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高校美術教育
摘要: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傳承不息的精神財富,文章在分析當今高校美術教育對傳統文化的現實需求基礎上,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立足傳統文化土壤,應在多個方面進行努力,以期發展提升。
關鍵詞:傳統文化 美術教育 發展提升
一、他山之石——吸取傳統文化精華是高校美術教育的現實需求
傳統文化對鍛造人文素養、完善人格的作用不可小覷。中國傳統文化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個包羅永珍的文化生態,並且難能可貴地有機統一、相互融合。古往今來,教育都強調“文道結合”,在“傳道授業”的同時培養道德品質,高校美術教育除了注重知識傳播和技能鍛鍊,更重要的是通過藝術的薰陶砥礪道德品質、完善人格修養,實現對人精神世界的塑造。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傳統文化積澱的精神財富則是取之不盡的瑰寶,中國傳統文化中閃耀著崇高的人性光輝,胸懷、仁愛、誠信、修身、立志、廉潔、犧牲……這些美德都是傳統文化的信仰,也同樣應該成為我們鍛造人文素養、完善人格的信仰。
傳統文化對拓寬審美視野、提高藝術修養大有裨益。中國傳統文化凝結了哲學和藝術的結晶,在中醫、科技、文學、藝術、教育各個領域積澱了無數令人為之傾倒的作品,其形態、功能、內涵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情趣和精神狀態,是人類文明發展程序中的寶貴財富。脫離傳統文化的積澱空談藝術修養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人們欣賞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時,如果對《洛神賦》毫不知曉,則很難對畫中展現的情節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進而體會其巨大的藝術價值,更無法進入“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藝術境界。同樣,如果不瞭解“雲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歷史,在古代建築、雕塑中的廣泛應用,尤其是其代表的“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理念,那麼北京奧運火炬“祥雲”的誕生也是不可想象的。傳統文化和高校美術教育間存在著無法割裂的關係,是美術學習和創作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只有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拓寬審美視野、提高藝術修養,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進入更深的藝術境界。
二、傳承發展——當今高校美術教育與傳統文化結合亟待加強
“重知識,輕素養”根深蒂固。當前高校美術教育在提升人文素養上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重知識,輕素養”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善。一是注重美術技能傳授,忽視審美感受培養;二是注重美術形式學習,忽視文化底蘊積累;三是注重美術學科本身,忽視跨學科交流。這種局面下,美術教育容易流於形式,導致部分學生文化素質蒼白、難以厚積薄發,因此,強化傳統文化的薰陶,從幾千年的歷史積澱中汲取精華,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積累文化功底,是一項現實而緊迫的任務。
“重洋輕土”一度普遍存在。毋庸諱言,當前我國高校的美術教育實踐中仍然存在“重洋輕土”的現象,表現為大量採用西方的美術教學模式,側重西方美術能力鍛鍊,比如繪畫上過分重視素描、色彩***水粉、水彩、油畫***、速寫等西方畫種教育,忽略中國畫的表現技法和形式。重視這些並無不妥之處,西方的焦點透視、解剖學、光影素描等能力的鍛鍊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妥的是厚此薄彼、“重洋輕土”。這種情況下,容易使人在文化意識尚且模糊的狀態下,盲目追求“中西結合”,追求表面形式,忽視精神內涵,這對培養真正優秀的美術人才並無益處。當今世界文化發展趨勢是相互融合、取長補短,我們應該時刻清醒地認識到,只有立足傳統文化,我們才能“拿來”得更理直氣壯,避免陷入盲從和消極。
三、多措並舉——立足傳統文化土壤實現高校美術教育的發展提升
中華民族要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建立一個兼具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諧社會,在各個方面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將大有裨益,對高校美術教育而言,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在優化課程設定上下功夫。課堂教學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教學方式。可以考慮在高校美術課程中增加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課程的比例,加大跨學科交流的力度,把優秀藝術作品引入課堂,充分利用課程設定的示範作用,鼓勵學生廣泛深入地瞭解和學習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欣賞傳統文化的藝術價值,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的傳統文化底蘊。
2.在創新教育模式上下功夫。美術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可以讓優秀的內容走進課堂,又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博物館、美術館,走進節日風俗、祭祀儀式,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鼓勵學生“走出去”,“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進行社會實踐,到國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遺產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實地考察感受,瞭解我們國家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感情,進而進行保護和傳承。同時,在資訊科技條件下,在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普及的今天,利用網路平臺開展教育和交流也是創新教育模式的應有之義,在這種教育環境下,師生之間的教育關係也應相應擴充套件,發展充分交流、合作、激勵的互動教育關係。
3.在搭建交流平臺上下功夫。交流平臺是課程教育的延伸和擴充套件,要結合高校實際,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研究基地建設,加強高校之間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學術研討、課題研究、藝術展示、訪問學者等方式,搭建形式多樣的傳統文化交流溝通平臺,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其中。既強調學習交流,又注重發展創新,讓學生在充分貼近吸收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尋找創作靈感源泉,探索在創作中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
文化是一個國家與民族的血液,中華文明在經歷幾千年的發展後,留給我們後人如此巨大的精神財富,如何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廣大美術教育工作者的責任。立足傳統文化土壤,堅持民族化、本土化,融合國際化、全球化,美術教育一定能夠更加碩果累累。
參考文獻:
[1]常銳倫.美術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2]樑方曉.論民間美術資源的開發利用與課程文化建構[J].藝術教育,2009***8***.
[3]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本科專業課程設定指導方案***試行***及其說明[J].中國美術教育,2005***4***.
[4]王文權.淺析傳統文化的保護對美術教育的意義[J].前沿,2010***4***.
- 試論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高校美術教育
- 重陽節對聯欣賞
- 保潔用工安全協議書
- 關於友誼的幽默搞笑句子
- 小學生語文第一單元的手抄報格式樣板
- 農村青年創業致富事例
- 春天的速度閱讀題及答案
- 能中大獎的手相特點有哪些
- 去醫院面試的自我介紹
- 教務員工作總結範文3篇
- 電腦怎麼當作路由器使用
- 學生慶祝教師節的演講稿
- 南北方立冬養生吃什麼
- 外接儲存卡不能在手機識別怎麼解決
- 中學生名人名言摘抄
- 適合當天秤座女生閨蜜的星座有哪些
- 開車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有哪些
- 酒吧創業準備計劃書模板
- 五行中屬火的字取什麼名字
- 營養減肥晚餐食譜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