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的例子

  創新創業是指基於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品牌創新、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組織創新、市場創新、渠道創新等方面的某一點或幾點創新而進行的創業活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案例1:創業創新的故事

  5月29日,在清華大學“眾創空間主題互動”活動現場,身著黑色T恤的張天一走上講臺,胸前兩個大字“霸蠻”引人關注,顯示了這個湖南小夥兒的倔強個性。40分鐘的精彩演講,展示了這位90後北大畢業生創業開辦“伏牛堂”智慧餐館的故事。

  創業,選擇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90後、北大法學碩士、創業賣米粉,幾個關鍵詞放在一起,就是張天一這兩年來走過的路。

  2014年夏天,張天一從北大畢業。學習法律的他本想在北京找一家律師事務所當律師,但是,嚴峻的就業形勢擺在他面前。

  “當好幾百人去競爭有限的幾個工作機會時,卻有大量的工作沒有人做。就好像我每天上班路過國貿時,看到三環路無論是主路還是輔路,都在堵車。而我騎著我的破二手自行車時,十分輕鬆地就把一輛輛豪車甩在身後。”張天一坦言,創業對他而言,是一種被動選擇,但經歷之後,才發現這是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為什麼選擇賣湖南米粉這條路?張天一這樣對記者說,首先,餐飲行業前景廣闊,與麥當勞等國際連鎖餐飲品牌相比,國內的餐飲連鎖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其次,湖南米粉名聲在外,是南方人喜愛的主食,但是在北京卻很難吃到正宗的;再次,湖南米粉的準備工作主要在前期,現場做一碗米粉用時不超過30秒,有利於標準化生產。

  於是,2014年4月,張天一和幾個夥伴湊了10萬元錢,在北京環球金融中心地下室的拐角,拉起了伏牛堂米粉的大旗。為了把正宗的常德米粉引進到北京,張天一回常德走街串巷尋找口味最好的正宗米粉,配製出伏牛堂米粉的獨家配方。

  手機,引來第一批顧客

  店開在地下室拐角,如何吸引客流成為關鍵。張天一說,我們只有依靠移動網際網路將“伏牛堂”打造成智慧餐館才有生存的可能,事實也的確如此,第一批顧客幾乎都是拿著手機找上門來的。

  開業之初,小店業績蒸蒸日上,不到一個星期單日營業額就接近1萬元,讓張天一和他的創業夥伴們欣喜不已。然而,面對越來越多通過移動網際網路的口碑帶來的“食客”,發米粉、燉牛肉、燒開水等工作讓張天一和他的幾位夥伴忙得不可開交,難免在服務等方面疏於把關,影響了一些顧客的用餐體驗。

  為此,四位創業夥伴展開多次討論,最終形成了統一認識:決不能為了業績而違背對品質的堅持。經過周密計算,他們認為,在這家37平方米的小店裡,為了保證口味、環境、衛生、服務的品質,一天最多接待120位客人。當張天一最初在網上宣揚這個理念時,引發了不少人的質疑。

  但這並沒有阻礙張天一探索“網際網路+”時代智慧餐館的經營之道,他堅持要做最正宗的湖南米粉。有了好的產品和服務,再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宣傳推廣,吸引人流、精確定位消費者、保持核心競爭力,米粉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

  “例如,有顧客給我們提建議,說你的米粉太辣、太油,但是我並沒打算改變。因為我清楚地知道,在網際網路時代,我只要精準地在北京找到30萬到40萬接受這個口味的人,並堅持做到最好就行了,我並不需要滿足2000萬人的胃。”張天一說,“真正的生機在我們運營三個月時就顯示出來,那時我們積累了8個QQ大群、3個微信大群,以及微博上將近1萬人的粉絲群體,這就是我們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政策,與天使投資助力創業

  目前,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創業創新的政策,按照規定,張天一屬於畢業年度內自主從事個體經營的高校畢業生,三年內可享受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暫免徵收增值稅等優惠政策。張天一說,稅務部門已經和他聯絡稅收減免的事宜。另外,現在工商年檢等手續經辦也方便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隨著創業環境的改善,關注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人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天使投資的發展,給張天一這樣的創業者帶來了資金、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巨大幫助。在清華大學的眾創活動現場,伏牛堂的投資人之一、真格基金的聯合創始人徐小平對張天一期許有加。如今,伏牛堂已經獲得了包括真格基金、險峰華興等公司的天使投資,門店也迅速擴充套件到十餘家。

  “未來,我們希望伏牛堂能夠成為傳統餐飲走向‘網際網路+餐飲’的一個典型。我們志在成為一個真正的智慧餐館,通過線上的支付體系、ERP系統建設,讓餐館更加智慧,成為整個行業的標杆。短期目標是今年年底擴大到20家門店,社群覆蓋100萬人左右。”張天一對伏牛堂的未來躊躇滿志。

  案例2:創新創業我的故事:一位老兵的創業故事

  他是一名退休老兵,從不在困難面前低頭,有著永不服輸的精神。憑著這股勁兒,他將企業做大做強,為當地百姓提供200多個就業機會。

  52歲的孫建,是大安市兩家子鎮同興村人,家裡人口多,生活困難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從小他心中就有一個夢想,要帶領家人、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當兵復員後,孫建打過工、賣過菜,還開過飯店,積攢家業,本想大幹一場,沒想到***的一次大火讓他又回到了起點。他沒有放棄,隻身一人來到長春繼續打工,2002年,他拿出多年積蓄,創辦了金奧型材,主打PVC建築材料。工廠開工後,他親自跑工地,跑買家,推銷產品,有時忙的一天都顧不上吃一頓飯。在生意上,孫建牢記誠實守信,寧可自己損失,也不讓客戶吃虧。一次,發往大慶市的一批建築型材,因為一捆裡的一根兒型材出現了質量問題,客戶要求返貨。孫建二話沒說,將貨物運回,還向客戶道歉,並承擔了運輸過程中的全部費用。

  2014年,他籌措資金1.2億元,成立了鑫源木塑節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企業在2014年6月開工興建,11月份完工投產,12月份產品出爐,5個月就做到了裝置安裝除錯生產,真正實現了開發區速度。目前,鑫源木塑面向社會長期提供200多個就業機會、30多個專業崗位,預計每年繳納稅費近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