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城鄉一體化探討論文

  《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今後一段時期我市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目標和任務,內容系統全面、措施切實可行,是指導我市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綱領性檔案,各地要抓好貫徹落實。 以下是小編為打擊精心準備的: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城鄉一體化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城鄉一體化探討全文如下:

  摘要:從改革開放至今的三十多年,我國在改革開放後在各個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城鎮化戰略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總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城鎮化程序與城市建設在這三十多年間也取得非常顯著成就。但是過去的城鎮化改革中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同時這些問題發展至今也變得越來越尖銳,我們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來調整發展方向,解決社會問題,讓城鎮化的發展更加健康。

  關鍵詞: 城鎮化、城鄉一體化、改革、規劃

  一、 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容與意義

  從改革開放至今的三十多年,我國在改革開放後在各個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過改革開放,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得到了新的生機活力,得到了自我完善和發展,我國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明顯提高,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水平。其中,城鎮化戰略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總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城鎮化程序與城市建設在這三十多年間也取得非常顯著成就。

  30多年來我國城鎮化發展的成功實踐表明,城鎮化的健康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歷史性戰略任務,也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保證,要繼續堅持把城鎮化作為國家發展戰略不動搖。城鎮化的發展正在對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不過,城鎮化在改革開放的推動力作用下的發展至今,雖然已經取得了飛速的進步,想要在新機遇和新挑戰並存的新時期繼續以健康穩進的狀態向前推進,我們必須認識到過去的城鎮化改革中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同時這些問題發展至今也變得越來越尖銳,我們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來調整發展方向,解決社會問題,讓城鎮化的發展更加健康。

  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中,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問題: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指導思想;二、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三、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五、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六、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

  七、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八、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九、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全面深化改革論文十、強化權力執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十一、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十二、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十三、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十四、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十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十六、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其中,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對於城鎮化的新要求、新方向,是對於城鎮化如何深化改革的決定,而其他的決定其實在某些層面上也是與城鄉發展密不可分的。經濟、文化、生態等方面都是在健全城鄉一體化過程中需要我們踐行的。

  首先,我們知道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所以要想讓城鄉發展,必須掃除這個障礙,健全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程序、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黨中央對於城鄉一體化的改革提出了這樣一些要求:1.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2.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3.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4.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這是對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做出的頂層設計,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確立了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對於這些要求和方向指導,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認識。

  二、 城鄉一體化的改革

  2.1 城鄉一體化的問題

  城鄉一體化,就是指“城市與鄉村是一個整體,城鄉經濟、社會、文化相互滲透、高度依賴,城鄉的地位相同,但各自承擔的功能不同,其實質在於城鄉之間生產要素的自由流轉,在互補性基礎上,實現資源共享和合理配置”“城鄉一體化的出發點在於城、鄉兩方面都發展,並非只強調鄉村向城市靠攏,或是城市向鄉村靠攏”。

  現階段來看,城鄉一體化中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規劃佈局不夠合理。很多的小城鎮和農村地區在初步建設中並沒有引入合理規劃的概念,很多村鎮都是在初期自然生長與發展,然而其發展現狀與現在的人口數量和現在人們對於日常生活的需求已經不相適應了。這樣會導致鄉村的發展後勁不足,村鎮地區缺少對人們的吸引力,人們會更多地選擇現代化的城市去生活,出現空心村現象,農村地區老齡化嚴重。

  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近年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雖不斷改善,但相對於城鎮,農村的供水、供電、交通道路、通訊網路、商業網點、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與維護還滯後,生態環境保護亟需加強。尤其是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農村保障房建設、生活汙水治理率、外來務工人員住房建設等方面差距較大。

  社會保障與社會管理不完善。現階段來看,農村居民享受的社會保障與城市和居民還是有差距,農民養老、醫療等享受標準和城鎮居民相比較低,同時覆蓋範圍不全。社會管理上,城鄉居民之間、各個階層的居民之間不夠融合,存在對立歧視的現象。

  對城鄉一體化盲目的崇拜和嚮往。盲目地克隆發展好的小城鎮,盲目地以大城市為模板,而忽視了自身擁有的經濟基礎,從而出現脫離本地城鎮的現狀。而且因為小城鎮擴張規模過快和過快的發展速度,使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和大型的工業區出現了超規模建設的情況。而周邊的鄉村區域由於沒有充足的資金,基礎裝置、醫療設施等都不齊全,從而造成了城鎮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合理的後果。

  盲目地追求現代美。在建設美麗鄉鎮的過程中,不在意城鎮自身具有的特色,忽視對其特色的保護,而一味地啟用模式化的規劃方式。最終,出現使城鎮的生態惡化、破壞城鎮可持續發展的平衡和城鎮經濟發展不協調等諸多問題,進而失去了城鎮獨有的魅力和特色。

  2.1 如何深化城鄉一體化的改革

  針對現階段城鄉一體化中存在的問題,我認為深化改革中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立足長遠,科學規劃佈局。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社會結構,使得長期以來建設規劃重點都放在城市,農村的建設規劃要麼處於缺失狀態,農民建房及基礎設施建設盲目而無序,要麼就是照搬城市規劃,群眾難接受,執行困難。所以我們要把制訂科學的農村發展規劃作為著手解決的首要問題。從大範圍的區域規劃到城市規劃再到村鎮規劃,都應該做到一體化,將城市與村鎮的發展規劃看作一個整體,將科學的規劃理念引入小城鎮規劃和鄉村規劃中,減少發展過程中的不必要的浪費以及避免追求發展的短期效果而沒有預估到未來的發展狀態。

  其次,細化農村規劃方案,具體到每個村、每個點,根據村莊地形地貌和自然條件,體現差異性,隨勢改造,就勢而為,不要搞成整齊劃一、千篇一律,使村莊既融入整體大環境,又形成特色小氣候,使農村與城市長期共存、功能與特色互補。同時在規劃與建設過程中應該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讓大家自主參與,這樣才能到達“千村千面”,每個村莊都有其特色和獨特的吸引力,同時也會是最適合當地氣候與居民需求的。

  然後,建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建立統一的社保機構,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提升統籌層次,將農民逐漸納入到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統一的基本公共服務,逐步實施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

  最後,應該實現各個階層混居,打破居住隔離。無論是在城市中的城中村,城市邊緣的城鄉結合部,現狀都是社會隔離現象嚴重的區域。各個階層的居民缺少對對方的理解,同時外來人員缺少歸屬感以及社會認同,這些導致的社會隔離現象容易變成社會不穩定的因素。所以,我們應該關注這些群體,使所有人都能夠有社會歸屬感,同時為了階層間的良性互動搭建公共平臺,消除階層對立的現象。
 

  參考文獻:

  [1] 姜麗萍. 城鄉一體化背景下三農問題全面深化改革問題. 科學導報, 2014,***17***:147.

  [2] 運寧. 統籌謀劃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改革與開放,2015,***4***:56-57.

  [3] 張迪, 孫文佳, 王坦.基於城鄉一體化理念的小城鎮生態規劃研究. 江西建材,2015,***3***:27.

  [4] 沈均達.以城鎮化為引領 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新農村,2015,***01***:13-15.

  [5] 景普秋,張復明.城鄉一體化研究的進展與動態. 城市規劃,2003,***06***: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