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復讀有用嗎利弊分析

  高考的失敗,帶給我們數不盡的打擊,可是既然已經成為了事實,悔恨還有何用?這時很多考生就會選擇復讀。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復讀的利弊,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復讀的利弊

  高考落榜,多麼沉重的打擊,很多發揮失常的學子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有的人沒被擊倒,而且依然會堅持自己夢中的大學,也許我們會選擇復讀,復讀了,它的好處和壞處是均等的,通過復讀的利弊分析,我們也許會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利:如前所說,時間多了,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才會在下一次的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溫故而知新的道理大家都懂,面對以前曾經學習過的知識,當我們重新面對的時候,操作起來會更加的得心應手,這也是復讀最大的一個有利因素。

  另外的我們可以重新選取一所更好的中學,因為一次的失利也許環境起著很重要的因素,重新給自己一次機會,重新挑戰一次困難。當我們處於一個學習氛圍更加濃烈的環境當中,我們會認真的靜下心來,集中注意力的去投入到學習中。在一個充滿吵鬧的環境中學習,和一個安靜的環境中學習,效果會相差很多。

  弊:浪費了多一年,也許我們不復讀會有更好的選擇。選擇了復讀同時會失去另外一些機會,一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一年裡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學習很多專業的技能,對於急於工作的朋友來說,復讀不會是一個好的選擇,這一年中,我們會學習到很多有用的實用本領,而並非書本上那些欠缺實際作用的理論。

  會承受著很多的壓力。這個壓力主要還是源自於我們的內心,因為如果和比我們小一歲的同學一起學習的時候,也許會遭受到同學的非議,這個時候我們會有不好的負面情緒,當然很多時候這種非議是不存在的,可是這個時候我們自身的就會為自己加上無形的負擔,“已經復讀了一年,如果再考不好,那麼所投入的時間與金錢,是不是也都浪費了?"這個問題或多或少的都會困惑我們,也是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因素。

  其次高考正在改革;高考必須現在就改,這是不可逆轉的。2015年的高考改革,內容多於形式,基本不涉及高考科目的增減、高考各科權重的變化。但是,高考內容要做重大修改:傳統文化納入語文政治;理化生更重實驗;英語語法淡化;數學關注應用;歷史注重事件;地理關注環境、資源、領土等等。能準確把握高考改革方向的老師,才是值得你信任的。否則,你的方向錯誤,將一事無成。

  高考之後要不要復讀

  “非名校不讀”

  隨著就業形勢的嚴峻,廣大家長和考生不再是簡單的追求只考上大學,而是在追求上“好大學”。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小夥伴,曾經都有一個名校夢,在他們的世界裡,考名校似乎是他們的唯一選擇。在眾多的復讀生中,有不少考生因幾分之差與名校失之交臂,就想上清華、北大,別的學校根本不考慮。

  “我就想上清華,別的學校根本不考慮。”考生小張從高中開始就把考上清華列為自己的目標,在填志願的時候也只填了清華一所學校。成績公佈後小張與心儀的大學擦肩而過。這些考生對結果心存不甘,很想通過一年的努力拼搏,爭取明年考上理想的大學。還有一些平時學習成績不錯的考生,認為在這次考試中自己發揮失常,從而選擇復讀。

  復讀有風險有代價

  復讀不是重啟,不是按一下Restart那麼簡單,復讀不只是知識的重複,更是對習慣和耐力的挑戰。

  有許多成績低的考生認為再拼一年,以前學過的知識又鞏固了一遍,再加上不漲多少分誓不罷休的決心,第二年一定會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的。其實,高考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察,也可以說是對學生12年學習能力的檢驗。復讀不只是知識的重複更是對習慣和耐力的挑戰 。知識上的漏洞就不是高三一年形成的,學習習慣、耐力、規律也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都會有30%的學子,在複習的一年,並沒有考上真正想要的大學。復讀之路充滿艱辛,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挺過來。每年都有一些復讀考生參加高考,成績反而下滑,被錄取的高校感覺還不如上一年,白白浪費一年寶貴的時間。

  考大學不是終點

  記得在高中的時候,老師總會說:熬過了高中三年,大學就解放了。相信上過大學的學生,都會知道被老師給“騙”了,當然這也算是善意的謊言,老師也是為了激勵學生考上更理想的大學。

  所以,如果你考上了自己滿意的大學,也不要認為解放了,大學只是一個新的開始,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大學四年時光,你的未來也許還不如沒有考上大學更有未來。

  高考復讀成功五大寶典

  “針對性學習”是復讀的關鍵

  因為層次不同,復讀生起點也不一樣。如何在復讀路上對症下藥,達到最好的復讀效果尤為重要。針對不同學生進行了分析:

  600分考生“放低心態”:除發揮不好的偶然因素外,也暴露出知識漏洞、答題技巧等問題。復讀中要有平常心,能正確認識不足。

  500分考生“查遺補漏”:500分至600分的考生知識漏洞多,卻容易滿足目前的成績。要查遺補漏、夯實基礎,然後拔高訓練。

  400分考生“按部就班”虛心學:400分至500分的考生,重點是學好基礎知識,通過強化訓練提高理解、運用能力。

  300分考生要從頭學:300分到400分的考生,要摒棄自暴自棄的心理和不良的學習習慣、態度,同時要有足夠的決心和信心。

  復讀成功率高低取決於自身

  高考復讀後能提高70分、80分甚至過100分,是許多同學的夢想。復讀生夢想的成功與否,關鍵取決於良好的學習氛圍、名師的引導和自己的努力。

  “前兩方面佔復讀成功因素的40%,學生因素佔60%。”他分析說,成績提升最快的學生,80%具備4個特徵:學習態度和目標明確,對自身學習問題清楚,與教師指導配合默契,懂得合理高效利用時間,良好的心態和人際關係。

  讀書和上學是為了自己的未來,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耽誤了一兩年提早踏入社會的機會,對自己將來的發展是得不償失的。“態度不端正,復讀的效果肯定不會理想。一定要為自己的將來提前規劃好”。

  制定計劃要“故意與自己較勁”

  復讀生都會有一個“認識”過程。“復讀”是學生在社會競爭中的第二次選擇,是其具有更高追求、不服輸品質的表現。走出陰影后的復讀生,應儘快進入學習狀態,制定個性化複習計劃,並時時提醒“與自己較勁”。

  查清失利原因,補弱項、補高中以來重要知識模組,才能確立復讀目標。復讀生通過高考知道了自己的強項和弱項。而提高弱項是復讀成功的關鍵因素,可多分配些時間。應正視問題,“故意與自己較勁”,否則,這些問題將一直成為“絆腳石”,阻礙每一次發揮。

  目標明確後就得定出詳盡計劃。切忌寫計劃“心比天高”,完成計劃卻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可操作性很關鍵,要按時按量“照章辦事”,每天、每週抽時間回顧計劃完成情況。

  重視課上聽講、記筆記。復讀就是來聽教師講課的。聽講的同時要注意思考,要縱向思維,也要橫向思維多方面聯絡起來分析,加深理解。做好筆記,這是收集整理知識的最佳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十分重要。

  良好的心態要保持

  每年面對新一屆復讀生,胡震洪老師都會為這些學生們加油鼓勁,並提醒他們:“復讀時最為重要的兩個字,就是‘堅持’。”

  剛開學時,和應屆生相比,復讀生的成績通常比較靠前,這時他們也比較有信心,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進入下半學期,他們的成績優勢開始下降,這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那麼,該如何應對這種局面,為高考增分呢?

  復讀生往往要承受比應屆生更大的心理壓力,擦肩而過的大學、夢想未成真的高考分數,雖然是他們複習的動力,但同樣也是無聲的壓力。要想頂住這些壓力,學生和家長需要共同發出一個堅定有力的聲音——“堅持必定成功”,讓他們堅信復讀只是人生中的一次成功體驗,而不是失敗,要讓考生懂得:人生中經常會遇到挫折,有時挫折不僅不是致命的弱點,反而是制勝的優點。在平日的學習中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調整心態,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遇到困難和瓶頸客觀對待,堅定不移地邁步向前。

  總結和完善

  剛剛經歷過的高考,會暴露出復讀生們在學習中的強項和弱項。弱勢科目或者板塊,往往是因高中三年長期不重視或感到難學而產生的。所以在復讀的這一年中,提高弱勢科目的分數,是復讀生日常學習的主要課題。因此,確定復讀後,就要在弱勢科目上多花點時間,採取果斷有力的措施,如加大專題訓練、重點提升弱勢科目成績等,來提升復讀質量。

  同時,要客觀細緻地分析失利原因,要非常明確自己在知識上有哪些漏洞和缺陷,在學習方法上有什麼不足。這樣在復讀中,學習目標就會非常清晰,不會陷入手忙腳亂、毫無章法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