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中的創新教育淺探論文

  小學數學學科作為一門重要小學學習科目,其知識很多都需要學生去思維和探索,對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創新意識的培養都有著很大的幫助,那麼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過程中如何落實創新教育的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淺探》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是新世紀的主旋律,創新教育成了時代的最強音。新課程教學的實施者,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己任。所以在新時期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端正教學理念,調整教學方法,滿足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

  關鍵詞:創新教育 數學課堂 創新意識 創新思維

  創新是一個民族日益進步的靈魂。當今世界正在邁入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進步離不開人才的培養,而我們培養人才的一個基本方向就是培養創新型人才,所以發展創新教育是新時期教育的一個主要發展目標。所謂創新教育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向學生傳遞知識之外,還要培養學生髮現新問題、產生新思維、提煉新方法的能力。

  小學數學學科作為一門重要小學學習科目,其知識很多都需要學生去思維和探索,對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創新意識的培養都有著很大的幫助,那麼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過程中如何落實創新教育的要求呢?下面我談一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教師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說的太多、講的太多也做得太多,所以它往往成為教師“壟斷”的課堂,教學成了“滿堂灌”,教育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升學、為了考試分數,導致學生除了做題,什麼都沒有收穫到,這與新課改下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大相徑庭的。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對於教師和學生在學校教學中的角色進行了重新的、明確的定位,即新課改下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教師教學過程中的教是圍繞著學生的學全面展開的,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領者、設計者、合作者。這一要求的變化意味著教師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要仔細研讀課程標準和教學指導綱要,明確自己的定位,這樣教學的針對性才會更強。同時,教師要認真地研讀學生,要把學生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積極探究,這樣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才能夠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才能夠不斷地提升。

  二、靈活地應用教材,切實培養學生能力

  學以致用是現在教學的一個基本理念,我們引導學生去學習知識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就是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現。同時,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也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和價值所在,這樣為他們主動學習提供動力,也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靈活地應用教材,服務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數學情境的開發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關注數學情境的開發。在對教材的開發中應注意:***1***儘可能地恢復數學原本的樣子。***2***儘可能實現有趣、富有挑戰性。***3***情境的出示不是教學目的因而不宜過分複雜,以免擾亂學生思維。

  ***二***教學過程的開發

  教材中有的結論,只有很簡單的過程,我們應對其進行適度的過程開發,以展現其豐富的過程。

  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書上的概括性語言:“三條線段首尾相連組成的封閉圖形。”學生對這種抽象的本質屬性的理解是有困難的,我們可以先引導學生用火柴棒或者小棍組成三角形至少要用幾支火柴?板書:“三根火柴棒首尾相接――三角形。”又問:“根據剛才的擺法,你能畫出一個三角形嗎?說說怎樣畫的?”板書:“三條線段――首尾相接――三角形。”然後給出書中三角形的概念,這樣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學生既認識了三角形的特徵,又使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以及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

  ***三***應用價值的開發

  充分揭示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能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需要數學,從而加深對數學的情感。教學時,我們應對社會資源、自然資源等從數學角度予以開發,加強學科間的整合。如:把“體育彩票”拿來進行討論其可能性;將家庭裝修用來進行有關面積問題的討論;將家庭開支進行統計以便進行勤儉節約等的教育;汽車的行程表為何能顯示出汽車所走的公里數……開發出這些形象、具體、生動、讓學生覺得親切的事例。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使用。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熱愛。

  三、頑強的意志,堅定的自信心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必須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頑強進取,知難而進。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身上就有那麼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兒。他們敢想、敢問、敢做,但是不可避免的,受某些不良的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也使得他們中部分人有股“嬌氣”,受不得挫折和失敗。

  用古人求學的事蹟影響他們: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用名人學習中受挫的事蹟激勵學生,愛迪生、華羅庚、陳景潤……多少次的失敗沒有擊垮他們,反而使他們更加堅強,更加奮發,從而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這些感人的事蹟,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來,能讓學生正確地對待學習中的困難。培養了學生刻苦學習的意志。

  另外,有意提供獨立活動的機會,真正地讓學生去面對困難、解決困難,是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人格的一個必要的方法。對於活動中的成功,教師要給予充分的鼓勵,引導學生總結經驗,激勵他們向更高的目標努力;而對於活動中的失敗,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出原因、分析原因,更要理解、鼓勵他們:“就是跌倒幾千次,只要站起來的就都是英雄!”

  四、充分的合作精神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創造性,在學生的學習探索過程中,通過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適時有效地節餘引導和幫助。”合作學習是具有時代精神的嶄新的教學思想,因而充分的合作精神是學生創新人格必備的要素。

  例如,在進行實踐活動“統計”的教學時,教師最後設計的活動環節是給學生一張表格。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對某一種情況進行統計,可以自由地下去調查瞭解。

  總之,創新教育需要我們學習教育新理念、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創新意識,用創新思維去面對教學。“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春風已經吹遍了大江南北,讓我們從基礎抓起、從現在做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膽嘗試、積極探索,在數學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