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育論文範文

  在物理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才能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提高學生素質,實施教育目標。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論高中物理教學與素質教育》

  摘要:素質教育主要包括品德素質、智慧素質、身體素質和專業美感素質,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創造力。創造力包含了許多非智力因素,如個性和獨立性等等。一個智商很高的人,可能是依賴性很強、性格很脆弱的人。但一個創造力很強的人,必須有獨到見解,在困難面前百折不撓的人,同時還應該具有很強的記憶力、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觀察力、清晰的判斷力。素質教育是一種教育思想,這種思想是在人的遺傳素質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人的素養,以達到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 素質教育

  在物理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才能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提高學生素質,實施教育目標。

  1 如何進行物理學科的創新教育

  開展創新教育,發展學生的創造力,這是物理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需要。創新教育是應用創造學原理與方法組織教學,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以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創造型人才的教育。在物理教學中必須嚴密組織學生進行發明創造的思維訓練,培養獨立創造的個性品質。創新教育的核心是發展創造性智力,所謂創造性智力是能夠產生創造機智,發展創造效能的智力。為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智力,在物理教學中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

  1.1培養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和正確人生觀,激發學生為現代化而創造的動機。中外傑出的物理學家在科學的崎嶇道路上登攀,為祖國為人民做出貢獻的思想和行為是青年學生的光輝榜樣,通過介紹這些科學家的業績,激發學生為祖國而創造的熱情。在傳授物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充分利用物理知識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潛能的充分開發。把知識能力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去創造財富,產生價值。

  1.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積累和表達的前提。培養創造觀察,在物理這門學科中顯得尤為突出。由於物理變化中常常同時出現多種現象,有的瞬息即逝,所以要求學生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俄國傑出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就是從深入地觀察唾液分泌等現象入手,創造了高階神經活動學說。英國細菌學家費萊明1928年通過非常細緻的觀察,發現了毒黴素等重大科學成就,這些都足以說明觀察在科學研究、科學創造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努力提倡師生平等,允許學生提出與教師相反的想法和問題,鼓勵學生超過教師思維軌道的有價值的思維活動。讓學生敢於質疑,不管是書本上的或是教師所得出的結論,還是實驗過程中所出現的現象。“疑者、覺悟之機也”,善於存疑才能產生探究的動力,這不僅可以加深理解,增進鞏固,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創造性,甚至做出新的發現。所以,物理實驗的每一步都要啟發學生進行觀察。

  1.3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思維能力是思維的高階形式。創新思維的潛能人皆有之,只是在表現程度上有高低,對於一般人來講,創新思維能力就是:“自我實現”或稱“自我開發”的能力。只要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思考,解決了本人以前未能解決的問題,就是創新思維能力的表現。教師在所教學科中,根據所授課題,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問題,使課堂上充滿積極的創新氣氛,便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是擴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的綜合,在物理教學中經常進行這樣的思維的擴散與集中訓練,如組織一些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答,這些訓練並不是一味追求“多”,重要的是訓練學生多“思”,鼓勵學生進行多方位發散、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論證,使學生的思維水平逐漸由低階向高階發展。

  1.4培養創造型的學習能力

  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方法確定實際的步驟,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學習方法對路,學生的受益將和努力程度成正比。重視培養創造型學習方法和策略,訓練獨立獲取知識的技能、技巧。一位科學家曾精闢地指出:“未來的文盲將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一些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缺乏思維能力的人。”因此,我們在物理教學中不僅要重視教法的研究,更要注重學法的探討。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也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過程。

  2 物理素質教育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物理創造教育目標:不側重於促進和儲存知識,而重在向學生提供有助於創造力開發的教育和指導,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從中小學教育來看,應試教育留下了許多難以根除的遺留問題,從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觀點來看,在教育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2.1“學多悟少”和“學少悟多”

  在全面加強素質教育的今天,在物理素質教育中我們應該借鑑美國的教育,激發學生自覺自願進行自我素質的提高,成為有潛在發展能力、人格完善、具有個性、創造力的學生。

  2.2“智商”與“情商”

  進行素質教育,不僅要重視智力因素,而且要重視非智力因素,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求知慾望、頑強的意志和積極性等。使他們在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上達到和諧統一。

  2.3“減負”

  今年年初,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門採取有效措施,儘快改變學生負擔過重的狀況。從不同的角度看“減負”的“負”有三層含義:一是“學多悟少”的“負”,叫“負重”;二是外部壓力造成的“負”,叫“負荷”;三是被動承擔的 “負”,叫“負擔”。在培養創造力的總原則下開發智力,是減輕學生“學多悟少”的“負重”的有效方法;而加大情商***EQ***教育的投入則是減輕“負荷”的有效手段。當外部壓力造成的“負”超過了自身的承受力,就成了超負荷執行。電視裡曾報道過學生殘害親生母親的事情,這是超負荷執行的結果。此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針對學習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教學規劃都是“減負”的有效措施。當實施“減負”以後,有些地方出現了學生覺得無聊,家長感到無奈,老師感覺手足無措的現象。事實上,“減負”只是手段,是教育改革的切入點,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突破點,“減負”後,還應該開展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來豐富學生的生活。如科學制作,它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動手製作科技製品,培養學生手腦並用的創造能力。

  2.4“基礎知識”和“創造力”

  基礎知識是進行科學創造的基礎。因此,要想發展創造力就必須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熟”、運用“活”。

  以上從兩個方面談了物理素質教育的問題,這是物理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重大課題,今後還需要努力地探討,不斷培養出滿足社會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素質教育逐步走向成熟。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