦安全生產。通過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明確煤礦安全管理的物件和重點;通過保障機制,促進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和風險管控標準與措施的有效執行;通過危險源監測監控和風險預警,使危險源始終處於受控狀態。對於重要領域和關鍵崗位的工作人員,應加大安全預控管理力度。

  2.4完善外部監管模式

  目前,我國煤礦安全生產行政監管體制為雙重管理模式,造成了監管職能重複,應理順職責,破除責任推諉的局面。建議監察、監管與管理職能分離,煤礦管理工作由地方政府負責,煤礦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由國家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負責,建立真正獨立的、垂直的煤礦安全生產行政監管體系。國家監管在企業負責和地方管理的基礎上,與煤礦管理完全脫離,真正實現第三方監管,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專門對煤礦安全生產進行行政執法,從國家的高度監管煤礦企業和地方政府有關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的工作,嚴查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失職行為。轉變傳統的安全生產監管方式,創新監管方式和監管技術,注重從被動防範向源頭管理轉變,建立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從源頭上防止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從集中整治向規範化、制度化轉變,建立長效機制;實現從單向向雙向、強化基層轉變,充分調動煤礦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利用先進技術進行監管,將現代資訊科技運用於安全生產監管中,運用必要的檢測裝置和手段,準確及時的向社會發布相關資訊,提供必要的指導和諮詢。

  2.5加強安全文化建設

  在煤礦生產過程中,應加強員工觀念、心理、倫理、態度、情感、品行等深層次人文因素的培養,使全體員工樹立安全意識,營造安全生產氛圍,規範員工安全行為,培養良好的安全習慣。煤礦企業負責人應定期組織安全文化學習,開展以安全為主題的徵文、知識競賽等活動,對活動積極響應並在相關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員工給予適當的精神、物質獎勵,培養煤礦安全文化骨幹。結合國家每年安全生產月的相關工作,充分利用宣傳欄、網際網路、電話、QQ、微博、微信等方式宣傳煤礦安全文化理念,營造學習、踐行煤礦安全文化理念的良好氛圍。

  3結語

  鄉鎮煤礦是我國煤礦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梳理鄉鎮煤礦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並給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對於完善鄉鎮煤礦安全管理工作,預防和控制煤礦事故的發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春光.鄉鎮煤礦安全管理現狀及改進措施[J].露天採礦技術,2013***7***:89-90.

  [2]田水承,趙弘超,裴俊斌.煤礦安全管理問題分析與對策探討[J].煤礦現代化,2012***2***:79-81.

  [3]曾建榮,劉萍,劉勇.制度、執行、遵守———煤礦安全管理分析[J].煤炭技術,2009,28***5***:187-189.

  [4]景國勳.安全管理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