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哲理的名人故事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要善於另闢蹊徑,如果只會踩著前人的足跡前進,是無法找到世外桃源的,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盧梭寬容的故事

  一個22歲的年輕人在訂婚大喜那天,他的女朋友卻牽著另一位年輕小夥兒的手對他說:“對不起,我覺得,我們在一起不會幸福。”正沉浸在幸福中的他呆若木雞,在親戚朋友詫異的目光中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整個小鎮都知道了他的事,年輕人決定逃離這個讓他覺得生活在羞辱中的小鎮。他發誓將來一定要風風光光地回到家鄉,找回自己丟失的尊嚴。

  果然,30年後,他已經成為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了。他的著作《懺悔錄》《社會契約論》《愛彌兒》在歐洲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他的名字——盧梭,享譽歐洲。在回到家鄉的第二天,有位老朋友問他:“你還記得艾麗爾嗎?”盧梭笑著說:“當然記得,她差一點兒做了我的新娘。”“當初她帶給了你莫大的羞辱,自己也沒有好下場,這些年來,一直生活在貧困潦倒之中,靠著親戚們的救濟艱難度日。上帝懲罰了她對你的背叛。”朋友對盧梭說。朋友本以為盧梭聽到當初背叛自己的人落個悲慘下場後會感到高興,然而盧梭卻對他說:“我很難過,上帝不應該懲罰她。我這裡有一些錢,請你轉交給她,不要告訴她是我給的,以免她以為我在羞辱她而拒絕。”

  “你真的對艾麗爾沒有絲毫的怨恨嗎?當初,她可是讓你丟盡了臉。”朋友用質疑的語氣問。

  “如果有怨恨,那也是30年以前的事兒,如果這些年我一直對她懷有怨恨,那我自己豈不是在怨恨中生活了30年,那對我有什麼好處呢?就像我提著一袋死老鼠去見你,那一路上聞著臭味的豈不是我?”

  2:明天照樣會有報紙

  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是世界現代電影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導演之一。1947年,他執導的電影《開往印度的船》殺青後,出道不久的伯格曼自以為是,感覺良好,認定這必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傑作。他甚至狂妄地說:“不準剪掉其中任何一尺。”並且連試映都沒舉行,就匆忙地首映。結果讓他後悔莫及,拷貝出了重大事故,首映徹底失敗。

  伯格曼借酒澆愁,不省人事,第二天他在一幢公寓的臺階上醒來,看著報紙上的影評,痛心疾首。就在此時,他的朋友笑容可掬地出現了,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話:“明天照樣會有報紙。”這是一種標準的西方式幽默。

  此話給伯格曼深深安慰。明天照樣會有報紙,冷言譏語很快都會過去的,你應爭取在明天的報紙上寫下最新最美的內容。伯格曼從失敗中認清了自己。在下一部電影的製作中,他表現得十分勤勉,只要有空就去錄音部門和沖印廠,學會了與錄音、衝片、印片有關的一切,還學會了攝影機與鏡頭的知識。一代電影大師就這樣邁上了成功之路。

  3:裴勇俊的成長故事

  有一個韓國男孩,兩次參加高考,兩次落榜。萬念俱灰之際,想起有人說他長了一張明星臉,覺得可以去演藝圈試試。

  通過自己的努力,他進入了一家電影公司,他對老闆說:“我想當個電影演員。”

  老闆說:“你要先弄清電影行業是個怎樣的世界才行,先從幕後做起吧。”

  於是,他先後就職於企劃室、演出部、製作部,漸漸地對電影有了深入認識。

  一晃兩年過去了,他忍不住再次找到老闆:“我要演戲,哪怕跑跑龍套。”

  老闆沒有答應,理由是他不懂得表演。他心裡明白,其實是不給機會,因為競爭太激烈了,還輪不到他。他意識到,與其無謂地空等下去,還不如邊“充電”邊等待。

  恰好一位朋友認識演藝培訓班的人,人家答應讓他旁聽。進入培訓班後,他是學習最刻苦的一個,經常練習到深夜。母親心疼他,覺得他每天熬夜卻賺不到錢,勸他不如放棄算了。他安慰母親,說已經有人聯絡他拍戲了,但他還沒做好準備,所以婉拒了。其實,真實的情況是,不少同學陸續接到演戲合約,但他一直無人問津。

  不久,培訓班因為經營不善被迫關門,眾人紛紛散去,唯獨他仍然在空蕩蕩的練習室內,每天揣摩、練習著不同角色。

  有一天,他跟一個功夫很好的朋友練習武術,摔得鼻青臉腫。朋友不解地問:“你進入這個行業時間也不短了,連個小配角也沒演過,還這麼拼命幹嗎?”

  他堅定地回答:“這條路是我自己選的,我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可你能等來機會嗎?”

  他沉吟片刻,說:“我沒有什麼背景,機會於我真的很難得。所以,我必須做一個像便利商店的人,能夠隨時做到導演所要的,這樣才不怕等不到機會。”

  多年後的今天,他成了亞洲最具人氣的明星,他叫裴勇俊。“做個像便利店一樣的人”,成了他面對媒體時常唸叨的座右銘。

  
的人還:

1.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2.名人哲理故事

3.關於名人的哲理故事

4.短篇的名人哲理小故事

5.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