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農村建設毛概論文

  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久而深刻的命題,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決定,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內容的新農村建設戰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新農村建設》

  【摘要】探討了新農村的城鎮化建設,從新農村建設的生態系統、新農村鄉村景觀、新農村旅遊景觀建設等多個方面研究了新農村的建設,分析了新農村的經濟發展,從而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關鍵詞】城市,新農村,經濟,生態系統

  中圖分類號:S89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目標,具體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即要求在一定時期內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目標的一種社會狀態。新農村建設目標的提出,為農村發展指明瞭戰略方向,但就實踐來看,存在推進速度過慢、建設質量極低、形式化現象突出、資金浪費驚人等問題,全國多數地方基本處於探索之中。

  一、新農村城鎮化建設

  城市有城市的歷史與功能,所以形成城市的肌理和佈局方式,鄉村有鄉村的歷史與功能,因此形成鄉村的佈局模式,同樣是鮮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新農村建設中,不能照搬城市的建築形式、街道佈局、河道處理方式,防止出現類似城市的美化運動。長期從事城市與國土及景觀規劃的北京大學教授俞孔堅,從1997年就呼籲在城市化和城鎮建設中應避免形式主義的“城市化妝行為”,專門輯文呼籲警惕暴發戶意識下城市美化運動。在前不久的中國21世紀城鎮化發展戰略論壇上,俞孔堅提醒人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很可能被部分急於追求政績的鄉鎮幹部簡單理解為寬馬路,大洋房,這可能給五千年的中國鄉村大地的生態和鄉土遺產景觀帶來不可逆的“破壞性建設”。人們的目標應該是把城市建成生態化、人性化的宜居城市,而不是把鄉村建成城市。城鎮內有完善的商業、文化、教育設施,便利的、合理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配置有效地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完善的醫療衛生、教育體系、勞動保障等都可以有效地惠及每一位農民,從而大幅度地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就業能力以及人口素質。讓一切最生動活潑的城市生活的優點和美麗、愉快的鄉村環境和諧的組合在一起,實現城鄉一體化。

  二、新農村旅遊與休閒產業和園林景觀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農業從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延伸,於是開始發展觀光農業和休閒農業。農業旅遊與休閒產業將成為發展前景良好的新興產業之一。

  1、新農村建設的生態系統

  在鄉村裡,有限的資源特別是土地和水、林地資源,幾千年不斷地開墾,使中國土地生態異常脆弱,自然災害頻繁。歷史上,因自然災害而流離失所的鄉民往往是社會不安定因素,而城鎮化對土地的侵佔又將使這種人地關係矛盾更加突出。中國廣大鄉村在漫長的人地共生體的互動和演化過程中,生態安全格局往往和鄉土文化遺產景觀相疊加而存在,如村落背後的“龍山”,村落前面和邊上的“風水池”和“水口”,都是關鍵的生態景觀,也是村落民間信仰的重要依託,因而往往得到時代村民的保護。所謂生態安全格局,是指對維護生態過程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關鍵意義的景觀元素、空間位置和聯絡,包括連續完整的山水格局、溼地系統、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態、綠道體系,以及中國過去已經建立的防護林體系等。它是一個多層次的、連續完整的網路。中國鄉村的山水格局、生態景觀、鄉土文化遺產和草根信仰體系,是中國鄉土聚落天地人神和諧的基礎。

  2、新農村鄉村景觀

  鄉村景觀是具有特定景觀行為、形態、內涵和過程的景觀型別,是聚落形態由分散的農舍到提供生產和生活服務功能的集鎮代表的地區,是土地利用以粗放型為特徵、人口密度較小、具有明顯田園特徵的景觀區域。根據多學科的綜合觀點,從空間分佈和時間演進的角度看,鄉村景觀是一種格局,是歷史過程中不同文化時期人類對於自然環境干擾的記錄,一方面反映著現階段人類對環境的干擾;另一方面其年代久遠,也是人類景觀中最具歷史價值的遺產。景觀包括以農業為主的生產景觀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觀以及特有的田園文化特徵和田園生活方式。因此,鄉村景觀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分層次、分型別、分階段逐步實施。

  新農村經濟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機械化程度過低嚴重製約著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新農村生產目標難以實現。

  當前,我國農村現代化進展十分緩慢,主要表現為:第一,機械化作業程度低,尤其是我國南方的山區與丘區,農村機械化水平十分低下,幾千年的簡單人工勞作仍然是普遍現象。第二,現代智慧設施農業還處於“表演”階段。儘管現代農業的智慧化設施在一些地方出現,但多數是“表演性”農業設施,投入大,產出小,市場化執行難以為繼。高階農業智慧設施專案更是政府示範專案,經濟效益差,無法市場化運作。

  2、農業天生弱質的地位未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業增收效應弱化一再表明新農村建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制度障礙。

  近年來,農村生活已越來越寬裕,但城鄉差距仍然相當大,而農民主要收入基本來自於非農產業。2011年,筆者進行過廣泛調查,結果表明,在我國丘區與山區農村,80%的家庭收入主要來自於工業、建築業、服務業以及政府轉移支付,僅僅20%左右的收入來自農業本身。筆者對四川與重慶進行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在人均年入上的差距仍然很大。首先表現為城鄉收入差距大。農民年收入在2萬元以下的佔了82.2%,僅有17.8%的農村居民年收入能上2萬元;而城鎮有94.3%的居民年收入超過了2萬元,只有極少數人在2萬元以下。其次是城鄉居民收入結構呈現明顯的差異性。農村居民的主要收入來自出售農產品、經營***販賣***各種商品、受僱傭為他人提供臨時勞務所得收入以及固定工資***如表1***。從表1可以看出農村居民收入大多不穩定,擁有固定收入的人很少,只佔了12.2%;而城鎮居民中有80.3%的人主要收入來自固定工資,二者之間的差異顯示出城鎮居民比農村居民擁有更多的固定收入。

  3、政府專案調控的非科學性導致建設時序等一系列嚴重問題,新農村建設資金嚴重浪費。

  中央以及省級政府對於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取向得民心順民意,但是在具體的制度設計,尤其是專案資金安排的先後順序上,存在嚴重問題。中央向農村投入了大量資金,包括基礎設施、農業水利、國土整治、退耕還林、農業補貼、農民社保與救濟等。但是,有些專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尤其是在縣級以下政府落實過程中,出現了巨大浪費。這種浪費,源於上級政府專案調控方式存在的嚴重弊端。

  四、科學推進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對策思考。

  1、科學規劃是新農村建設取得成功的前置條件。

  2、合理安排新村建設示範點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環節。

  3、培育新型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重中之重。

  4、公共服務建設是新農村建設不可或缺的硬核。

  5、新農村綜合體是新農村建設的一種新型載體。

  總結

  新農村建設是目前我國農村建設的新趨勢,是農村響應國家號召所做的努力,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策略。新農村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間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治安問題就是其中一個。眾所周知,農村治安差是影響農村建設的重要因素。我國新農村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解決農村治安差的現狀,保障農民生產和生活安康。治安問題是農村建設中的一大問題,它的解決需要國家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因此,研究新農村建設中治安問題的解決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俞孔堅,警惕和防止“新農村”名義下的破壞性建設—關於保護和鞏固和諧社會根基的兩個建議[N].科學時報,2006-03-29。

  [2]俞孔堅,李迪華,韓西麗。新農村建設規劃與城市擴張的景觀安全格局途徑—以馬崗村為例[J].城市規劃學刊,2006***5***:38-45。

  [3]張建華,陳火英。探索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鄉村景觀建設[J].建築時報,2005***2***:61-62。

  [4]楊雲峰,沈實現。城郊村鎮的規劃與發展[J].山西建築,2005,31***23***:19-20。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