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女高中生師源性性侵害的成因及對策研究論文

  性侵害犯罪是一種古老而常見的犯罪,性侵犯罪的歷史如同人類文明歷史一樣悠久。各國刑法設定性侵害犯罪的用意明確,即通過抑制性犯罪的發生為個人的性權利提供一個最低限度的法律保障。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性侵害犯罪型別呈現多元化演變的趨勢,對此各國紛紛修改立法適應保護個人性權利的現實的需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析女高中生師源性性侵害的成因及對策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析女高中生師源性性侵害的成因及對策研究全文如下:

  隨著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針對女高中生髮生的師源性性侵害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針對此類案件進行較為全面的研究。

  一、 針對女高中生師源性性侵害事件的特點總結

  女高中生這一群體多為15歲到18歲的學生,處於這一時期的她們性意識逐漸增強,但由於她們中的大部分人性觀念尚未健全,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誤導,致使針對她們的師源性性侵害事件頻發且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隱蔽性較強。十幾歲的女高中生身心發育日趨成熟,這時的她們美麗而具有吸引力,由於普遍住校而離開了家長的監管,所以是較易遭受性侵害的群體。從已有的性侵害案例可以看出,施暴者大多為學生的老師,他們可以利用輔導功課、談話、家訪等理由接近學生而對其進行長期的性騷擾,加上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地位,使得學生在遭受老師性侵害後往往不敢聲張,因此此類事件具有較強的隱蔽性。

  2.危害性較大。性侵害事件對學生的身心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而且往往持續時間較長,很多學生自此以後出現了恐懼、抑鬱、自卑、攻擊性行為、自殺傾向等症狀,很多學生在發生侵害事件後開始厭學或者退學來逃避老師的侵害,在成人後她們都難以和正常孩子一樣面對婚姻和家庭,有的還可能選擇以結束生命或者採取暴力手段報復騷擾者或者社會的極端行為。

  3.報案率較低。高中階段的女生由於缺少父母的監管,加上這一階段的學生涉世未深,對老師缺乏戒備心理,在面對性侵害時往往容易被誤導和誘騙,使得針對她們的性侵害案件難以被及時發現。事發後很多家長及學生難以承受事件公佈造成的二次傷害,她們往往不會選擇法律途徑,而更多的是採取沉默、逃避或私下解決等方式來對待此類事件。據統計性侵害的報案率只有8%,即使報案取證也難上加難,往往是學生的一面之詞,缺少相關證據的支撐。

  4.懲罰性較弱。目前我國法律對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保護十分薄弱,缺少專門的法律條文的保障,因此當此類案件進入司法程式後,被害學生及其家長難以獲得必要的法律援助和相應的經濟賠償。另外性侵害事件的程度不同,導致最終的量刑較為困難,即使施暴教師最終被定刑,法律對當事人的處罰力度也較輕,多為行政處罰,如通報批評、辭退或者經濟賠償等,相對於受害學生的身心傷害來說懲罰力度較輕。

  二、 針對女高中生師源性性侵害事件的原因分析

  女高中生屬於生理髮育和心理髮展急劇變化的群體,這一時期是她們價值觀逐步形成的關鍵階段,由於法律不完善、監管缺乏、性教育落後、傳統思想影響等原因導致針對她們的校園性侵害事件頻繁發生。

  1.相關法律制度缺乏。國外很多國家針對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方面的法律條文相對較為完善和嚴厲,而我國刑法在此方面較為落後,如缺少具體而嚴厲的法律條文、缺乏必要的救助部門和相關的心理疏導機構等,刑事訴訟法也缺乏對未成年被害人的專門保護,遭受性侵害的被害人無法從現行法律的損害賠償制度中獲得充分的賠償和保護,很多涉案老師依舊逍遙法外,正是這些立法缺陷導致了該類案件的司法困境。

  2.學校監管職能缺乏。學校缺乏相應的監管和預防措施,如辦公室和教室等沒有配備攝像頭等監控設施、學生夜不歸宿而無人監管、學生遭受性侵害無投訴途徑、事發後多用行政處分代替了刑事責任等都是造成悲劇的重要原因。加上我國對教師的考評多以其專業素養、學生分數或者升學率作為標準,致使很多不合格的教師混入學校,對學生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

  3.性教育知識的缺乏。高中階段的學生在身體和心理方面已經逐漸成熟,對異性和性知識都有較強的瞭解願望,但學校和家長未能及時對學生心理變化和性意識的啟蒙進行正確引導,他們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情況。很多學校雖然也開設了性教育課程,但大多注重對書本知識的灌輸,對於敏感章節多讓學生自己閱讀,從而將常識的性知識神祕化,加上缺少專業的教師隊伍,使得性教育的落實困難重重。

  4.傳統文化束縛較強。受我國較為傳統封建思想的長期影響,很多家長對孩子如何防止性侵害的教育做的較少,學校和社會對性知識的傳播也較為滯後,使得學生在面對性侵害時沒有勇氣拒絕無理要求或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事發後來自周圍和社會上的輿論壓力有時會對學生造成嚴重的二次傷害,家長和學生往往不敢揭發,大部分人會選擇默默承受,使得涉案教師長期逍遙法外,這極大的縱容了違法犯罪分子。

  三、 解決針對女高中生師源性性侵害的對策建議

  如何防止針對女高中生的師源性性侵害事件的發生,可以從完善立法、加強監管、強化教育、事後救濟等四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性觀念,增強對人對事的識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1. 完善相關法律制度體系。我國2012年修訂的《刑事訴訟法》中增設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式” 的內容,該章內容均是針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沒有一個條款專門針對遭受性侵害未成年被害人權利保護的相關法律條文。因此國家應該儘快出臺具體而詳盡的法律制度來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嚴懲涉案教師,情節嚴重的要及時立案調查,杜絕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制裁的局面。

  2. 加強各方面的監管力度。首先,教育主管部門要強化對學校的監督管理,如嚴格審查新教師的入職資格、保證舉報通道的暢通和對舉報人的保護、建立性犯罪案件報告制度等。其次,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保護力度,如在教室、樓道、辦公室、宿舍等較為隱蔽的地區安裝攝像頭、加強對校園安全工作的檢查和管理、定期對教師進行法律知識和德育知識的普及等。最後,司法機關要加強對此類案件的查處和打擊力度,依法追究緩報瞞報、推卸責任的學校負責人的法律責任。

  3. 加大性知識的教育傳播。首先,學校要對開設必要的生理課程和性教育課程。講授不侷限於書本知識,可以通過圖片宣講、具體案例講授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性知識的傳播,也可以請公安機關的相關人員來對學生進行現場講解。其次,家長要加強對孩子自我保護方面的教育和引導,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的關係,並告知孩子遇到這些性侵害時該如何處理。最後,學校和家長要教會學生如何避免性侵害的相關知識,如事發前要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避免和教師的獨處要求,攜帶必要的防身用品等;事發時時要保持冷靜,學會自衛,尋找機會拖延時間或尋求幫助等;事發後要注意收集儲存證據,保護好現場並及時報案,對於警方的調查要積極配合等。

  4. 構建全方位的救助體系。首先,相關部門在進行性侵害案件的調查工作中要強化對學生的隱私保護,在取證時要避免多次詢問對學生造成的二次傷害,可借鑑國外通過一次錄影多次使用的形式來減少對學生的再次傷害。其次,要加強對學生及家長的心理疏導,使她們認識到並這不是自己的錯,要勇於揭露犯罪分子,避免對其他學生的繼續傷害。最後要引導社會輿論的正確導向,加大媒體輿論監督力度,對此類案件加強真實報道,對受害學生多點關愛而不是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