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文化體制改革過程中教育類出版社的發展戰略

  教育類出版社是專門編寫、出版教材和教育類圖書的單位,與我國教材、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絡。隨著教育體制改革中“減負”的一聲令下,教育類出版社朝野震動,緊接著教材放開、利潤限價,躺在教材出版行業這個暴利壟斷堡壘內的教育類出版社遇到了一次致命的打擊。2003年文化體制改革的推進使教育出版領域受到了更大的衝擊,教材教輔市場競爭激烈,很多教育類出版社在改制過程中沒能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舉步維艱每況愈下,致使出版物質量不斷下滑,全國尤其是中小學教材、教輔質量良莠不齊,很多省市和學校不知該如何選用教材,甚至出現了每年換用教材的怪異現象,讓老師、學生和家長無所適從,大大影響了我國中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所以,在文化體制改革過程中,教育類出版社該如何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從而成功完成轉企改制工作已迫在眉睫。

  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我社***是一家主要從事基礎教育教材和教育類圖書研究編寫、出版發行的大型專業出版社。建社以來,我社主持或參與擬定了2000年以前歷次中小學各科教學大綱,先後研究、編寫、出版了10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本文淺析了我社在轉企改制過程中的發展戰略,探尋文化體制改革過程中教育類出版社的改革之路,以保證更多高質量的教材和教育類圖書的出版,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2008年,為了能平穩地完成出版體制改革,在開始著手轉企改制工作之前,我社先後調研了在體制改革和產業發展方面做得較好的幾家地方出版集團,包括:完成改制並已整體上市的安徽出版集團,最早試行出版轉制的廣東出版集團,已完成改制並擬於近期上市的江西出版集團和湖南出版集團,以及在出版改革和多元化方面做得較好的重慶出版集團等。我社調研活動主要就出版社改革轉制過程中的流程、改革難點和對國家有關政策的把握情況進行了深入瞭解,重點是轉制過程中的資產授權、員工身份轉換、職工薪酬、離退休人員的待遇、資源整合等問題,以及轉制後出版集團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內部管理和運營機制、跨地區經營和多元化經營等問題。在調研方式上,除了聽取介紹、組織座談外,還到調研單位的工作流程、物流基地、發行公司、印刷基地、動漫創編基地、下屬出版社和多元化經營部門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小組根據調研結果撰寫了調研報告,為我社下一步的體制改革提供參考。我社在轉企改制過程中的所有步驟,都公開在社內資訊板上,供所有員工瀏覽思索和提出建議。

  為了進一步做好我社轉企改制工作,2010年1月11日至12日,我社召開了體制改革工作會議,社級領導成員、體制改革小組成員、各室處負責人、教材中心、電音O社領導班子成員及有關部門負責人蔘加了會議。會議就我社轉企改制工作的進行達成了以下共識:

  清產核資。在中介機構的幫助下,目前已完成固定資產清理工作,下一步將開展財務賬面核對工作。

  建立配套的社會保障和勞動人事關係制度。在諮詢公司的協助下,已完成基本情況摸底工作,正在進行機構和崗位設計工作。

  申請撤銷事業法人資質。

  重新進行企業法人資質登記。在隨後的轉企改制過程中,我社結合自身實際,制訂了科學的發展戰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加強宣傳與思想工作,建議通過各種途徑做好宣傳動員和思想工作。促進員工轉變觀念,增強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服務意識、成本意識、效率意識。同時,要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工會的作用,廣泛聽取員工意見,充分考慮與員工切身利益相關的重大事項,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尊重員工的合理訴求,確保轉企改制穩步推進。

  2.繼續強化主業,讓優勢成強勢;積極拓展副業,讓弱勢變優勢。要緊密圍繞中小學教材建設這個核心使命,研究一套、實驗一套、使用一套,不斷強化我社在中小學教材研究、編寫、編輯、出版領域的傳統優勢。

  要從國家巨集觀環境著眼,科學判斷行業發展趨勢,敏銳捕捉行業發展機遇,積極開闢新的業務領域,拓展新的經濟增長點。比如校外英語教材、對外漢語教材、網路中小學教材、創辦基礎教育試驗學校、版權許可開發等。

  3.加大科研工作投入力度,加快建立有利於優秀科研人才成長的制度環境。鼓勵各學科科研人員融入國內外學術主流,積極推薦、支援科研人員進入各級學術團體,增加我社在學術界的話語權;支援各學科開展國際與國內高層次學術交流活動,提高我社在課程教材研究領域的影響力。

  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與合作,鼓勵橫向聯合、科研課題聯合、教材編寫聯合。

  加大對科研工作的支援力度,完善科研考評制度與方法,營造有利於潛心科研的制度環境和激勵機制。

  支援掛靠學會舉辦全國性學術活動,加強各學會間的交流與合作。

  積極探索新的科研管理模式,研究科研促進教材建設的機制和方法。

  4.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著力培養各學科領軍人才。

  建立符合我社人力資源特點和業務特色的員工培訓體系,不斷提升員工的職業素質,增強員工的職業發展後勁。

  打破鐵飯碗,讓人員能進能出,能上能下,激發員工的潛能和活力。

  優先滿足某些重要業務領域、重要經濟增長點部門的人才需求,加大人才配備力度。

  5.建立科學合理、權責明晰、靈活高效的組織架構。根據我社實際,整合有關職能部門,推行“大部制”,降低協調、溝通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根據學科特點,適度整合有關編輯部門,避免分工過細,力量分散,從而不利於形成叢集效應。

  區別對待研究編寫和文字編輯兩種職能,建立不同的激勵和考評機制,以保證研究人員潛心研究,強化我社科研傳統。

  科學界定各崗位、各部門間的職責範圍,確保各盡其責,不缺位,不越位;合理劃分各層級之間的職權範圍,確保管理科學,不擅權,不濫權。

  6.理順業務關係,優化業務管理流程。賦予相關業務主體更多的自主權,縮短對市場需求的反應時間;積極探索單品種核算和專案制管理模式。

  7.繼續推進制度建設。要根據我社實際和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對現有規章制度進行梳理、修訂和完善,逐步建立與現代企業管理相適應的行政、運營、財務、資產、人力資源等管理制度。

  積極建立符合現代企業要求的績效考評制度,堅決打破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義和吃大鍋飯做法,確保收入與貢獻相匹配,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

  要維護制度的權威性,增強制度的執行力

  8.積極應對新媒體、新業態的挑戰。為了更好地應對出版行業網路化、電子化的趨勢,要進一步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加強出版資源立體化研究和探索,著力推進電子教材和網路教材的研發力度,積極搶佔教育出版制高點。

  9.充分開發和利用版權資源。儘快建立我社版權資源開發和利用的中長期規劃;繼續加強版權授權工作,積極探索與民營資本聯合開發、利用我社版權資源的新方式、新途徑,擴大我社版權資源的使用範圍,提升我社版權資源的品牌價值和經濟價值。

  在上述科學發展戰略的指導下,在各部門積極配合下,2010年底,我社完成了轉企改制工作,使改革既有利於保障員工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又有利於我社做強做大和長遠發展,為下一步“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的組建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文化體制改革的推進,對教育類出版社來說是一個機遇、也是個挑戰。出版社應著力促進教材出版向品種豐富、體系多樣、質量優良、價格合理、配套完整服務優秀的方向發展。教材選題內容充分體現系統性、準確性和實用性,加大教材開發的廣告度、深度,逐步在教材出版方面形成拳頭產品,逐漸形成本社教材內在的卓越品質,樹立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同時還應摒棄過去重教材、輕課外讀物的思路,加力出版關係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課外讀物。總之,教育類出版社應當在圖書的內容上用心創造和開發,尋找合適的出版方向,把握良機,乘勢發展,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與時俱進、解放思想、不斷創新,逐步形成多樣化、系列化、立體化和現代化的教育出版格局,走一條優質高效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在秉承過去六十年中形成的堅守社會責任、重視學術質量的優良傳統、發揚自身的特色與風格的同時,迅速增強現代出版企業所應有的機制、效率與活力,積極拓展視野,勇創國際一流,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加強中小學教材建設,為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科學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